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推动经济发展研究

2023-03-17孙亿涵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7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要素

□文/孙亿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湖北·武汉)

[提要] 科技与金融的高效结合能够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促进国家经济创新发展。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的协同发展,对提升金融创新开放、深化内陆与港澳金融合作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未来发展路径及建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吹响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号角的关键时间节点。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相互融合、共建港澳国际金融走廊的建议,这一部署不仅能够促进我国粤港澳地区的经济发展,还能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增添新动力。粤港澳大湾区极富金融活力、对外开放程度高,并且科技创新实力方面在我国各经济区中也名列前茅。大湾区具备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及国际金融资源集中两点优势,在粤港澳湾区城市合作间,进一步激发湾区内企业的创新活力与融资能力,是打造超一流国际科创中心的重要基础。粤港澳大湾区有得天独厚的金融基础、多元的创新能力、利好的政策环境、丰富的城市企业群,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了一片沃土。

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现状及未来预测

(一)粤港澳湾区经济现状。粤港澳大湾区拥有我国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其地理位置优越,拥有雄厚扎实的经济基础,经济活力强,并且对外开放程度高,拥有大量高端技术人才,人才供给充沛,创新要素突出。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的GDP总量约为12.6万亿元人民币,是我国经济总量前列的地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湾区应围绕国际科技创新建设。大湾区具备条件打造引领核心技术突破、帮助我国在关键技术和领先技术领域实现加速追赶的全球科技创新高度,这也有利于科技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趋势。

(二)粤港澳湾区城市群优势产业分析。粵港澳大湾区内城市群发展阶段不同,且各城市的发展优势亦不相同。以香港、澳门为代表,二者的第三产业是纯服务型经济体,在经济发展中占到90%以上;以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为代表,逐步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超过50%;而江门、中山、肇庆、惠州、佛州仍处在工业经济阶段,为GDP做出最大贡献的是第二产业。

粵港澳大湾区11城基础优势产业及具体主要业务如下:香港主要发展金融和专业服务,又因其地理位置优势,发展仓储物流业;澳门因地理、面积等限制,主要发展博彩及公共服务业;而深圳和广州作为内地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其主要产业为金融业、制造业,深圳分支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广州则偏向医疗健康产业;东莞、佛州、惠州、江门、肇庆几地以制造业为主;珠海和中山在制造业发达的基础上还发展了信息技术服务业及医疗健康类产业。

二、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发展现状

(一)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发展分析

1、相关政策支持。《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2010年,为了促进科技与金融的进一步结合,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发展自主创新的能力,科技部会同多方联合开展“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广州、佛山、东莞成为国家第一批16个促进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地区之一,经过前期的投入与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发展规模。

除广佛莞外,就深圳科技金融而言,在大胆积极寻求创新,出台各项全方位政策的同时,不断诱导创新,有效地引导财政科技资金的投入模式,加快科技金融体系的建设,不断投入科技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融资。

2、综合科技进步指数分析。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标代表了一个地区的整体科技水平,是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相对公平水平的评价。粤港澳大湾区以74.73%的比例排名全国第五,但略低于上海和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在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上略显落后,进步发展的空间较大,支持力度应继续加大。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研发支出呈上升趋势,2017~2021年这五年间研发支出金额增长33.5%,且在逐年增加;研发人员在过去五年也增加了248,085人,说明粤港澳地区越来越重视创新研究和实验开发,积极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和创新人才的引进。

(二)科技金融影响机制分析。科技金融能够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其具体路径机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融资下促进发展的科技创新;二是企业内部的产业结构优化。在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过程中,通过资金融通使得粤港澳湾区内大批科创企业的创新资金得到支持,在有大量可投入运营生产的资金支持下,快速发展科技创新类产品产业。此外,助力科技创新能够使得企业在经营或是在产品研发中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降低甚至化解。再则是创新模式的完善,企业内部的生产模式完善以及企业间运营模式的连接与完善,这三个方面共同作用与反作用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

另外,在科技金融结合过程中,科技金融能够通过推动多元化产业衍生来扩大经济发展辐射范围,并且提高人才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推动产业结构实现动态存量转换等方式优化地区产业结构,最终带动湾区经济增长。此二者共同作用,相辅相成,科技水平的提升同时伴随产业结构逐渐合理化发展,共同促进经济增长。

三、基于DEA的科技金融结合效率研究

(一)研究设计。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是Charnes A.和Copper WW.等著名运筹学家以“相对效率”为基本思想,用多表法对决定要素(DUM)的相对效率进行系统分析。首先,评估不同的决策成员之间的相对有效性时,有必要确定决策成员的前沿生产通过直接输入和计算无需思考的重量指标和提前输入和输出指标,消除了许多主观因素,增强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其次,非DEA的有效决策单元能够对每个决策单元进行评价和排序,它可以指出与最佳决策单元相比哪些投入和产出是过量的、哪些是不足的,为其提供提高效率的最佳路径。

(二)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选择评价指标一般要遵循五个基本原则,典型性、可行性、精简性、关联性以及科学性,在遵循上述原则基础上,同时参考学者的选取体系,最终确定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表1)

表1 金融投入与科技产出指标体系一览表

在数据方面,考虑到金融投入与科技产出之间有时间差,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本文假定滞后时间为一年,即文中采用的输出指标滞后输入指标一年,且因澳门特别行政区未找到连续准确数据,又因为澳门经济体量相较于大湾区总体经济体量影响较小,故选取大湾区10城数据。

