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新格局下浙江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2023-03-13牟盛辰

中国水产 2023年2期
关键词:远洋渔业远洋双循环

◎文/牟盛辰

远洋渔业是战略性产业,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打造深蓝全产业链、建设海外蓝色粮仓、拓展海上丝绸之路等具有重要意义。浙江省远洋渔业领跑全国,产业能级雄踞首位、技术装备加速升级、国际合作不断深化、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但仍面临海洋科技创新、国际涉渔法规、远洋产业结构、远洋渔船装备等方面的制约。本文在分析浙江省远洋渔业发展的现实基础上,提出聚焦提质增效,加强公共服务;聚焦强链补链,推动产业跃升;聚焦科技引领,夯实创新支撑;聚焦惠渔强渔,优化政策供给等对策建议,以期助力浙江省打造远洋渔业全产业链强省。

一、政治经济学视域下浙江省远洋渔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十四五”是浙江省远洋渔业发展的关键转型期,更是迈向远洋渔业强省的战略机遇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科学谋划、全面推进浙江省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海洋强国”战略和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省和高水平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海向战略支撑。

(一)伟大复兴新使命:远洋渔业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手段

21世纪是海洋世纪,远洋渔业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支柱,中国远洋船队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有力抓手,在应对海外突发事件、支持配合国家战略、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深化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浙江省是我国远洋渔业大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蓝色前沿”,契合联合国“蓝色增长倡议”,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对浙江省率先融入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全面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与海外利益,打造海洋责任共同体、海洋利益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具有至关重要的时代意义。

(二)重要窗口新定位:远洋渔业是打造深蓝全产业链的战略抓手

远洋渔业产业关联度高、国际化程度高、资本集聚度高,以远洋渔船装备制造为例,远洋渔船建造产业带动系数高达3.13,位居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前列。例如,一艘船长75m的金枪鱼围网船,可增加关联产业领域总产出38亿元。浙江省大力发展远洋渔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为核心,加快精深加工、冷链物流、驰名品牌、综合保障等全产业链发展,打造综合实力更强、营商环境更优、经营管理更规范的现代化远洋渔业产业体系,增强国际竞争力,推动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向“生态涵养型”转变,从“要素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三)稳产保供新任务:远洋渔业是建设海外蓝色粮仓的关键支撑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干事屈冬玉指出,“鱼类和渔业产品必须在各级粮食安全和营养战略中扮演中坚角色”。全球海洋渔业资源极为丰富,根据FAO统计,狭鳕(Theragra chalcogramma)、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太平洋鲱(Gadus macrocephalus)等为远洋渔业主要捕捞品种,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是世界最大的单一动物资源。浙江省在渔业产品供给稳定增加的同时,高端水产品进口量持续攀升,凸显了渔业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加快远洋渔业发展,建设海外“蓝色粮仓”,强化高端水产品、优质蛋白高效供给,对于保证人民群众饮食健康和拓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四)开放合作新机遇:远洋渔业是拓展海上丝绸之路的有效路径

浙江省远洋渔业的船队规模和渔业产量居全国首位,在发展能力、制度框架、合作基础与潜力空间等方面具备拓展“海上丝绸之路”的良好基础。浙江省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区,必须抢抓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远洋渔业“海上丝绸之路”枢纽的战略作用,将其作为优先发展方向和重点支持产业,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领域先行先试,大力拓展与汤加、东帝汶、基里巴斯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开放合作,布局建强境外远洋渔业基地,进一步提高远洋渔业产品进出口规模,全面推动远洋渔业迈向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

二、浙江省远洋渔业发展的综合分析

浙江省远洋渔业自1985 年起步以来,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三五”时期取得跨越式发展,产业能级跃居全国首位,作业海域持续拓展,作业方式全面升级,整体实力显著提升,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一)主要优势

