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肩的发展及其在当代中国学位服中的应用

2023-03-13王婷卞向阳

西部皮革 2023年5期
关键词:学位纹样服饰

王婷,卞向阳

(东华大学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200051)

1 云肩发展概述

1.1 云肩的起源

云肩因其造型形态与服饰功能而得名,形制多样,结构丰富,色彩绚丽,主要在领肩部位以织物纹样或服饰配件的形式出现。云肩历史悠久,关于其起源在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有学者从形制角度认为云肩与霞帔、披帛等披饰具有共性特征,由前者发展而来[1]。部分学者依据出土壁画,认为云肩最早起源于秦汉魏晋时期,石墓画像中西王母肩披的羽状装饰物为云肩的雏形[2]。也有学者依据金元时期的文献记载,认为云肩由北方少数民族传入至中原地区[3]。笔者认为云肩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其形象最早出现在两汉时期出土的神仙石砖画像,具有浓郁的神话宗教色彩,随着汉代民间对这种信仰的崇拜,云肩在中华传统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吸收了本土文明,文化的融会贯通使云肩出现了本土化改造,得以继续在我国民俗文化的浸润中发展演变。由此若追溯其起源,两汉时期民间对西王母形象中肩部羽饰的描绘,即为云肩的基本原形。

1.2 云肩的发展

两汉时期是云肩基本原型的形成阶段,其形态及整体造型保持了神话传说题材中自然原始的风貌特征,河南新莽墓出土的汉代壁画中,西王母肩部的云肩为羽翼形态,具有飞升重生的符号含义,这种视觉符号解释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生命的崇拜与认知。重庆麦沱古墓群中出土的西王母形象肩部披有卷云状衽边的肩饰[4],围合式结构与末端上翘的造型能说明此时云肩的基本形制已大致成型[2]。

隋唐五代的石刻与敦煌壁画中出现了更多的云肩造型,卷云状缘边形态特征更为清晰,呈现出线条流畅延绵的圆弧云头,与后期云肩的基本四合形制十分相似。南唐出土的乐伎舞俑则可以证实这一时期云肩已经开始作为一种肩部配饰成为表演服装的组成部分,这种世俗化的表现为云肩后续的发展演变奠定了基础,使得这种表演服饰的用途一直延续至今日。

辽金元时期是云肩发展的快速阶段,突破了神学宗教范式,进入到世俗生活应用。金代云肩多为宗室贵族所用,张瑀《文姬归汉图》中对云肩的描绘已具有四合如意的式样特征,云头造型明确,如图1。元代对于云肩有了翔实的文献记载,制作工艺进一步完善,其表现形态以袍服纹样或单独配饰的形式出现,适用人群及阶层也不仅限于贵妇命妇,舞女乐伎及男子也可穿用。这种普适性的发展特征奠基了云肩后续的发展流变。

图1 金代张瑀绘《文姬归汉图》

云肩在明代汉族服饰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本土化发展。明初时期其表现形态主要为服装领肩胸背处的织成纹样,基本造型为四瓣柿蒂型轮廓,多与通袖襕搭配,成为明代吉服、赐服的显著标志。明末云肩才逐渐发展为汉族女性服饰中独立存在的肩部装饰物,这种改变与明末女性的雁尾发型有莫大的联系,为防止头油污垢沾染衣衫,云肩的功能性特征得以凸显,云肩开始作为独立的服饰装饰应用。

清代是云肩发展的鼎盛时期,在社会各阶层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民间婚礼服饰中彰显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这一时期云肩的装饰工艺更为精美复杂,色彩艳丽丰富,在审美方面的追求已远远大于其功能属性,加速了云肩形制与工艺的新益求新。在单片式四合如意云肩的基础上又演化出更多结构多样、造型丰富的形制,例如层叠式、连缀式、混搭式等结构云肩,并出现了柳叶形、花瓣形、方形等其他多种不规则形态的绣片,多采用解构处理手法,使不同圈层或形状的绣片呈放射状排列组合,带来视觉上规律渐进的层次感。整体造型的构成形式均衡协调、丰富紧凑、错落有致,结合多种吉祥纹样,使得整体造型在协调中又有对比,在平衡中又有冲击,兼具和谐雅致与律动美意。

