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亲是鲁艺华中分院的幸存者

2023-03-22张绍力

铁军 2023年1期
关键词:家父军部鲁艺

■张绍力

每每路过盐城老城中心铜马广场,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在栩栩如生的铜马雕像前驻足——身着灰布军装的新四军战士,身背斗笠大刀跃马东进,义无反顾奔赴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

我之所以对铜马雕像情有独钟,是因家父的缘故。

家父张凤池,初名鑑桂,号季斌,化名陈萍、张季,1916年6月出生,1999年4月仙逝,享年84岁。家父早年是一名文学青年,勤于笔耕,热衷于公开发表文章,点评时事,忧国忧民。曾被《上海世界晨报》聘为通讯员,为副刊《何丽英》信箱撰写专稿。与此同时被聘为《航报》筹备处主任,协助筹办新的报纸;经济流通社主任,该社为《航报》后备基金机构。1940年10月,中原局辗转来到盐城,12月2日,《江淮日报》在盐城女中(行政公署院内)正式创刊,为中原局机关报。胡服(刘少奇化名)兼任社长,王阑西任副社长兼总编辑,家父又受聘为《江淮日报》通讯员。由于形势不断恶化,该报于1941年7月停刊,仅存在8个月时间,却4次转移社址,尽管如此,报纸发行量仍超万余份。遗憾的是,老人家这一时期所撰写的文章,因盐城沦陷,颠沛流离,不知所踪。

1940年12月,“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在盐城贫儿院成立,院长由胡服兼任,教务处主任是丘东平。分院没有设副院长,丘东平成为分院实际负责人。

1940年12月25日,家父从《江淮日报》看到“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筹委会”发布的第一期招生启事,欣然前往。此时全家正避难在楼王庄,家父根据招生启事按图索骥来到石头街7号(盐城县教育局旧址)报名。此处为筹委会办公地点,经指点来到贫儿院(即慈幼院,后来的盐城县中学),化名陈萍(从母姓),报考鲁艺华中分院文学系,成为鲁艺华中分院文学系首批学员。与此同时,我的五姨夫路建东正在抗大五分校学习,彼时父亲与五姨夫并不相识,结成连襟则是若干年后不期而遇的缘分。

鲁艺华中分院第一期共录取了200名学员,合编为一个大队,以下按系编为中队。文学系40多名学员,编为第一中队。根据分院办学计划,第二期将继续招收200名学员,由于形势恶化,被迫取消。

鲁艺华中分院原定1941年春节前举行开学典礼。1月6日,突然爆发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月20日,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几天后,新四军在盐城游艺园(今八十间)隆重召开“新四军重建军部成立大会”,鲁艺华中分院全体师生、抗大五分校部分师生,新四军指战员、各界代表共100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赖传珠主持,刘少奇宣读中央军委“关于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代理军长。会上,陈代军长就职演讲振奋人心:“毅以庸愚,身处前线,值此危局惨变,按诸抗战职责,断无消极退让之理。本人就任代理军长,于盐城恢复军部,誓率9万之众与日寇汉奸反共投降派奋斗到底,为解救中华民族而奋斗。”会议期间,华中分院、抗大五分校学生还演出了抗战文艺剧目。

1941年2月8日,华中分院在贫儿院旧址隆重举行“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成立大会和开学典礼”。新四军政委兼分院院长刘少奇、代军长陈毅出席会议。会上首先由丘东平介绍鲁艺华中分院筹备成立的经过及概况。刘少奇、陈毅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以示热烈祝贺。刘少奇突出强调华中分院办学宗旨:“把分院办成苏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文艺堡垒”,希望全体学员“学习鲁迅,做坚持抗战的文艺尖兵”,切实担负起保家卫国的历史重任。爱国士绅、被陈毅誉为“苏北鲁迅”的宋泽夫应邀出席会议,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贺词。

父亲有幸先后出席“新四军重建军部成立大会”和“鲁艺华中分院成立大会和开学典礼”,每每提及此事,家父即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显得无比激动。

开学典礼后,鲁艺华中分院更加紧张地进行文化教学、军事训练、宣传民众、发动民众等抗战活动。分院设在贫儿院里一幢砖木结构二层楼房,文学系在二楼教室,一楼为院部、戏剧系、音乐系教室等。

每日清晨,嘹亮的军号声响起,学员们迅速穿戴好衣服,扎好绑腿。跑步到庙宇大殿前的天井里集合,各中队整顿好队伍,跑步到操场出操,完成规定动作后即回到各自住地,洗脸、整理床铺等,然后吃早饭。生活相当简朴,玉米糊、高粱、山芋干等粗粮为主食。由于长期吃杂粮、地铺潮湿、时常不洗澡,出现了学员便血、身上生疥疮等疾病。尽管如此,学员们仍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学院教学设施十分简陋,课堂里没有课桌、没有坐凳。学员们每人随身携带一张木折叠凳,一块小木板放在膝盖当课桌。文学系时常安排街头演讲,写墙头诗,办大众墙报,刷写墙壁大幅标语等活动,宣传抗日,唤起民众。

