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伴极向反转的高细胞癌1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023-03-21高银华庄义娟关蕾刘汉忠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2期
关键词:胞质乳头状实性

高银华,庄义娟, ,关蕾, ,刘汉忠

[ 1.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孝感市中心医院) 病理科,湖北 孝感 432000;2.锦州医科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3 ]

乳腺伴极向反转的高细胞癌(TCCRP)是最近描述的一种罕见乳腺癌类型,由EUSEBI等于2003首次报道,它与甲状腺状癌的高细胞变异型具有共同的形态学特征,如实性、滤泡状结构,高柱状嗜酸性胞浆细胞,核沟和假包涵体等,新近被WHO第五版列为乳腺癌特指类型,它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和分子特征,如细胞为柱状,胞质丰富、嗜酸性,细胞核位于胞质顶端(反极向)、特点类似甲状腺乳头状癌,不表达甲状腺TTF-1、TG和HBME1蛋白、具有IDH2 R172热点突变等,可以与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他乳头状病变鉴别,也正是因为其形态学的独特性,因此该肿瘤曾被称为“伴极向反转的实性乳头状癌”、“类似甲状腺高细胞亚型乳头状癌的乳腺肿瘤”等。TCCRP免疫表型多为三阴,但侵袭性能力较低、预后较好。本文就1例59岁女性患者乳腺肿块镜下所见、免疫组化标记、结合文献对乳腺伴极向翻转的高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基因检测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如下。

1 病史简介

患者女性,59岁,6月前体检发现乳房肿物,无压痛,无皮肤红肿破溃等不适,无发热寒战。期间未予特殊治疗,乳腺彩超示:左侧乳腺实性病灶(BI-RADS 4b类)。患者自诉有糖尿病史,口服瑞格列那+胰岛素注射治疗,自诉控制可。否认高血压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手术外伤史、否认乙肝结核等传染病史。

专科检查:双乳对称,外观如常,双乳未触及明显肿块,双侧腋窝及锁骨上下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影像学资料:乳腺彩超示:左乳3点钟方向距乳头4.02 cm处可见大小约0.99 cm×0.44 cm的实性病灶,边缘成角,形态不规则,后方回声增强,纵横比<1;提示左侧乳腺实性病灶(BI-RADS 4b类)(见图1)。乳腺钼靶可见:左乳外象限结构紊乱,双侧腋下可见小淋巴结,形态密度无异常;BI-RADS:3类(见图2);右乳未见明显肿物及异常钙化,BI-RADS:1类。2021年心脏彩超示: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子宫双附件彩超示:子宫肌瘤;肝胆彩超示:肝胆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2020年甲免三项未见异常。颅脑+胸部及心脏+全腹CT示:①颅脑平扫未见明显异常;②左肺舌叶结节,多为良性,必要时复查;③左肾占位,考虑错构瘤;④胆囊切除术后改变。

图1 左侧乳腺超声实性病灶

图2 左侧乳腺钼靶可见结构紊乱

病理检查:①巨检:左乳肿物送检带皮组织3.5 cm×2 cm×1 cm,切开可见囊性肿块直径0.6 cm、与周围组织界较清,腔内可见一灰白息肉样突物,大小约0.3 cm×0.2 cm,质软。②镜检:肿瘤性上皮细胞形成乳头状实性细胞巢浸润于乳腺实质中(见图3)。可见肿瘤的纤维血管轴心内其内有泡沫样组织细胞;肿瘤细胞高柱状,细胞核为低级别或中级别,位于胞质顶端,而不是基底处,形成“极向反转”(见图4),可见含胶质样分泌物的囊腔似滤泡结构,同时可见嗜酸性胶样物质及吸收空泡胞质丰富粉染,胞核透明,核仁清晰、重叠,可见核沟及胞质内假包涵体,偶见核分裂象。③免疫组化:ER(散在+)、PR(-)、AR(-)、HER-2(0)、P63(-)、SMA(-)、GATA3(+)、CD56(+)、CgA(-)、SYN(-)、Ki-67(+2%)、E-Cadherin(膜+)、P120(膜+)、GCDFPv15(-)、TG(-)、CK5/6(-)、TTF-1(-)、CK7(+)、34BE12(+)、Calponin(-)、S-100(-)、IDH2(+)(见图 5)。

图3 HE染色×200

图4 HE染色×400

图5 5免疫组化显示肌上皮S-100(−)

