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烈祝贺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文化交流协会成立暨《军工文化》杂志创刊十五周年

2023-03-16

军工文化 2023年1期
关键词:姚远军工杂志

↑中国空间站

航母山东舰

↑歼20 双发重型隐身战斗机(岳书华 摄)

↑中国航展中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运油20A 加油机(周雪峰 摄)

华龙一号

↑苗 鸿 作品

↑迟静杰 作品

↑苏青云 作品

↑安秀杨 作品

↑张志和 作品

↑金思宇 作品

↑贺仲明 作品

↑崔连军 作品

一路走来,《军工文化》始终坚持姓“军”,定位高,质量高,品味高。坚定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紧扣中国国防军工发展的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军工文化服从、服务国家战略的导向、保障作用,体现国家意志;坚持高质量、高品位办刊,以高质量的文章服务读者;坚持走服务军工文化建设的品牌之路,突出宣传军工名企文化。凭着这种精神,杂志已在各军工集团、军队企业、地方军工打开了局面,今天,已经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2022 年第1-2 期 《续写军工文化建设新辉煌》董平分

《军工文化》杂志历经十五个年头的春华秋实,不仅成长为全国优秀刊物,更是紧密伴随我国军工发展的历程,忠诚记录并见证着国防工业前进的每一个足迹。她图文并茂、编制精致,在报道内容上注重宣传军工企业形象,反映军工人心声,弘扬军工文化,传播时代精神。

——2022 年第3 期 《〈军工文化〉是军工人共同的精神家园》侯德义

2000 年正是企业文化在国内兴起之际,军工需要一本自己的文化刊物,《军工文化》杂志顺势而生,也标志着军工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军工文化》杂志的公开出版发行,受到了军工企事业单位的普遍欢迎。企业发展靠改革,企业经营靠文化。《军工文化》对塑造军工形象、为企业铸魂等方面的贡献功不可没,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中一朵鲜艳的奇葩。

——2022 年第4 期 《我与〈军工文化〉》赵占春

十五年,从无到有,一路走来,《军工文化》以赤诚不变的红色情怀、矢志不渝的价值坚守、视野高远的品牌定位、 向上向善的品味导向,在军工文化建设的文化园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植勤播、精耕细作,以十五年孜孜不倦的创新成长换来了如今的春华秋实,成为了军工人引以为豪的共同文化家园。

——2022 年第4 期 《军工人的文化家园》王红霞

这些研讨恰如对军工文化根基的浇灌,只有在包括专家、学者和广大一线军工人的共同呵护培植下,独树一帜的军工文化才能在中华文化的丰茂森林中长成参天大树!作为这株大树上的一枝主干,《军工文化》吸吮着来自各方的营养,也必为军工文化大树增添新绿和年轮。由此意义看,《军工文化》功不可没!

——2022 年第5 期 《一路高歌壮军威》黄 斌

在十五年的办刊历程中,从贺老师、姚老师两位黄土高原走来的西北汉子到多位办刊人、执笔人的接踵而至,一众报国情怀力透纸背,无数军工故事徐徐展开。这一个个人物与故事,共同记录和雕刻了军工文化发展的一圈圈年轮,每一根枝都渗透着军工发展的历史,每一片叶都在诉说着军工人的激情与力量。

——2022 年第7 期 《值此青春正芳华》王国梁

今年,是《军工文化》杂志创刊十五周年。忘不了,2007 年岁末,经过两期试刊以后,破土而出的我国第一份军工文化专业杂志,在首都北京“云湖度假村”举行了隆重的首发仪式。从此,“军工领域有了一份专业的文化管理类期刊,有了一个专属于军工人的交流平台,有了一个军工人自己的精神家园”。

——2022 年第8 期 《笔下有波澜 纸上留春秋》薛启涛

感谢《军工文化》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它把大家团结起来了,还赋予我们一个新的身份,暂且叫做“军工文化人”吧。在杂志各个栏目里,在每一期培训班里,在热闹与沉默颇有规律的微信群里,尽管彼此谈不上熟悉,甚至还未见过面,但因为有共同的身份,很容易就找到共同的话题,讨论起来也格外亲切,获得的帮助也是格外实在。

——2022 年第9 期 《致谢我们共同的家园》吴明静

十五年来,《军工文化》始终高举旗帜守初心、风雨兼程赴使命,切实把大开合、宽范畴、立体化、精耕作地传播军工文化责任扛在肩上,发挥了联系整个国防科技工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很好地把全行业的党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粘结在一起,燎起了 “国家利益至上”之信仰、“军工报国”之信念、“为国争光”之信心的熊熊烈火。

