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名师工作室培养教师专业发展“四字经”

2023-03-18张显贵蔡全坤王长伟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子课题课题体育教师

张显贵 蔡全坤 王长伟

体育名师工作室是开展体育教学及教研工作、引领区域体育同仁更好发展的重要阵地。作为日照市体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笔者在培养体育教师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笔者所主持的名师工作室成员共有18名体育教师,他们在工作室三年的引领和培育下,已成长为各县区的教学骨干,现把培养工作室成员的经验做法阐述如下。

一、以“学”夯基,搭建内涵发展平台

“学”指的是读书和写作。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知识的更替越来越迅速,同时教师的职业也决定着其需要进行终身学习,以满足学生和自身发展的需求。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读书和写作成为教师自身内涵发展的必需,更是专业能力提升的途径之一。读专业的书,写专业的内容,能够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写作能力。用书中学习到的理论指导体育教学实践,再通过写实践后的反思,使习得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深植工作室成员的心间。

为使工作室成员的读书和写作具有计划性和规范性,工作室特制订了“复刻经典”学习制度,学习制度旨在向书籍学习、向经典致敬,提高成员的教学质量[1]。如,工作室学习制度第九条规定:每名成员每月阅读一本体育专业性杂志,并提交1500字以上的读后感;每月阅读一章工作室为成员购买的书籍,并对所阅读的章节作简要的概述(此环节通过“钉钉会议”或“腾讯会议”的形式来谈个人的收获和感悟);每学年针对阅读的专业性书籍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读后感。基本要求是工作室新成员围绕“领悟理论”,主要阐述对杂志和书籍的知识理解和领悟;工作室骨干成员围绕“领悟、链接”两个维度阐述杂志和书籍中的主要理念,并链接教育教学实践,阐述自己的观点;工作室领衔成员围绕“领悟、链接、主张”三个维度阐述自己对杂志和书籍中教育教学理念的理解、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基于实践的教学主张。

工作室成员在学习制度驱动下,经过三年的学习和写作历练,理论水平和个人业务得到有效提升,在省市级论文评选和教学技能大赛中均获得一等奖,在各县区各种竞赛中都是佼佼者。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师成长的轨迹中,离不开“学”这一内涵发展的平台。

二、以“教”强体,搭建活动展示平台

“教”指的是课堂教学。这是体育教师成长的关键所在,也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立足点。因此,工作室教研活动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在工作室成员执教研讨课或公开课时,笔者作为工作室主持人要求每一名成员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备课、磨课、悟课、品课,在这个过程中,工作室注重用“三研三磨”的方式提升课的质量,用于推动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一研一磨”阶段,首先由主备人确定课题,工作室成员共同进行教材解读。然后把工作室成员分成两组,一组进行线上关于课题相关内容的资料收集,另一组进行期刊、书籍的相关内容的资料收集,最后进行整合。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深入理解教材内容,为后续的课堂实践做好准备。在“二研二磨”阶段,工作室成员基于整合收集到的内容进行同课异构,各自精心备课并进行课堂实操展示,通过这一环节评课和议课的研讨,总结形成集工作室成员智慧的教学设计。这个阶段的重点是设计活动,通过实践来提高教学质量。在“三研三磨”阶段,主备人基于“二研二磨”的教学设计进行再次精细加工和课堂实操展示,然后通过评课、议课活动形成研讨成果。最后各工作室成员根据研讨成果进行优秀课例的再次教学重构。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反思和呈现,回顾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形成个性化的成果。通过“三研三磨”,教师可以在真实的教学场景中不断实践和反思,快速成长和改进教学。这种模式能够帮助教师聚焦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并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通过“三研三磨”的修炼过程,教师不仅在公开课或研讨课的展示中得到了提升,也在课例的打磨中得到了成长。如,受工作室教师A利用“拨打”电话号码的方式设计耐久跑的启发,工作室成员通过以上“三研三磨”的“备课”(整合资源、熟悉教材)、“磨课”(发现问题、更新设计)、“悟课”(从备课和磨课的基础上发现问题,优化教学设计)、“品课”(品味其中教学设计的原理)、“创课”(融入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环节后[2],创新教学设计,将本节课设计成:在学生们熟悉的“贪吃蛇”耐久跑游戏方法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第1名学生手持红旗跑到篮球场的另一端线后绕过障碍物返回,带领第2名学生再跑到端线绕过障碍物返回后,再带领第3名学生以同样的方法跑进,以此类推,带领所有学生跑动完成后,第1名学生将红旗交给第2名学生后,第2名学生再带领本组跑1个来回,再将红旗交给第3名学生,以此类推,直至全部完成。

