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有偶像加持的青春时代

2023-03-15等闲

中学生博览 2023年5期
关键词:颠儿同龄人追星

等闲

在我大约六年级那年,古装穿越电视剧霸占了荧屏,追星之势风起云涌,一大批当红偶像随之涌现。当时我们班许多同学纷纷沦为各路明星不同级别的粉丝,并且大家根据段位等因素自动分为不同阵营。

然而,此时的我大概还在为周末能看两集《喜羊羊》而兴奋不已。在这种突如其来的追星大势面前,我在同龄人的行列里落伍得十分迅速。

造成这样不利于我合群的形势,都要得益于我看似单调实则更单调的童年。

“看什么电视!作业写完了吗?”

“写完了。”

“作业写完就行了?考试能考100分吗?”

“……”

“这次考了100分,不代表下次还能考100分,你没听过‘骄兵必败’这个词吗?”

综上,除了寒暑假,我在平时几乎与电视绝缘,保持着一种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你在我面前,我却从不给你一个正眼,我每天从它的全世界路过,彼此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结合语境,这里的“道”,恐怕要理解成“频道”。时间一久,我因获取信息的渠道闭塞,常常和同龄的小伙伴缺乏共同语言。

有一天,邻居家的小伙伴王小夕来找我玩儿,我们在小区疯了一个多小时后,觉得累了,决定找个相对安静的方式歇一歇,比如聊天。于是王小夕开始兴致勃勃地讲起了她最近在追的剧——

“你看过《宫》吗?”

“弓?”我挠挠脑袋,“很久以前好像看过。你去博物馆了?”

“我说的是《宫》,芒果台播的那个。”

“我芒果过敏。”

“《宫》呀,‘宫殿’的那个‘宫’。”

“‘供电’?你家停电了?”

作为话题终结者,我表示我真的很无辜。聊天在一种近似冷却的氛围里结束了,我和王小夕都很疑惑,为什么我们明明用的是同一种语言,却无法实现正常的沟通?

行吧,我想,现在六年级快结束了,等到了初中,进入新的集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万万没想到,到了初中,“偶像”这一话题成了女生们交友的引子……

开学不久,在一节体育课上,女生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分享起了热播的电视剧,并因志同“道”合而感到愉快,由此,她们谈论起了剧中角儿们的颜值以及各种八卦。这时,有位女生正因为品味独特而不服气,于是她发现了独坐一旁的我——

“小闲,你看过《放羊的星星》吗?xxx是不是最帅的!”

“谁?‘猩猩’还会放羊?”我脑补出一幅令人难以置信的画面,然后看到了该女生和我如出一辙的惊愕神情。

不知为什么,那天“天上的‘猩猩’参北斗”的BGM一直在脑海中回荡,挥之不去。

后来,我总结了一下我没有偶像的原因:最主要的可能还是因为与电视的长时间隔离,导致我信息来源十分狭隘,“孤陋寡闻,愚蒙等诮”,不听不看,等于是阻断了我获取资源的渠道嘛。此外,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大概要归因于我是个脸盲。

“脸盲是种病,得治。”为了治好我的脸盲,同桌木木操了不少心,有一天她带了一沓海报,偷偷拿给我看:“哪个好看?”

“理发店的造型册?”我狐疑地看看,“别了吧,咱学校不让留这种怪异发型。”

“这是海报,大姐!”

“为什么同一个人在同一张海报上身高还不一样?”

“那啥,或许你知道什么叫‘组合’吗?”

我为此感到十分苦恼,不仅与同龄人逐渐失去共同话题,还要承擔着与昔日一起欢闹的小伙伴们渐行渐远的痛苦。

我的老师安慰我:“如果是因为没有喜欢的偶像可以作为和同伴相处的共同语言,其实大可不必,因为等你长大以后,你就会觉得这段经历很funny。”

也许是她中英文夹杂的语言显得比较高级,我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后来,我又经历了同样没有偶像的高中时代。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也发现,那些一起长大的同龄人也经历了偶像的更迭,曾经志同“道”合的盟友们早已因为升学转校等原因分道扬镳。偶像这一话题虽然经久不衰,却不再成为彼此交流和相处的主要话题。

后来,我也渐渐改变自己的认知,偶像,也不一定是始于颜值,可以为之陷于才华,忠于人品的榜样,都可以成为偶像。

最近,上高中的表妹痴迷于某男艺人的颜值与才艺,前几天她一脸花痴相屁颠儿屁颠儿地来找我:“姐,你有喜欢的偶像吗?”

“有哇。”

“安利一个!”表妹两眼放光。

“苏轼啊!我跟你说啊,东坡先生……”

猜你喜欢

颠儿同龄人追星
超级富翁帮你追星
简简单单的追星时光
可怕的植物
我们班的追星风
编辑部追星日常
感觉“被同龄人抛弃”,不过是错过一班车的焦虑
自投罗网
莫等闲, 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吃货小仓鼠”
What Statistics Show about Study Abroad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