——2022 年第10 期 《有灵魂 有温度 有品味》余建华

传承与弘扬军工精神,重在坚定文化自信,重在推出更多吸引受众的宣传稿件,打造一批具有军工特色与军工风骨的作品。

——2022 年第11 期 《我与军工文化共同成长》吴 巍

多少年来,在集团公司、中航文化和中航传媒的领导下,《军工文化》杂志不断地拓展了军工文化产业,在全国各地搞过不少的文化培训活动,邀请到了孟凡驰等很多知名的老师授课,举办论坛,组织研讨,受到军工文化界的一致欢迎,文化产业做得风生水起。近年,他的业务触角更加广阔,内容也更加丰富,不仅承担企业高端访谈、事件报道、理论文章发布等服务,还特别策划宣传服务套餐和咨询活动,开展战略合作,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宣传服务。按照集团相关部门安排,跟着姚远,我也有幸参与了《航空大爱——中国航空工业扶贫开发报告文学》到贵州的采访和撰写,以及作为编辑组成员对《中国航空工业文化概论》中有关篇章的撰写等工作。

《我与军工文化共成长》黄 青

姚远并不遥远,是因为他的笔触始终接着地气,思路在大变革的世态里保持着清醒与清晰,他没有云山雾罩的空想,总是有目标有远见,遥远的地方,被他的思辨探索发现,就有了良性循环的足迹,遥远与他似乎没有距离。

《姚远并不遥远》郭 勇

《军工文化》作为全国唯一一本专门从事军工文化宣传、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杂志,创刊十年来,受到各级领导的表扬。……我接触到的省区市国防工办、军工集团公司、军工高校和企事业的领导也对《军工文化》杂志交口称赞。许多业内同志认为,《军工文化》杂志是军工行业办得最好的杂志之一,这应当是对杂志的最好肯定。

——2017 年第5 期 《说说咱们编辑部》苏青云

杂志正刊首发之际,在云湖度假村召开首发会,会议形成共识:《军工文化》姓“军”,定位要高,质量要高,品味要高。一、坚定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紧扣中国军工发展的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军工文化服从、服务国家战略的导向、保障作用,体现国家意志。二、坚持高质量、高品位办刊,每期都力争有高质量的文章服务读者,请国内知名的企业文化专家赐稿。三、走服务军工文化建设的品牌之路,突出宣传军工名企文化,要把杂志覆盖到军工每一个企业,困难的企业就免费赠送。特别要突出宣传军工知名企业文化建设的新经验、新成果、新人、新事。

——2017 年第6 期 《我和〈军工文化〉》曾良才

军工人用他们独有的笔触和眼力,慧眼识珠,才华横溢,将各具特色的文化建设有声有色地描绘于纸上,成为军工人新的精神财富。十年的记录,也成为军工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雪泥鸿爪,踏铁有痕。……《军工文化》记录军工人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使得杂志引人瞩目,也使杂志由此成为传播正能量,弘扬军工优秀传统的发动机、导航仪。正所谓:十年心血写新章,一曲放歌慨而慷!

——2017 年第7 期 《动地惊魂舞 腾云彩翼飞》董平分

说实话,《军工文化》杂志的开局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对于两位主编来说,可谓“白手起家”,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没有办公室,就协调把当时政治部旁边的库房重新整理、打扫,作为编辑部的临时办公用房;没有计算机,就协调科技部和网管中心,协助解决办公用计算机和开通网络工作;没有笔、本、纸等基本用品,就从政治部办公用品中调拨。总之,想尽一切办法,确保了《军工文化》的开局运转工作。

——2017 年第8 期 《我和〈军工文化〉》胡 煜

军工文化首届写作培训班凸显了培训课程安排上的系统性、授课老师的专业性和权威性,高度契合受训人员写作实践的实用性。对于来自兵器行业办公室文秘+对外新闻宣传工作岗位的本人来说,更是大开眼界,学有所值。

——2017 年第8 期 《〈军工文化〉:我的诗和远方》韩玉杰

幸亏有《军工文化》杂志的陪伴、指点,使我茅塞顿开、触类旁通,杂志上面常有其它行业单位的好文章、好做法刊登,文化活动的借鉴不仅让我工作起来得心应手,而且还让我对军工企业文化的研究、实践着了迷。在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我策划并组织了部门几次大的文化融合活动,一下子就把三地的职工由最初的生疏、认知差异转变为逐渐熟悉、认同交往起来,部门的“匠文化”建设也逐步地形成了起来,职工们也从一开始的“不知道怎么办?”变成了“大家商量一起办”,这其中《军工文化》居功至伟、功不可没!

