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ngⅡ受体拮抗剂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效果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

2023-03-14陈伟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5期
关键词:拮抗剂尼龙肾炎

陈伟英 许 毅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肾内科,云南省景洪市 666100

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肾脏疾病。该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肾小球炎症性损伤,以血尿、水肿、肾功能异常等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根据临床症状可将肾小球肾炎分为急性、急进性、慢性等类型,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情进展相对缓慢,呈持续进展且病情迁延难愈,若未及时给予治疗则易导致病情恶化,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1]。目前,临床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多采取对症治疗的方式,但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故合理选择药物对保障疗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厄贝沙坦是临床常用新型AngⅡ受体拮抗剂,可特异地拮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受体(AT1),对肾脏小动脉起到扩张作用,从而缓解肾衰竭。但有研究表明[2],该药物单一使用完全缓解率仍较低,甚至会引发低血压症状。甲泼尼龙属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具有强效抗炎作用,且能够提高水杨酸盐的肾脏清除率,有助于缓解肾炎症状、减轻病情、抑制病情进展[3]。鉴于此,本文将探讨AngⅡ受体拮抗剂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82例,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男28例,女13例;年龄28~77岁,平均年龄(57.09±6.40)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5.85±2.41)年;疾病类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2例,膜性肾病10例,系膜毛细血管肾小球肾炎13例,硬化性肾炎6例。观察组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30~74岁,平均年龄(59.16±5.08)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47±2.36)年;疾病类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5例,膜性肾病8例,系膜毛细血管肾小球肾炎12例,硬化性肾炎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均符合第9版《内科学》[4]中相关诊断标准;近期内未接受过AngⅡ受体拮抗剂和(或)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者;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者;严重精神功能障碍者;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两组均在入院后给予积极控制高血压及减少尿蛋白治疗,严格限制食盐摄入、限制高蛋白与磷的摄入,避免感染、劳累等加重肾脏损害。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150mg口服治疗,1次/d,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将剂量调整至300mg,共服用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甲泼尼龙(Pfizer Italia s.r.l)4mg口服,1次/d,共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显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尿蛋白转阴且肾功能持续转归超过3个月;有效:临床症状基本缓解,尿蛋白与治疗前相比降低超过50%,且肾功能基本恢复超过3个月;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尿蛋白与治疗前相比无差异,肾功能无好转。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2)炎症因子与β2-MG。抽取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患者空腹静脉血5ml,以3 000r/min进行离心处理10min,分离血清于试管中,-20℃冻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3)肾脏功能。采用迈瑞BS-8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172401214)检测血尿素(BUN)、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血肌酐(Scr)水平。(4)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TIPE2的mRNA表达,采用TRIzol试剂提取血清总RNA并取出样本中的DNA,反转录为cDNA,参照β-actin基因引物序列。PCR扩增条件:95℃10s,40个循环;95℃5s,60℃41s,结果采用2-ΔΔCt法进行分析。(5)统计两组胃肠道反应、乏力、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较对照组的73.17%明显升高(χ2=5.582,P=0.018<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炎症因子水平 治疗前两组TNF-α、IL-6及hs-CRP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及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2.3 肾功能相关指标 治疗前两组BUN、GFR及Scr对比无统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UN、Scr较治疗前降低,GFR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BUN、Scr较对照组低,GFR较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相关指标对比

2.4 血清TIPE2的mRNA表达、β2-MG水平 治疗前两组TIPE2的mRNA表达、β2-MG水平对比无统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IPE2的mRNA表达、β2-M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IPE2的mRNA表达、β2-MG水平对比

2.5 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6,P=0.432>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3 讨论

近年来,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率呈日益增长的趋势,该病的临床症状与肾病进展存在明显的个体化差异,表现呈多样化。总体而言,该病病情迁延,后期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并出现贫血、高血压等,随着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可出现慢性肾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预后及生命安全。因此,寻找一种或多种药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并控制尿蛋白,延缓肾脏功能下降,在改善患者的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且观察组治疗后的BUN、Scr较对照组低,GFR较对照组高,结果提示AngⅡ受体拮抗剂联合甲泼尼龙应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可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原因在于:厄贝沙坦属于AngⅡ受体阻滞剂之一,其能够选择性地对AngⅡ受体起到阻滞作用,从而扩张肾小球动脉,降低肾小球灌注压。同时,厄贝沙坦还能够改善系膜细胞的通透性,从而提高肾脏的重吸收能力,进一步预防、修复肾脏损伤[4]。甲泼尼龙属于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其可扩散透过细胞膜与胞浆内的特异受体结合,在启动mRNA转录后合成多种蛋白酶,通过改变酶的活性达到修复肾脏损伤的作用[5]。两种药物共同使用可发挥协同作用,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临床已有研究证实[6-7],炎症反应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且炎症反应可加快肾小球系膜增生与硬化,导致肾功能的恶化,进而提高终末期患者的病死率。血清TIPE2被认为是炎症反应与机体免疫稳态的重要调节因子,其不仅参与免疫机制调节中,且在临床慢性肝炎、哮喘等疾病中呈异常表达。β2-MG属于分子球蛋白的一种,在肾功能受到损伤时可导致β2-MG水平迅速上升[8]。hs-CRP、IL-6及TNF-α是常见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提示机体炎症反应加剧,加快肾功能的损伤。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血清TIPE2的mRNA表达及β2-MG、TNF-α、IL-6、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表明AngⅡ受体拮抗剂联合甲泼尼龙可有效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调节血清TIPE2的mRNA表达、β2-MG表达,减轻肾损伤。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甲泼尼龙具有强效的抗炎作用,其通过减少炎症病灶周围的免疫活性细胞—减少血管扩张—稳定溶酶作用—抑制吞噬作用,从而发挥抗炎的作用[9-10]。AngⅡ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能够有效增强药理作用,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肾功能,从而进一步改善预后。从安全角度而言,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表明联合用药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AngⅡ受体拮抗剂联合甲泼尼龙应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疗效较佳,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肾功能,降低血清TIPE2的mRNA表达、β2-MG表达。

猜你喜欢

拮抗剂尼龙肾炎
尼龙6的改性研究进展
尼龙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奶牛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治疗心力衰竭新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脑啡肽酶双重抑制剂LCZ696
电子及汽车用的高热稳定尼龙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对改善透析患者预后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