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太空建“开心农场”

2023-03-16汤波

飞碟探索 2023年4期
关键词:宇航员空间站火星

汤波

“太疯狂了吧,马斯克竟然提出移民火星!”小艾正在看一篇介紹马斯克火星移民计划的文章,感慨地说道。

“是的,马斯克的确是个脑洞大开、富有创意的企业家。马斯克的计划能不能成功不好说,但是人类移民火星还真有可能成功实现。”艾爸接过话题。

“不可能吧,我可知道火星上干燥、寒冷,没有空气,是一片生物无法生存的荒漠。火星上无法种植庄稼,地球人移民过去吃什么呢?难道像电影《火星救援》中的主人公马克那样种土豆?”小艾平时没少看关于火星的科普书和电影。

“在火星上种土豆还有一些遥远,不过在太空建设一个‘开心农场不是难事。未来在月球或火星上建设太空农场也极有可能。”艾爸回答道。

“真的吗?我突然对这个太空农场如何建设产生了兴趣呢。爸爸,快给我讲讲吧!”小艾说道。

“好呀。”艾爸略加思索后讲了起来。

“开心农场”好处多

设想一下,如果你很幸运成为一名宇航员,一个人要在国际空间站里生活一年半载。刚开始,你一会儿俯瞰蔚蓝的地球,一会儿仰望绚烂的星空,感觉非常美好。但是日子一长,在狭小的空间站里,你会不会倍感孤独?

如果能在空间站里种种菜、养养花,每天看着种子慢慢长出绿芽,一点一点地长大,开花结果,在这期间,你还能给这些植物施施肥、浇浇水、剪剪枝、授授粉,每天记录一下它们的生长过程,同时做一些实验记录,偶尔拍一些美照或视频,然后与地球上的同事、家人和公众分享,是不是会为你的太空生活增加不少趣味?

尽管航天中心的营养师尽其所能为你准备了美味营养的食物,但是航天飞船载荷毕竟有限,他们只能把食物尽量压缩再压缩,制作成包装食物。当你每天吃着这些包装食物,肯定会觉得单调而乏味,而且这些包装食物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C、维生素K等会逐渐丢失。如果时不时能吃到用自己种植的新鲜蔬菜、水果制作而成的沙拉,那是不是也算得上世间美味?

再进一步想象一下,在未来某个时候,越来越多的人类到月球、火星等星球上工作、旅行甚至定居,他们是不是需要大量食物?而完全靠从地球上运送食物成本将非常高昂。如果能在月球、火星或其他星球上建造一些可以重复利用的太空农场,种植新鲜的蔬菜、水果、粮食甚至花卉,为人类太空旅行提供足够新鲜的食物,或许是未来开展星际移民的重要基础之一。

太空种菜已是家常便饭

人类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人类对浩瀚宇宙的探索也从未止步。从迈出踏足外太空的第一步起,人类就开始探索太空环境对各种动物、植物甚至微生物有什么影响,植物能否在太空环境里生长,能否为太空旅行者提供新鲜的食物。特别是空间站建成之后,宇航员有了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帮助地球上的科学家解答这些问题,也顺便为宇航员增加一些趣味,补充一些营养。

1982年,苏联“礼炮7号”空间站的航天员利用一种微型温室装置,首次开展了拟南芥“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培养试验,证明地球上的植物可以在地球之外生长、结种,开启了人类在太空中种菜、种花、种谷物的尝试。随后10多年,苏联宇航员相继完成了多种植物的太空栽培试验。不过这些在太空生长的植物并非供人食用,而是仅限于科学研究。

真正在太空种菜吃的是美国宇航员。为了让宇航员吃上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其他新鲜食物,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开发了一些植物栽培装置,如蔬菜生产系统(Veggie)和高级植物栖息地(APH)。

蔬菜生产系统是一套适用于航天空间站、能自动为蔬菜生长提供光照、水分、空气和营养的小型植物生长装置,体积只有一个行李箱大小,一般可种植6种蔬菜。从2014年开始,美国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用蔬菜生产系统相继种植了生菜、大白菜、小白菜、羽衣甘蓝、芥菜和百日菊等植物,其中一部分供科学研究,另一部分则被宇航员做成沙拉吃掉,听说味道好极了。

高级植物栖息地则是更复杂、更加自动化、全封闭式的植物生长装置,可以进行更复杂、更多样、更长期的植物生长研究,配备了摄像头和180多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对光照、温度、湿度、大气含量等进行感应和调控,并与地面实验室保持连线,以便地面与空间站同步开展观察和研究。迄今为止,美国宇航员已利用这一装置,开展了拟南芥、矮秆小麦、萝卜、辣椒等植物的全生命周期培养试验。辣椒种植试验是其中周期最长,也是最“刺激”的试验,经过三个多月的生长,辣椒种子经历了发芽、开花、结果、成熟等全过程。2021年11月,辣椒成熟后,宇航员把其中一部分储藏起来,留给地面实验室开展后续分析研究,另一部分则被他们制作成了美食。

