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牢牢把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海新篇章

2023-03-22白光元

党的生活·青海 2023年2期
关键词:青海时代发展

●白光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鲜明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造、实践探索、政治品格的集中体现,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是我们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一、坚持人民至上,提升青海和谐幸福新底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理论创新价值取向的角度强调,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这是我们党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得出的重要理论结晶、历史结论、实践结果。

“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位置最高、分量最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出发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要始终心怀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个“国之大者”,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以新的奋斗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要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的总纲谋划推进青海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要以更有力举措、汇聚更强大力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农牧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牧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牧区成为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要推动各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让强者更强、优者更优,让赶上来者发挥后发优势,绘就“两核一轴一高地”各呈异彩、交相辉映的新时代青海壮美画卷。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激浊扬清、守正创新,努力交出精神文明建设优异答卷,让父老乡亲不仅物质日益富足、精神也更加富有,让阳光的、美好的、高尚的思想和行为在青海大地蔚然成风。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守护好青海的一草一木、万水千山,让这片祖祖辈辈、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热土福地青山常在、秀水长清、空气常新,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要牢记初心使命,不断增进民生福祉,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千方百计把青海六百万各族群众的事办好办实,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有温度、可感知,让老百姓的生活更有品质、更为舒心、更加美好,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海法治青海,织牢安全网、提升安全感,让人民群众时时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让高原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平安祥和。

二、坚持自信自立,开辟青海自主发展新境界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理论创新现实基础的角度强调,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这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所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动体现着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贯穿着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古今中外治乱兴衰的历史规律,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自信自立,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在实践中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丰富人类政治文明、拓展人类发展道路、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坚持自信自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特质,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立足点。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自信自立始终都是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我们要始终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志不改、道不变,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从容和“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增动力,以产业“四地”建设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高质量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聚焦新发展阶段总定位总目标,围绕实现现代化,抓住事关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精准施策、久久为功。要积极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在大变局中塑造青海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要瞄准“双循环”格局下国家之所需、青海之所能,逐步扩大特色优质产品贸易规模,加强盐湖资源开发、新能源等领域国家规划重大项目及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强化整体效应、集聚效应、协同效应、战略效应和辐射引领效应,不断增强青海在资源能源领域服务保障国家战略需要的能力。要强化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青海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顺应产业技术变革趋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为突破点,深化产学研联合,注重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要大力推进制度型开放,完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机制,健全对外开放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担当更重要角色。

三、坚持守正创新,拓展青海改革发展新经验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理论创新原则方向的角度强调,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更是对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指引。

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通过守正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守正就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但不是刻舟求剑,还要往前发展、与时俱进,否则就是僵化的、陈旧的、过时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立场、方向、原则、道路等根本性问题上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着力正本清源、固本培元,高扬了理想信念的旗帜、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确保了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同时,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坚持立破并举,以巨大勇气和魄力推进各方面改革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主要着力点。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我们要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要深刻学习领会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紧密联系中国发展面临的新的战略机遇、战略任务、战略阶段、战略要求、战略环境,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进一步认清青海所处的历史方位、具备的条件基础、肩负的历史使命,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把推动建设现代化新青海放在全国大局中来审视、来谋划、来落实,不断创造青海改革发展新经验。要坚决贯彻党中央战略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真抓实干、奋发进取,在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生态友好、创新开放、文明和谐、人民幸福、政治清明的现代化新青海等方面展现新的更大作为,以青海富有创造力的实践,以时不我待的强烈责任感,积极探索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青海经验,以青海创造的新辉煌,在全国现代化建设恢弘画卷上写下增光添彩的一笔。

四、坚持问题导向,构筑青海创新发展新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理论创新实践需要的角度强调,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这与我们党一贯坚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品格相贯通,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坚持问题导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的突出特点,这些年来,我们党啃硬骨头、涉险滩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等等,都是聚焦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充分彰显了鲜明的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彰显了强烈的担当精神、斗争精神。正是基于对这些重大时代课题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回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以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风格,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现实着眼点。习近平总书记警醒全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我们只有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要坚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注重抓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紧要问题,在大胆探索和勇于实践中及时发现影响改革发展大局的倾向性问题,进而明确有效破解问题的主攻方向。在思想理论建设方面,要紧紧抓住坚定理想信念问题,深入研究如何固本培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经济建设方面,要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深入研究如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抗风险能力。在政治建设方面,要紧紧抓住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问题,深入研究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的能力。在文化建设方面,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深入研究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社会建设方面,要紧紧抓住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深入研究如何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切实解决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在作风建设方面,要紧紧抓住“四风”问题,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扎实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机制,等等。总之,只要抓住和解决了关键问题,就能带动全局工作,推进事业全面发展。

五、坚持系统观念,构建青海协调发展新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理论创新思想方法的角度强调,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各方面实践经验在思想方法上作出的新概括,是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方法论的新提升,是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登高望远、领航掌舵,提出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为我们应对复杂局面、推动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遵循。

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方法,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关键统筹点。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现成道路可走。我们将面对更加深刻复杂变化的发展环境,面对更多两难、多难问题,必须要提高总揽全局的科学思维能力,强化“致广大而尽精微”的使命担当,既登高望远、胸怀大局,又以小见大、积微成著,既为一域争光也为全局添彩,在全方位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党和国家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认识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各项目标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以洞悉时势、总揽全局的系统谋划和战略擘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决扛起维护生态安全、国土安全、资源能源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深入实施“一优两高”发展战略,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着力构建以产业“四地”为主体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着力探索共同富裕实践路径,着力推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走在前列,着力强化国家安全战略要地功能,着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作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青海篇章开好局、起好步。

六、坚持胸怀天下,拓宽青海扩大开放新视野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理论创新胸怀格局的角度强调,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天下情怀和大国担当,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邃的历史眼光、丰富的辩证思维和博大的世界胸怀。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强调“天下一家”、命运与共,主张各国和衷共济、建设光明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源源不断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拓展了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径,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开启了中国式引领未来式的人类新篇章。

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球视野,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站位点。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们要开阔胸襟、开阔视野,保持对时代发展趋势的深刻认识和对自身使命的清醒把握,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要拓展世界眼光,积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始终保持勇立潮头、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的胆识气魄,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坚定不移走好对外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要认真思考“青海需要走向世界,世界也期待了解青海”的大命题,深入实施对外传播工程,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生动鲜活讲好中国故事、青海故事,让更多国外受众在领略中华文化中感悟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在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智慧的同时,也为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大同世界勾勒出越来越清晰的实践路径。要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推进面向南亚的商贸通道建设,提升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运营水平。要继续办好青洽会、环湖赛、国际生态博览会、“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文化旅游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这一思想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就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了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我们要自觉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准确领会其丰富内涵、思想体系和实践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海新篇章。

猜你喜欢

青海时代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大美青海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青海行七首(录二)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青海“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