——2017 年第10 期 《〈军工文化〉,我的良师挚友》洪 方

十年来,姚远主编高扬文化创业激情,满含航空工业式执着与豪情,以创办《军工文化》杂志为标志,开启了新时期军工人文化寻根、文化创新、文化践行之旅。……“封面文章”“本刊特稿”“高端话题”“特别报道”“管理文化”等栏目,既有军工行业的前瞻思路,又有与时俱进的时代讯息,还有文化管理的先进理念。每一个栏目都深深凝聚着姚远主编及其团队的心血和热情,使我感受时代赋予军工人的责任:把握最新的行业讯息,学习国防工业“守护神”的先进的哲学思想与文化理念,掌握先进的文化管理工具,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我。

——2017 年第10 期 《军工情缘 文化盛典》李云峰

2012 年的某个冬日,我去中物院图书馆查阅文献,在期刊架上偶然发现了《军工文化》杂志。第一眼,便被《军工文化》大气的装帧、精美的配图、清新的文字所吸引。虽然我从事的是科研管理工作而不是专职的文化宣传工作,但我的内心一直对“军工文化”保持着热情和激情,依然坚持着“军工文化”写作。

——2017 年第10 期 《军工缘 文化情》王传珂

感谢杂志的开创者和我们的团队,一路不畏艰辛,砥砺前行。无论是当年支持杂志创办的老领导、老前辈、老同事,还是正在编辑部工作的同志,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每个人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热情。大家情注军工产业,心系军工文化,吃苦耐劳,认真负责,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对杂志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市场的奋力开拓,对文化产业经营模式的探索,对品牌活动的强力打造,对团队文化的塑造……大家以切实的行动自觉地弘扬和践行了军工精神,赢得了读者,得到了行业内外的好评。今天,他们有的早已退休,有的已经离开原有岗位,有的还在努力坚守,但他们的高瞻远瞩和开拓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为军工人打造和建设好这块精神家园。

——2017 年十周年特刊 《感恩的心》姚 远

姚远人品忠厚,靠干实事凝聚了一大批军工文化人,凝聚了一批国防科技工业各军工集团主管企业文化的领导干部,凝聚了一批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工作者,还凝聚了热爱军工文化事业的编辑部的精英人才,这是办好《军工文化》杂志的重要坚实基础。以文化为切入点,《军工文化》杂志宣传报道十二大军工集团的改革创新、文化建设、班组建设、党的建设、人才培养等等,是军工领域里很有分量的一份专业期刊。在编辑部同志们的努力下,《军工文化》杂志已经成为我国各大军工集团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的纽带之一。作为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文化交流协会的会刊,《军工文化》杂志名副其实。

——2017 年十周年特刊 《疾风知劲草》谭振亚

外部环境的变化,让很多纸媒没有饭吃了,《军工文化》自然在影响之列。编辑部同志们在这过程中不断转型,任凭外面环境变化多么巨大,他们一直保持着《军工文化》杂志的办刊质量。同时也适时地开辟了新媒体、自媒体阵地。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能感受到老姚依旧风风火火,还能感受到编辑部年轻人的努力和执着。他们办培训班、拍宣传片、做文化咨询……

——2017 年十周年特刊 《相识 相知 相合》白小刚

《军工文化》编辑部常常高朋满座,据说多为军工文化界的才子和才女们。而在老姚经过无数次勇闯军工企业“老板”们的办公室,经历过无数次的熬夜加班掉头发,甚至经历数不清的四处奔波看人脸色,《军工文化》硬生生地从中国的传统纸媒中杀出了一条血路,成为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文化交流协会的会刊,成为十大军工企业领导们案头的常备读物,成为企业文化建设者们的重要帮手……

