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淤泥质土层明挖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技术

2023-03-22马洪超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年3期
关键词:土方淤泥基底

马洪超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西安 710021)

1 工程概况

1.1 车站概况

杭州地铁机场快线西溪湿站为X形换乘车站,采用分坑施工法,基坑划分为5个独立区域A、B、C、D、E。其中,A、B区组成机场快线车站,为地下2层14 m岛式车站,结构长272 m,标准段宽23.1 m,基坑开挖深度约17.65~19.4 m,采用1 m厚地连墙+2道混凝土支撑+3道钢支撑的支护体系;由A、C、D、E区组成14号线车站,为地下3层8 m侧式车站,结构长511.2 m,标准段宽26.6 m,基坑开挖深度约25.95~29.7 m,采用1 m(局部1.2m)厚地连墙+3道混凝土支撑+4道钢支撑的支护体系。

1.2 工程地质

1)基坑开挖范围土层主要为:①1杂填土、④1淤泥质黏土、④2淤泥质粉质黏土、⑥1淤泥质黏土;其中,2层车站基底位于④2淤泥质粉质黏土,3层车站基底位于⑥1淤泥质黏土。

2)特殊岩土:主要有杂填土、软土。(1)杂填土:主要为①1层杂填土、①2层素填土,厚度一般为0.6~7.3 m,未完成自重固结,地连墙成槽施工过程中易造成槽壁坍塌、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易造成地面沉降过大等。(2)软土:主要为④层、⑥层淤泥质土,具有高含水量(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高孔隙比(天然孔隙比大于1.0)、高灵敏度、高压缩性、低承载力等特性,其工程力学性质差,易造成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地连墙变形大、基坑边坡坍塌、地面沉降大、支撑体系失稳等。

1.3 水文条件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浅部填土、黏土和淤泥质土层中,表部填土富水性、透水性较好,与地表水联系密切,地下水位埋深为0.50~3.50 m。

孔隙承压水主要存在于⑨3、121、141、143、144层砂土、砂砾土,深度位于地下约32.5 m,水位高程约为地面以下4.65 m。

2 重难点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地连墙槽壁坍塌

1)重难点问题:地墙成槽时导墙下10 m范围出现塌孔,成槽及成墙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严重时会引起地面塌陷。

2)原因分析:地面下10 m范围存在不等厚的杂填土,该土层未完成自重固结,成槽时受到扰动,即使在泥浆护壁的情况下,也无法保持土体稳定性,出现塌孔,甚至地面下陷。

2.2 混凝土支撑浇筑质量控制

1)重难点问题:混凝土支撑底模不稳定,出现大量漏浆、跑模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支撑线型轴线偏过大,强度前期上升速度较慢,混凝土支撑受力不佳,导致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及地表沉降过大。

2)原因分析:淤泥质土层呈流塑状,无自稳能力,造成承载力严重不足,以致不能承受混凝土自身重力,出现底模坍塌变形。商品混凝土自身配比原因,虽28 d强度能够达标,但存在前期强度上升较慢的情况。

2.3 基坑降排水

1)重难点问题:坑内降水井水位已降至设计水位,但坑内土体仍含水量较大,土方开挖过程中土体中水分逐渐流出,导致开挖面积水,破坏土体稳定及地基承载力,严重影响土方开挖效率和基坑自身安全。

2)原因分析:基坑内土方除表层为杂填土外,基本全部是淤泥质土,该土层具有高含水率、高压缩性、高灵敏度、低渗透系数等特性,管井降水只能疏干表层滞水,土体自身含水量基本无法疏干,降水效果不佳。

2.4 基坑开挖变形沉降控制

1)重难点问题: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地连墙墙体变形、地表沉降、土体深层位移、支撑轴力、临时格构柱竖向位移等监测项目变量超标,出现基坑安全隐患。

2)原因分析:基坑开挖与支护是相辅相成的,由于开挖范围内基本全部是淤泥质土层,自身低强度、高灵敏度、遇水即化,再加土方开挖速度与支撑架设及时性不协调,支撑架设滞后及软土基坑自身灵敏性是导致基坑变形的最主要原因。

