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生粕和花生秸秆在动物饲用中的研究进展

2023-03-10于桂阳曾健青

中国饲料 2023年5期
关键词:消化率花生秸秆

曾 斌, 唐 敏, 唐 伟, 于桂阳*, 曾健青

(1.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永州市畜禽高效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动物健康养殖与营养调控创新团队,湖南永州 425000;2.湖南和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超临界流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永州 425000)

饲料资源是现代畜牧业高效养殖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饲料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畜牧业降本增效、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超过1亿t,玉米进口1124万t,两者总价值高达2914亿元。国际贸易壁垒、新冠疫情、国家或地区间的冲突等因素加剧了国际市场饲料供应的不稳定性。高效和深度利用我国现有常规和非常规饲料资源是缓解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花生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我国花生总产量长期居世界首位,同时花生消费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张立伟等,2020)。花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逐年上升,2020年总产量为1799.3万t,已超过油菜成为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花生粕和花生秸秆(花生藤、花生秧)是花生生产、取油后的产物,是较好的饲料资源。花生粕中粗蛋白质(CP)含量高,是一种蛋白质饲料(Ye等,2020)。2021年3月,农业农村部颁布的《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指出花生粕可做为猪、鸡饲料中的豆粕替代原料。花生秸秆具有生物产量高,饲用品质优良的特点,有望成为常规的粗饲料资源(Cattle,2019;Hanim,2018)。虽然花生粕和花生秸秆在我国饲料业中利用时间较长,但目前存在加工饲用方式差异大、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本综述介绍了花生粕和花生秸秆的营养价值,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花生粕和花生秸秆在动物生产上的饲用加工技术、饲喂方式及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梳理,以期为花生副产物在畜禽生产上的高效和深度利用提供参考。

1 营养价值

1.1 花生粕的营养价值 花生粕作为蛋白质饲料资源,其营养价值基本明确。参考中国饲料数据库2021年发布的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第32版)与其他相关研究报道(李建军等,2012),花生粕CP含量在47%以上,居常规粕类饲料首位,粗脂肪(EE)和粗纤维(CF)含量低,有效能值高。氨基酸(AA)种类和含量丰富,但氨基酸组分不平衡。必需氨基酸(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EAA)的比例约为1:2,赖氨酸和蛋氨酸分别作为猪和禽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含量不足;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含量较高。在矿物质及维生素含量上,钙少磷多,胡萝卜素含量低;其他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相对丰富。研究发现花生粕在生长猪(体重15~22 kg)中的CP标准回肠消化率在82.3%~84.6%,与芝麻粕和全脂大豆相当;EAA和NEAA的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88.9%和86.7%,高于豆粕、米糠、菜籽粕等饲料原料(Aderibigb等,2020;Casas等,2018)。在以上两个研究报道中,赖氨酸的标准回肠消化率数值差别很大,分别为83.0%和58.7%,低于豆粕的86.6%。Li等(2018)测定发现,花生粕在生长猪(体重32 kg)中的净能为10.79 MJ/kg,高于玉米胚芽粕(8.75 MJ/kg)、玉米蛋白粉(7.51 MJ/kg)和去壳葵花籽粕(6.49 MJ/kg),低于全脂米糠(12.33 MJ/kg)。此研究结果与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第32版)中花生粕中猪净能(6.99 MJ/kg)差异较大。由此可见,生长猪对花生粕总体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好,但赖氨酸在含量和消化利用率都比较低,需要饲料中添加赖氨酸等满足动物需要。此外,花生粕中含有多糖、膳食纤维、植酸、色素和黄酮等生物活性成分(Hong等,2017),可发挥抗氧化、改善肉质、调节免疫等作用,其中植酸可影响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作用。