水稻在中国空间站结出种子

神舟五号载人首飞、玉兔号探访月球、祝融号巡视火星,中国空间站“太空会师”……蓬勃发展的中国航天事业也为太空农场探索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9年1月,一个神秘的科学装置被中国月球探测器嫦娥四号运送到了月球背面,它在执行一项重要任务。这个科学装置由重庆大学的科学家研制,里面装载有棉花、油菜、马铃薯、拟南芥、酵母和果蝇6种生物。在月球背面着陆后,原本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开始苏醒,进入生物月面生长发育模式。在9天时间里,植物种子开始萌发,其中棉花种子还长出了嫩芽。虽然棉花种子在月球上发芽只是昙花一现,但这是月球上长出的第一片绿叶。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植物在月球上发芽、开花和结果。

在刚刚建成的中国空间站中,中国航天员开启了周期更长的植物生长试验,这次的试验对象是拟南芥和水稻。众所周知,水稻最早起源于中国,也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之前还没有人开展过水稻在太空中的全生命周期培养试验。在长达4个月的试验时间里,拟南芥和水稻都顺利完成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籽的全生命周期,证明水稻可在空间站生长。不过,科学家观察到,空间站培养的水稻的多项指标与地面种植的水稻存在显著差异,比如花期提前、灌浆时间延长等等。

水稻一般具有再生能力,在正常收获稻谷后留下的稻秆还能长出稻穗,从而可提高水稻单产。本次试验也对空间站水稻的再生能力进行了观察,结果稻谷收获20多天后,一株空间站的水稻同样实现再生,长出了两根稻穗,说明太空水稻再生稻的种植是可行的。

我国在航天育种领域已经取得了全球领先的科技成果。相信随着中国空间站、载人登月工程和行星探测工程等航天工程的深入开展,我国航天员将在更广阔的空间里种菜、种花、种庄稼,为未来太空旅行者带来新鲜、营养、美味的食物。

离真正的太空农场还有多远

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些在空间站中进行的植物种植试验都是极小规模的,要真正建成太空农场,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不管月球还是火星,其恶劣的环境根本不适合植物生长,所以建造太空农场的第一步是要建造一个大型智能控制温室设施,类似地球上搭建的智能温室大棚,让植物有“房子”住。首先,这个温室设施是完全密闭的,能维持温度稳定,且能保护植物和人类免受宇宙射线的辐射;其次,这个温室设施适合远程控制,以便科学家可以全程监控植物的生长过程,并适时对温度、光照、大气、水分和营养素等进行精准调控。

第二步是要让植物“有吃有喝”,以保障植物生長所需的供给和整个温室设施的运行。温室运行的主要动力来自太阳能发电,这个技术难度不大,但是要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土壤、营养素、水分、大气等,是一个大难题。土壤主要是为植物根系生长提供支撑和营养。研究表明,植物可以在月壤或火山灰中生长,但是长得比在地球土壤中要缓慢。除了土壤栽培,还可以用水培方式,这在地球上的智能温室中比较普遍。当然,水培需要大量的水,月球和火星都是干燥星球,水分需要人工合成,这就必须根据植物需要精准给它们分配水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还需要二氧化碳,植物生长则需要氮、磷、钾等元素,这些都需要充分利用所在星球的原材料合成或提取。

如果“住房”和“吃喝”问题解决了,就可以把主角请出来了。这时候选择种植什么样的植物非常重要,并非所有植物都适合太空农场。首先,这些候选植物必须能适应太空的微重力、辐射多、温差大、缺水少肥等不利条件;其次,候选植物应富含维生素、抗氧化剂等营养成分,以为航天员、太空游客或定居者补充更多的营养成分;还有就是候选植物应该具有生长周期短、占用空间小、便于管理等特点。除了从已有的植物品种中筛选,未来或许会有科学家为太空农场“量身定做”专门的植物品种,比如更适合在火星灰中生长的土豆、在微重力条件下长得更好的番茄等等。

因此,每种准备在太空农场种植的植物都需要精心挑选,并在地面实验室通过模拟测试,对其生长所需的营养素、水分、大气、光照等都进行精确测算,以求在太空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将这部分工作交给了中学生。他们启动了一个“在地球之外生长”公益计划,邀请全美国的中学生参与太空植物生长研究,筛选适合在国际空间站种植的植物。截至2022年12月,共有4万多名中学生和他们的指导老师参与这项活动,已经开展了180多种植物的筛选试验,在蔬菜生产系统上种植的小白菜正是其中之一。

中国载人登月计划正在稳步实施,美国政府也计划重返月球,马斯克甚至提出在2050年前后在火星上建立可自给自足的城市,人类在地球之外定居的日子似乎越来越近。届时,建设太空农场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这需要全球科学家继续完善太空农场,或许你也可以参与其中。

猜你喜欢

宇航员空间站火星
空间站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首个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
画宇航员
自制空间站模型
空间站日记
玩转火星
宇航员是怎样炼成的
火星!火星!
贪玩儿的宇航员(下)
我是宇航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