2.5 基坑土方开挖基底及边坡稳定性控制

1)重难点问题:土方开挖时,土体放坡坡面出现开裂、滑移、坍塌,基底土体出现失稳和承载力不足等问题。

2)原因分析:淤泥质土层土体稳定性差,放坡坡度过大,导致边坡失稳;土体自身含水量大,降排水效果不佳,出现积水,土体被浸泡,加之机械扰动,导致基底土体承载力不足。

3 施工关键技术

3.1 地连墙成槽及槽壁加固

西溪湿地站位于原鱼塘范围,不仅土层为淤泥质地层,还具有0.6~7.3 m厚的杂填土,杂填土及浅层淤泥质粉质黏土层地连墙成槽易塌孔,故西溪湿地站地连墙先采取槽壁加固再进行成槽,以保证地连墙成槽和成墙质量。

地连墙槽壁采用三轴搅拌桩工艺进行加固,三轴搅拌桩采取两搅一喷的方式进行施工,桩径850 mm,加固深度为地下15 m范围;随着槽段加深,泥浆压力的余量提高槽壁稳定的作用逐渐增加,超过地下15 m范围可通过适当提高泥浆比重来保持槽壁稳定。三轴搅拌桩槽壁加固施工参数如下:下沉速度0.8 m/min,提升速度1.8 m/min,搅拌转速16 r/min,喷浆压力1.0 MPa,浆液流量280~320 L/min(双泵),水灰比1.2,水泥掺量15%,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1 MPa。

淤泥质土层属于软土,地连墙成槽采用泥浆护壁,成槽机抓槽即可,适当提高泥浆比重,利于槽孔稳定。同时,应避免采用旋挖钻或冲击锤成孔、方锤修孔等方法,以减少对槽壁的扰动的次数,控制槽壁稳定。

淤泥质土层地连墙成槽要合理划分槽段,不宜过大,首开幅选择一字幅槽段,采用三抓成槽,中间一抓按0.3~0.7倍抓斗单元长度控制,槽宽控制在5~6 m最为合适;转角幅单独进行划分,以避免槽段宽度过大,尽量避免出现“Z”形幅,角槽两边不等长时,应先施工短边再施工长边,避免第一抓时槽壁偏斜、塌孔;闭合幅需避开转角等不规则部位,采用合适的槽壁宽度,应充分考虑到工字钢接头两边各自翼缘板的影响。

3.2 坑内及基底土体加固

淤泥质土层自身具有高含水量、高压缩性、高灵敏度、低承载力、低强度、遇水即化等特性,导致出现混凝土支撑底模漏浆变形、土方开挖边坡失稳、基底承载力不足、基坑变形敏感等一系列问题,故可对基坑内需开挖土方进行弱加固。

加固形式采取裙边加抽条,平面布置沿地连墙内边四周加固3~4 m宽,垂直于基坑长边间隔4 m抽条加固4 m,平面加固位置与混凝土支撑位置中心线重合,竖向加固位置为每道混凝土支撑下及基底下3 m范围,这样即可保证加固后基坑土体的稳定性,又可保证混凝土支撑底模的牢固性。加固工艺可选择三轴搅拌桩和双重管高压旋喷桩进行施工,无地下障碍物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三轴搅拌桩进行加固,效果较好;有地下障碍物时选择高压旋喷桩进行加固,更易于桩位的布置。相比较而言,三轴加固效果更佳。

坑内土体弱加固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0.3 MPa即可,水泥掺量过大,加固土体过硬将影响后续土方开挖效率且无意义,而水泥掺量过少,加固起不到作用,故需严格控制施工参数。三轴搅拌桩弱加固施工参数如下:下沉速度1 m/min,提升速度2 m/min,搅拌转速16 r/min,喷浆压力1.0 MPa,浆液流量280 L/min(双泵),水灰比1.5,水泥掺量8%。双重管高压旋喷桩施工参数如下:提升速度0.40 m/min,压缩空气压力0.7 MPa,搅拌转速14 r/min,喷浆压力20 MPa,喷浆量32 L/min,水灰比1.2,水泥掺入量8%。

3.3 基坑降排水

淤泥质土层低渗透系数的特性是降排水最大的不利因素,土体中含有的水分不易流出到管井中,开挖时土体中水分会慢慢流到开挖面最低处,降水效果极差,故基坑降排水采用管井降水加明排的方式,管井降水分为降压井和疏干井,明排采用挖设排水沟和集水坑,由水泵抽排至地面。