1.2 花生秸秆的营养价值 目前,关于花生秸秆营养成分的分析日益全面。刘黎等(2020)对国内不同省份来源花生秸秆的营养价值进行总结,CP含量在7.44%~11.79%,均值为9.22%。王庆东等(2019)和唐梦琪等2020)对同地区种植(河南)、同季节收割(9月)不同品种的花生秸秆进行营养成分分析,CP含量分别为9.25%(刈割高度3 cm)和12.72%(刈割高度5 cm)。总体上,花生秸秆CP含量高于玉米秸秆、大豆秸秆、大麦秸秆、小麦秸秆、燕麦秸秆等秸秆类饲料。不同季节播种和收割的花生秸秆的营养物质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春花生秸秆的CP、EE、粗灰分(Ash)含量高于夏花生秸秆,但中性洗涤纤维(NDF)低于夏花生秸秆(蔡阿敏等,2019)。瘤胃降解率作为评价粗饲料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花生秸秆中干物质(DM)、CP、NDF和ADF的72 h平均瘤胃降解率分别为64.80%、62.00%、53.12%和53.62%(刘黎等,2020)。动物对不同季节花生秸秆的消化率也存在差异,秋收花生秸秆在山羊中的消化率显著高于夏收花生秸秆(陈鑫珠等,2019)。表1对花生秸秆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总结,其纤维、Ash和Ca含量高,EE、P含量较低。目前,对花生秸秆中除Ca、P外的其他矿物元素、维生素以及其他营养因子等成分的研究少见。

表1 花生秸秆的营养成分含量(干物质基础)%

2 饲用加工

2.1 花生粕的饲用加工 花生粕CP含量丰富,同时存在氨基酸不平衡、易感黄曲霉毒素(AFT)等饲用缺陷(Zhao等,2021)。花生粕的加工处理主要提高营养价值、降低毒害物质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表2)。侯德宝等(2017)通过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复合酶制剂处理、酿酒酵母和乳酸片球菌二发酵的方式处理花生粕,其CP含量由47.8%提高至61.5%,EAA总量提高19.7%,小肽含量提高5倍,非淀粉多糖含量降低2倍。类似的研究也表明复合酶预处理结合乳酸菌发酵花生粕可提高CP含量、降低大分子蛋白;显著提高花生粕中的蛋氨酸、赖氨酸、维生素C、乳酸含量和抗氧化能力;菌酶协同处理对花生粕的饲用品质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独酶解或单独发酵处理(周佳慧等,2021)。Wang等(2017)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对花生粕进行固态发酵,花生粕的抗氧化活性得到了明显提升。接种酿酒酵母进行厌氧发酵可提高花生粕中有机酸的含量(Zhang等,2021)。以上研究表明通过微生物发酵结合生物酶解作用可有效改善花生粕的品质,但在实际生产中,存在设备要求高,品质难以控制,工艺研究不够完善等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更应该注重简化加工过程,规范发酵后的品质鉴定。

表2 花生粕和花生秸秆的饲用加工

降低毒害物质一直是花生粕饲用加工研究的热点问题。对我国2018—2020年饲料中的霉菌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花生粕中受AFT的污染较为严重(Zhao等,2021)。花生粕AFT脱除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目前研究中以生物处理方法多见。邱天宇等(2020)利用黑曲霉菌对含有AFT的花生粕进行发酵,总AFT脱除率达72.90%。王晓玲等(2021)首先通过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再通过复合酶制剂处理花生粕,AFT-B1的去除率为94.30%。在花生粕有氧固态发酵中添加鲁氏酵母菌,在最优条件下,脱毒率可达97.01%(Zhou等,2017)。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对花生粕进行脱毒处理也有研究报道。Liu等(2018)研究发现经过电子束辐照射处理后花生粕的AFT-B1的毒力诱变活性完全丧失,同时毒素降解产物没有细胞毒性。利用二氧化氯熏蒸处理花生仁,可将花生中AFT的水平降低72%,最终含量可在检测最低阈值之外(Liu等,2022)。Nogueira等(2022)用稻壳作为吸附剂,与花生粕以1:1的比例进行混合,花生粕中AFT在模拟罗非鱼肠道条件的体外系统中的生物利用度降低28%。

