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家工艺美学思想对当代设计的启示

2023-03-13薛涵

西部皮革 2023年5期
关键词:墨家墨子纸箱

薛涵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百年来各路设计师在不断探索中,总结出许多理论心得,进而通过实践又发展成了不同的流派推动设计前往更宽广的领域进行探索。然而追根溯源,设计诞生之初所借鉴继承的,都源自前人的经验。当代设计中所倡导的“功能美”思想,如要从中国传统思想中寻找相关性,墨家的思想无疑不容错过。与儒家思想的不同之处在于,墨家思想为劳苦大众发声,所代表的是平民阶层文化,在封建社会并未受到上层统治者的重视,因此战国之后渐成式微之态,到西汉之后几近绝学[1]。但仅从其思想中同美学、造物理论的角度来看,对当代设计仍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当今这样一个人人平等的大环境中,设计更需要符合大众审美,取墨家思想中的造物理念和工艺美学思想,梳理其内在的精华,可以挖掘其中的设计思想精粹,借以引申反思至当下的艺术设计实践,对现代艺术设计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并转而运用于自身,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1 墨子的工艺美学观

相传墨子原是儒者,后因儒家的“其礼烦扰而不悦”,成为第一个反对孔子的人。结合其曾为儒者的身份,墨子也更容易发现儒学中所欠缺的东西,进而在墨学中将对其置入并加以完善。关于美,墨子并非绝对否定,而是但求美的“合时”“合适”,他对于美的否定,置于时代背景下,劳苦百姓更需要的是努力耕种解决温饱问题,而非耗费多余的人力物力去满足统治阶级的生活享乐。对于美的看法,笔者更倾向于墨子想要的是一种“有用之美”,即美与用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美为“大美”,即美的受众不只是针对上层阶级,而是成为一种众生皆可赏美的普遍状态。在墨子的眼中所有精神上的享受和外观的装饰效果必须建立在实用的基础之上,器物内在功能的合目的性的美,即实用之美更为重要。因此,墨家倡导的是一种非美之美即功能之美[2]。

墨子对于工艺美学的观念,究其源头,皆来自其“兼爱”之心。他的“兼爱”并非单指人,而是囊括了万事万物。他不会像儒家那般将人分为三六九等,人们的职业也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儒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表现出其对于工艺的轻视,然而现实是,工部也居于古代六部之中,由此可见工对于一国而言的意义之重。“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墨家的核心思想[3],简单说就是众生平等的同时做到彼此间的互惠互利,无论是人与人亦或是人与物。墨子提倡节俭,对外反对铺张浪费,对内更是严于律己,对自己的要求在外人看来甚至达到了苛刻的红线。有人说墨子的思想过于功利性,其实不然。墨子身处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百姓尚且无法安居乐业,宫室谈何歌舞升平?当时王公贵族的奢靡生活,放到今日来看也是病态的,墨子只是针对病态的社会,实施的提出了对症下药的“药方”,趋其利,避其害,才能使社会得到长久的发展。因而对于墨子对于“美”的否定,要结合时代背景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再借用杭间老师在书中所说“墨子从来没有片面否定过美和装饰,而是考虑当时社会生产力尚不发达,人民生活困苦的情况下,必须强调先“质”而后“文”,只有好用,才谈得上审美”[4],这应当是对墨子审美观念比较中肯的见解了。

墨子于“美”的定义,在当时并不符合统治者的需要,然而放在如今却是适用。如他在《墨子·辞过》中对于圣王初创时期对于服饰的要求:缝制衣服鞋带,方便人的行动,而人们也不感到炫耀怪异,只要使身体舒适,肌肤暖和就满足了。其中的描述,就同现下所流行的“无印良品”所追求的时尚大同小异。“无印”可以理解为简约,“良品”可看作品质优良,这二者的结合,不就同墨子对物的追求角度相似么。再者就是当下热潮——“断舍离”,也能和墨子的思想有所相联,概括而言,就是物于我,不过身外之物,够用足矣。

