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科学普及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3-03-11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谭笑

办公室业务 2023年4期
关键词:社科社会科学普及

文/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谭笑

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种种社会现象的各学科总体或其中任一学科,其在发展生产力及落实科学发展观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普及社会科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信息化技术的融合与应用创新了社会科学普及的形式和方法,有效地提升了社科普及综合水平。

一、社会科学普及信息化的意义

(一)提升社会科学普及效率。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和复杂性,其不仅受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工作的影响,而且与普及工作的方法渠道具有较大关系。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社会科学普及主要依靠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媒介等完成,整体普及效率较低,对于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助力作用相对有限。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信息化手段、数字化技术、5G技术等新兴技术,有力拓宽了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渠道,大幅提升了社会科学普及的效率,有效提高了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整体质量。

(二)丰富社会科学普及的内涵。社会科学不仅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而且揭示了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现阶段,社会科学已经成为人类认识世界的思想武器,同时也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重要法宝,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和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科学普及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其不仅实现了价值理论的普及,而且外化了社会科学的范围,丰富了社会科学内涵。结合社会科学普及过程可知,通过信息技术的作用,社会科学理论与各个行业产业的交融程度加深,这在助力行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丰富了社会科学的内涵,增强了社会科学的内涵与属性。

(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深化信息技术在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中的应用,实现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信息化转变,能起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一方面,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本身具有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观、科学发展观、发展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作用,融合信息技术能使这一作用发挥最大化,即在一定程度上,社会科学普及的信息化发展能促进自然科学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这对于丰富社会物质生产、造福全体人类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在发展先进文化中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能实现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在全新社会条件下,通过社会科学普及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能为整个社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思想和精神氛围。此外,通过落实社会科学普及信息化工作,还能形成社会科学支持理论模型,切实提升全民族、全社会的科学文化素养,这不仅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对于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见图1)。

图1 社会科学支持理论框架模型

二、社会科学普及信息化的问题

(一)时代的发展与挑战。当今社会,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较为迅速,为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助力,提升了社会科学普及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全球化的特征愈发明显,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与渗透也愈演愈烈,这给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开展造成了较大难度。若不能将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与时代大环境结合在一起,势必导致社会科学失去生存空间。另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一些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也在网络平台上不断传播,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社会科学理论传播造成冲击。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转轨过程中,我国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和谐社会”等目标,这些目标任务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对于社科普及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推动社会科学信息化发展,就必须系统考虑、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此来稳定社会关系,为社会科学信息化的传播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

(二)信息化的机遇与挑战。信息时代,社会科学普及信息化在普及方式、普及途径等层面发生了较大变化;这种变化改写了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历史,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社会科学普及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社会科学普遍使用了网络宣传的形式,这种现代化的宣传形式大大提升了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辐射力,同时网络环境本身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这种开放性有助于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发展。此外,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个性化、实时性、共享性特征逐渐增强,能根据普及对象的差异,提供全天候且具有针对性的科普服务。不可否认的是,信息技术在给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提供机会的同时,也给此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冲击和挑战,如在网络环境下,社会科学普及中所面临的舆论问题难以控制。同时,网络化的传播模式对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者的思想理念和职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上均为信息时代社会科学普及信息化发展中需要突破的地方。

(三)制度及相关保障的现状。社会科学普及信息化发展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支撑,同时具体普及工作的落实需要充足的资金。结合工作实际可知,我国在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中尚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方面,对比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普及立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无论是社会科学普及产品内容还是具体普及方式的应用,均处于无法可依状态,这不仅降低了社科普及的规范性,而且限制了其信息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社科普及信息化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来建设相应的信息平台,但是当前人们对于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人认为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可有可无;同时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尚未将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纳入国民经济规划和社会发展规划。受此影响,社会科学信息化发展中的资金投入极为有限,这影响了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效率,降低了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质量。

(四)社科知识产品的需求现状。随着社会科学普及力度的增大,社会公众对于社科知识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且这种需求的增长速度整体较快,但是结合实际可知,即便社会科学普及工作逐步实现了信息化发展,但是社科知识产品层面,仍然存在供给不足、渠道单一、产品质量较差的问题。譬如在全新社会背景下,社会公众对于社科知识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社科知识产品适用性较强,公众需求较大。近年来,社会各界虽然在这些领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是现有的探索内容与社科普及的形式、内容仍有较大差距。另外,网络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社会科学普及的效率和范围,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社会科学知识产品普及应用中的资源整合效率较差,这在限制了社科知识产品普及范围的同时,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社科文化消费体验。

