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社会隔离影响因素及管理策略进展

2023-03-14崔芸荟王宇马平萍郭鑫鑫杨巧芳

护理学报 2023年14期
关键词:心血管老年人心理

崔芸荟,王宇,马平萍,郭鑫鑫,杨巧芳

(郑州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1)

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日渐严峻,老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暴露显著增加,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逐年攀升[1-2]。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群常见疾病,发病急且重,是老年患者罹患慢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3]。虽然多数研究关注到了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社会功能问题,但缺乏对心血管疾病导致患者运动功能减退,活动范围受限后带来的高社会隔离风险的关注[4]。社会隔离是对社会网络缩小和社会接触减少的一种客观衡量,是一种缺乏社会联系、缺乏与他人的互动以及个人社会满足感和参与感不足的一种状态[5]。社会隔离不仅会影响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身心健康,限制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的社会参与,使其生活质量下降,也会影响患者预后,增加患者的病死率[6-7]。此外,社会隔离问题与患者的症状复发、再入院率和医疗负担联系密切[8]。目前,社会隔离相关研究多集中于社区老年人疾病、家庭、社会影响因素调查,较少关注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社会隔离状况。笔者对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管理策略等进行综述,为解决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社会隔离问题,促进其社会康复提供依据。

1 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社会隔离发生的影响因素

1.1 人口学变量 人口学变量中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相关因素是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发生社会隔离重要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显示,社会隔离与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的性别有关,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社会隔离[9],存在性别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对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感知差异,也可能与男性社会参与活动空间有限,容易产生更强的孤独感有关[10]。并且通过我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发现[11],年龄与社会隔离的发生呈正相关,其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生理机能衰退,其社交网络的维持能力进一步被削弱,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受到限制,从而出现社会隔离。同时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多,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于社会关系网络可以更充分的维持和利用,从而能够降低社会隔离的发生率,这在社区老年人的社会隔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中得到了验证[12]。此外,经济状况可以反映老年人的社会资源情况,经济条件好的老年人往往拥有较好的生活条件[13],社会活动更加多样化,利于其社会关系的发展,促进其建立更广泛的社会网络建立,加强社会参与程度。

1.2 生活活动能力下降与慢病共存状态 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状态是其发生社会隔离的预测因子[14],由于疾病及手术应激等原因,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循环、呼吸、免疫等系统发生改变,从而机体平衡受到影响,不能维持自身正常的活动,限制患者与社会的互动,导致其出现社会隔离[15]。据相关研究证实:常见老年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是其发生社会隔离的危险因素[6]。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加极易出现慢病共存状态,由于慢性病通常病程较长且难以治愈,会给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带来沉重负担。多种慢病共存会损害老年人身体机能,躯体功能障碍会影响其与家庭和社会成员的互动和相处,影响心理状态和社会关系质量,从而增加社会隔离发生的风险[16]。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在生活活动能力下降与慢病共存的状态中承受着生理和心理功能的减退,都将限制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的社会联结和社会参与,使其更容发生社会隔离。

1.3 衰弱和消极情绪 衰弱是指身体生理机能衰退,多器官功能紊乱,易受应激源影响的一种动态状态,表现为情绪低落,缺乏身体活动和社会联系[17]。衰弱会通过日常生活能力受限和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与社会互动,出现社会隔离[18]。消极情绪的出现也会影响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心理健康,其消极情绪发生越频繁,社会隔离的发生风险越高[19]。这是由于心血管疾病多为慢性病,病程时间较长,且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缺乏认知,极易出现焦虑、烦躁及抑郁等消极情绪。这些情绪会使患者抵触与他人交流沟通,降低生活信心,逐渐对社会交往产生恐惧,进而出现自我封闭,导致社会网络缩小,从而使社会隔离的风险增加。因此,需要及时识别衰弱和消极情绪,防止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社会隔离的发生。

1.4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与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社会隔离密切相关。家庭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支持、婚姻状况等。研究表明,家庭支持与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社会隔离密切相关[20]。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履行家庭角色能力较差,进而引起沮丧、失落感,使患者一定程度上与家庭成员联系较少,甚至主动将自己与家庭成员隔离,而家庭支持可以有效减少社会隔离。此外,1 项关于丧偶老年人社会隔离的研究显示,丧偶老年人更易出现社会隔离[21],这是因为配偶是家庭的主要照顾者和家庭关怀者,丧偶老年人会表现出更强烈的孤独感,其社会隔离发生率严重高于有配偶的老年人。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需要更多的家庭支持和关怀,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向其提供物质支持的同时,也能够给予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以精神慰藉,促进其家庭关系的融洽,降低其发生社会隔离的风险。

1.5 社会环境 关注家庭环境的同时,也应该重视社会环境因素对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社会隔离的影响。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会保障、社会网络规模等,研究证实,社会保障差的老年人更容易遭受孤独感和社会隔离[22],医疗保障服务和养老设施建设应受到重视。此外,社会网络规模的大小也会对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社会隔离的发生产生明显影响[23],社会网络能对其社会联系起到积极正向的作用,较大社会网络是维持社会关系的有力支撑,再就业、参与娱乐活动等社会联系可以加强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自我认同感,降低其发生社会隔离的风险。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社会联结的意向、社会角色、自我身份认同感,以及社会所提供的援助和资源,都可通过巩固社会网络来减少其社会隔离发生的风险。