2 “节用”思想对当代设计的启发

现代社会中不乏大量年轻人追求时尚,喜好购买新衣,应运而生的就是大量的快时尚时装品牌。这些快时尚品牌的存在丰富并提高了大众的审美,不断为市场注入新的时尚活力,带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深究之下,更多的则是一种对于资源的浪费。面对后疫情时代,疫情对于市场的冲击不亚于经济危机,社会各行各业不论是生产或是销售上都会受到疫情的影响。与此同时,疫情带来更深层次的变化可以体现在人们的消费观念上,相较于往昔的经济平稳发展、选择空间富余,如今,人们选购时更多思考的则是产品的实用性,这就同墨家思想中的“节用”不谋而合。墨子在其《节用》一节中,认为:“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曰:‘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5]观其所言,无外乎是倡导人们消费有度,不要铺张浪费。放在古时此为圣王之道,而在如今则是一种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良方。在墨子的言语中,并非对消费的反对,而是讲究一个“度”。过度的点缀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生产消耗,其带来的价格增长将会加重人们的负担。因而当前的产品设计,小到吃穿、大到出行,人们更关注的是经济耐用。

对于节用的反思,还可以聚焦于生活日用品中,如快递包装纸箱。大多数人会在搬家时直接在网上购买大纸箱,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完全可以将质量较好的纸箱收存使用。而在一位德国博主的视频中,介绍过一种他十几年前移居中国搬家所带来的纸箱,见图1,纸箱通过拼叠翻折可以轻松实现立体、扁平之间的自由切换。纸箱整体除中部连接用到胶带外,其余部分全部依靠纸箱自身拼接而成。在纸箱呈立体时,底部会在拼叠中形成双层结构以达到足够承重的厚度,即便书本也可以轻松承装,箱体顶部也可以通过拼插封盖,无需胶带的介入。

图1 纸箱

人们或许会对产品只谈经济耐用产生质疑,认为其无法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反观历史,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产生的商业主义设计以及应运而生的“有计划废止制度”就是当下设计师所要规避的设计误区。“有计划废止制度”主张在进行产品设计时,有计划地提前考虑好在几年之间的更新换代。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科技的进步,但实质上是为了通过产品外观的更换来促进消费,通过新的式样占领市场的行为。将消费者导向至只讲式样、不讲功能的陷阱,使设计走向形式主义,偏离了现代设计功能主义的轨道。现如今手机市场的更新换代就是离我们最近的“有计划废止”,各大手机品牌如苹果、OPPO 等少则半年、多则每季度就会从款式、功能等多方面推出新品来刺激消费,更有甚者,会通过手机软件的更新强制使手机运行速度跟不上“新时代”,从而促进消费。当消费者一味追求产品样式的新,就会导致形成一种用毕即弃的即时消费主义浪潮,从而造成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巨大的浪费。

换一种角度来思考,设计对经济的增长能否从“为外观买单”转而至“为质量买单”。信息时代下,追求质量而带来口口相传的口碑是否不失为一种“有计划的扩张制度”?因而在当代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关注的可能并非是如何做“加法”,将产品变得更加华丽,而是如何为产品的功能保驾护航,怎样才能带给消费者最佳的使用感。

3 理性与功能所展现的“非美之美”

然而一味地注重功能而然避开对产品“美”的探讨也必将会使设计进入死胡同。如果设计一再的剔除装饰只考虑功能,产品则过于僵硬,生硬的加入同产品本身不相符的装饰,也会使设计整体不够和谐。新艺术运动没落的原因便是因其停留在做产品表面的文章,即产品形式的革新上,而最终走向装饰艺术运动从而消磨殆尽。而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开展,则又让设计界看到了曙光。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在设计艺术理念上注重理性的思考和产品的功能,在形式和功能的纠葛中明确“功能第一,形式第二”,让形式依附于功能而存在,这样既不做多余的加法,也让产品中的功能与美相统一起来。

