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政策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

2023-03-11黄璜

河北农业 2023年7期
关键词:山东省现代化农产品

□文/黄璜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农业现代化仍是乡村振兴的主旋律,然而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国家金融政策的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为山东省现代农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提供好机会;政府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依托,打造富丽齐鲁。若要实现农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确保农牧产品的长期有效供给,提高农业在进出口市场的活跃度,其根本出路就在于资金支持。

一、山东省金融政策支持农业现代化的实践探索

山东省政府期望切实提高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进行精准决策,发挥投资和金融政策的积极作用[1]。金融资本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依赖于产业兴旺、农业强大、民生富庶、生活向好等目标的实现,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村农业的振兴。

(一)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政策扶持“三农”

截至2018年末,山东省金融机构发放绿色信贷的金额约3200亿元,与当年年初相比增长近三百亿元,增速为11.5%,高于全省平均贷款增速两个百分点;绿色金融债券资金在全国名列前茅,据有关数据调查,目前青岛银行存续绿色债券约80亿元,其募集资金全部投入到绿色领域;2018年年中,山东省政府成立了第一支绿色发展基金,规模为一百亿。综上所述,绿色金融政策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二)特色金融服务扶持农业企业

在县、区、村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筹集资金是众多农户必须面对的一大问题。中国农业银行为众多农村创业的农户提供贷款服务,为引进新项目提供流动资金。让一些中小企业公司在短期内也有了充足的流动资金进行运营。多年以来,该银行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改善地方民生,创新了借贷、投融资以及创新金融政策产品的方式。

二、山东省金融政策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掣肘

农业本身具有季节性、地域性和高风险性的特点,由于山东省处于沿海地带,受地理条件影响的程度比较深。又因为农业丰收成果的起伏较大,许多银行为追求平稳,甚至高收益,不愿意把资金投向高风险的农业市场,故近几年农业的发展依赖于政策性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撑。

(一)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不完善导致了农村资金供给不足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中心转向了商业化,金融资金不断地大量涌出到风险小、收益高的地区,对农村地区的重视越来越少,创新能力不足,业务运营效率低下,这些问题均削减了农村金融政策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贡献能力。由于国家对民间借贷的监管程度弱于国有正规金融政策机构的法律法规监管,进而使得民间借贷的运行存在种种不确定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农民资金保管的安全,导致了农村金融市场的萎靡。

(二)农村金融发展市场不活跃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由于山东省农产品产量居全国之首,再加上国家政策的不断扶持,农产品不悉销路,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农产品生产、销售体系,农民的收入逐渐提高。但农村金融政策机构的网点分布不均匀,发展不协调,导致了农民的业务需求单一化,不能满足发展农业市场的资金需求,导致农村金融发展市场不活跃。

(三)农业保障机制不健全限制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1.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首先,山东省绝大多数农民的保险意识低,对金融产品在避险、有利于农产品生产等方面的认知不够全面,保险公司的赔付率不高,故各种业务项目对农民缺乏吸引力,农民的投保意识并不强烈。其次,农业保险机制不够成熟,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大,对于开展农业保险这些业务的积极性不高。而且对于山东省某些少数的贫困偏远地区,政府对于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不够,农业保险在农村的推广不足[2]。

2.抵押担保机制不健全。截至目前,山东省尚未建立健全有效、高效的抵押担保体系,现存的机构规模范围小、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担保风险能力弱,对农民小额贷款可以提供担保的金额十分有限。山东省农村农业大多数是小微企业,耕作的设备不够先进,很难作为贷款的有效抵押担保物,因此导致正规金融政策机构放贷受到限制。

(四)新型支付结算工具的知识尚未普及

在山东省政府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带领实施下,山东省农村农民积极地投入到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工作中。传统的农村支付偏好一般以现金结算、赊账、抵押、转账等方式为主,对于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新型的支付结算工具的相关知识并不了解,其认可程度和接受程度较低。政府和相关的金融政策机构缺乏对新型支付结算工具的宣传力度,新型支付结算工具未能在农村被广泛利用,造成农民的资金转账效率低,影响日常的农业生产活动,导致农村农业实现现代化的氛围不够浓厚。