2 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社会隔离的管理策略

2.1 同伴支持干预激发患者社交兴趣 同伴支持干预是指有相似疾病经历和相似社会角色的人共同分享信息及情感支持,来解决潜在或已经产生的健康问题。同伴支持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与相同疾病患者或其他可能社会隔离的人员进行社交互动,并努力使所有参与人员互惠互利。1 项关于同伴支持健康计划研究证明,同伴支持干预在为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提供自我保健知识、加强心理支持、改善人际关系、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社会隔离状况的发生[24]。此外,在一款名为“治愈循环”的移动同伴支持应用程序的研究中,参与者被分成6~9 个小组,通过状态更新、信息共享、小组挑战和评论来支持小组成员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结果发现参与者的社会支持感知和社会融合在随访中均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变化[25]。在同伴支持干预中,通过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可以激发患者社会参与的主动性,并且可以通过适当引导,提升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社会归属感,减少其社会隔离的发生。

2.2 团队心理干预缓解患者消极情绪 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在急性心脏事件发生后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26]建议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行为和心理上的干预,从而减少其心理社会危险因素。研究显示,对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进行以人为本的团队心理干预,可以缓解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达到愉悦状态[27]。与此研究相似,1 项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团队心理疏导研究显示,将患者进行组队,在心理咨询师的协助下,小组成员间的互助与支持能够促进人际间的交往,减少患者的消极情绪[28]。由此可见,可以通过组建包括心血管专科护士和医师、心理咨询师的团体心理护理小组[29],在患者住院至出院整个过程进行多次团体心理护理,通过团体活动、电话和微信等方式将患者与团队进行联系,逐步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疾病相关知识指导,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足够的物质及情感支持,定期沟通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并实施针对性心理治疗,制定康复锻炼计划以及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的阶段心理支持教育,来缓解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焦虑、恐惧、抑郁等消极情绪,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减少社会隔离的发生。

2.3 社会网络干预鼓励患者社会参与 社会网络通过提供社会支持,促进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进行社会参与,对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疾病管理具有积极作用。运用移动健康技术将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社会网络支持的结果显示,进行社会网络支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行为、社会支持和社会参与均明显改善[30]。此外,1 项基于网络的多种健康行为改变试验表明,通过基于网络的体育活动干预,可以帮助心血管疾病患者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社会认知和社会支持[31]。根据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可接触的社会网络成员的行为可以改善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的社会学支持情况,同时借助社交群体的支持改善患者的社会网络力量,通过对家庭及社会成员进行健康教育、沟通技能以及情感支持等培训,使患者能够在社交群体的影响下更好地融入社会,既可以提升活动耐力,又可以更好地进行社会参与。

2.4 心脏康复通过减少身心及社会不良因素提升患者社会支持 心脏康复[32]包括压力管理、团队支持、锻炼和饮食等部分,主要目的是控制和消除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不良因素,提升患者的社会支持。心脏康复可以改善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社会参与,对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进行全面的治疗,适当进行随访、教育和支持有助于提升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的社会支持[33]。研究证实,心脏康复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社会支持具有促进作用[34]。1 项探究心脏康复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危险因素的实验表明,通过干预后的患者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显著提高,压力和抑郁水平明显降低[35]。由此可见,可以通过心脏康复的方式,例如:借助信息技术设计心脏康复平台或APP,联结就近社区医院,每周发布饮食、运动及情绪管理等课程并及时收取反馈,工作人员根据线上平台回馈的学习倾向和评论形成个人健康档案,据此分析患者此阶段的健康问题和身心需求,在线帮助患者识别危险因素、制定康复目标、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计划,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其社会支持。

2.5 动物辅助干预调节患者情感平衡 动物辅助干预是指将动物作为治疗方式、治疗过程或治疗环境的组成部分,通过动物与患者的情感互动进行专业支持,从而达到干预效果[36]。我国对于老年心理健康及宠物应用已有一定关注,处于社会隔离的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需要慰藉服务和心理支持,而动物辅助干预可以满足这一需求[37],并且随着我国宠物饲养数量逐步增长,宠物日益成为满足老年人群健康需求和精神寄托的一种趋势。研究表明,动物辅助可以作为一种应对机制来减轻孤独感[38],这是由于动物在陪伴过程中能够理解部分人类沟通讯息,进行情感共鸣。动物辅助干预对老年人心理赋权和社会调节有着积极影响,照顾宠物的过程让他们感受到被需要,同时也提升了自我价值感,增加老年人的互动行为[39]。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常缺乏社会参与和情感互动,而动物辅助可向患者提供长时间陪伴,促进其参加社会活动,提升其社会体验,减少社会隔离的发生。

3 展望

社会隔离是影响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随着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人群比例增加,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社会隔离现象是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目前对于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社会隔离研究局限性主要为以下3 方面:(1)当下社会隔离研究多从人口学角度出发,探讨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生理、心理和社会危险因素影响,对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社会隔离的关注度不够;(2)社会隔离与健康结局之间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3)针对于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缺乏具体的社会隔离的干预方案。未来可以结合我国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情况,基于大数据全面分析我国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关注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对疾病认知、症状管理和家庭与社会支持方面的需求;基于此构建有效的针对性社会隔离管理方案;同时重视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社会网络关系的构建,加强患者与家庭或社会间联系,并进行多方面的技能与心理支持,扩大对患者社会支持范围,减少其社会隔离的发生。

猜你喜欢

心血管老年人心理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