地连墙理论上隔断了承压含水层,但实际可能存在渗漏,为规避基底突涌风险,故设置降压井。结合站位实际水位、需降水深度等参数,根据抗突涌稳定性计算,基坑降压井按照每1 000 m2设置1口,反循环钻机成井,井深42 m,直径800 mm,采用直径325 mm桥式滤管,滤管外包60目铁丝网。

疏干井按照每400 m2设置1口,反循环钻机成井,井深至基底以下4 m,直径800 mm,采用直径273 mm圆孔式滤管,滤管外包60目铁丝网。

考虑淤泥质土层低渗透系数的特性,明排水是重中之重,除做好管井降水、疏干等工作外,必需设置排水明沟和集水坑,将坑内明水集中处理,方可达到预期降排水效果。

3.4 土方开挖及支撑架设

3.4.1 混凝土支撑施工

在混凝土支撑施工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几个问题:(1)混凝土支撑按照每2根作为一个施工单元最优,施工速度越快越好,尽量缩短基坑变形的真空期,支撑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再进行下步工序。(2)混凝土支撑施工时,特别注意支撑底部混凝土垫层的稳定性,若出现土体加固效果不佳,及时搅拌石灰硬化土体,垫层混凝土采用C20混凝土,厚度20 cm。同时,混凝土支撑轴线及线形非常重要,混凝土浇筑前,需严格检查支撑轴线位置及模板垂直度等指标,方可保证混凝土支撑受力效果。(3)混凝土支撑前期强度至关重要,由于基坑开挖的特殊性,应缩短基坑开挖的时间,尽快封底是保证基坑稳定的最好办法,混凝土支撑一般不可能等到28 d龄期再进行下步工序,一定要保持混凝土前期强度上升足够快,故必需采用早强配比混凝土,必要时可提高混凝土标号。

3.4.2 钢支撑施工

钢支撑施工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为保证钢支撑架设的及时性及受力效果,钢支撑与地连墙连接处一定要在地连墙内埋设3 cm厚钢板,不建议使用钢围檩。(2)组装钢支撑规划需谨慎,钢支撑接头不宜多于4个,减少接头,能够更好地保证钢支撑的受力效果。(3)淤泥质土层基坑钢支撑预加轴力需更大,通过实践证明,一般轴力加设至1.4倍设计轴力效果最佳。

3.4.3 土方开挖施工

针对淤泥质土层的地质特点,基坑开挖应充分考虑时空效应,开挖应采取分小段、分矮层、减少层与层之间的交叉作业、拉长每层土开挖的平面距离、缩短每段土方的开挖时间等。

基坑土方开挖设备选择长臂挖机和抓斗机,坑内设置小挖机进行喂土,以减少扰动,不能采用挖机逐个台阶传送的方式进行开挖。挖运设备每天出土量至少保证800~1 000 m3。

车站土方开挖根据支撑布置形式,约每20 m划分为一段,每开挖6~8 m后,及时架设支撑,钢支撑确保12 h内完成架设,混凝土支撑确保2 d内完成施工;竖向共分为7层,每层厚度3.5~4 m,混凝土支撑层开挖至支撑底标高下20 cm,钢支撑层开挖至支撑以下50 cm;边坡放坡坡度设置为1∶3;在开挖至基底标高以上300 mm处,采用小挖机配合人工开挖,以尽量减少对基底土的扰动。

土方开挖过程中,西溪湿地站深基坑出现个别混凝土支撑轴力达到15 000 kN、地连墙墙体变形达到55 mm、地表沉降达到45 mm,通过在混凝土支撑上增设钢支撑、增大混凝土支撑截面面积、加密架设钢支撑、加密监测等措施,及时控制住了支撑轴力的增加、地墙墙体变形及地表沉降。

4 结语

杭州地铁机场快线西溪湿地站深基坑施工中,通过围护结构地连墙槽壁加固、坑内土体加固、降排水方案优化、土方开挖方法及设备选择和支撑架设合理规划等措施,有效减少了淤泥质土层地铁车站基坑变形,降低了安全风险。后续在淤泥质土层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中,钢支撑可采用伺服系统,该系统在控制基坑变形方面更加有效。

猜你喜欢

土方淤泥基底
莲为何出淤泥而不染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浅谈蓄水池土方填筑施工
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向量方法——基底建模法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土方计算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
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填石围堤沉降分析
磁共振显像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
WK-G1固化淤泥填筑路基性能研究
淤泥固化填筑路基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