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工类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2023-03-18王建芝

化工时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化工类化工成果

汪 淼 王 岩 王建芝 邹 璐

(武汉工程大学 化工与制药学院 教育部绿色化工过程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教育要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1]。

我国市场对化工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并且对化工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只有具备高素质和娴熟专业技能的化工类人才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前化学工业发展的实际需求[2]。然而,地方高校教育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知识传授与科创能力培养割裂,学生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意愿不强;原有课程体系中实践环节不够完善,学生实践能力与素质培养不足;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考核重结果、轻过程等[3]。这就要求我们在化工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结合时代的特征及市场需求的实际变化,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引入并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化工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化工类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而促进我国现代化工行业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4]。

作者围绕国内外化工类行业的发展动态,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指导思想,调研和分析相关领域产学研结合的系统构架,结合教学实验、科研创新、企业实习和创业成果转化进行教学布局,探索和研究化工类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为在化工领域培养科学素养良好、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的专门应用型人才提供理论基础。

1 化工类实践教学目标

1.1 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当今社会正处在由传统工业向多元化新型工业体系转变的关键时期,化工专业的学生培养过程,更要注重与时俱进,做到同高科技新型工业的完美接轨,提升我国化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需要了解前沿的化学技术与工艺,探究合适的课程大纲和教学手法,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1.2 形成完整的化工实践人才培养体系

在化工类实践教学体系中,至少包括教学实验、科研创新、企业实习及创业成果转化四大关键环节。目前化工实践教学大纲尚未对这些环节进行明确划分,这既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使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化工理论和掌握专业技能。详细区分不同实践环节的应用阶段,研究更加合理的教学模式,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化工领域人才的关键。

2 化工类实践教学内容

2.1 科研创新

化工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一个专业,高校应充分利用师资力量和仪器设备,对现有的化工类实验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比例,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式的、探索式的新实验教学模式。通过科研实验,学生既能了解化工领域前沿研究、开拓视野、培养科研兴趣,还能掌握材料制备和表征等基本实验技能,为将来深造打下基础。具体方案包括:(1)化工类相关课程教学大纲的择优化调整,例如削减化工单元操作实验,侧重研究创新型实验;(2)在讲授化工领域课程时,引导学生了解最新化工研究成果与技术,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3)鼓励学生提前进入科研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养和实验操作能力。

2.2 企业实习

教育改革下,校企合作成为实现化工教学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化工类专业能够有效弥补自身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解化工类专业相关工作岗位具体工作内容与工作要求的机会,推动学生快速完成角色心理转变[5]。具体方案包括:(1)构建校企合作化工教学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化工实践机会;(2)转变传统以考试为唯一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的做法,拓展考核的范围和内容,使学生获得多元全面的评价;(3)构建化工教学资源共享模式,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化工理论知识的理解。

2.3 创业成果转化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国家为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提供了许多优质的平台,如“挑战杯”和“互联网+”等,这些竞赛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热情。如果能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创业实践,有助于培养出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6]。具体方案包括:(1)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和创业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2)引导学生探索创新成果转化机制,鼓励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和企业,将创新成果向实用产品或技术转化;(3)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创新创业者和技术专家担任学生实践导师,为学生成果转化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3 化工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法

依据化工类专业特色,以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采用“学生、创新、实践”为中心架构的科学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素养和化工实践技能。巩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科学合理地整合教学实验、科研创新、企业实习及创业成果转化四大关键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进一步结合课堂教学,高效系统地整合产学研的全面培养方案,重点发展新型化工与科研创新、校企合作和创业成果转化之间的耦合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拓宽大学生的就业面,锻炼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4 结语

化工类实践教学同所有高校课程一样,不仅有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功能,还担当着育人的重要使命。以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制定实践类课程的实施方案,可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科学整合教学实验、科研创新、企业实习和创业成果转化,形成完整的化工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对化工类人才的实际需求。

猜你喜欢

化工类化工成果
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化工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学生安全素质养成教育的探讨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的警示
工大成果
化工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