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以日本与新加坡为鉴

2023-03-21权良媛

高教学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竞赛学科大学生

权良媛,边 疆

(南京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 211816)

我国作为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重视并大力培养各种人才,拥有大量的人才储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综合提升我国人才竞争力的核心一环。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抉择。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体现在科技方面。创新型人才作为掌握科技的核心,对其进行高质量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和新加坡与我国有着相似的文化土壤,但创新产业与事业的发展却领先于我国,其在创新实践教育方面鼓励创新、立足实践和激发创新热情的有关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同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情况,立足实际,吸收先进创新教育经验,把学科竞赛作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的练兵场将是最有效的教育途径。

一 研究背景

学科竞赛始终是高等教育的热点问题。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水平学科竞赛也要倾向于在竞赛中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而如何使竞赛问题更加贴合实际需求就会成为学科竞赛的主要改革方向,其中以企业可能面临的问题作为背景,可以让大学生对自身知识的运用、未来工作性质形成初步了解,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自身知识和企业要求脱节及对未来就业和学业迷茫等问题。

(一)国家创新发展对学科竞赛的新要求

我国是现如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各行各业都面临着转型,目前已经到了转型的关键期。而能使我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顺利转型的关键就是科技。从2012—2020 年整个制造强国的趋势来看,美国、德国和中国总体上是呈现增长态势。在未来发展当中,我们还是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体,持续提高我们国家制造业的质量效益。所以,进一步加强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创新驱动,特别是加快制造业的智能化、绿色化和高端化的发展,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科技的创新关键在于人才,高等院校作为人才的聚集地,是创新的主阵地之一。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未来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面对国家的转型关键时期,学科竞赛要以国家大环境为前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吸收先进经验,促进学科竞赛与国家发展相匹配。近几年,国家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各类高校应加强宣传力度,倡导学生积极参加信息学(计算机)竞赛中关于网络安全方面的项目,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责任意识,提高国家安全,促进国家发展。

(二)完善学科竞赛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学科竞赛作为锻炼智力、超出课本范围的一种特殊考试和竞赛,是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的实践平台。学科竞赛有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竞赛,也有高等教育阶段的高校学科竞赛。向大学内开展的学科竞赛更加专业化、系统化,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启迪式作用。学科竞赛主要以理工科的知识为主,其包含的数学、物理、信息学、化学和生物方面的竞赛对大学生拓展思维,增长见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科竞赛中一些项目更加贴近于社会生活。以长春大学某学院的参赛项目为例,其运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切实考察社会人群的真实需要,借助大数据终端,蓝牙连接开创自助打印系统,无需电脑上传文件。项目通过审核、可行性分析等环节,学生在学校的支持下,根据对比相关公司的符合程度对外进行“招商引资”。最值得一提的是,此系统可设置两种不同的打印形式——“业余型”和“专业型”。“业余型”是指打印文件的一面是所需的文件,而另一面则是一些公司的宣传广告,而这类打印形式是仅供打印者本人阅览的,价格也比“专业型”更为低廉。“专业型”打印顾名思义是一些正式的文件,虽说比“业余型”价格贵,但相对市场价却是低廉的。而这种打印的差价就是由需要做广告的公司进行投资。这种打印机小巧方便、投资少、客流量大,这既符合人们的需要,又为公司做了宣传,所以更加适用于当下市场社会的要求。综上案例,学科竞赛中的创新发展对于社会的生活方式、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学科竞赛的发展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

学校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学科竞赛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学科竞赛以锻炼大学生的智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大学生的发展与高等院校的发展息息相关,学生作为校园的主体,承载着学校的未来走向。评价高等教育的质量最关键就是看大学生的质量,学生能力高、知识丰富对于学校质量提升越有利。而学科竞赛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学科竞赛,大学生对于专业知识进一步研学、理解吸收并能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挖掘自己的观点看法,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提升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使其符合新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努力做创新型人才,从而提升高校整体创新科研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学科竞赛既能带动和促进高校的学风、学科及专业建设,又能形成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深化改革高校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同时又提高了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为深入推进高等院校的改革及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学科竞赛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马克思说“人是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能脱离社会阶级谈人,我们的物质生产生活也是总处于这样那样的社会关系之中。现如今,团队协作已成为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基本形式,汇集众人智慧,博采众长,形成新的创新发展道路。而学科竞赛在高等院校中更多以团队参赛为主,大学生在竞赛团队中共同探讨,交流想法,互相学习,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与意识,增强责任感。学科竞赛要求大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也需要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敢于实践的勇气。在进行学科竞赛的同时,大学生既能夯实自身的知识,提高写作功底,拓展视野,又能提高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实践能力,成为符合新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二 我国的创新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高校重视和践行创业能力培养和创新教育,我国尚处于“全球创业观察组织(GEM)”所统计平均水平之下,需进一步加强。自20 世纪90 年代起,我国愈发重视创新教育,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我国创新教育起步较晚、理念尚未成熟等原因,目前仍存在着不少问题。目前我国多数大学依旧采取以老师、课堂为中心展开的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学生的个性自由得不到舒展,创新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并不容易培养。

