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猪妊娠期和哺乳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2023-03-11迟玉华金风英张海南

养殖与饲料 2023年3期
关键词:发育期胎衣哺乳期

迟玉华,金风英,张海南

1.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山东日照 276800;2.山东省日照市畜牧开发服务站,山东日照 276800

1 母猪妊娠期的饲养管理

母猪妊娠期是指配种后至产仔阶段,平均妊娠期为114 d。母猪妊娠期的饲养管理水平不仅影响配种分娩率和产仔数,还影响仔猪初生重、体质健康水平,进而影响仔猪断奶窝重。此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为:1)保障胚胎在母猪子宫内正常着床,提高母猪的配种分娩率;2)提高母猪产健壮仔猪率和仔猪初生窝重;3)为母猪哺乳期积存一定营养,保障初乳和正常泌乳量[1]。

1.1 饲喂管理

1)日饲喂量。①胚胎发育期。母猪妊娠1~30 d为胚胎发育期,此阶段胚胎发育缓慢,胎儿不需要额外的营养,此时妊娠母猪若摄入营养过多,背膘过厚,反而会增加胚胎死亡率,因此胚胎发育期要控制妊娠母猪的饲喂量。母猪配种后1~7 d 为着床期,日饲喂量约为1.8 kg,配种后8~30 d,日饲喂量约为2.5 kg。妊娠母猪胚胎发育期的背膘厚度为12~14 mm,若超过14 mm 则日饲喂量减至1.5 kg,若不足12 mm,日饲喂量可增到2.1 kg。②背膘调整期。母猪妊娠后31~75 d 为母猪背膘调整阶段,此阶段维持正常的营养所需,同时按母猪的体重和膘情来控制日饲喂量,正常的日饲喂量为2.5 kg。妊娠母猪背膘调整期的背膘厚度为14~16 mm,若超过16 mm 则减至2.2 kg/d,若不足14 mm 则增至2.8 kg/d。③乳腺发育期。母猪妊娠后76~90 d 为母猪乳腺发育期,此阶段若摄入营养过多,母猪乳腺中填充的脂肪颗粒过多会抑制乳腺泡发育,母猪泌乳性能或产奶量会下降[2]。妊娠母猪乳腺发育期的背膘厚度为15~17 mm,猪场可控制饲喂量,维持在2.5 kg/d 左右,进而控制母猪脂肪沉积。④攻胚期。母猪妊娠后91~110 d 为攻胚期,其中91~100 d为胎儿体重快速增长期,胎儿65%±5%体重均在此阶段快速增长,为保障新生仔猪健康,提高仔猪初生重,可改为哺乳母猪料,并适量增加粗饲料、青绿饲料饲喂量,攻胚期母猪的背膘厚度为16~18 mm,日饲喂量3.5 kg,若背膘超过18 mm 则减至3.2 kg/d,若不足16 mm 则增至3.8 kg/d。

随着母猪子宫的膨胀,其消化器官被挤压,若保持相同的饲喂量会导致母猪消化不良,因此在分娩前5 d 可减料来预防胎儿流产,饲喂量为正常的2/3,同时用麸皮代替部分饲料,以防母猪便秘,到分娩前3 d 饲喂量减少至1/2。母猪分娩当天食欲变差,可以停料,但要保障充足的饮水[3]。

2)营养水平。母猪妊娠期粗蛋白质≥14%,粗灰分≤10%,粗纤维≥8%,钙(0.85±0.35)%,总磷≥0.2%,赖氨酸≥0.7%,氯化钠≥0.7%[4]。

3)饲喂方式。妊娠母猪饲喂次数为1~2 次/d,1餐饲喂法为6:00-7:00 时,将全天料一次给完,料水比为1∶1。2 餐饲喂法为6:00-7:00 时和14:00-17:00时,每餐饲喂一半。妊娠母猪饲养阶段,饮水均为自由方式。

1.2 环境管理

1)温湿管理。单笼饲养妊娠母猪的温度应控制在(19±3)℃,群养则维持在(14±2)℃,相对湿度维持在(65±5)%。①防暑降温。夏季可使用较大功率的电风扇来增加舍内通风量,在10:00-17:00 时高温阶段,保障猪舍水槽内水箱装满水,同时用清水冲刷地面,间隔2 h 冲刷1 次,每天4 次左右。猪舍的外墙壁涂抹白色油漆来增加对阳光的反射能力,进而减少舍内热量的吸收。②防寒保暖。冬季可在地面铺设垫草或橡胶板,猪舍窗户漏风处用泡沫或塑料布添堵,以防漏风,同时门口挂门帘,减少人员进出次数,通风换气前先提高舍内温度后再进行。判断妊娠母猪对环境温度不适的方法为若母猪频繁气喘,并分散躺着,精神不振,呈昏睡状态,则表明妊娠母猪已感到过热,若母猪趴着且挤成一团则表明过冷。

2)减少应激。①防蚊虫叮咬。蚊虫叮咬不仅影响妊娠母猪正常休息,还可传染疾病。因此在夏季蚊虫流行前,猪舍需要设纱网来预防蚊子、苍蝇等侵袭。②保持安静。妊娠母猪易受惊吓,因此猪舍内要保持安静,饲养人员进入猪舍后切勿吼叫或暴力待猪。对于群养妊娠母猪,饲养员需要定时巡查,以防母猪出现咬架或碰撞进而发生流产或死胎。