综上,云肩起源于两汉时期仙人肩披的羽翼装饰,隋唐至元朝期间被外族服饰广泛应用。随着对外来服饰文化的吸收与本土化改造,明清时期云肩开始以不同的形态与表现方式大量呈现在汉族女性服饰中。明末清初后云肩的运用开始向平民化趋势发展,成为了女性着装形象中重要的服饰装饰。这种对外来服饰文化的吸收与内化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是服饰发展历史中独特的一枚印记。

2 当代中国学位服概述

学位服是学位等级的直观外化表现,起源于欧洲,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流入中国,是学位授予仪式中不可或缺的视觉符号。20 世纪90 年代我国国务院确立颁布了有关学位服的统一着装规范并一直沿用至今[5]。如今西式学位服已被我国大部分高校普遍使用,主要由学位帽、垂穗、学位袍及垂布四部分构成,种类包括学士服、硕士服、博士服及校长服,其样式与构成沿袭了西方学位服的基本形制,通过颜色来区分不同的学位等级:学士服通体黑色,硕士服为蓝、深蓝两色,博士服为红、黑两色,校长服则通体红色;垂布的颜色则是对不同专业的细化区分。

服饰与国家文化息息相关,我国目前沿用的学位服蓝本仍具有典型的西方意识形态,而学位服作为我国学位授予仪式中必不可少的标志性视觉符号,挖掘其独特性、代表性特征的创新设计刻不容缓。将我国传统文化与服饰元素深度融合应用到学位服的设计中,可以彰显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风范,更符合树立文化自信、建立民族身份、实现文化认同的时代需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服设计是我国目前服装设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3 云肩在当代中国学位服的应用

3.1 “形”之应用

我国传统云肩的基础形制为“四合如意式”,“四合”意为四面方位的中心对称布局,“如意”即为如意形的云头纹样,在此基础上又演变出了多种形态与圈层结构,保持着布局对称均衡的美感。云肩着于肩部时的形态与学位服垂布的式样有异曲同工之处,垂布前胸部位的尖端与两肩所呈现的整体廓形与云肩“倒三角形”的形态相似,二者“形”之契合可以使得传统云肩能够协调自然地融合于当代中国学位服中。

且云肩作为我国传统服饰配饰,其披于肩部的穿戴方式有别于其他传统配饰的穿戴形式,解决了传统服饰在当代语境下穿用不便的缺点。小巧精致的形制特点充分展现了其作为服装配饰的使用原则,在穿戴时既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又不会喧宾夺主,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种“形”的应用巧妙地展示了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寓意丰富的云肩既能成为视觉中心的焦点,又符合当代服装设计的实用性原则,兼具审美性与文化性。

同时,云肩的制衣剪裁形式有别于我国其他传统服饰。中国传统服饰一般为平面“T 型”剪裁,而云肩所具有的立体结构形态,在制衣时更注重因人制宜,依据穿着者的身形比例进行造型结构与纹样的适体调整,力求穿着于肩得体而有分寸。这种与西式立体剪裁相似的结构特征与西方学位服的形制特点不谋而合,二者剪裁方式上的共通性奠定了云肩与学位服融合的适配程度。纹样寄予对自然美好的夙愿追求,形制达到对贴合人体的得体需求,这样的仿生艺术理念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这一依据可以作为传统服饰与当代服饰结合的重要考虑因素。

3.2 “色”之应用

云肩色彩特征鲜艳丰富,构色范式不像我国其他传统服饰讲究配色和谐,而是追求醒目华丽的装饰性视觉效果。但归纳其用色规律,其根本思想理念仍体现了中国传统色彩观念的“五行五色”学说。“阴阳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以“五德相生”为法则,分别对应了白、青、玄、赤、黄五种正色[6]。在这种传统哲学意识的影响下,云肩的配色规律或是浓郁鲜艳,或是简约稳重,其主体色调仍未脱离五色原则,分别指向了吉祥喜悦、生命期盼、稳重端庄和正大安康的祝福和寓意。除主色外,常使用间色作为辅助配色,通过不同明度、纯度色彩的调和与互补,以在追求色彩艳丽浓郁的同时,达到用色规律与搭配的和谐。大胆的用色与强烈的视觉效果最终均指向其寓意丰富的文化内涵。