病理诊断:(左侧)乳腺伴极向反转的高细胞癌。

2 讨论

EUSEBI等[1]在2003年报道了一种罕见的乳腺癌,其特征类似于甲状腺乳头状癌,被描述为“乳腺肿瘤类似于甲状腺状癌的高细胞变异体”。2019版WHO在罕见和涎腺型肿瘤的章节中介绍了“反向极性的高细胞癌”这一肿瘤,因为已经有多篇关于这一肿瘤的报告,以前被称为“类似于甲状腺乳头状癌高细胞亚型的乳腺肿瘤”以及“具有反向极性的实性乳头状癌”,这些描述的肿瘤具有一致的IDH2和PIK3CA突变。“反向极性的高细胞癌”这个新术语结合了用于描述这一疾病实体的部分早期术语——“高细胞”和“反向极性”。

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流行病学数据,国内文献中发表的病例系列依旧很少[2-4]。国内外目前报告的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64岁(范围:39~89岁)[5-8]。组织学特征:肿瘤一般呈实性,界限清楚,位于正常导管及小叶之间或其周围,也可生长入脂肪组织。本例患者肿块呈囊实性,实性肿块呈息肉状。间质一般胶原化表现,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表现轻微或缺失。可见肿瘤的纤维血管轴心内其内有泡沫样组织细胞;肿瘤细胞高柱状,细胞核为低级别或中级别,位于胞质顶端,而不是基底处,形成“极向反转”。有时可见含胶质样分泌物的囊腔似滤结构,同时可见嗜酸性胶样物质及吸收空泡胞质丰富粉染,胞核透明,核仁清晰、重叠,可见核沟及胞质内假包涵体[6],通常看不到坏死、淋巴血管栓塞或神经周围浸润的区域[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TTF-1、TG和HBME1均呈阴性[9-11],在报道中,有1例在少数肿瘤细胞核和正常导管上皮细胞中发现TTF-1的阳性表达,而先前病例报告中TTF-1的阴性率为100%,在穿刺活检中应注意避免误诊。ER,PR,AR大多数阴性,少数病例表现为弱或局灶性表达;HER2几乎总是阴性的[5-7],病变内和周围没有肌皮标记SMA、p63表达,表达低分子量和表达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GATA3、乳腺球蛋白和GCDFP-15等乳腺分化标记为阳性[5],Ki-67的增殖指数通常较低(<20%),CgA和SYN始终呈阴性。

CHIANG等[12]描述了另外13例病例,并在这些肿瘤中鉴定出R172处的IDH2热点突变,这已成为该实体的一个定义特征。ALSADOUN等[6]在使用全外显子组分析对该肿瘤进行遗传和转录组学分析后,表明IDH2基因在精氨酸172(R172)水平上具有热点突变,不存在于任何其他乳腺癌中,PAREJA等[13]证明,使用针对 IDH2 R172S 的单克隆抗体(Clone-11C8B1)的免疫组织化学对携带IDH2 R172热点突变的TCCRP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在甲状腺状癌中普遍存在的遗传改变,如RET/PTC重排和BRAF突变在TCCRP中几乎总是不存在[13-14]。IDH2在胶质瘤[15]、急性髓系白血病[16]、软骨肉瘤[17]、鼻窦未分化癌[18]和胆管癌[19]中有描述,但在除TCCRP外的乳腺癌中极为罕见。

鉴别诊断:①导管原位癌:该肿瘤中,结节界清,细胞具有一定异型性,但核位于胞质顶端,肌上皮消失可鉴别。②实性乳头状癌:结节内存在纤维血管轴心,但实性乳头状癌并无极向反转的高细胞表现。③转移性甲状腺癌:伴极向翻转的高细胞癌与甲状腺肿瘤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极向反转的表现、无甲状腺标记物的表达、特征性免疫组化及遗传学特点,均可与甲状腺肿瘤鉴别开。

此病例显示属于三阴性乳腺癌,但大数据显示TCCRP具有惰性的临床行为,很少有病例报告区域性、远处的神经节播散或局部复发,这就是为什么它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良好的预后,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5,20-21]。在不完全切除肿瘤的情况下,它有可能复发;因此,具有足够切缘的完全切除是TCCRP的最佳治疗方法[20]。然而,文献中已经报道了两例转移:CAMESELLE-TEIJEIRO等[22]报告了一例骨转移,FOSCHINI等[5]报告了1例乳腺内淋巴结转移。

总之,TCCRP是一种罕见的、新描述的乳腺癌,具有特征性的形态学表现,需要与乳房的其他状病变及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相鉴别。IDH2热点突变是TCCRP中一个显著的特征性发现,并且大多具有良好的预后。

猜你喜欢

胞质乳头状实性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的价值
Vav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urvivin、VEGF、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4例临床诊治分析
survivin胞内定位表达在胸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多细胞系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细胞组学试验法的建立与应用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
杂交水稻氮素利用胞质效应配合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