(一)校园环境

大多高等院校成立较早,校园的设施建设保持老旧的状态,学生进行实验没有相关的场地,实验设施配备不齐全,没有环境良好的实验环境,导致学生创新热情不高。首先,学校对于创新方面只追求数量成果,很少聘请专家开展相关的讲座、学术研讨会,校园的创新氛围不浓,导致学生对于学科竞赛的了解较少,不利于大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其次,学校的项目经费对学生参加各类创新比赛支持力度较小,学生没有办法进行大胆地实践尝试,更多止步于书面,消磨学生的创新热情。最后,学校设置的奖惩制度不完善。学生参加比赛的时间不等,学校不能和任课教师进行合理沟通,导致学生在参赛期间“旷课”,基础学业问题解决不当,使得学生更偏向于正常上课,从而减少学科竞赛。大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名次,学校也没有合理的奖励制度,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二)课程设置

目前,高校普遍忽视学科的综合性,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导致忽视综合人文社科知识的培养。这导致学生不能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实践能力也较为缺乏。甚至有部分高校忽略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分离的形式教育学生,忽视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和科学创新精神的培养。美国著名教育家博耶认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连在一起的,没有纯粹的通识教育也没有纯粹的专业教育。对于通识教育的忽视,会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缺乏个性和科学创新精神等宝贵品质,也就难以培养出宝贵的创新人才。学科竞赛中交叉学科知识的运用非常广泛,学科竞赛作为锻炼学生智力的竞技性比赛,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底,而且需要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呈现出一份完美的报告,并且把复杂的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充分地讲解出来。但是大多高等院校开设的课程过于单一,只注重专业知识,对通识课关注较少,这也导致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出现短板问题。

(三)教师引导

高等院校的学科竞赛以学生为主体,主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但实际上,学科竞赛或者创新类竞赛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创新想法,在学生提出观点看法时不是加以分析找到可行性,而是否定学生提出的想法,认为学生的想法不切实际,也不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引导,导致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越来越少。所以现如今一些高等院校的学生更多地是跟随教师的科研项目,以老师的思路作为引导,学生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兴趣与老师的课题项目不相符合,对老师的项目了解也不深刻,只能跟着老师的思路与老师共同进行课题研究,每位老师的课题项目又很多,不能对学生进行细致地指导,这也就大大地打击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不利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

(四)学生意识

随着我国的发展,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化,大学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但是学术氛围却不是很浓厚。我们的高等教育的现状奉行“严进宽出”。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进入大学校园,享受着轻松的氛围,乐不思蜀,学术上的交流越来越少,更多是聊天游戏,面临考试也是突击背诵,加上高校的期末考试难度较低,很多大学生提前一周复习即可及格。面对轻松愉快的校园环境,大学生进行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少,动脑机会也不多,即使是碎片化的知识也难以理解,而学科竞赛的层次较高,大学生安于现状,不思考也没有创新思维,更没有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太过于淡泊,没有较强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 日本和新加坡在创新实践教育方面的独特之处

日本、新加坡的大学创新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它们的创新教育比我国创新教育发展早,创新教育体制更加成熟完备。学习与我国文化土壤相类似的日本和新加坡的创新教育理念,深入理解日本和新加坡的先进经验,对弥补我国的创新教育发展的不足具有重要意义。

(一)日本:理论转化为实践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一步

日本自20 世纪80 年代起,就提倡“科教立国”战略,目的是为恢复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创新人才。日本的创新教育起步和我国大体相同,但却在短短30 余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创新教育强国,这在于日本的政企联合的大胆创新。日本的创新教育特色体现在以下方面。

1 重视学科教育的连贯性

日本特别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连贯性,针对大中小学生均设有创新教育课程。并通过政府的干预,使社会各界加强对学校创新教育的支持,聘请优秀的专家、学者和创业者对高校中的大学生进行指导,并结合自身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形成比较系统化的教育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培养。

2 倡导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锻炼

日本的创新教育是典型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充分依托产学协同培养,推进高校创新教育。政府对高校创新教育大力支持,高校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企业重视对大学生创新成果的转化,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和项目的资金支持,提高大学生对创新的热情,促进大学生对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3 重视创新教育的氛围