相比教师A的设计,经过“三研三磨”形成的课例设计既贴合学生实际,又能培养学生责任与担当的品质;场地器材设计既简洁又便于教师的现场指导,教学效益得到大幅提升。

工作室所有成员除了共同为上课教师打磨、品悟、修正教学设计,还为工作室的所有教师争取到各区县上公开课的机会,为体育教师搭建更多的展示平台,促进他们更快速地成长。同时以工作室的名义与工作室教师的学校领导沟通,让青年体育教师在校内通过一对一的师徒结对活动,让学校有经验的骨干教师针对具体教学环节手把手、点对点地指导,提升他们的执教能力,助推体育教师步入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三、以“研”聚魂,搭建专业成长平台

“研”指的是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可以促使工作室成员及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有更多的思考,也能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对于大多数体育教师来说,课题的研究并非仅指“十四五”规划课题或是省部级重点课题等有关机构发布的课题,也可以是自己在课堂中遇到的一些真实问题,这种在课堂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具有更强的任务驱动性。

为提高工作室成员的研究能力,工作室以申报的课题为杠杆,提升各成员的研究能力。具体操作中,把工作室总课题分解为多个子课题,让各工作室成员认领并成立各个“子课题”的研究团队,为了使研究的“子课题”取得突破和便于开展研究活动,笔者采取了以下做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是工作室成员担任子课题主持人,成员由主持人从本校自愿报名的骨干教师中遴选,再报工作室审定,多余的人选和尚缺的人选由主持人在其他学校调剂,子课题的研究做到了工作室成员学校的全覆盖;二是自愿认领,即将各“子课题”公布,让工作室成员组织本组成员讨论,自愿认领“子课题”;三是对工作室成员认领的子课题,采用聘请本地专家、邀请外地名师的“内引外联”方式,构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平台[3],在研究過程中为各个子课题组聘请本地专家为学术顾问,聘请的专家对各子课题研究进行全方位的论证指导;同时结合课题的研究进程邀请外地名师做与子课题相关的示范教学和学术报告,“内引外联”方式既对名师工作室的子课题研究起到了很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也形成了工作室的一大特色。

如,以工作室主持人申报的《运动技能形成初级阶段学生练习指导方法的研究》为总课题,工作室成员认领的子课题《关于双杠的学生练习指导方法的研究》,经历一年研究取得的成果:“双杠杠端跳上分腿坐接前滚翻分腿坐”练习的指导方法为:1.先在垫子上从分腿立撑开始做前滚翻成屈体仰卧,练习时注意滚翻的速度要稍慢,并同时做“分肘”两手迅速“换握”,最后成屈体仰卧,使学生充分体会“滚翻—分肘—换握”的动作要领。2.在上述练习的基础上,在低杠内与杠平行放一张双人课桌,练习者握杠屈体站在桌子上,在杠上做前滚翻成分腿坐 (桌子上最好铺上垫子)。采用这种分解练习的优点:一是,降低了做前滚翻练习时开始姿势的难度;二是,学生不用同时顾及较难完成的提臀动作,可以集中精力掌握两肘外展用上臂触杠完成滚翻的技术;三是,杠下放桌子降低了杠与地面的实际高度,消除了练习学生心理上的恐惧,增强了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提高了教学质量。3.采用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掌握提臀翻转的动作技术,保护者站在双杠一侧,一手在杠下托肩,另一手以虎口反握练习者的脚踝,在完成动作时加以向上的助力,帮助练习者弓身、提臀使身体翻转。同时,托脚踝帮助的方法也有以下三方面的好处:一是,托肩时的力点离支点较远,与托腹的帮助方法相比,帮助力量不用太大,易于完成帮助的任务;二是,从动作结构上避免了托腹帮助时会产生妨碍练习者收腹提臀技术的缺点;三是,帮助的同时可以纠正两腿过于后摆的技术错误,易于完成帮助的任务[4]。

