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3-03-16韩梦瑶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万世开内涵文明

韩梦瑶

敬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本次读书会发言的主题是:谈“沉”。

泱泱中华,万古河山,如日之升,如月之恒。从秦国辟除万难一统天下,五千年文明就此沉淀;从五四青年振臂高呼民族复兴,五千年文明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不断反思,如何在大浪淘沙的时代中立定脚跟,在时代“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而在不断求索中,我们学会了“沉”。

“沉”于个人,是经验的积累,是一段静默的生长期。古有沉香,生于沉香木,形成于沉香与真菌的抗争中,是一段持续的时光,沉睡于百年而仍旧存在,终为人视若珍宝。也正是因为“沉”,才得以留下“百二秦关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历史,人才能成长,才能为成功奠定基础。

“沉”于社会,是处世的智慧,正如酿酒,时间越久则越醇。屈原之沉是忧国忧民之心,陶潜之沉是自在悠然,沉是他们的处世之道。然于人世,多为人所不屑,而对于如今的时代,他们的“沉”何尝不彰显着一种处世的大智慧呢?

“沉”于民族,是厚积薄发的希望。忆往昔,有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看今朝,袁隆平院士用一生默默付出践行“禾下乘凉梦”的耕者之乐。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我们更加懂得适时而行,适时亮剑。

然而,韬光养晦毕竟不是结果,而是途径。“沉”的内涵不能止于孤芳自赏,而要通过“浮”与“显”的形式表现出来,实现其最大价值。翻动土地,才能知晓在泥土中孕育出的花生有多可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懂得“沉”,并非消极躲避;懂得“浮”,也不是盲目自信。同学们,如今海晏河清,四海承平,我们当以“沉”潜心研磨,在白天积攒能量,行之所至,展现“沉香”之气。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编辑:于智博)

评点:杨恂骅

文章以最简单的“沉”字入手,谈出了“沉”之于个人、社会、民族的多层次意义,逻辑结构层层递进,体现了思维的深度。作者恰當地援引历史名句和典故,展现出灵活的素材积累能力。“沉”的内涵不能止于孤芳自赏,而要通过“浮”与“显”的形式表现出来,展现其出思维的创新性和思辨性。文章中既体现了对课本素材的活学活用,又表现出一个时代青年应有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猜你喜欢

万世开内涵文明
请文明演绎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知识分子的传统和志向
漫说文明
挖掘习题的内涵
对不文明说“不”
儒士文人一为万世开太平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历史性的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