日本注重校园文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熏陶,运用各种方式举办校园内创新教育讲座和比赛,使校园内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在创新文化浓厚的校园内释放自己的创新热情,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并在各种创新竞赛方面使学生感受到创新竞赛的趣味性,发挥自身的特长,增强自己的认识,深化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新加坡:激发学生创新主动性

新加坡教育明确提出培养会思考、能创新、敢突破、有自信和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其在创新教育方面的主要特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学生独立探索精神的培养

多数新加坡院校都提倡“少教多学”的办学理念,目的是为了培养独立的思想者、先驱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鼓励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所起的作用仅仅是指引和支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困难;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学生的发展更多地是依靠自身。

2 实施创意的教学模式

新加坡的创新教育更多地在于引导,并且在中小学就开始进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活动和小竞赛。一般年龄越小的学生问题越多,在新加坡,学生的问题不会被抹杀,老师会耐心解答学生问题,给予回答,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在轻松的环境中实行“传道受业解惑”。

3 鼓励学生将创新成果产业化

新加坡政府常常为学生设计科研创新项目,激励和指导学生在研究和实践活动中锻炼能力,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在新加坡,创新成果通过实践变为现实,对于一些优秀的创新成果,高校会进行推进,政府支持使其转化为产品投入市场。高校、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相互合作,形成良好的创新实践体,为创新成果的发展和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四 日本和新加坡创新教育给我国学科竞赛的启示

日本和新加坡的创新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优势,深入了解日本和新加坡的创新教育体系并结合我国创新教育的现实情况,有助于弥补我国创新教育的不足之处,促进学科竞赛的发展,切实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加大学科竞赛的宣传力度

了解学科竞赛,是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比赛、进而参与比赛的第一步。首先,要推广学科竞赛,让学生了解学科竞赛办赛背景和意义,提升学生参赛意识和竞赛信息获取能力。其次,学校创建网上平台,依托网上平台对学科竞赛进行宣传,及时推送学科竞赛的比赛项目、赛程和时间等相关信息,并在平台上配备相关的专业型教师,解读竞赛的相关信息,解答学生的相关问题,让学生更快了解知道自己感兴趣的竞赛项目。学校在线上进行预报名,精简报名手续,更加快速高效地完成参赛队伍的筛选。

(二)建立学科竞赛的保障体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学科竞赛团队准备比赛、参加比赛过程中,也需要充分的参赛支持。首先,学校应配备专业的教师团队,对参赛学生的竞赛项目进行指导。学生的参赛经验少,教师的参与和指导能使学生具备充足的信心,使学生沉着应战,积极应对。其次,学生在参赛的过程中,对经费问题是忧虑过多的。学校可以在一定的限度内,在经费方面应给予更多地支持,使参赛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研究,创新实践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并在参赛过程中更大限度地发挥水平、获得更好的名次。

(三)完善学科竞赛的辅导机制

高校内各学院可以建立学科竞赛的辅导部门,建立创新活动中心管理学科竞赛的相关事宜,下设三个部门,科创部作为赛前准备部门,及时关注学科竞赛的竞赛时间、比赛项目等,第一时间向学生传达比赛要求,并在竞赛期间提供场地、管理等相干事宜;研讨部作为学科竞赛的中心部门,起到关键作用,部门以老师和学生为主体,针对参赛景象进行讨论,制定方案,并选择适合的老师组建参赛团队;秘书处作为赛后的资料收集部门,对参赛者进行采访,总结竞赛经验进行分享,提高学院学生对学科竞赛的了解,并对优秀的参赛者进行评定,给予相应的学分奖励,激励学生的竞赛热情。

(四)开设创新型课程

高校课程的设置要摆脱传统的单一性教学,开展更多的综合性课程。学科竞赛不仅要求学生对专业知识有深入地了解,对其他相关学科也要有所涉及。首先,高校在安排学生学习好专业的课程之外,要开展丰富的选修课程,邀请相关的专家老师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在和老师的沟通中找到自己的兴趣与课题,拓展学生的眼界与视野。其次,高校还应开设一些开放性课程,使学生走出课堂切身实际感受实践的意义,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组建竞赛团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促进竞赛团队水平的最大化。

五 结束语

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转变,高校作为社会发展的人才供给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面对科学技术对世界格局影响的日益增大,培养创新人才成为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日本和新加坡作为亚洲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面临地域小、资源匮乏的发展困境,正是依靠创新才实现了国家的腾飞。而我国资源丰富但人口基数大,贯彻和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必然的战略抉择。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下,依靠学科竞赛,以练兵场的竞赛模式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成为可能。高校还应当积极组织竞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在竞赛的学习和磨砺中帮助学生提升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竞赛学科大学生
【学科新书导览】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我看竞赛
大学生之歌
创新思维竞赛(3)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