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服刑人员阶段性劳动教育模式研究

2023-03-11张纯琍

西部学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监区服刑服刑人员

万 华 张纯琍

2018年6月28日全国监狱工作会议上提出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统筹推进政治改造、监管改造、教育改造、文化改造、劳动改造的监狱工作“五大改造”新格局。全国监狱系统积极推进将“狱政管理精细化,教育改造系统化,劳动改造教育化”的理念不断融入实践工作。各地监狱都在结合自身特点及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很好地推动了“三化”理念在监管实践工作中的运用。笔者以创新“劳动改造教育化”实践模式、助推监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以北京市X监狱服刑人员劳动改造工作作为调研对象,分析当前劳动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服刑人员阶段性劳动教育模式,以期促进劳动教育在劳动改造过程中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一、监管事业可持续发展对当前劳动改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劳动改造是我国服刑人员改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造手段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原来意义上的劳动改造逐渐不能适应监管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在当前提倡“人文化”的背景下,“大教育观”融入在改造服刑人员的各个环节,这就对服刑人员的劳动改造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服刑人员的劳动改造过程中渗透更多的教育因素,并逐步形成教育化的劳动改造模式[1]。

劳动改造教育化包括两方面内容,即劳动改造和教育化。要完成对劳动改造教育化的探索与创新,就必须了解我国服刑人员“劳动改造”的内涵和“教育化”的要求。“劳动改造是我国服刑人员管理的手段,通过对服刑人员强制性的劳动,来达到对服刑人员进行改造的目的。服刑人员劳动改造不同于服刑人员劳动,它与服刑人员劳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服刑人员劳动的实施,统治阶级既可以出于惩役、摧残、虐待的目的,也可以出于经济、压榨的目的,还可以出于矫治、改造的目的,但是对于服刑人员劳动改造来说,实施方必须是出于矫正和改造的目的,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服刑人员劳动改造。”[2]教育化指对某种社会活动赋予教育的功能,从而对参与活动的主体施加影响,达到教育目的。

因此,劳动改造教育化是指监狱在依法组织服刑人员从事劳动生产过程中,教育引导服刑人员掌握劳动技能和职业技术,养成勤劳俭朴的美德、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和做人准则、遵纪守法的思想品质,形成团结互助与友善合作的人际关系,懂得劳动的目的、价值和意义[3]。就外延而言,包括各项劳动生产活动过程中对服刑人员的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北京市监狱劳动改造工作的开展卓有成效,但是对比劳动改造教育化的要求,还需要在教育因素方面进一步拓展和创新。

二、目前监狱现行的劳动改造布局及运行模式

以北京市X监狱为例,回顾该监狱近几年在服刑人员劳动改造方面的工作情况不难发现,产值、劳动服刑人员人数、生产安全情况等项目均在北京市各押犯单位排名前列,优异的成绩表明该监狱在劳动生产方面有很好的历史积淀,同时也形成了其固有的改造模式和生产布局。

(一)根据服刑人员所从事的生产项目来确定生产布局

X监狱现有押犯不到1000名,以有无常留押犯为标准划分为八个监区,每个监区作为最基层的押犯单元,在日常管理中各监区干警对本监区的押犯进行直接管理和教育。

劳动改造是日常教育管理、改造服刑人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4]。因此,在上述建制单元划分的基础上,监狱以自身生产项目为依托,对各监区进行了整合,形成了现有的以模板轻钢生产线为主的一、二、三、四监区,在组织服刑人员劳动改造过程中相互联动,形成合作生产;构建了以手工加工劳动为主体的五、六监区,将纸制品的手工加工作为主要劳动生产项目;保持了原有的七、八监区,以后勤保障为主要劳动改造项目。

(二)X监狱现阶段的生产情况及运行模式

X监狱以从事模板轻钢生产线为主的一、二、三、四监区作为组织服刑人员进行劳动改造的主体单位,这四个监区所负责的生产项目可以为服刑人员提供稳定的改造岗位360余个,创造的年经济效益达到接近二百万元。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四个监区相互协作、各有分工,具体运行模式如下:二监区主要负责所承接生产项目的图纸研究、拆图下料等工作,待基础工作完成好后,将粗加工的生产原材料根据一、三、四监区所担负的生产任务配发到相应监区,由各监区完成好焊接、拼装、整形、喷漆等工序,直至加工客户验收合格后将成品运输出监。在此常规生产模式基础之外,三监区还承担着生产网络机柜的任务。

除了模板轻钢生产模块,以手工加工劳动为主体的五、六监区常年从事着纸制品加工的固定生产项目,如叠纸袋、礼品盒裱糊、贴标等,特别是六监区有着十余年纸制品加工的生产经验。

七、八监区中,七监区为特管服刑人员监区,负责监区内环境绿化、基础设施建设等生产项目;监狱的服刑人员医院设置在八监区,该监区的服刑人员主要作为护理犯参加劳动,没有具体的生产任务。