纵观当代中国学位服的配色,由学士服至校长服,其主要色彩构成为黑色、蓝色、红色与黄色,这样的配色规律与云肩自身所蕴含的色彩观念具有很强的契合性,二者主体颜色均为正色,在搭配应用时既符合现代服饰的用色规律与设计审美,又能体现中华传统的哲学观念。这一显著特质使得云肩可以成为当代学位服“汉化”应用的重要单品,两者自身在色彩应用原则方面所拥有的适配性能够极大程度地满足学位服长期以来对不同学科垂布色彩式样的标准,可以将各式色系的云肩应用于不同学科的垂布设计,使用互补色、对比色等不同明度或纯度的色彩调和方法,细化垂布的功能指向性与式样独特性,以此强化当代中国学位服的文化特征。

3.3 “意”之应用

云肩的外化表现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最终指向其丰厚的内涵意蕴与文化价值,为当代国风设计提供丰富的灵感与资源。云肩的式样结构与文化精神不仅在“形”与“色”方面具有独特的前瞻性,对“意”的把握更可以突破云肩长期以来仅作为服装配饰的界限,将云肩的传统文化价值与当代设计进行创新性的碰撞与融合。

传统云肩纹样常见动植物纹、云纹等自然形态的题材图案,体现了向往自然美好的审美属性[7]。其纹样及骨架的排布特征呈现出由中心向四周对称发散的放射状形态,根据绣片数量的不同,可细分为“X”形、“米”字形及重复旋转放射形,体现了中心对称、层次均衡的审美结构特征。这种特殊的骨架形态是传统“太阳崇拜”观念的具体物化表现,将自然事物的特征进行形态抽象化、原型意象化地表达,使得云肩的骨骼框架从太阳光芒放射的形态中脱胎换骨而来,赋予了云肩自然神圣的象征含义与社会地位的表征属性。纹样与骨架结构均取自自然,亦是中国“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观念的深刻体现。

云肩所蕴含的传统数字观念也体现了华夏民族对天地万物、自然天时和谐尊崇的美好祝愿。基础的“四合”形制具有天地方位与自然四季的代表含义,此基础上衍生出的“米”字结构框架则象征“四时八节”,体现了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崇尚自然、包容万物的审美意蕴与精神诉求。云肩绣片的双数构成规律则体现了“好事成双”的中国传统吉祥观念。《周易》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双数才能拆解为两个阴阳平衡的完整个体,并以此相互依存;这一观念也促成了云肩对称布局的形成,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对平衡和谐、吉祥美满之意的追求。

云肩丰富的造型形态正是华夏民族传递精神文明的物质载体,学位服庄严的形象特征也是身份文化等级的外化体现。将云肩造型艺术中的“意”应用到当代学位服的设计中,不仅可以赋予学位服文化传承的双重价值,体现“天人合一”“福顺吉祥”的文化寓意与民俗情感,更有助于在当今文化挪用现象严重、传统文化深受冲击的社会背景下,建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开拓我国传统服饰文化传承发展的路径,强化当代学位服本土内涵价值。

4 结论

云肩作为我国传统服饰中独具一格的经典之作,其形制特征充分表达了浓情重彩的视觉艺术与“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在孕育与发展的过程中体现了华夏文明在服饰上的渗透与表现。精致玲珑的造型特点及自身的功能属性使云肩相较于其他传统服饰具有更广泛的当代应用空间。学位服作为体现我国高校当代文化形象的标志性符号,需找准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定位,充分挖掘其除学位标志功能外的深层价值内涵。云肩独特的形制特点与文化象征意义与学位服有一定的适配性,将传统云肩创新应用于中国当代学位服中,不仅能够推进西式学位服的“汉化”进程,提升中国学位服的精神内涵,更有利于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及传统民族艺术的活态传承,激发传统服饰在当代传承创新的活力,提升文化自信的同时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猜你喜欢

学位纹样服饰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袁飞纹样设计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