APP下载

数据叙事:调查类数据新闻影响力提高的策略

2023-03-22骆梦丽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

骆梦丽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国际传播中,持不同立场的媒体往往会有选择性地进行事实报道、数据分析与解读,悄无声息地引导受众信赖新闻中隐含的观点。但是,目前还有一种更具影响力的全新表达方式,即通过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抓取、清洗,从而对国际大事进行可视化分析与解读。以数据为基础,呈现仅靠文字难以呈现的故事,这是数据新闻有别于传统新闻形式的重要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叙事通过数据折射其背后的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原有新闻的价值标准,而且新闻的公共性与隐私权、数据的适用性与商业利益之间也形成了新的冲突。由此观之,有必要对调查类数据新闻的生产机制进行探究,这是探究数据在调查类新闻报道中应用价值的关键。

20世纪60年代,北卡罗来纳大学的菲利普·迈耶(Philip Meyer)教授提出,记者可以采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收集数据,并将数据分析结果用于新闻报道中,增强报道的说服力。20世纪80年代,阿尔文·托夫勒欢呼数据将是“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 2010年,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指出,“新闻的未来是分析数据”。调查类数据新闻样态的出现实际上反映了人与信息、人与社会关系的重构,在此作用下,传媒在整合社会、塑造意识形态、扩大社会经济增长空间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1]。

1 相关概念及研究问题

在西方,调查报道即为揭丑报道,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扒粪运动,这场运动不仅促进了美国公民意识的觉醒,更把舆论监督的观念深入人心,最终造就了现代意义上的调查新闻界。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学者认为,调查性报道是一种带有分析性、更为详尽的新闻报道形式。穆冰指出,调查性报道是以记者调查为主要方式、揭露不为人知的新闻事实的深度报道形式[2]。就目前来说,我国对于调查类数据新闻的研究尚未涌现出大批成果,而且对于调查类数据新闻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综合来看,调查类数据新闻是建立在对“非结构化”海量数据进行抓取、清洗,并对数据深层逻辑进行分析、梳理,以数据形式显现事件发展态势的一种新闻形式。按照此概念的说法,可认为调查类数据新闻的影响力是在数据与新闻叙事和媒介进行互动中产生的,从而实现跨时空的社会传播,改变人们的感知、经验和思维,最终潜移默化地达到说服的目的。

计算机界发明了“实时”的概念,而媒体界发明了“现场”效应,媒介触达之处,既是世界所在之“界”,也是“新视角”敞开之时,调查类数据新闻正是随着“事件”原义的变化而诞生的,新型媒介技术驱动下的调查类数据新闻则是一种新的叙事方式。从荷兰叙事学家米克·巴尔的理论来看,只要有语言,就有叙事主体在讲此语言,只要这些语言表达能构成叙述文本,就存在讲述者,存在叙述主体[3]。从这个角度出发,调查类数据新闻报道并不简单地传递信息,其实在叙述主体和叙述文本之外,它还具有一种作用力,开启了人类新的经验和实践方式,深刻影响着人类记忆和交往的模式。那么调查类数据新闻是如何通过叙事作用于受众的?本文从叙事学视角出发,从叙事主体、报道议题、叙事视角、叙事结构等维度分析调查类数据新闻叙事特点,结合国内外调查类数据新闻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今后调查类数据新闻发展、争夺国际数据话语权、提高新闻影响力提供 参考。

2 调查类数据新闻的叙事特征

2.1 叙事主体:单一身份与多元化走向

美国文学批评家、叙事学家西摩·查特曼(Symour Chatman)从符号学交流模式对文本交流进行解读和剖析之后,得出的一个重要观点:在文学创作领域,文本作者、故事主人公都在“说话”,他们都是文本重要的叙述者,而虚构作品中真实作者与文本叙述者并非同一人,因此虚构作品中真实作者与真实读者的交流并不会影响文本的创作与走向[4]。