三、当前劳动改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X监狱若干个监区开展服刑人员劳动改造工作的调研,发现这些监区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上遇到了困境。毫无疑问,监狱的生产也是通过消耗人力、物力、水电等资源创造劳动价值,是一种经济活动,而人则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5]。监狱因为其性质的特殊,常常会有服刑人员刑满释放或者服刑人员临近出监就不再参加生产劳动的情况。若这些服刑人员恰恰是生产劳动中关键岗位上的关键人员,那么他们的离去对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而且监狱不可能聘请社会上的熟练技术人员到监狱内从事生产工作,若培养不出合适的劳动岗位接班人,那么生产就会遭受重挫,甚至停工停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从事生产劳动的服刑人员基数下降

近三年来,各监区服刑人员临近出监或已假释、刑满释放的服刑人员人数密集,以二监区为例,去年共有30名服刑人员出监,其中有16名服刑人员为车间的生产主力,目前还有21名服刑人员临近出监(不再参加生产劳动),也就意味着在劳动生产中出现了51个岗位空缺。二监区在轻钢模板生产项目中担负着模板拆图和原材料的粗加工任务,这么大的劳动人员缺口,特别是主力劳动人员的流失,导致不仅自身的生产任务难以完成,更可能使整个轻钢模板生产项目陷入困境。

以收押新入监服刑人员的情况来看,去年二监区新收押服刑人员24名,其中剩余刑期在5年以下14名,刑期不足1年的服刑人员3名,新收押50岁以上的服刑人员3名,这些客观事实充分说明在补充劳动人员数量较少的情况下,能够参加生产劳动的服刑人员少之又少。这对于监狱生产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二)新收押服刑人员难以胜任空缺岗位

可考察备用人员的数量较少,直接导致在主要技术劳动岗位上的人员筛选补充成为一大难题,这种现象在各监区普遍存在。由于新老交替的原因,出监的原劳动岗位服刑人员都是有着几年甚至十几年监狱生产劳动经验的服刑人员,其所从事的改造岗位和工种也是相对稳定的,而新入监服刑人员由于个体刑期、年龄、自身素质等原因,入监初期对服刑生活都难以适应,更别说达到熟练生产的需要了,特别是在车床工、吊车工、模板拆图、车间调度等关键劳动岗位的人员筛选及补充上,更显得捉襟见肘。

综合以上原因,X监狱主要担负着生产项目的一至六监区在组织服刑人员劳动改造过程中均遇到了重要劳动岗位的人员衔接问题。这种现象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监区组织服刑人员劳动改造的质量,将难以避免生产能力下降、劳动效率下降、产品质量下降的“三下降”结果;特别是以模板轻钢生产线为主体的四个监区,对新分配的服刑人员在劳动能力和身体状况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同时对于一些年龄偏高、劳动能力相对较弱的服刑人员来说,在这四个监区挣分较为困难,使日常劳动改造中存在不稳定因素。

四、以劳动改造教育化推动监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当前监狱的劳动生产在可持续发展上面临重重困难,特别是关键劳动岗位的技术型服刑人员的接续问题,使整体的劳动改造活动都受到很大负面影响[6]。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劳动改造教育化”入手,根据监狱的生产项目对服刑人员的具体要求来设置劳动教育体系,以保证在技术型服刑人员大量流失的情况下,长刑犯和新犯能够及时地担负起相应的生产任务,从而确保监狱生产的持续稳定和劳动改造的顺利进行。因此,按照“劳动改造教育化”的要求,推行阶段性劳动教育模式将有助于破解当前监狱生产所面临的困境。

阶段性劳动教育模式是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服刑人员劳动改造过程中的全新模式,具体就是按服刑人员的刑期情况划分为“入监初期、服刑中期、临近出监”三个阶段,在服刑人员服刑的不同阶段对服刑人员设立不同的教育目标,并且根据监区的实际生产项目来明确各个阶段的实际教育内容,从而形成以培养“技工式服刑人员”为核心,以劳动教育为主线贯穿服刑人员改造全过程,兼顾服刑人员主体改造需求和监狱生产实际需要的劳动改造教育模式[7]。

从监狱生产的实践角度来考虑,阶段性劳动教育模式对化解当前监狱劳动生产的稳定性问题起到积极作用,这一利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以服刑人员服刑的不同阶段为划分标准,对服刑人员进行针对性劳动教育,即形成“统一管理,统一教育,统一考核,统一调整”的四维管理考核模式。需补充人员的监区可根据自身需要拟定需补充人员的劳动技能、学历、身体素质等要求,从收押入监服刑人员监区挑选合适人选,形成人员滚动管理和定向选择相结合的模式,从而来有效地解决新老服刑人员劳动岗位衔接的问题。另一方面,将服刑人员思想意识、服刑表现与其现实的劳动改造情况结合起来,通过系统的阶段性教育,有利于加强服刑人员服刑的稳定性,同时也有利于民警对服刑人员进一步了解、教育及管控,能够更好地把握服刑人员服刑全过程的改造表现,对服刑人员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最终全面提高服刑人员的改造质量。