——2017 年十周年特刊 《有野心才有希望》吴基伟

我曾经为杂志撰写过多期卷首语、封面文章,采访过许多在改革创新中取得重大突破发展的地方政府国防科技工业部门及重点军工企业领导,整理过数位在我国武器装备发展中建立不朽功勋的科学家及国防科技工业领军人物的事迹文稿,同时编辑过大量宣传文化战线的同行发来的基层军工文化建设鲜活的文章。没有什么工作能像刊物的编辑那样,总是真切地感受着时代文化思潮涌动下的军工人思维的律动和军工精神的张扬,并且因此而时常生发出作为军工文化推介者的种种感慨。

——2017 年十周年特刊 《十载坚守为初心》杨 关

为使杂志能够在激烈的生存环境中坚挺锐进,形成更加良性的发展,2015 年,在历经将近五年多的极力操持下,姚远冲破道道难关,成立了北京神剑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这使杂志的发展形成了“双锋剑”。……《军工文化》行走十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却不忘初心,愈行愈坚。适逢十九大把振兴和发展全民族文化列为重中之重。我坚信,自强不息,天道酬勤,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姚远必将率众强将走向遥远,《军工文化》杂志也必将绽放新的劲道之光。

——2017 年十周年特刊 《这人 这刊 这梦》赵俊华

《军工文化》杂志办得风生水起,受到基层单位干部员工的欢迎。能够把杂志办到这个份上,也该知足了。我劝姚远,不要再折腾了。但我也知道,要创办一家文化公司,需要资金投入,需要创新的人才,需要市场资源。关键是,经营公司有巨大的风险,若是失败,一切归零。姚远是一个有个性的人,只要决定了的事,他会不顾一切地去完成。

——2017 年十周年特刊 《姚远有多远》刘凡君

这是《军工文化》创刊号,装帧精美,内容丰富,视角独特,一下吸引了我。因我在兵器集团所属的一家大型企业从事宣传工作,在企业文化构建中常常遇到许多不解的问题,而读了《军工文化》杂志上有关文章,茅塞顿开。我常常将杂志上的好文章、好观点摘录下来,恰到好处地融入我的讲话中,丰富我的文化思想。但我并不满足在阅读上,我开始研究杂志的编辑思路、用稿原则,我想把在实践中的体会和认识写成文章发表。

——2012 年第2 期 《岁月曾著风雨 更待满树繁花》刘凡君

读《军工文化》,就像聆听对面办公室同事的喜怒哀乐,倾听她的心得、体会,共享她的经验成果,为她的言论挠到了自己心中的“痒处”而拍案叫绝。品《军工文化》,更像在享受慈祥而渊博的智者言传身教,为他洞悉你的疑惑并给予详尽细致的解答而快慰。如“卷首语”字字珠玑、文字灿烂,集历史长度、行业宽度、文化厚度、作者气度、语言力度于一体,既有高屋建瓴的点睛之笔,也有见微知著的分析、点拨,读之发人深思,或遇醍醐灌顶之感。

——2012 年第3 期 《文化盛宴的心灵之约》杨虎林

《军工文化》创刊五年来,不仅让军工的广大干部职工知悉了文化建设的重大作用,而且的确如其确定的创刊宗旨一样,引领着军工文化方向,为军工企业之间的文化建设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示范作用。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旗帜,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更是现代中国军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推进剂”。

——2012 年第4 期 《让文化走进军工企业的引领者》杨世杰

蓦然回首,与《军工文化》的每一个字里行间都是喜爱,与同行们每一次只言片语都是喜爱,与我们共同热爱的“军工文化”事业都是喜爱。我想只有爱能够形容我们的感情。

——2012 年第4 期 《相知蓝天下 共铸航空情》贺 丽

细细读罢《军工文化》这期专刊,不仅收获了很多真实的写作体验,中航供销公司的历史脉络和发展图景也在我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特别感激,在我初入军工企业从事文化宣传工作之时,就有《军工文化》这样一位良师为我引路,助我成长。在《军工文化》迎来五周年华诞之际,作小诗以表敬意:五载姹紫今盛放,一世遍地满芬芳。结缘良师多受益,惟盼继韵续华章。

——2012 年第5 期 《〈军工文化〉——我的启蒙老师》赵曦荣

国家、使命、责任、荣誉和报国、奉献、吃苦、服从等等大叙述,无一不是不可或缺的军工魂。同时,时代变了,这些大叙述的内涵也在被赋予时代新内容,深耕是我们军工人的使命,也是我们军工文化人的责任。我们能做到,姚远他们能够做得更好。守望,不止是一种精神。深耕,不止是一种美德。守望我们的神圣版图,深耕我们的心灵田园,《军工文化》善莫大焉。

