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治疗腹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研究

2023-03-18许刚鄢毅张瑾瑾许牧通讯作者

人人健康 2023年4期
关键词:神经痛带状疱疹注射液

许刚 鄢毅 张瑾瑾 许牧(通讯作者)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 江西南昌 330006)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是指在VZV(水痘-疱疹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导致病毒再次激活,累及局部皮肤损害在疱疹出现以及愈合后出现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根据病程可分为,在1 个月之内的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和在3 个月的亚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1]。如在早期未给予患者相关治疗措施,随着病程的延长,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则可能转变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其应用于神经阻滞已是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领域的最重要进展之一[2],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技术具有精准、安全、有效等优点。本研究通过比较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与传统腹横肌平面阻滞在治疗腹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效果,为腹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治疗探索新的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21 年1 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确诊并收住入院的腹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70 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70 例患者分为超声引导下的TAP 组(U 组)和传统的TAP 组(C 组),每组35 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检测指标和临床数据均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病程<3 个月者;VAS>6 分,QS<2分者;病变部位T7-L1神经支配区域者。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心、脑、肝、肺、肾功能障碍者;穿刺部位或全身性发生感染者;凝血功能出现异常者。

1.2 治疗方式

1.2.1 基础药物治疗。根据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3],所有患者均口服阿昔洛韦400~800 毫克/次,5次/天,服用7 天。辅以口服普瑞巴林75 毫克,2 次/天,曲马多50 毫克,2 次/天,维持4 周后缓慢减量。

1.2.2 阻滞治疗。

U 组: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术野,连接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常规消毒铺巾,采用超声引导下平面内穿刺,穿刺点选择肋缘下腹直肌外侧缘,延肋缘由内向外侧走行。超声引导针尖到达腹横肌筋膜平面时,推注少量氯化钠注射液以观察溶液的扩散,回抽确认无血、无气后注射消炎镇痛药20 毫升(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 毫升+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0 毫升+ 维生素B6注射液2.0 毫升+ 维生素B12注射液1.0 毫升+ 0.9%氯化钠注射液11 毫升),当超声显示两层肌肉之间形成一个梭形暗黑色空间表示注药成功,每5 天阻滞治疗1 次,3 次为1个疗程。

C 组: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术野,连接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常规消毒铺巾,体表标志定位“Petit 三角”为穿刺区域,于髂嵴头端平腋中线水平进针,由浅入深可出现两次落空感。第1 次落空感即穿透了腹外斜肌与腹内斜肌之间的筋膜层,第2 次落空感出现时,则表明到达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的筋膜层。此时回抽无血、无气后注射消炎镇痛液20 毫升(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 毫升+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0 毫升+ 维生素B6注射液2.0 毫升+维生素B12注射液1.0 毫升+0.9%氯化钠注射液10 毫升),每5 天阻滞治疗1 次,3 次为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VAS。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1、2、4、6 周的VAS 评分情况(出院后门诊及电话随访),采用VAS 判断疼痛程度:0 分为完全无痛;1-3 分为轻度疼痛,不影响工作、生活;4-6 分为中度疼痛,影响工作,不影响生活;7-10 分为重度疼痛,疼痛剧烈,影响工作及生活,由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自行选定。

1.3.2 QS。睡眠质量评分采用向患者提问“你昨晚睡得如何?”的方式进行评定,0 表示很差,1 表示差,2 表示一般,3 表示好,4 表示非常好。

1.3.3 镇痛总有效率。记录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并将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按下列分级标准记录。0 度为未缓解,1 度为轻度缓解(缓解25%),2 度为中度缓解(缓解50%),3 度为明显缓解(缓解75%以上),4 度为完全缓解(疼痛消失)。镇痛总有效率=(中度缓解+ 明显缓解+ 完全缓解)/本组总例数×100%[4]。

1.3.4 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记录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同组内不同时间点数据间应用配对t检验,t 检验判断统计学意义P<0.05 为有显著性差异;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判断统计学意义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采用SPSS17.0 统计处理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比较

与治疗前VAS 比较,U 组患者治疗后1 周、2周、4 周、6 周VA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治疗后1 周、2 周、4 周、6 周VA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VAS 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VAS 评分比较()

注:t1、P1 为U 组VAS 评分治疗前后对比t 值、P 值,t2、P 2 为C 组VAS 评分治疗前后对比t 值、P 值。

治疗后周数1 周 2 周 4 周 6 周U 组(n=35)6.43±0.70组别 治疗前1.54±0.70 2.06±0.59 2.46±0.92 2.20±0.76 t1 29.23 28.27 20.36 24.25 P 1 <0.01 <0.01 <0.01 <0.01 C 组(n=35) 2.00±0.69 2.63±0.81 3.23±1.11 3.37±1.48 t2 26.50 20.70 14.01 10.72 P 2 <0.01 <0.01 <0.01 <0.01 6.31±0.68

治疗后两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VA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 评分比较(,n=3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 评分比较(,n=35)

治疗后周数1 周 2 周 4 周 6 周U 组(n=35) 1.54±0.70 2.06±0.59 2.46±0.92 2.20±0.76 C 组(n=35) 2.00±0.69 2.63±0.81 3.23±1.11 3.37±1.48 t 2.758 3.378 3.161 4.173 P<0.01 <0.01 <0.01 <0.01组别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S 的比较

与治疗前QS 比较,U 组患者治疗后1 周、2 周、4周、6 周Q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组患者治疗后1 周、2 周、4 周、6 周Q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Q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QS 评分比较(,n=3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QS 评分比较(,n=35)

治疗后周数1 周 2 周 4 周 6 周U 组(n=35) 2.66±0.54 2.54±0.61 2.20±0.58 2.20±0.63 C 组(n=35) 2.37±0.65 2.20±0.53 1.74±0.78 1.60±0.85 t 2.009 2.505 2.775 4.351 P<0.05 <0.05 <0.01 <0.01组别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镇痛总有效率的比较

U 组治疗后6 周总有效率为88.57%,C 组治疗后6 周总有效率为74.29%。

2.4 两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U 组和C 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6 周内,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睡眠质量都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U 组与C 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VAS 评分与QS 评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在本次研究中,U 组、C 组两组患者治疗后6 周的镇痛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和74.29%,部分患者疼痛缓解程度为未缓解及轻度缓解,可能是因为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神经损伤程度较大,疼痛程度剧烈且时间较长,可影响外周以及大脑中枢结构和功能,促使伤害感受器功能亢进导致外周以及中枢敏化,进而导致治疗效果欠佳。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治疗腹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具备精准性与有效性等优点,短期效果明显。可结合其他治疗方式联合治疗腹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巩固治疗效果,为腹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猜你喜欢

神经痛带状疱疹注射液
带状疱疹诊治释疑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
碘帕醇注射液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警惕带状疱疹潜伏恶性肿瘤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