在新闻传播领域,“客观、真实是新闻基本特征”是共识,因此调查类数据新闻进行报道的客观对象必须是真实的。进行新闻叙事时,“谁说”决定了文本的最终呈现效果,究其原因在于只有确定了叙事者,才能进行接下来的每一个步骤。在关于2019年全球数据新闻奖获奖作品《印尼狮航坠机事故》的报道中,事故原因分析部分主要焦点集中于波音公司的设计、美国监管机构批准程序的纰漏。该篇报道叙事主体为英国路透社,却不仅代表路透社一方的主要观点,文本叙事者和媒体机构背后的“潜藏叙事主体”不可忽视。当下,调查类数据新闻的叙事主体有了新的变化,叙事者“身份”朝着更为复杂多元化方向发展,这意味着调查类数据新闻文本呈现、报道立场的背后将面临更多数据权力的介入与 干扰。

2.2 叙事视角:限知视角不可或缺

自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李普曼在其著作《舆论学》中对新闻价值进行诠释之后,新闻界对新闻价值的探讨就从未停歇。另外,新闻真实性与新闻客观性也一直是被新闻界奉为圭臬的不二信条。长期以来,这些价值理念影响着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和功能定位,尽管随着社会环境和媒介生态变革,媒体对这些理念和价值诠释有所变迁,但并未发生“质”的变化。21世纪以来,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等新闻形式希冀寻求新的报道视角,而调查类数据新闻正是在新闻界不断探索中发展出来的全新模式。

有学者认为,若传统新闻是个案访谈,则数据新闻便是大规模抽样,从这个角度来说,数据新闻弥补了传统新闻叙事的不足,提高了新闻的宏观解释力[5]。调查类数据新闻以媒介技术为底层逻辑,对事件或与之相关的信息进行全方位可视化呈现,以数据为基础,使用原材料,用数据讲述新闻故事,推动量化研究方法在调查类数据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和普及[6]。此种基于数字、图表等的视觉化叙述方式,能够提高新闻在宏观层面的表现力。

2.3 叙事结构:多维叙事的全方位展现

在叙事结构上,调查类数据新闻最大的特征便是打破了旧有线性二维叙事结构的限制,初步形成了立体化叙事法则,即将人文叙事手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相结合,突破单一宏观或具体微观的叙事手法,多角度、全方位地结合事件发展始末最大限度地还原事实。

如果数据成为新闻客观性的表现元素,那么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和平衡的规范性理论有可能得到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有助于媒体在面对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增强其报道视角的全面性。事实上,近年来新闻学术界和新闻业界对于新闻客观性的探讨一直争论不休,最为明显的一个问题便是新闻叙事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证新闻客观性。而调查类数据新闻的数据采集和分析都是客观的,这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新闻的客观性。

3 反思:调查类数据新闻的发展路径

3.1 叙事主体:学界业界联合发力,推动“新 闻+数据”价值的综合实现

思维的变更需要新闻学界与业界共同发力,媒体可联合新闻高校培养应用型媒体人才,为调查类数据新闻的进一步发展蓄力。从微观角度而言,媒介内容的呈现并非简单机械的重复搬运,而应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事件原貌。

结合调查类数据新闻特征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状况来看,以网易《数读》和搜狐《数字之道》栏目为例,其在进行新闻编码与报道的过程中,以“稳定大局”为主,将普通个体的切身经历作为切入点,凸显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关注普通个体命运的沉浮,增加了报道的深度和厚度。然而,其辅以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时,多元数据元素的表现稍显不足,样本只是对文本图表的单一呈现。可以看到,目前国内的调查类数据新闻停留在读图层面,新闻游戏等呈现形式较少,采用交互图表的数据新闻的比例不高。因此,增加此类人才,为调查类数据新闻报道的进一步发展输入新鲜血液,紧跟时代变化,把握新时代的传播密码,是提升调查类数据新闻报道影响力的重要一步。