行军时,把小木凳和木板捆在背包上,俨然一支训练有素的学生军。

文学系主任陈岛(原名陈超琼),中队长许铭,指导员屈成梁。教授有邱东平(兼)、戴平万、林珏、蒋天佐、戈茅等人。

在授课老师中,家父特别推崇丘东平,他长父亲6岁,思维敏捷,博学多才,为人师表。丘东平授课深受全体学员欢迎,他那广东普通话吐词清晰、声情并茂、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善于捕捉学员们的心理。开篇总是:“通基(同志)们,嘻嘻,今天为大家讲授……”“高尔基名著……”等等,总能一下子就吸引住学员。讲解文学创作理论时大量引用茅山战斗、黄桥战斗、郭村战斗等战争实例,联系实际,引人入胜。凡是丘东平授课,教室里时而雅雀无声,时而满堂喝彩,时而掌声雷动,生动活泼,效果极佳。由于他授课诙谐幽默,常常让人捧腹大笑,学员们私底下称之为“卓别林”。故而丘东平上课,学生尤众,戏剧、音乐、美术系的同学都能跑来听课,教室内外学生拥塞,济济一堂。

1941年7月下旬,天气炎热,家父突然接到家中急信:“父病危,速归。”于是,父亲写了请假条经文学系主任陈岛批准:“形势紧张,速回速归。”

父亲兄弟4人,其为老幺,是祖父宠爱的幺儿。祖父见到心爱的儿子,精神状况即刻好转。此时,父亲心挂两头,不时想起陈主任的再三叮嘱。见老父虽已卧床不起,暂无大碍,未待假期结束,即匆匆返回学校。从楼王庄到学校来回100多里路程,坑坑洼洼,泥途坎坷,根本没有路。当父亲匆匆赶到学校时,校园内死一般沉寂,人去屋空,茫然不知所向。当时形势险恶,危机四伏,部队行踪属于一级机密,父亲失魂落魄无所适从,打算去军部打探情况。走上街头,方注意到轰轰烈烈的抗战中心,一夜之间白色恐怖,破败不堪的街道阒无一人,恐怖气氛窒息得人透不过气来。走近登瀛桥东侧店铺时,看到居民们正被强行赶上街头,桥西侧长长的队列,右手掌被铁丝残忍地穿透掌心,数十人连在一起,衣服残破,疲惫不堪,在两侧端着长枪亮着刺刀的日伪军的押解下,拖着沉重的脚步缓缓走来。夹在人群中的父亲听着人们窃窃私语,才知道被捕者全部是新四军战士。父亲夹在人群中,目睹战友陷入魔掌,只能强压着内心的痛苦,悲痛欲绝……

许久之后方知:父亲离校第二天午饭后,分院接到军部紧急命令,要求鲁艺华中分院师生分两队即刻转移。一队随军部机关转移,一队由丘东平、许晴等率领向楼王庄转移。抵达北秦庄时天色已晚,学生们疲惫不堪,临时决定在北秦庄暂歇待天亮继续赶路。这一临时决策导致学生陷入日伪军的突袭包围,以致发生震惊中外的“北秦庄惨案”。丘东平为了掩护学生突围壮烈牺牲,为国捐躯。据说,日军偷袭“北秦庄”,原本是得到汉奸告密,新四军江淮银行转移在北秦庄,妄图一举剿灭江淮银行。岂知银行早已得到情报,提前向北转移至周门等地。华中分院学生无意中陷入包围,遭此惨重损失。

华中分院遭遇“北秦庄惨案”后,1941年8月,军部决定撤销分院。幸存的师生分流到军部、三师成立的两个“鲁迅艺术工作团”,时间不长两团亦相继撤销。

残酷的事实跟父亲开了一个痛苦的玩笑,导致父亲永远地离开了鲁艺华中分院、永远地离开了新四军主力部队。但是,不经意间为阜东县华成区培养了一名训练有素的青年救国会会长、抗日民主学校校长、抗敌剧团的总编导。

猜你喜欢

家父军部鲁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知识界对日本军部的认识与批判①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油画作品
延安鲁艺“小调大王”——安波
第二次西园寺内阁期间“增师案”与政党军部之间的博弈
为照顾患病家父请事假有何不可?
鲁艺精神的写照——宋惠民
“家父”“令尊”是两人
“家父”“令尊”是两人
延安“鲁艺”音乐系里的“广东仔”
“鲁艺精神”与鲁迅美院油画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