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2023-03-14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5期
关键词:药制剂过敏史器官

李 扬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 450006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1](Severe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导致死亡;危及生命;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导致显著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损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SADR报告的数量与质量是衡量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指标,对指导临床用药、防止药害事件进一步扩大具有重要意义[2]。在临床用药中,SADR发生率较低,但给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很大,且呈逐年升高趋势,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3-4]。本文通过对我院 2019—2021年收集并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50例S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S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更好地发挥护理人员在减少SADR发生方面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1 154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筛选出50份SADR报告相关数据。

1.2 方法 通过Excel表格对上报的SADR分别按患者年龄、性别、过敏史、联合用药情况、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物种类、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和转归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发生SADR患者基本情况 50例SADR报告中,男22例(44.00%),女28 例(56.00%),年龄5~91 岁,平均年龄(52.04±23.13)岁,各年龄段分布和构成比详见表1。

表1 50例SADR性别及年龄分布(n)

2.2 发生SADR患者过敏史 50例SADR报告中,有药物过敏史者3 例(6.00%);有既往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不详者10例(20.00%);有家族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不详者11 例(22.00%)。

2.3 发生SADR患者联合用药情况 50例SADR报告中,联合用药的患者10例(20.00%),其中二联用药5例(10.00%)、三联用药1例(2.00%)。

2.4 SADR发生时间和给药途径分布 50例SADR报告中,主要涉及5种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30例(60.00%)和口服给药15例(30.00%)途径为主,其次为静脉注射2例(4.00%),肌注2例(4.00%),外用1例(2.00%)。用药后0~10min发生SADR者5例(10.00%),10~30min发生SADR者8例(16.00%),30min~1h发生SADR者5例(10.00%),1~24h发生SADR者14例(28.00%),超过7d发生SADR者8例(16.00%)。详见表2。

表2 SADR发生时间和给药途径分布情况

2.5 SADR涉及药品种类 根据《新编药物学》(第18 版)中药品的分类方法对涉及药品进行分类,所有含中药成分的药品归为中药制剂一类,不在分类方法内的药品归为其他类。中药制剂和抗感染药物引发的新的SADR最多,均为9例(18.00%),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7例(14.00%),详见表3。

表3 SADR涉及药品种类

2.6 S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SADR累及器官/系统最多的为皮肤及其附件49例次(49.49%);其次为消化系统11例次(11.11%),构成比及临床表现详见表4。

表4 S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2.7 SADR患者转归情况 50例SADR报告中,经医护人员采取停药及抢救措施后已痊愈20例,均为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已好转29例,其中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24例、危及生命3例、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2例;转归情况不详1例,为导致显著或永久的人体伤残或器官功能的损伤。

3 讨论

3.1 SADR发生的相关因素

3.1.1 SADR与患者年龄:本研究显示,SADR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人群,年龄最小5岁,最大91岁,其中10岁以下儿童发生SADR为1例(2.00%),可能与儿童各器官生理功能尚未成熟,对药物的清除能力较差,相对于成人对药品有更高的敏感性有关[5]。50例SADR中60岁以上老年人20例(40.00%)。可能与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尤其是肝肾功能减退,导致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药动学参数发生改变,同时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联合用药种类多,容易发生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加ADR的发生率有关[6]。另需注意的是50例SADR中20~49岁中青年21例(42.00%),同样属于高发人群。可能原因是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中青年人群学习、生活、工作压力增大,加之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习惯的养成,导致用药后ADR发生,年轻人群用药安全需加强关注[7]。

3.1.2 SADR与给药途径:由表2可见,50例SADR涉及的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最多32例(64.00%),其次为口服给药途径15例(30.00%)。静脉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无首过效应,药理作用较口服给药更加直接、迅速,风险更高,更易引起ADR发生[8]。另外,配制操作、药物浓度、滴注速度、溶媒、药物辅料、不溶性微粒、是否避光等也是静脉给药导致ADR发生影响因素。

3.1.3 SADR与药品类型:本研究中SADR涉及的药品类型达13类,其中中药制剂、抗感染药物居前两位。而在9例中药制剂所致的SADR中有7例是含中药成分的注射剂所致。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除了受药品质量影响外,还与其成分复杂密切相关,中药注射剂静脉给药之后,药物会直接进入人体血液中,药品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等)均有可能作为抗原、半抗原致敏物质,进而引起病理性免疫反应[9]。另外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也是导致ADR发生率增高的重要原因,包括不按中医理论,未遵循辨证论治原则用药[10];觉得中药起效慢,超剂量用药和加快滴速;溶媒使用不当;联合用药不当;与其他药物接续滴注时未冲管等问题。由于抗感染药物多为抗生素或其结构改造的衍生物,存在抗原性,易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大多表现为变态反应,同时不同种类药物之间可能存在交叉过敏现象[11]。另外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同样存在许多不合理用药现象,包括无指征用药、围术期用药不规范、选用药物级别过高、疗程过长、无指征联合用药等问题,这些均是导致ADR发生的危险因素。

3.2 护理干预措施

3.2.1 加强沟通:本研究显示,50例SADR患者中,有药物过敏史者3 例(6.00%);有既往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不详者10例(20.00%);有家族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不详者11 例(22.00%)。因此患者入院后应积极与之沟通,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既往史及用药史,必要时先进行药物过敏试验。在用药前做好患者的用药宣教[12],如输液时切勿自行调整滴速、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使用有光毒性的药物后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日光下等。

3.2.2 严守操作规程:用药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用法用量、溶媒、相互作用和注意事项,配药时严格执行配制顺序和无菌操作。对于需要皮试的药品,使用前严格执行药物皮试环节;输液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滴速;对于需要避光输注的药品给予避光袋和避光输液器;联合用药需要接续滴注的药品如中药注射剂,应注意冲管操作[13],可在两组液体之间输注少量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防止不同药物在血液中混合发生化学反应。

3.2.3 重视患者的主诉:由表4可见,SADR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表现为皮疹、瘙痒和丘疹等),其他消化系统的症状(恶心和呕吐)、全身性的症状(寒战、发热和高热)也较多见,由于上述症状易于观察和诊断,应告知患者一旦出现症状,及时告知护理人员[14],切勿忽视、自行忍耐,以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由表2可见,还有一些SADR往往在患者用药后的数天才发生,有的甚至超过了7d,因此对患者整个用药期间的主诉都应密切关注,避免迟发反应的发生。

3.2.4 加强巡视和观察:本研究显示,50例SADR报告中,用药后0~10min发生SADR者5例(10.00%),10~30min发生SADR者8例(16.00%),30min~1h发生SADR者5例(10.00%)。因此,在患者用药后的1h内,是SADR的高发期,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15],尤其是儿童、老年、首次用药以及联合用药的患者应重点关注,仔细观察所用药物是否发生异常变化、滴速是否正确、患者有无发生不适症状,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告知医师,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积极对症处理。

综上所述,通过对2019—2021年我院SADR报告的汇总分析发现,我院发生的SADR涉及各个年龄段人群。静脉给药是导致SADR发生的主要给药途径。SADR涉及的主要药品为中药制剂和抗感染药物,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护理人员作为临床用药的直接实施者,除了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和高度责任心,还可通过用药前过敏史、用药史的询问、配药时严守操作规程、用药中加强巡视及用药期间的沟通交流等护理干预措施,及早发现ADR并减少SADR的发生,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药制剂过敏史器官
过敏史减弱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的预测作用
类器官
沉默
ORGANIZED GIVING
常用妇科中药制剂临床应用进展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19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原因探讨
老年恙虫病并多器官损害1例
286例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预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