1.产业能级雄踞首位

浙江远洋船队规模和远洋渔业产量均居全国第一,舟山市拥有全国首个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舟山远洋鱿钓船队规模增长势头强劲,鱿鱼年产量连续九年居全球前列。2020年,浙江省拥有远洋渔船797艘、农业农村部颁发的远洋渔业资格企业45家,远洋渔业总产量82.69万t、总产值77.18亿元、总功率88.11万kW,分别比2015年增长35.2%、60.4%、93%;约占全国远洋渔业产量的40.5%(见表1)。

2.技术装备加速升级

浙江省更新建设一批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的远洋渔船,自主设计与建造金枪鱼围网船、大型远洋专业鱿钓船、玻璃钢金枪鱼延绳钓船、超低温冷藏运输船等大型专业化远洋渔船,10年以内船龄的远洋渔船占比大幅提升。

3.国际合作不断深化

浙江省远洋渔业入渔国拓展至阿根廷、安哥拉、伊朗、缅甸等10个国家(地区)的管辖海域和太平洋、印度洋及大西洋公海,经营内容由单一捕捞向加工、物流、仓储、贸易等综合经营拓展,主要包括金枪鱼、鱿鱼、秋刀鱼等项目,海外综合基地建设初具规模,远洋渔船履约率达90%。

表1 2015年~2020年浙江省远洋渔业发展情况

表2 国家部委及浙江省支持远洋渔业发展的主要政策文件

4.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远洋渔业制度供给充足(见表2),国家、部委层面制定《“十三五”全国远洋渔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关于促进远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省级层面出台《浙江省渔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关于促进远洋渔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规划与实施意见,宁波市、舟山市等地也因地制宜颁布《关于加快远洋渔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新时期舟山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0-2024年)》等针对性强、支撑性强的政策文件,建构以发展规划、实施意见、管理细则为“四梁八柱”的远洋渔业制度体系。浙江省自捕鱼回运率稳定保持在85%以上。

(二)瓶颈问题

1.海洋科技创新的约束

浙江省远洋渔业虽然规模较大,但是科技支撑和综合开发能力等仍然偏低,远洋捕捞科研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对滞后,对于专业化、现代化的新型渔船、新型渔具、新型渔法开发依然不足,在院校支撑、人才供给、综合开发等方面,与发达远洋渔业国家(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鱿钓产业虽然是浙江省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也仅有北太平洋巴特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和东南太平洋茎柔鱼(Dosidicus gigas)2类鱿鱼资源信息掌握比较全面,渔场资源探测有待深入。

2.国际涉渔法规的制约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海洋资源养护与管理,随着《联合国海洋公约》生效与专属经济区建立,以及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负责任渔业行为准则》《北太平洋公海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公约》等国际渔业协定的相继签署,区域渔业管理组织广泛建立,海洋渔业进入全面管理时代。如南太平洋岛国出台“地域性注册制”,新增入渔许可、渔捞日志、报告制度、派驻观察员等条款,使入渔成本更高、渔船管理更严。此外,中日、中韩、中越渔业协定的生效,进一步压缩传统作业海域、强化入渔执法监管、提高渔船作业门槛,亦使浙江省远洋渔业受到冲击。

3.远洋产业结构的短板限制

浙江省远洋渔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大洋性渔业占比高达84.7%,其中鱿钓产量占62.9%,头足类资源随海洋环境波动剧烈,易对产业发展造成一定冲击;精深加工、综合保障、市场营销等高增值下游产业发展不足,水产品贸易“大出小进”格局有待优化,“国内大循环”市场有待拓展。远洋渔业企业总体实力偏弱,龙头企业较少、普遍规模较小、短期逐利倾向较重、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国内市场开发还不够充分;相较之福建,海外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建设相对滞后。

4.远洋渔船装备的不足

浙江省远洋渔船智能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待提高,现代化水平、安全系数高的大型远洋渔船偏少,500总吨以下的渔船约占七成左右。虽经政策引导新建一批远洋渔船,但仍有约25%的远洋渔船船龄超过20年,且多为二手渔船或改装渔船,难以适应远洋渔业安全生产管理要求,严重制约生产效益与产业发展。