五、阶段性劳动教育模式的构建

要做好服刑人员重要生产岗位的接续工作,不断促进监狱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在当前劳动教育的基础上构建阶段性劳动教育模式,并且与监区的生产项目相匹配,重点考虑好服刑人员的教育阶段划分、教育内容的制定、教育过程的实施和教育效果的评价反馈。

(一)入监初期重在劳动态度的教育考察

新入监服刑人员,大多在入监初期存在迷茫彷徨,不适应监狱改造生活的特点,因此以从事手工加工劳动为主体的监区为服刑人员入监教育的“第一站”,在完成对新入监服刑人员为期两个月的入监教育后,将服刑人员留在本监区参加生产劳动,开始进行“入监初期”教育[8]。因为手工纸制品加工劳动具有易学习、上手快的特点,因此服刑人员基本应能够较快适应正常的劳动改造要求。在每名服刑人员完成好入监初期的角色适应后,正常参加劳动改造,监狱民警应加强对每名服刑人员思想情况、现实改造表现及劳动能力的考察,为今后结合服刑人员自身特点及劳动岗位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参考。此阶段的时间设为一年较为合适,期间重点加强对服刑人员劳动改造态度和劳动意识的教育,引导他们积极、稳定地参加生产劳动。

(二)服刑中期重在劳动技能的培养

服刑人员在经历一年的入监适应期后,进入服刑稳定期,即“服刑中期”。此时服刑人员对自己的刑期及减刑目标已有所规划,其思想情况、现实表现以及劳动能力也已被入监监区的民警掌握和了解。这时,可根据对劳动技术要求较高监区服刑人员的流动变化和生产需求情况,由监狱生产部门组织调配,从事手工劳动等技术含量较低劳动项目的监区根据前述监区的需要推荐适合的服刑人员,从而可最大限度地保证服刑人员个体情况及劳动能力与改造岗位相匹配。这样就使服刑人员在主体上拥有了稳定的适合自己的劳动岗位,具备了参加劳动改造的现实条件,同时民警也能够在日常管理的基础上有机地将服刑人员个体与实际岗位进行结合,更好地挑选适合监区需要的服刑人员。做好了劳动生产中的人岗匹配,有利于服刑人员在劳动改造中满怀希望、积极改造,从而推动监区整体劳动改造工作形成良性运转。

在此期间,由于每名服刑人员的刑期不同,所面临的服刑时间及减刑情况也会不一样,但无论时间长与短、减刑多与少,这段服刑时间都是对服刑人员劳动能力最好的锻炼和培养期,因此民警应加强对服刑人员的管理与教育,着力培养“技工型服刑人员”,在适合服刑人员改造的劳动岗位上强化其个人劳动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为每一名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回归社会前重在劳动意识的教育

服刑人员无论经过多长时间的改造生活,终究会回归社会,将服刑人员教育改造成为遵纪守法、对社会有用的合格公民,是监狱工作的核心目标[9]。对于这部分临近出监的服刑人员,监狱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回归前教育。一方面,组织服刑人员回顾与反思在服刑中的所学所知,促其深入理解劳动改造的意义所在;另一方面,可与社会职业培训部门、与监狱合作关系良好的业务客户相协调,对临近出监服刑人员进行“一技之长”的短期培训和资格评价,为服刑人员出监谋生创造有利条件,在X监狱的刑释服刑人员中,就出现过原生产骨干服刑人员出监后被业务客户所聘用的情况,这也是监狱劳动教育成果最直接的体现[10]。

综上所述,劳动改造既是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五大手段之一,也是监管工作的核心内容,对监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目前,监狱生产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开始影响服刑人员劳动改造的稳定性。那么,在监狱工作提倡“大教育观”“规范化”和全面构建新改造格局的背景下,在监管改造实践中推动阶段性劳动教育模式的应用,不仅顺应了时代潮流,更为当前僵化的监狱生产注入了无限生机,在保证监狱生产持续稳定开展的同时,强化了技工式服刑人员的培养,为服刑人员的狱内改造和出狱后成为有用公民创造了有利条件,将不断推动服刑人员改造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监区服刑服刑人员
监狱管理局厅官充当服刑人员“保护伞”
服刑人员生育权论要
服刑中的劳教人员可以结婚吗
87例服刑能力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分析之我见
提升监狱基层监区领导执法管理能力初探
大选登记
我国服刑人员抑郁水平研究
走进艾滋病监区
“监区”体验
中国关工委中秋慰问干警帮教服刑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