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惠城际五和枢纽规划设计方案研究

2023-03-12张旗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年3期
关键词:城际换乘枢纽

张旗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55)

1 引言

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20—2030年)》(发改基础﹝2020〕1238号),远期深圳都市圈将建成包含莞惠城际、穗莞深城际、深惠城际、深大城际、常龙城际、深莞增城际、塘龙城际、深惠城际大鹏支线等多条线路在内,总规划里程超1 000 km的城际铁路轨道网络[1]。按照湾区城际“一张网”的规划理念,深大、深惠等城际铁路主要技术标准均具备兼容条件,确保在跨线客流需求较大的车站设计具备过轨运营的条件。五和站作为深惠、深大两条地下敷设的城际线交汇站,两线跨线客流需求大,从线网层面将该站规划为互联互通节点。因五和站采用地下敷设,为控制项目投资,规划设计阶段已尽量优化控制车站建筑规模,实现技术经济方案的最优解。

2 项目背景

2.1 区位分析

五和枢纽地处深圳市龙岗坂田片区,作为深圳市的重要城际网络节点,拟引入的轨道线路有深大、深惠、广深中轴城际和地铁5号线、10号线等,是支撑深圳北站中心商务区、坂雪岗科技城、华为等重点区域、国家高新区和重点企业发展的综合交通枢纽,是城市区域综合服务中心(见图1)。处于深圳市地理空间的中心,是深圳市多条放射轴线的交汇点,城市第二圈层走廊上的重要交通节点,区位极其重要。

2.2 区域规划条件分析

根据深圳市发展规划,龙坂地区是深圳市拓展城市空间、锚固城市形态的重要节点片区,是深圳市对外放射功能组团、对接东莞惠州的重要窗口。五和站作为龙华坂田片区的重要枢纽设施,能够支撑片区城市建设,促进周边地区发展,带动土地利用与开发,对完善深圳市城市空间布局具有积极意义[2]。

图1 五和枢纽区位示意图

3 建筑设计方案

3.1 车站站位条件

深惠城际五和站南侧为既有地铁5号线,西侧为地铁10号线,既有平南铁路区间(货运铁路)以地面路基形式从车站北侧斜向通过未设站。目前,车站所在地块以居住类房屋和旧厂房为主,包括多处城市更新地块,车站北侧为五和羽毛球馆、德众工业园等既有工业建筑,南侧为万科四季花城、凯旋商业大厦等居住、商业地块。

3.2 客流特征分析

根据规划,在深惠、深大两条城际在五和站同台换乘,与地铁5号线、10号线、规划的广深中轴城际通过站厅通道换乘。根据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预测成果,本站高峰小时设计客流量为66 848人/h(见表1),深惠、深大两条城际远期高峰小时列车对数分别为18对、16对。车站周边主要为工业工地及居住用地,主要服务于周边交通换乘、上班通勤人员,覆盖人口约11万人,覆盖岗位约4.6万人。

表1 深惠城际、深大城际远期高峰上下客及断面量预测人/h

3.3 主要控制因素

五和站位于深圳龙岗区五和大道与布龙路交口东北象限内,现状主要为密度较高的城中村居住建筑,房屋品质较低。因过轨运营导致车站配线设计复杂,地下车站建筑主体占地较大。由于车站西侧配线区需下穿既有平南铁路,设计时需按照该边界条件,合理选择工法,采取措施减小对平南铁路的运营及安全影响[3]。另外,车站东侧临近多个城市更新地块,目前部分地块基坑已经开挖,因此,车站及站后区间应避让该地块,并预留安全施工间距。

既有地铁5、10号线的出入口地下通道形式复杂,接口多,本站在选择换乘接口时,结合地下通道的布置方案,合理选择接口部位及换乘形式。本方案深惠城际五和站需从地铁10号线车站主体下方穿过时,受广深中轴城际区间标高控制,车站主体设计为地下4层,局部地下5层站。

4 总体规划

4.1 换乘方案

根据预测,深大城际与深惠城际在五和站的全日换乘量达到3.7万人,且两线建设时序和主要技术标准一致,广深中轴城际属于远期规划,与深大深惠之间的换乘量相对较小,本次按照五和站预留与中轴城际通道换乘的条件开展规划设计。地铁5号、10号线均已建成通车,与深惠五和站采用站台付费区通道换乘。