(三)政策对比

与浙江省和舟山市相比,福州市、深圳市、青岛市等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渔船新建、产业配套、公司注册地、自捕渔获物回运等进行补助。如产业配套方面,深圳市、福州市对于符合条件的单体项目封顶扶持金额均高于舟山市;在自捕渔获物回运补助方面,深圳市细分一般、空运冰鲜、海运超低温等多个类型,政策区分度更大,补助导向更加具体、更为细致。扶持方向更明确、扶持政策更有力,才能有效促进远洋渔业产业集聚。

三、“双循环”新格局下浙江省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施渔业“走出去”战略,审慎处理渔场保护、渔业转型与渔区发展的辩证关系,深化“两山理论”在深远海创新实践,重点攻坚远洋渔业全产业链发展、布局优化、科技创新、双(多)边合作等,提升浙江省远洋渔业国际竞争力,使浙江省远洋渔业成为建设海上“重要窗口”的标志性成果和亮丽风景线(见图1)。

(一)聚焦提质增效,加强公共服务

1.深入推进资源探捕

积极开展渔场探捕,以开发新渔场、新资源为目标,加强渔业资源调查,重点掌握渔业合作国(地区)周边海域情况,动态掌握目标海域和目标鱼种的资源现状、开发潜力及中心渔场形成机理,合理布局远洋渔船作业,研判高效适配的渔具渔法,扩大浙江省金枪鱼、秋刀鱼等中上层、深海鱼类资源份额。对于列入农业农村部渔场资源探捕项目及经农业农村部批准进入新入渔国捕捞作业的首家远洋渔业企业,给予资金补助。

2.全力优化口岸服务

加快推动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核心区纳入浙江省自贸试验区,进一步简化审核审批程序、创新口岸监管模式、降低通关收费标准,着力提升海员办证、远洋船舶进出港、渔需物资出入境、自捕远洋水产品进关等通关便利化水平。积极争取鱿钓机、水下灯、水下电缆等远洋渔船关键设备实现免税进关安装。

3.统筹健全法制保障

建议政府部门加快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修订进程,研究出台《浙江省远洋渔业管理规定》,健全与国际规则相适应的远洋渔业管理制度,为浙江省远洋渔业规范有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进一步完善远洋渔业政策体系,支持远洋渔业综合能力建设,提升远洋渔业法治化、制度化、现代化管理水平。

(二)聚焦强链补链,推动产业跃升

1.着力促进核心产业集群发展

图1 远洋渔业综合竞争力结构性要素

以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为核心,积极对接浙江自贸试验区,建强现代化远洋渔业捕捞生产基地、远洋水产品加工贸易基地、远洋渔业服务保障中心、远洋渔业特色小镇,形成浙江省远洋水产大宗商品价格指数,联动宁波、台州远洋渔业发展,打造全国远洋渔业全产业链发展集聚区。围绕“互联网+”“5G+”,深化智能工厂建设,推动鱿鱼、金枪鱼、南极磷虾等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培育远洋渔业名牌产品,提高远洋水产品利用率和附加值。鼓励依托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进行深度整合,培育集远洋捕捞、冷链物流、水产品精深加工、市场销售等于一体的远洋全产业链领军企业。

2.着力加快境外综合基地建设

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葡语系国家、太平洋岛国、印度洋及南美洲沿海国家(地区)的渔业合作,积极拓展新入渔国。支持省市政府部门、旗舰远洋企业在远洋渔船修理检验、物资供应补给和渔货人员中转的主要港口设立办事处,鼓励在主要作业海域建设远洋渔业管理服务平台,重点谋划推进基里巴斯、秘鲁等过洋性海外保障基地建设,探索系统推进海外作业基地、海外加工基地、海外研发基地、海外市场基地及海外综合性服务保障基地建设。