1.3 健康管理

1)消毒管理。猪场应具备并坚持执行严格的防疫制度,每天定时清理圈栏杂物和粪污,每周进行带猪消毒,消毒剂要选择温和型且浓度适宜,如0.3%过氧乙酸溶液。

2)疫苗接种。为预防仔猪黄痢,妊娠母猪产前28 d 需要接种猪大肠杆菌K88、K99 双价基因工程灭活苗,肌肉注射,2 mL/头。产前28 d 接种猪链球菌病灭活疫苗,颈部肌肉注射,2 mL/头。同时猪场根据区域性疫病流行情况合理调整接种计划。

2 母猪哺乳期的饲养管理

母猪哺乳期是指分娩开始至仔猪断奶阶段,平均哺乳期为(38±3)d。母猪哺乳期的饲养管理要点为:1)保障母猪安全分娩,提高母猪产活仔数。2)促进母猪产后泌乳,确保仔猪吃好、吃足初乳和常乳。3)促进胎衣排出,预防产后感染。由于分娩让母猪体力消耗过大,母猪此时的消化功能还未完全恢复,因此分娩后要采用渐进饲喂法以防出现“顶食”影响母猪食欲。

2.1 饲喂管理

1)日饲喂量。①分娩后第1 天。母猪分娩后若食欲不佳,可以不给料,只饲喂温和的红糖麸皮水(或小麦汤)来促进胎衣排出,若母猪有食欲,可以饲喂1.5~2.5 kg 的稀粥料。

②分娩后第2~6 天。母猪产后2、3、4、5、6 d 饲喂量依次为2.5~3.0、3.0~3.5、3.5~4.0、4.0~4.5、4.5~5.0 kg。

③分娩后第7 天至断奶。母猪产后1 周可采用自由采食方法,母猪料槽内剩余量始终维持5%左右,一般在分娩第1~2 周饲喂量>5.5 kg/d,第2 周至断奶前饲喂量>5.7 kg/d,以此保障母猪日常维持和泌乳需要。

2)营养水平。如表1 所示,150 kg 体重母猪哺乳10 头仔猪,其分娩后4 周体重损失合计约为22 kg[5],同时结合母猪泌乳规律,母猪产后21 d 达到泌乳高峰期,母猪前5 周泌乳量为泌乳总量的75%左右,此期间失重占总失重的80%,因此哺乳期间要饲喂优质、全价饲料。因此,哺乳期的营养水平可为粗蛋白质≥16.0%,粗灰分≤10%,粗纤维≥8%,钙(0.85±0.35)%,总磷≥0.2%,赖氨酸≥0.9%,氯化钠(0.9±0.6)%[4]。

表1 哺乳母猪产后4 周内的营养需要量

3)饲喂方式。哺乳母猪要少喂勤添,夏季饲喂4 次/d,时间点分别为5:00-6:00 时、10:00-11:00时、17:00-18:00 时、22:00-23:00 时;冬季则为3 次/d,时间点分别为7:00-8:00 时、10:00-11:00 时、16:00-17:00 时。为提高母猪食欲和泌乳量,母猪日粮中添加南瓜、木瓜、红糖等配料[6]。

猪乳中80%约为水分,且母猪日常代谢也要损耗大量水分,因此哺乳期间,要为母猪供应充足的饮水,一般每头哺乳母猪日耗水量为13±1 kg。哺乳期间采用自动饮水器进行饮水供应,若使用乳头式饮水器,水速维持在1.9~2.1 L/min,若饮水中添加催乳料,水中的总固形物量<0.3%。

2.2 环境管理

母猪分娩后体质虚弱,一定要保持适宜的温湿,做到冬暖夏凉,这样才能促进母猪产后恢复,而新生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需置于保温箱内,哺乳母猪和不同日龄哺乳仔猪适宜温湿度详见表2。哺乳母猪舍温度超过27 ℃,可启动风机增加舍内通风,若温度低于16 ℃则需要保暖。哺乳仔猪的保温灯需要根据仔猪生长情况和环境温度来调节悬挂高度和功率。

表2 哺乳母猪和不同日龄哺乳仔猪适宜温湿度

2.3 健康管理

1)分娩前消毒。母猪分娩前5~7 d 转到分娩栏,转栏前对分娩栏进行清洁、消毒,母猪转栏前用清水洗刷体表,以防母猪带菌感染新生仔猪[7]。

2)促进胎衣排出。母猪分娩后3 h 内没有排出胎衣则可初步诊断为胎衣不下,长时间胎衣不下母猪食欲减退甚至引发败血症,为刺激宫缩,可肌内注射缩宫素50 万单位或催产素5~10 IU,为预防子宫感染,可向母猪子宫内投放0.5~1 g 的土霉素。

3)预防子宫内膜炎。若母猪分娩后出现食欲废绝,发热(>40 ℃),产后持续几天排出乳白色或带血黏稠液体,泌乳能力差或不愿给仔猪哺乳,可诊断为子宫内膜炎,为预防子宫内膜炎可在产后36~48 h内注射生理盐水+青链霉素,2 次/d,连续用药3 d。

3 结 语

在母猪饲养管理中,猪场和养殖户需不断提高母猪的饲养管理水平,并采用早期断奶法来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和猪舍环境利用率,为我国生猪养殖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健壮仔猪。

猜你喜欢

发育期胎衣哺乳期
胎衣加赘物预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不同发育期云南‘三台’核桃营养品质研究
设施葡萄果实发育期管理技术要点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哺乳期乳房一个大,一个小怎么办
二例奶牛胎衣不下的诊治
基于累积热量单位的甜瓜幼苗发育期模拟
奶牛产后胎衣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