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荜铃胃痛颗粒联合米曲菌胰酶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3-03-14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5期
关键词:曲菌胰酶胃痛

张 卓

湖南省浏阳市人民医院 410300

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的一种上消化道疾病,主要病变部位在食管处括约肌和食管黏膜,表现为黏膜炎症损伤、溃疡及括约肌功能异常等病理改变,进而导致患者的食管抗反流屏障功能减弱,出现反酸、呕吐、烧心等症状[1]。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多数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还伴有功能性消化不良,表现为嗳气、早饱、食欲降低、反酸并伴有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进一步加重患者的消化功能障碍。对于该病治疗主要以食疗、改善饮食结构、运动锻炼等基础疗法,并以促胃肠动力药物、促排便药物进行治疗干预。米曲菌胰酶是由米曲菌霉提取物和胰酶等多种消化酶组成的复方制剂,通过补充人体所需的消化酶,改善患者的胃肠道消化功能,是目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治疗药物[2]。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人们发现单纯的米曲菌胰酶等西药对于反流性食管炎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欠佳,仅为对症缓解,并未从病机实现根治,患者易出现复发和病情反复等问题。中医通过病机剖析和辨证论治,在消化不良等慢性胃肠功能障碍疾病有丰富的治疗手段。中医认为该病由于肝郁脾虚、脾胃不和导致,治疗时应以调和脾胃、补气和中、顺气开郁、开胃消痞等为治疗原则,荜铃胃痛颗粒是中医经典制剂,具有行气活血、和胃止痛之功效,既往用于气滞血瘀所致胃脘痛有良好效果[3]。为此,本文中对反流性食管炎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以荜铃胃痛颗粒联合米曲菌胰酶治疗,综合评估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反流性食管炎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3.83±9.97)岁,病程3~12个月,平均病程(8.37±2.96)个月,体质指数(BMI)17~26,平均BMI 23.12±2.93,基础合并症:高血压5例、糖尿病5例、高脂血症6例;对照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4.81±9.31)岁,病程3~12个月,平均病程(8.99±2.91)个月,BMI 17~26,平均BMI 23.33±2.87,基础合并症:高血压6例、糖尿病6例、高脂血症4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标准:(1)患者经诊断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符合《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4]中的诊断标准;(2)患者均伴有功能性消化不良;(3)患者对米曲菌胰酶片、荜铃胃痛颗粒等治疗药物无过敏反应;(4)患者年龄18~75岁。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2)有消化道或胃部手术史的患者;(3)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4)在服药治疗过程中出现漏服或误服药物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以米曲菌胰酶治疗(德国三共Daiichi Sankyo Europe GmbH,国药准字H20120069,规格:220mg,批号:DE672109)口服,1片/次,3次/d,于饭中或饭后整片吞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荜铃胃痛颗粒治疗(扬子江药业,国药准字Z19990069,规格:5g,批号:20190302)加入温开水冲服,5g/次,3次/d,米曲菌胰酶片治疗方案与对照组完全相同。以14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标准参照《消化酶制剂在老年人消化不良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5]制定。①显效:症状完全消退,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幅度>80%,食管动力学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②有效:症状有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30%~80%,食管动力学指标显著改善;③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中医证候积分、食管动力学指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中医证候积分:评估患者早饱、嗳气、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情况,根据其严重程度以四级评分法记为0、1、2、3分,分值越低患者证候的严重程度越轻。(3)食管动力学指标:于患者治疗开始前1d、疗程结束后1d采用Solar GI型胃肠动力学检查系统(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检测比较患者的食管动力学指标包括上食管括约肌压力(UESP)、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食管远端收缩积分(DCI)。(4)胃肠激素指标:于患者治疗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3ml,以TDL-SD-5B型实验室高速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离心。分离后的血清上清液标本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的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胃泌素(GAS)水平,检测仪器为PT-3502G型全自动酶标仪(北京普天新桥医疗设备公司)。(5)治疗安全性: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3.33%(χ2=4.865,P=0.027<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包括早饱、嗳气、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3 两组食管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UESP、LESP、DCI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食管动力学指标比较

2.4 两组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MTL、VIP、GAS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2.5 两组治疗安全性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0,P=0.502>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安全性比较[n(%)]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及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反流性食管炎伴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胃肠激素分泌失调、胃肠动力不足、神经功能异常、各消化酶水平不足等因素有关。米曲菌胰酶由米曲菌霉提取物和胰酶等多种消化酶组成的复方制剂,通过补充人体所需消化酶,改善患者胃肠道消化功能,是目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治疗药物。但由于反流性食管炎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原因复杂,多种因素参与到发病过程中,单纯应用米曲菌胰酶片存在疗效不足或停药后易复发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仍然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方向。

中医认为该病归属于“疳症”“积滞”“纳呆”等范畴,对其病机剖析认为该病的发生是患者自身的肝脾失和、脾常不足造成的肝郁脾虚,进一步可导致患者出现脾胃气机失调、脾虚,而引发脾的运化失司、脾气不升,以至于胃滞而受纳失和、胃气不降[6]。另外,患者的饮食不节、食甘味厚等因素也加剧了患者自身的脾胃损伤,进而出现脾失健运、胃纳失司。因此,中医治疗应以疏肝健脾、降逆和胃、调畅气机、消痞散结等为治疗原则[7]。基于此,本文观察组增加荜铃胃痛颗粒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提升,表明荜铃胃痛颗粒对于该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分析原因:荜铃胃痛颗粒由荜澄茄、川楝子、醋延胡索、酒大黄、黄连、吴茱萸、醋香附、香橼、佛手、海螵蛸、煅瓦楞子等中药组成,方中荜澄茄、川楝子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之功效,主治胃寒呕逆,脘腹冷痛;醋延胡索具有活血祛瘀、利气止痛之功效;酒大黄则能凉血解毒、逐瘀通经;黄连则是清热解毒之良药;吴茱萸可散寒止痛、降逆止呕;醋香附、香橼能理气宽中、健脾和胃;佛手具有化痰祛浊、健脾和胃之功效;海螵蛸、煅瓦楞子则是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之良药。全方诸药合用配伍合理,共奏清热解毒、化痰祛浊、活血祛瘀、和胃止痛之功效[8-9]。因此,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得到显著改善。

反流性食管炎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发病过程中,普遍存在食管动力不足、抗酸反流能力减弱等,本文观察组治疗后的UESP、LESP、DCI均高于对照组,表明荜铃胃痛颗粒能够提高患者的食管动力、抑制酸反流,得益于荜澄茄、川楝子、延胡索等中药具有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功效[10]。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生发展过程也与机体的胃肠激素水平异常有密切关联,本文观察组治疗后的MTL、VIP、GAS均高于对照组,表明荜铃胃痛颗粒能够改善患者的胃肠激素水平。

综上所述,荜铃胃痛颗粒联合米曲菌胰酶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显著,可改善中医证候、食管动力学指标和胃肠激素水平,治疗安全性较好。

猜你喜欢

曲菌胰酶胃痛
胰酶肠溶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五灵脂蒲黄散止胃痛
突然胃痛不用慌 按压至阳来帮忙
43例肺曲菌病误诊的CT表现
使用不同胰酶消化PK15细胞对比试验
不同溶液对口服药与肠内营养乳剂固态标本的溶解效果分析
8株红曲菌生产特性研究
浅谈藏医盐敷治疗胃痛的护理
胰酶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纤突蛋白作用的研究进展
红曲菌ISSR分子标记体系的构建和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