4.2 主要解决的问题

城际与地铁之间的换乘客流量较大,根据本线互联互通、公交化运营的需求,城际与地铁之间换乘应尽可能顺畅便捷,同时应实现付费区换乘。深大城际与深惠城际在五和枢纽既可过轨运营,又能够同台换乘,同时预留与中轴城际换乘的条件。与地铁5号、10号线等多条轨道交通线路换乘(见图2),未来换乘客流量较大,共同组成五和综合交通枢纽。可充分利用五线换乘枢纽的先天优势,结合五和枢纽上盖,布置高端商务、大型商业、酒店、特色总部基地等业态,形成城市综合交通中心[4]。

图2 五和站轨道线网规划图

4.3 车站竖向设计

由于五和站有多条不同方向的地下轨道交通在此汇聚,线路标高为避免冲突,因此,轨面标高埋深较深。根据初步设计方案,深惠城际五和站站台层位标高于地下5层,站厅标高位于地下3层。受到西低东高的地形影响,本站地下2层与地铁5号、10号线站厅层标高相同,通过付费区内的楼扶梯连通地下2层,在地下2层设置付费区换乘通道与地铁5号、10号线站厅连通,并通过地铁5号、10号线站厅付费区与广深中轴城际付费区相连,实现5线付费区换乘。地下1层作为城市共享架空层,消除地形高差对城市场地的不利影响。地下1层上方夹层考虑部分商业开发功能,并结合周边地下商场规划,打造站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5]。

5 建筑设计方案

针对五和枢纽的行车配线方案,结合互联互通需求、地方规划、沿线拆迁、工程可实施性及行车配线等综合比选,深大深惠五和站采用两线过轨带故障车停车线的2台5线方案。确定配线方案后,结合线路走向,经研究比选,最终推荐沿布龙路设站方案。

5.1 车站建筑概况

五和枢纽站推荐方案位于五和大道与布龙路交口,沿布龙路布置在布龙路北侧地块内。车站为2岛5线地下4层局部设置架空层车站。车站在共4个乘客出入口,设置15个安全疏散口,2部消防电梯,4组风亭。

车站有效站台长210 m,站台宽16 m,标准段宽61.5 m,车站中心里程轨面埋深47.3 m(相对标高),总建筑面积为22.9万m2,其中,深惠城际、深大城际各计列1/2。

5.2 站台宽度及车站疏散计算

5.2.1 站台宽度

深惠线远期行车对数为18对,超高峰系数为1.3。深大线远期行车对数为16对,本站超高峰系数为1.24。由于五和站为深大线与深惠线同台换乘车站,故应将两条城际线站台宽度计算后取最大值为五和站站台宽度。根据GB 50175—2013《地铁设计规范》规定,本站为岛式站台。通过计算深惠、深大城际两线五和站台宽度,其站台宽度均应按照16 m设计。

5.2.2 车站疏散时间

由于五和站为深大线与深惠线同台换乘车站,故需综合考虑两条城际的客流量,并对两个站台分别进行疏散时间的计算。根据GB 51298—2018《地铁设计防火标准》规定,五和枢纽2个站台各设4台上行自动扶梯(扶梯运行速度按0.65 m/s考虑),4部疏散楼梯,总宽度6.6 m(按0.55整数倍)。经测算研究,五和站站台宽度取16 m,满足车站4 min的消防疏散要求。

6 结语

深惠城际五和枢纽是深圳城际铁路线网上的重要换乘节点之一,根据规划需求,未来五和站附近结合拆迁将建成片区最为集中的地区,本站周边规划有大量待开发用地。结合区域规划及发展需求,城际车站按照TOD的发展理念,将该站点打造成为集商业、居住、办公、交通、景观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交通枢纽,依托城市轨道交通外向辐射提高车站客流吸引范围,扩大服务半径。

五和枢纽充分结合片区城市发展,将地上、地下空间进行一体化规划设计,形成以轨道交通枢纽建设为重要核心的立体交通节点,进而提升对片区和城市轨道支撑和辐射。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效率,便捷市民出行,提升城市环境空间品质,优化公共景观的布局,带动整个深圳坂雪岗区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城际换乘枢纽
城际列车
城际铁路CTC中自动折返功能设计与实现
枢纽的力量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
万科城际之光售楼部
一种城际车载列控系统的结构设计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地铁车站换乘形式对比与分析
天津地铁红旗南路站不同时期换乘客流组织方案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三线换乘形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