3.2 叙事视角:深层挖掘数据,实现内在关联的突破创新

将数据应用于新闻报道中的流程分为“数据挖掘、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新闻呈现”四个步骤[7]。从该流程来看,国内的数据应用程度仍然停留在“搜集—呈现”这一基本操作层面,在中间的数据清洗、分析环节中仍有不足,媒体对数据的处理过于简单,尚未进入深层次的挖掘阶段。以网易《数读》和搜狐《数字之道》为例,这两个栏目的主题分布极不平衡。网易《数读》偏向自带热点性质的话题,在《现实版的权力游戏》这条调查类数据新闻报道中,该报道分析了迄今为止现存的25个皇室分布地区和“全球最富有王室排行榜”等话题,娱乐性较强,追求传播噱头的同时未兼顾调查性。

实际上,将数据可视化时,唯有深入挖掘数据,才能了解被表象所掩盖的深层次事物之间的内部关联。一方面,媒体可联合各大高校的新闻传播学院培养新型媒体人才,重视对数据可视化人才的培养,为调查类数据新闻的进一步发展蓄力;另一方面,新闻媒体应进一步挖掘数据的内在关联,如可将普通个体切身经历作为切入点,不仅要注普通个体的命运沉浮,还要加强人文关怀,增加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厚度,如此才能在调查报道领域有所突破,提高调查类数据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将数据置于新闻报道中,灵活利用,这对于新闻报道的内涵、组成要素、运作方式来说,将是一项重大的改变。

3.3 叙事结构:以用户视角为导向,进行交互叙事

当下,综合多种可视化交互元素的视频传播已成为全民共识,相比较而言,文字的呈现方式较为单一,数据说明的逻辑性虽强,却无法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传播。交互叙事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更多受众的关注,便于受众理解和接收传播的内容,增强受众对数据新闻的黏性。不可否认的是,在算法等新型媒介技术的指导下,“连接”逻辑能够迅速占领庞大的用户市场,扩大新闻传播的范围,大大拓展新闻的影响面。然而,以用户为发展导向不能过分依靠技术“连接”逻辑,忽视对优质内容的追求,这样将会陷入韦伯所言的“技术理性”炽盛的泥淖。

调查类数据新闻报道若想最大限度地实现新闻价值,从用户视角进行叙事是关键,加强交互叙事,以数据和调查为突破口适应新传播时代的游戏规则,是提升调查类数据新闻报道影响力的重要一步。在这个过程中,调查类数据新闻虽然可利用技术“连接”的逻辑,但闪烁着人文精神光辉的优质内容才是推动自身长足发展的创新源泉。

3.4 叙事价值:凸显公共性价值,新闻价值的重审视

数据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源于调查性报道对公共性的追求,因此对公共性的追求是调查类数据新闻的重要价值取向,能够唤起公众对一些社会问题的认识。与传统新闻对公共性的追求不同,调查类数据新闻是通过数据挖掘和呈现来实现的,其中的公共性情况并非原先设定的,而是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逐渐显现出来的。对数据进行再次叙事,可进一步挖掘数据背后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呈现和阐释,实质上能展现数据本身所蕴含的公共性价值。

当前,人类社会因多种数字技术的深度嵌入而处于一种深度数字化生存状态,数据来源途径更为多样,在各种可视化技术制成的交互式图表中,用户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复杂的社会议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另外,也能激发用户的参与性,使许多看似无用的数据与用户所处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产生新的意义,这是调查类数据新闻公共性价值的进一步凸显。

从麦克卢汉对于印刷术“控制”的批判,到电视时代拉氏对于大众“麻醉”的忧思,媒介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令人欣喜的进步和不可避免的难题。当数据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对社会各个层面提供了传统方式无法描述与度量的全新维度和思考空间时,人们不能希冀它的到来会从深层面彻底解决新闻业面临的某些根本性问题。从表层来看,大数据能够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推动资源高效运转,实质上它是社会话语权的重要表征,调查类数据新闻在以更好的说服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方式。由此可见,基于叙事学原理分析数据新闻叙事特征能够通过数据加强信息适配,在使用传统叙事模式的基础上,新闻业可重新思考未来如何更好地让数据为新闻服务,提高新闻的传播力,提升用户对新闻的认可度。或许,这种对自我的重新反思,会超越研究本身的意义。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论广播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
如何做好时政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