微生物处理方法在提高花生粕营养价值和降低毒素方面都具有优势,前景广阔,但在成本和工艺控制上还要深入研究。另一方面,通过寻找或改善微生物方法(新菌种、发酵方式和复合菌种等)用于同时提高营养价值和降低毒素在今后研究中值得关注。

2.2 花生秸秆的饲用加工 新鲜花生秸秆水分和纤维素含量高,对其进行饲用加工主要目的是延长保存时期,降低纤维素含量,提高利用率。干燥处理简单,但受天气影响大并存在叶片脱落、养分损失等问题。近年来,对花生秸秆进行饲用加工的方法主要是生物发酵和青贮等。刘纪成等(2018)利用6种不同真菌对花生秸秆固态发酵,花生秸秆CP含量平均提高24%,CF含量降低21%,适宜的发酵时间为10 d。研究复合菌剂(5种)对花生秸秆发酵的作用发现,在水分含量、麸皮添加量、接种量分别为70%、20%和5%,发酵时间为10 d的工艺条件效果最佳,花生秸秆发酵物的CP含量提高53%,CF、Ash含量分别降低57.97%和20.10%,显著改善了花生秸秆的营养价值(刘纪成等,2019)。

目前,关于花生秸秆的青贮保存技术有大量的研究。陈作栋等(2018)研究了不同添加剂(甲酸、纤维素酶和绿汁发酵液)对花生秧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秸秆水溶性糖类含量低,直接青贮的花生秧存在霉变、丁酸臭味和腐败现象,添加纤维素酶可显著改善花生秧的青贮品质,且效果最佳。通过青贮试验评价乳酸菌、稻壳粉和玉米芯对花生秸秆青贮品质的作用发现,利用5%玉米芯和乳酸菌作为复合添加剂效果最佳(田吉鹏等,2022)。另有研究表明,在花生秸秆中直接添加可溶性糖-糖蜜、酶制剂及乳酸菌都可以改善青贮品质,其中最优的方法是添加糖蜜10 kg/t、酶制剂200 mL/t和乳酸菌2 g/t(唐梦琪,2020)。混合青贮是解决原料单一青贮水分不适、可溶性糖类不足等问题的有效手段,在花生秸秆青贮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玉米秸秆作为最为常规的青贮饲料资源,花生秸秆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可提高青贮品质。陈鑫珠等(2017)比较了花生秸秆和玉米秸秆不同比例混合的青贮效果,在无添加剂条件下,花生秸秆和玉米秸秆以3:7的比例混合,青贮品质最好。王思伟等(2019)研究表明,花生秸秆和全株玉米混合青贮的最优比例为1:3。在相同混合比例(1:3)条件下,添加纤维素酶和植物乳杆菌可进一步提高混合青贮品质(Wang等,2022)。此外,花生秸秆与其他原料混合青贮,例如花生秸秆和象草为1:3(熊小文等,2017)、花生秸秆和皇竹草为3:7(陈作栋等,2017)、花生秸秆与狼尾草比例为1:3或1:1(黄秀声等,2017)、花生秸秆与油莎豆叶片比例为1:2(刘青等,2021)都可改善花生秸秆的青贮品质。对于花生秸秆作为饲用存在的运输和储存等问题也有研究。马方(2017)研究发现,氢氧化钠干法碱化法为最适用于花生秸秆模压成型的预处理方式。花生秸秆与42%精饲料混合,在含水量16.88%,压强为23.52 MPa的条件下制作的花生秸秆混合饲料成型效果最好,可获得营养均衡、适口性好和利于运输储藏花生秸秆饲料块(吴昊,2020)。

综合以上研究,对花生秸秆的进行微生物固态发酵、碱化或制粒可提高营养价值,但同时存在工艺复杂、成本较大的问题。青贮是最为直接有效的保存方式,花生秸秆可溶性糖含量低,通过直接添加糖蜜或混合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的其他青贮原料可显著提高青贮品质。因此,因地制宜的研究和选择当地可混合利用的青贮原料是花生秸秆饲用加工保存的高效处理方式。花生粕和花生秸秆的饲用加工方法及作用详见表2。

