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写作任务的实践与反思

2023-03-20胡媛媛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民心品格同学

胡媛媛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由三篇课文组成,分别体现了儒家、道家和墨家对时代、社会与人生的洞察与思考,堪称先秦诸子的代表作。除了继续探索文言文的学习规律,更重要的是对其思想价值与文化内涵的研读,既要读懂这六篇经典文本的基本内涵,把握其思想特点和言说方式,并将之转化为为人处事的准则;又要能够结合现实生活,思考社会、人生,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培养理性思辨精神。

题型再现

2022 年高考乙卷第2 题: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叙事作品视角的分析,证明了流动视角和复眼映视式的视角优于定点透视。

B. 文章第二段以《水浒传》中“大闹快活林”为例,论证流动视角更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

C. 文章末段以《阅微草堂笔记》中一则小故事为例,论证视角在同一层面和不同层面流动存在着差别。

D. 除了举例论证,文章还使用了对比论证等方法,让专业性很强的叙事学概念变得较易理解。

解析

B、C 选项重点考查举例论证。所举的例子即论据,是否用来论证相关的论点,是重要的考查内容。作者举“大闹快活林”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应”这一观点,作者举《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小故事是为了论证“复眼映视式视角的多重功能”,都属于错误地理解了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

D 选项要找到原文是否运用了对比论证,原文首句“与西方叙事作品的定点透视不同”表明文本使用了对比论证。

以上是选择题的基本得分方法。这里需要补充的是,考生要先学会准确把握论述文的观点,其次要学会分析选项的关键词。随着做题量的增加,考生还需要将做过的题归纳整理出来,丰富错误表达观点的经验,积累更多的关键词,逐渐形成相对完整的做题思路。

仔细阅读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单元写作任务之后,不难抓住题干中“新的时代”“关键概念”“辩证思考”等关键词,领悟到写作任务与单元目标的一一对应。而且,从所给语句之丰富和“另选一句”的说明中,亦可见单元任务给予同学们更广泛写作空间的用心,对同学们个性化选择的鼓励。于是,我在原写作任务给定的作文之外又给出了两个写作思考题,一并纳入本单元写作任务的选择之中,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从三道题目中选择其中一个完成即可。另加的两道题如下:

1. 君子人格和君子文化是中国古典传统文化范畴的概念,在当代社会,它们是否还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值得我们深思,请以“现代公民”与“君子人格”为话题,写一篇评论。

2《. 大学》认为只有修好了自身才能平天下,但是历史上一些平定天下的英雄人物卻未必拥有好的品格。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从同学们的写作反馈来看,直接选择名句进行写作的同学不多,大多的问题在于简单地照搬了课堂学习中的结论,而对于“新的时代”“新的角度”的要求则难以落实。选择增选的两道题(尤其是后一道题)的同学较多,他们在思考的角度上更为明晰。但在思考的深度上,更多还停留在自发的阶段,对关键概念内涵的思辨缺少有意识地突破。

例文

用团队“平天下”

上海市曹杨二中蒋聿妍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在论述平天下时,用层层递推的方式论述了“修身”是“平天下”的必要条件。修身即指修炼自己,使自己拥有完备的知识与优秀的品格。孔子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是因为在他看来,周朝的奠基人就是从“修身”开始,最终才完成“平天下”的宏伟大业。《诗经》中就有记载:“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后世也多称赞身先士卒、为民请命的周武王“汤、武脩德而王”。可见,拥有好的品格的确能获得民心,“平天下”。

可纵观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也不尽然。“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自刎乌江,可谓有血性的英雄人物,却因此让“厚脸皮”的刘邦最终一统天下;《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称为“奸雄”“曹贼”,可以仁义闻名的蜀汉却难逃灭亡。由此看来,“修身”似乎并不是“平天下”的必要条件,是《大学》出错了吗?

这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什么是“平天下”?我认为“平天下”应有两个要素:第一,获得实际的权力;第二,民心所向。回望历史,凡短命的王朝都提供了反面例证。秦“苛政猛于虎”,因不得民心,最终二世而亡;晋窃取政权后大行门阀制度,致使政权更迭频繁,人民生活困苦;元朝欺压汉人,因民族矛盾激烈,导致迅速灭亡。可见,天下太平最重要的是民心的认同而非用压倒性的权威禁锢自由。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英雄人物”才能获得民心的认同,做到“平天下”呢?是汉武帝,还是唐太宗?汉唐盛世固然值得追忆和称颂,但我们也不能忘记两位皇帝也并不完美。他们之所以能开创盛世太平,除了自身的能力、才华之外,更多的在于任用人才。“平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孤勇,“平天下”的“英雄人物”也不是具备所有“好的品格”的完美人物,而是以天下民心为大局,打破旧观念而建立新的政治秩序的人。周武王“伐无道”,为民请命,受到爱戴,但也需姜子牙、周公旦等人的协助,周朝才会蒸蒸日上;刘邦虽然只是玩世不恭的泗水亭长,但他有容人之量,才有韩信、陈平等投入门下,助其平天下。可见,“英雄人物”确实需要通过“修身”来培养自己的前瞻性和目标感,以最大程度地取得民心和胜利,但他可能并不具备某些好的品格。而纵使英雄德才兼备,又怎能敌过“完美团队”的力量?

英雄人物应该修身,但无需完美。只有创建拥有“好的品格”的团队,并各取所长,才能成为民心所向,真正做到“平天下”。

评点

对于《大学》的观点与历史现象的冲突之处,作者先是从“修身”这一概念的外延与“拥有好的品格”这一表述“不能划等号”入手,分析了平天下的政治家“修身”的特有含义,同时对仅“拥有好的品格”顺手一击。然后,作者切入“平天下”的条件的思考,在前文肯定“修身”的基础上提出了“外界条件”的限制问题,其中对“修身”与“外界条件”的转变关系的辩证思考尤其可贵。

需要再思考的是,扶苏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他“拥有好的品格”,或是客观条件限制,还是不具备政治家的“品格”呢?而隐藏在这背后的问题则是,当我们肯定“修身”为本时,“修身”的外延与“拥有好的品格”的关系究竟为何?可再加入一些思考。

猜你喜欢

民心品格同学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党心民心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驻”入民心“帮”出实效
让民心工程赢得民心
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