三、社会科学普及信息化的对策

(一)创新社会科学普及体系。系统完善的管理体系能为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新时代新时期,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科学普及信息化工作的需要,在工作初始阶段,应做好如下工作:首先,应积极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宣传,要求通过价值理念的宣传扭转公众认知,使得公众认识到社科普及的重要性和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性,从而营造良好的社科普及工作环境。其次,在社会科学普及信息化工作落实过程中,应注重信息技术的深层次应用,创建社会科学普及信息化工作平台。在此基础上,应深化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将社会科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理论结合起来,丰富社会经济、文化、管理等层面的理念,确保社科普及内容的全面性。同时,相比传统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信息化模式下的社会科学普及在工作方法、形式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确保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开展的规范性、有序性,还需建立系统、完善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管理制度,为后期普及工作的落实提供约束。最后,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支撑。对此,在全新时代背景下,针对社会科学普及信息化发展工作,应系统化培育专业人才,要求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为社会科学普及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创新工作方法。信息化是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发展的重要趋势,其对于社会各个行业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新时期,要进一步提升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开展质量,在其工作模式信息化转变中,还应注重两个方面要点的控制:一方面,通过信息化技术开展社科普及工作时,工作人员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和要求,在该工作模式下,需紧盯社会热点问题,渗透社会理论和规律方法,并扩大社会普及覆盖领域,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科学与社会实际问题的结合,为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开展培育良好的土壤;另一方面,在社会科学普及信息化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应注重普及方法的创新,如在传统社会科学普及模式下,除办学、讲座、知识竞赛外,人们还习惯性使用展览、成果交流、科学咨询与服务等方式宣传社会科学。在新时期,工作人员需在使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科学普及的对象、层次和要求,设计灵活多样的普及方式。如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者可借助科普网站、网页、H5、小程序、APP、视频直播等方式开展相关知识理念的普及工作。另外,在社会科学普及过程中,还应借助网络技术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公益性品牌,这样才能激发公众了解社会科学的兴趣,对于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三)强化社科信息普及制度并保证经费充足。在社会科学普及信息化工作开展初期,出于消除外部因素影响考虑,相关工作者需具备较强的法治观念,在此基础上,应积极推进社科信息化普及立法工作,以此来结束社科普及混乱无序的工作状态,使其走向法制化道路。在具体立法实践中,应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对社会科学普及的基本原则、组织管理进行规范,同时明确社会科学信息化普及的社会职责、保障措施和法律责任,以此来保证社会科学普及信息化发展的规范程度。另外,社会科学普及信息化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一方面,在社会科学普及信息化发展的初期阶段,相关工作单位应建立较为稳定、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对经费的来源予以保障。如在积极增加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可吸引市场资源参与社会科学的普及与推广,保证社科普及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资金充足;另一方面,在社会科学信息化普及资源得到保证的同时,应重视资金使用过程的系统控制和管理,可在充足资金的支撑下,积极开展社会科学普及人才培养工作,并建立相应的科普激励制度,以此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得社会科学普及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

(四)完善社科普及产品实施普及效果监测评估。要进一步提升社会科学普及信息化工作的质量,还应注重社会科学普及知识产品的补充,并积极完善社会科学信息化普及工作效果的评估。在社会科学普及知识产品的开发创新过程中,应将社科理论研究作为首要任务。譬如,实际的社科普及活动需要和当地政府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体系的融合宣传工作。同时,在社科普及与社会实际问题结合过程中,还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工作方法和原则,通过对科学精神的弘扬和对科学知识的宣传,促使人们树立科学的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外,在社会科学普及效果评估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在科学性原则的指导下,建立切实有效的社科普及效果评估机制。该机制体系下,应对社科普及工作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动态监督和评价,这样能实现工作质量的评价,同时能找准社会信息化普及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此外,能为社会普及方法创新提供助力和参考,这对于社会科学普及知识产品的精准推广具有积极作用。在具体评估机制应用过程中,可借助网络技术设计监测手段,要求新设计的监测手段不仅具有即时追踪的特征,而且数据统计分析过程较为简单,整体的成本效益较为低廉,这样能有效提升社会科学知识产品普及的整体效果,对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四、结语

信息化是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发展的重要手段,其在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经济形态下,人们只有充分认识到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深层次分析社会科学普及信息化问题,并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分析信息化发展对策,这样才能提升社会科学普及的效率与质量,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进而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猜你喜欢

社科社会科学普及
社科成果展示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人文社科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天文知识普及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