——2012 年第5 期 《深耕大叙述 砥砺军工魂》中国红

国内企业文化的刊物不少,但《军工文化》内容独具特色、视角独特,版面精美、极具品位,高端站位、包容大气的办刊风格还是强烈地吸引了我的眼球。从此,每月我都会细细研读每一篇文章,与智者同行,汲取中航工业优秀文化精萃,感悟人民兵工神圣历史使命,钦佩各行业军工人强烈的爱国爱企情怀,《军工文化》是军工人的精神家园。

——2012 年第6 期 《我与〈军工文化〉》华月强

在《军工文化》中,看到最多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军工人身上默默奉献的精神和勇挑重担的责任。在工厂待久了,看到的、听到的也越来越多,才明白这种精神,就在我身边。……可以说《军工文化》是我的老师,在不断提醒着我军工人的精神和责任。

——2012 年第7 期 《我的良师益友——〈军工文化〉》于跃明

《军工文化》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陶冶了我的性情,为我提供了源源不竭的文学和美学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营养,给我一种莫大的心灵慰藉,而且更重要的是她还指导我的工作,给我以启迪和帮助。

——2012 年第9 期 《一见钟情·铁杆粉丝·相伴永远》黄为民

为了更加系统地阅读、学习《军工文化》,我曾在公司新区、老厂区的企业文化办公室寻寻觅觅找过往期期刊,但很遗憾都难觅其踪了。不过,想到以后每期都能看到《军工文化》新刊,我转而又感觉心里踏实了。今年是《军工文化》杂志创刊五周年纪念,《军工文化》的主编和各位编辑老师,勤勉敬业、持之以恒地为读者奉上营养丰富的文化珍馐与佳酿,我从中受到的深深的教益和启发是一篇短文所无法承载的。

——2012 年第11 期 《金桂飘香又一年 良师益友共成长》党建锋

在整理办公室的书架时,我看到了数册印刷精美的《军工文化》杂志,顿觉眼前一亮。首先是“军工文化”的刊名吸引了我,觉得十分亲切,便随手打开阅读;随之又为内容之贴近而感到一种浓浓的亲情,深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令我爱不释手。在这之后,每当《军工文化》杂志一到,我是每期必读。

——2012 年第11 期 《我与〈军工文化〉结情缘》李 峰

这本杂志的骨子里要永远深藏本真,血脉间要永远流淌热情,肌体中要永远洋溢活力,灵魂中要永远安放文化。希望杂志进一步激起军工的文化记忆,破译军工的文化密码,把沉淀经年的文化写活,把文化建设的历史写新;进一步诠释文化的军工体系,解除泛文化导致的文化疲倦,张扬军工人的文化品格;进一步克服幼年的混沌抑或少年的青涩,像深海鱼一样靠自己发光照亮前路。如今,杂志“在路上”,意味着所有办刊人都继续着生命的远行,所有心灵的困顿和感动,都要化作更自觉的坚定。

——2012 年五周年刊 《五年相伴 共贺今朝》贺仲明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号角。军工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战线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解决军工企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奔向什么目标”的杀手锏。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军工文化》保持初创时那么一股精气神,就一定能在新的价值博弈中继续独领风骚赢得广大读者的信赖、热爱与支持,再舞一麾唱大风!

——2012 年五周年刊 《欲把一麾唱大风》董平分

五年是短暂的,在千万种刊物中,《军工文化》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它在担当社会责任、践行历史使命、提升军工价值、传播军工文化、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服务国民经济大局等方面所创造的文化价值却是独特的。于是我欣然,我愿与《军工文化》一路同行,伴随她共同成长。

——2012 年五周年刊 《〈军工文化〉与它的文化价值》杨 关

杂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年年都有新意。更难能可贵的是,仅仅五年时间,凭借姚远主编的热情开拓,凭借编辑部同仁们的不懈努力,无论是杂志的影响力还是市场开发力都在持续提升,得到了军工内外专家学者和众多读者的广泛认可与支持。我这个学识和文化都是“半瓶子”的责任编辑,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2012 年五周年刊 《我与编辑部的情缘》雒海军

猜你喜欢

姚远军工杂志
清夜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杂志介绍
On Differences of Gods in Chinese Myths and Greek Myths from Cross—culture Perspective
军工品质 行创未来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姚远先生作品
姚远平面设计作品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