(三)数据分析

1、粤港澳大湾区2016~2019年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在2016~2019年间,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的要素依次为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和纯技术效率。在2016~2019年间,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是技术进步这一要素,这与近些年来我国对粤港澳地区的R&D投入等支持有着直接的关系和强有力的证明。2017年以后,随着大湾区经济发展逐渐进入正轨,国家进一步加强对其政策及经济支持。这个时期湾区加大技术投入,全要素生产率也呈现大幅上升的趋势。此外,此时期TFP的上升,不单是技术创新投入,更有国家制度及政策等因素影响。综合技术效率在这些年间均小于1,即这些企业距离有效生产前沿较远,但差值不大。综合技术效率进一步分解成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可以看出在2016~2017年及2018~2019年间,纯技术效率数值要大于规模效率,技术投入较为明显,但企业规模效率仍未达到,这可能需要进一步融资兴建企业,跟上技术投入的步伐,共同提升综合技术效率,2017~2018年间反之。(表2)

表2 2016~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一览表

2、2016~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平均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从湾区内各地市情况看,绝大部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值大于1,平均变动值也大于1。从影响TFP的因素来看,规模效率仍然是制约各个地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湾区内各地市TFP的变化情况和总体变动基本一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快的地市是金融基础好或工业基础好或二者兼备的,科技实力较强的城市。(表3)

表3 2016~2019年粤港澳湾区城市平均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一览表

3、2016~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DEA测算结果。综合2016~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投入产出数据分析,在综合技术效率方面,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由表4可以看出,综合这几个地市的R&D投入等可以看出,虽然这些地市的R&D经费、人员、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等不如深圳、广州这些地方投入多,但在产出方面能够与这些地方在同等程度的投入上表现较好。综合表内数据,广州、深圳、肇庆的效率值较低,一方面是深圳、广州等地是我国经济投入力度大的核心城市,其早年发展已居于前列,且近些年来人才引进等方面有较多政策举措,科技产出与人才经费的到位之间有一定的滞后性,故在2018年、2019年综合技术效率有所下降;另一方面这些地市的金融业较为发达,工业生产较湾区内部分地市稍显落后,产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碍。而珠海、佛山、香港等地综合技术效率在近些年里保持在0.6~1之间,效率表现中等。综合2016~2019年平均数值来看,综合效率虽表现不错,但处于逐年递减状态,纯技术效率2017年、2018年表现最优,规模效率呈现先减后增再不变的趋势,产出投入表现较好。在未来需继续探索科技与金融的结合研究,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发展,进而促进湾区经济持续向好发展。(表4)

表4 2016~2019年DEA测算结果一览表

(四)结论分析。由数据分析可知:第一,在2016~2019年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的源泉依次为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和纯技术效率。此过程中,投入总体大于产出,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短时间内的投入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资本流动及产业运作,产出较为滞后;另一方面是资本流动受阻,可能需要进一步做好金融资本与技术企业的对接,融资兴建企业。加快金融要素的流通,创新融资渠道,跟上技术投入的步伐,共同提升综合技术效率。第二,从影响TFP的因素来看,规模效率仍是制约各个地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在这一方面,要完善并加强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建立科技金融中介平台,形成金融产业链,提升规模效率。第三,由大湾区内10市投入产出表现,可以看出各市在科技与金融对接效果方面从金融基础、科技产业基础、政策实施等方面都有参差,要进一步加速产业互通与要素流动,落后城市加快实施相关政策,做好金融资本与科创企业的接轨。

四、科技金融推动大湾区经济发展对策分析

(一)持续推动制度创新,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粤港澳大湾区虽然有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未得到重视的地方,导致了一定程度的财政投入转化为较低的科技产出。在法律、信用、投资担保、机构约束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第一,我国应继续对法律制度进行补充,并对其实施进行监督。政府出台一系列能够在长短期内都有侧重方向且能相对全面兼顾到经济发展的能落到实处的法律政策,来鼓励科技企业的发展以及金融方面的投入。第二,机构体系。大湾区现阶段内没有专门的科技金融管理机构,使得资源转化效率在一些情况下较低,资源对接信息不对称,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建议由政府牵头,建立科技金融管理机构,引导基金的专业化、有方向性的、可持续运作,助力科技产出。

(二)加快金融要素融通,加强科技创新资源共享。首先,要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多渠道加快金融要素的流通,赋予大湾区金融机构和科技相关管理部门一定权限,使科技财务管理资金实现有序合理的国际流通管理控制,并且核准相关金融机构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跨境科技金融业务创新。其次,要将粤港澳大湾区中各地市之间的常态化协调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起来。依托粤港澳特色优势和中国特色政策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的科技金融创新发展运作体系。最后,在进一步加强湾区内各类资源共享的政策、方法基础上,国家还需推进硬性建设,推动科技金融资源的对接与流通,充分为此提供平台与媒介。集粤港澳大湾区合力推动科技金融的进步,出台并落实相关政策,共同分享革新所带来的互惠。

(三)打造金融特色产业链,建立一体化金融服务体系。围绕产业链打造金融链。由前文分析可知,粤港澳湾区内不同地市优势不同,如何将各地市优势集合起来更好地发展也是现阶段需要去关注解决的问题。集合湾区内各家之长,打造金融特色产业链,从资金流入到科技生产产出,打造一体化金融服务体系。首先,建议我国银行保险机构建立投融资联合平台。其次,在大湾区内,服务业产业带、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制造业产业带,它们是大湾区内经济体系的基本支撑,是产业的核心焦点。逐步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加强创业投资、担保基金、地方金融机构、股票和债券市场等多维贷款建设。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要素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