这种从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的小微课题研究是工作室成员成长的起步点;同时,这种聚焦课堂教学困惑的小微课题研究也是工作室成员成长起步的着力点。这种小微课题研究与教学紧紧相连,不仅成果可以迁用到教学实践中,同时思维的范式也可以转化,这种从教科研到教学研的小微课题研究思路为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平台。目前,本工作室已经针对120多个问题进行了这种专门研究,并形成了教学案例研究文集。

四、以“训”固本,搭建高位引领平台

“训”指的是专题培训。针对工作室成员的所需所惑开展专题培训,在培训过程中用工作室的经费聘请省市级教研员和学科专家对工作室成员的所需所惑进行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全体成员做好笔记并撰写专题培训的收获和启示,采用这种专家高位引领式的专题培训可使工作室成员的教学行为、思维方式、教学思想得到潜移默化的熏染和变化。此外,针对工作室成员的课堂教学缺乏创新性构思设计,工作室还组织成员参加国家、省、市级的优质课例观摩式专题培训,这种课例观摩式专题培训是对体育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影响深远的一种高位引领式培训,它直接与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相勾连,对于体育教师课堂理念的把握、课型的改变、教学设计的思路等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进行各种专题培训的过程中,工作室采用“1+1+N”模式组织进行。“1+1+N”模式指的是1次专题培训由工作室主持人发起、1名工作室成员担任组织委员、若干名工作室成员(5~6人为宜)构成[4]。工作室主持人是专题培训的负责人,招募主要成员,成员各有分工,由组织委员负责组织及管理,同时分派阶段性任务。所分派的阶段性任务要立足打造“优质课堂”,以提升工作室成员的教学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专题培训任务由负责人根据工作室成员一线教学中提供的“生长点”确立,专题培训任务设计选题切入口要小,旨在以“微”行动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微”问题。如,工作室主持人召集的一次省课例观摩式专题培训,工作室主持人召集人员参加,指派一名责任心强的组织委员进行组织和管理,主持人列出专题培训任务单(如课堂教学的设计建构框架是怎样的;技术动作的练习方法有哪些;组合技术动作的构成与衔接是怎样的;体能练习如何设计;体能练习与主教材的关系;学练赛评的教学展现),组织委员依据主持人列出的专题培训任务单向参加专题培训的成员分派阶段性任务,课例观摩专题培训结束后,工作室采用钉钉视频会议模式要求参与专题培训的工作室成员依据自己分配的任务单对观摩的每节课给予解读并说明对课例的见解,经过主持人的总结汇总,形成专题培训阶段性成果,最后各参训成员依据阶段性成果设计出自己的课例并在工作室分享。“1+1+N”专题培训模式注重任务分工和共同合作,促进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并通过解读和創新课例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这种合作型的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通过以上以“学”夯基、以“教”强体、以“研”聚魂、以“训”固本的方式,为工作室成员搭建的内涵发展平台、活动展示平台、专业成长平台、高位引领平台,可使工作室成员驶入专业成长的“快车道”,为他们的快速成长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使学、教、研、训有意、有机、有效地融合,实现了教师专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王轶卓.基于“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教师“项目”促优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04):33-35.

[2]蔡全坤.同课异构为资源“备”“磨”“融”“创”促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2021(6):57-58。

[3]向红.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创新性学习[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10):50-52.

[4]蔡全坤,董世云.双杠“杠端跳上分腿坐接前滚翻分腿坐”的教法革新[J].中国学校体育,2012(3):72.

猜你喜欢

子课题课题体育教师
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顺利通过专家评审验收
小学数学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
在学科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的研究
小学数学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