这种理性的思考和对技术的肯定,在墨家的理论中便早有体现。“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司马迁对墨学的评价,既道出了墨家学说被时代冷落的原因,同时也指明了其精华所在[1]。任何事物单依靠理论或是实践都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墨学早在千百年前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强本节用”与“俭而难遵”非常明显地彰显了墨家与儒家思想的大异之处,并揭示出墨家思想自身独有的思想特质,即重理论、重实践。理论是根基,而实践是前进的步伐,二者相结合,方能稳步前行。正是这些独特的思想基质,使得墨家思想具有浓厚的实用性和理性精神,并在具体实践中发展出丰富的造物理念和工艺美学思想。而理性和实用,恰恰是现代主义设计所追求的方向。

如果要想将产品的实用与美结合,以达到产品的经久而不衰,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原研哉先生在其著作《设计中的设计》中提到:“无印良品的理想,是它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旦被消费者接触到,就能发出一种新的生活意识,这种生活意识最终启发人们去追求更完美的生活方式。”可见,无印良品的初衷就是想要将自身打造成一个可以做到经久而不衰,历久而弥新,贯穿人们生活方式的品牌。品牌名称中“无印”二字意为“无印花、无品牌”的意思。其基本概念是将商品的生产简单化,注重商品的天然性能,包装表现单纯而又直接。走进无印良品的门店,见图2,扑面而来的就是一种朴素感,产品大都为中性色或原木色调,没有夸张的标志或是艳丽的色彩,整个展示区所带给人的是一种清透感。但无装饰却又并非寡淡,在设计师进行设计时,材料的选择自然而然的融入为装饰的一部分。像它的收纳盒大都为透明磨砂质地,磨砂质感不似抛光面般过于平滑,而似有若无间带来一种朦胧的美感,而原木色的文件夹则带给人一种自然的感受。甚至连床上用品,也会选用明度较低的灰色系色彩做饰,灰色系会给人以安静的氛围感,即便放置于不同的环境中,也能很好的融入其中。再看无印良品的贴标,多为白底黑字或木色底暗红字,价签、条形码、产品属性等信息整齐有序的排列于贴标之上,产品外侧再无多余的包装。贴标的存在既能很好的向消费者展示产品信息,同时规整统一的排布使其自身就能作为产品装饰的一部分。但凡有用之处,皆有装饰之意,这既是无印良品的功能美的体现,也是其所带给设计师们的参考价值。

图2 无印良品门店

中国古代家具功能美的巅峰当属明代家具。明代家具的艺术成就可用“四美”来概括,即意匠美、材料美、结构美、工艺美[6]。究其四美,无一不是有用之美,美同用的结合,在明代家具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以明式圈椅为例,其“S”型的靠背与人体的脊柱曲线惊人的吻合,使用者靠在上面时背部会得到很好的放松。而从造型上观察,椅背的弧线同椅座的方形形成了精妙的方圆对比,视觉上既不会过于柔软,亦不至于过度刚硬,带给人以舒适的视觉美感。明代家具中的纯装饰,也大都为木材纹理这一天然的装饰。明代家具在设计制作时为了充分体现木材的色泽和纹理,不加油漆,从而达到既取材于自然同时也以自然为饰。以少当多,化繁为简,这是否就是当下我们应当向古人造物时功能美思想中所需要借鉴的。借用包豪斯设计大师米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就是多”设计主张,我们当下所需要的设计是否也应如此,做到少而非缺失,是功能和装饰上的精简而有度。

4 结语

基于对于墨家学说中部分篇章的解读,可以从中看出其对于功能美学独到的见解。将现代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以墨学视角来看待,不难发现其中利害关系。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将当代的问题以古为鉴,许多问题或许也就迎刃而解了。中国现代设计应立足于实践,结合自身境遇,主动吸收借鉴墨学等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既能夯实理论使设计有理可依,又能使设计不断进行本土化创新,提高内在文化底蕴。

猜你喜欢

墨家墨子纸箱
先秦显学墨家为何从历史中消失
纸箱有多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中的墨学研究——朱传棨著《墨家思想研究》序
小赛的纸箱
一方汉字 几点墨彩——访汉字彩墨家周泰宇
“墨子号”与墨子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纸箱变身收纳盒
纸箱的“第二职业”
先秦诸子之评述与《墨子》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