(五)农民信用意识缺失制约了农村现代化发展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导致了农民家族和宗族的观念根深蒂固,当农民在急需资金周转的时候,他们的第一个选择是先找亲戚朋友借钱,或者寻求民间借贷机构的帮助,很少会直接寻求国家正规金融政策机构的帮助。民间金融本就具有强大的投机性和脆弱性,其不规范性导致了资金无法被有效监督,而国家正规金融机构的安全性、保障性往往比民间借贷等不正规的借贷方式高。但在现实中,农民往往在筹集资金时因“图便利”“求速度”,而选择民间借贷阻碍了山东省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3]。

三、山东省金融政策支持农业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金融涉农服务的补贴和优惠力度,增加金融政策服务供给

1.完善农业补贴制度,落实国家相关补贴政策。政府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例如可以通过财政补贴、保险补贴等方式对金融政策机构进行发放,这对于提高农村金融政策机构的抗风险能力、资金周转能力有重要意义。只有国家把资金持续投入到农业发展领域,对农业发展给予充分的重视,金融政策机构对农业发展领域的信心才会更强。

2.对金融政策机构的涉农业务提供税收优惠。山东省农业金融政策机构的税率较其他国家农业金融政策机构较高,造成农村农业市场资金的大量外流,阻碍农业生产资金的正常供给,最终制约了山东省农村农业的快速发展。故山东省政府应该将涉农业务优惠并入到所有金融政策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中,实行具有差别化的税收优惠政策,实现税收优惠的地区平衡,缓解农村涉农业务资金贷款的压力,提高农村金融政策机构的生存能力以及激发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二)开拓农产品市场,激活农村金融市场

1.加快创新农业金融政策产品的步伐。山东省可以根据贷款对象的不同,可开设“农村小户经营贷款”“农村龙头企业贷款”,以适应生产周转资金的需要;注重新型金融政策产品在农村的普及,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金融政策机构在受保险控制风险的保障下,形成了汇款、存款、保险、信用卡办理、投资融资服务等多层次的业务,提高农村金融政策机构的服务效益[4]。这有助于金融政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支持,有助于提高金融政策机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

2.创新农产品市场的营销及服务模式。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山东省农产品市场可以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商家配送、线上开售、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新兴的市场营销模式,完善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售区的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物流发展,扩大全国大中小城市的营销网点,扩大山东省农产品的营销辐射范围,通过网络的快速传播,增加农产品的知名度。

3.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交流合作。近几年来,中国在“一带一路”发展的同时,高铁、飞机、动车等基础设施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便利,也为农产品向国外发展拓宽了渠道,缩短产品运送时间,保持农产品的新鲜度。农产品市场要做大做强,自然离不开“一带一路”带来的有利时机,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协作,带动农产品研发、农业设备等技术的发展,同时要以多种渠道搭建与其他国家发达的农业技术交流平台,加强对农业对外技术的合作交流[5]。

(三)健全农业担保机制,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完善的农村贷款抵押担保机制以及农业保险等分散金融政策农业风险机制的建立是十分有必要的。山东省政府应该出台具有针对性的财政资金投入政策,早日出台,早日实施;利用专项资金来达到健全农村贷款担保机制、完善农业金融政策保险体系的目的,不断地加强农村贷款的风险防范、抵御能力,维持农民的收入稳定,提高生活水平,最终有效地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四)推广新型支付工具,普及金融政策知识

对山东省农村居民普及有针对性的金融政策教育,让当地人民学会金融知识。山东省的农村人口占比高,受教育程度较低,其金融意识和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薄弱,在现在以及未来他们都会是金融政策机构的潜在客户,故要对他们进行专业的金融政策知识基础教育[6]。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对新型支付结算工具进行推广,普及到农民大众之中,满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资金需求和支付需求。

(五)增强农民信用意识

山东省政府应积极宣传农村农业正规金融政策机构的强大功能,告知农民民间借贷的不稳定性、投机性;鼓励农民信任正规金融机构,遇到经济危机时积极向正规金融机构求助。这不仅仅可以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保障农民资金的安全,进而影响整个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

猜你喜欢

山东省现代化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边疆治理现代化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山东省即墨市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