3.着力强化远洋渔业招商选资

围绕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瞄准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上市公司等重点企业,大力引进一批全球远洋渔业、上下游行业旗舰企业,争取落户远洋水产品精深加工项目、高端远洋水产品贸易项目等,加速优质企业和高端项目集群集聚。强化远洋渔业招商选资项目研判,精准测算项目在产业集聚、就业促进等方面的综合效益,确保项目投资真实性。抓好重点区域远洋渔业招商选资的舆论宣传,促进浙江籍远洋渔业企业回归。

(三)聚焦科技引领,夯实创新支撑

1.加强科技创新攻关

支持海内外实力雄厚的远洋渔业科研机构落户浙江,建立长三角远洋渔业科技创新联盟,打造“政产学研”合作平台。坚持以专业化、标准化、自动化、现代化为导向,加大对金枪鱼围网船、大型远洋鱿钓船、专业南极磷虾船的科研攻关力度,重点加强对金枪鱼渔场扫描电浮标、深水拖网绞机、渔用360°扫描声呐、光电诱集、冷链保鲜工艺等新型高效船用设备和渔获物高值化开发利用的研究,健全远洋水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推动远洋渔业智能化控制、生态化捕捞、自动化操作、集成化管理。

2.加速渔船更新改造

深入实施“互联网+远洋渔业”“智慧远洋渔船”工程,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系统推动浙江远洋渔船(船用装备)更新改造。支持引进安全、节能、环保的新船型、新材料、新装备与新技术,加快20年以上船龄的老旧远洋渔船更新建造,推动新建远洋渔船符合欧盟卫生注册及MSC等国际标准。鼓励引进具有捕捞配额的大型金枪鱼围网船、超低温延绳钓渔船和建造专业南极磷虾船。

3.加大远洋人才培育

健全远洋渔业人才培引、激励机制与管理模式,支持远洋渔业企业与上海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涉海高校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创新“订单式”专业人才培育路径,依托国内高校、境外基地和远洋船队,加强特殊岗位专业技能培训,深化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训练、远洋渔船修造、国际渔业管理动态、高效生态远洋捕捞技术等方面的教育;鼓励引进精通国际规则的远洋渔业高端人才和职业经理,建设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的远洋渔业人才队伍。深化舟山国际远洋渔业船员供应中心建设,进一步拓展国际化劳动力供应渠道。

(四)聚焦惠渔强渔,优化政策供给

1.强化组织领导

探索成立浙江省远洋渔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与办公室,吸纳渔业、财政、发改、经信、商务、海关等部门建立远洋渔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的作用,研究制定浙江省远洋渔业发展战略,在海外投资、市场拓展、口岸通关、对外交流等方面提供政策指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协同处置突发事件、协力应对现实困难,形成工作合力、优化发展环境。

2.强化财政保障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设立远洋渔业发展专项资金,综合运用直接补助、贷款贴息、风险补偿、以奖代补等手段,支持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远洋渔业全产业链发展、渔船更新改造、境外基地建设及资源探捕;设立远洋渔业发展风险基金,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安全事故、市场波动等外部风险。实行远洋渔业发展财政资金“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健全绩效目标管理、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等配套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推动重点沿海市县政府制定本地区远洋渔业转型升级扶持政策。

3.强化金融支持

积极引导浙江省农业发展投资基金等支持远洋渔业发展,探索设立海洋产业基金,吸纳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远洋渔业领域。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强远洋渔业信贷投入、提高信贷额度,健全信贷风控、投放和管理技术,探索开发远洋渔业特色信贷产品,研究远洋捕捞、水产加工、冷链物流等信贷融资方案,开展订单融资、应收款(远洋柴油补贴款)质押、远洋渔船在建工程抵押、物流金融等业务。大力支持远洋企业争取政策性银行贷款,创造优良融资环境。

猜你喜欢

远洋渔业远洋双循环
我国远洋渔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分析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促进“十四五”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沈阳远洋公馆
远洋“军需官”901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两横一纵”远洋综合补给
农业部开展“十三五”远洋渔业发展集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