3 花生粕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3.1 花生粕在猪和禽饲料中的应用 花生粕在猪中饲用已有较长时间,但近年来,关于猪的饲用试验研究较少,而发酵花生粕在营养成分和价值上更具优势,学者对此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报道,主要用于替代生猪饲料中豆粕和鱼粉等蛋白质饲料。解佑志等(2017)研究报道,发酵花生粕替代生长猪基础饲料中9%的豆粕能显著提高生猪日增重以及CP、钙和磷的消化率,同时料重比降低8.1%。杨树梅(2021)研究发现,发酵花生粕替代断奶仔猪饲粮中3%优质鱼粉,对仔猪的日增重、采食量和料重比都没有影响,但可显著提高CP、赖氨酸消化率和免疫机能,同时降低约30%腹泻率;其原因可能与发酵花生粕可改善肠道菌群有关。在禽饲料中的应用研究中,Haile等(2021)测定发现花生粕中磷元素在肉仔鸡的消化率为42.76%,低于豆粕和菜籽粕。蛋鸡饲喂CP含量为14.4%的玉米-豆粕-花生粕型饲料与CP含量为16.4%的玉米-豆粕-棉粕型饲料在生产性能、蛋品质、表观消化率上无显著差异(张思轩等,2022)。在肉鸡饲粮中用花生粕替代3%的豆粕不影响肉鸡对CP、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可显著降低肉鸡吲哚和粪臭素的排放,显著提高氨的排放(张思轩等,2021)。Ampode等(2020)研究表明,在菲律宾鸭饲粮中添加15%的花生粕不影响鸭的生长性能。综上研究,在猪料中,发酵花生粕不仅可替代部分优质蛋白质饲料,还能提高生产效率。花生粕在禽饲料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同时,在猪禽上的基础研究数据依旧缺乏,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2 花生粕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花生粕近年来在反刍中的饲用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在奶牛饲粮中,用3个不同梯度(33.3%、66.7%和100%)的花生粕替代豆粕不影响奶牛DM采食量、产奶量和乳成分,可降低饲料成本(Dias等,2018)。Santos等(2022)用上述研究试验相同浓度梯度替代奶牛饲粮中的豆粕,同样发现部分或全部花生粕替代豆粕可降低饲料成本,不影响产奶量、乳总固体物量、乳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但牛乳中的蛋白质含量呈线性递减。富丽霞等(2018)研究了花生粕等10种精料资源在肉用绵羊中的瘤胃降解率及过瘤胃蛋白的体外小肠消化率,结果显示肉用绵羊对花生粕的DM、有机物和CP的瘤胃降解率(48 h)分别为51.11%、55.65%、59.51%;花生粕的过瘤胃蛋白和过瘤胃蛋白体外小肠消化率分别为26.22%和92.86%,高于豆粕的21.07%和89.26%。在羊饲粮应用研究中,用花生粕完全替代豆粕,或以花生粕+生物甘油替代部分豆粕+玉米进行动物试验,上述两种替代方案都不影响羊的生产性能(Romanzini等,2018)以及肉质的生物安全性、理化性质、酸度和颜色(de Lima Valen C,a等,2020),添加花生粕+生物甘油的饲粮还可改善羊肉的脂肪酸组成(ValenC,a等,2019)。

3.3 花生粕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花生粕蛋白质含量高,目前在水产动物中的饲用研究较多,主要用于替代部分鱼粉和豆粕等高品质蛋白质饲料,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陈梦然等(2018)用花生粕替代33%鱼粉饲喂黄颡鱼,替代组的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较对照组低,而DM、CP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高于对照组,但都不存在显著差异。Ye等(2020)利用花生粕替代50%鱼粉对饲喂杂交斑马鱼幼鱼对其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增加了鱼肠道中致病菌。在虹鳟鱼饲料中,利用花生粕替代10%的鱼粉对其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血液指标均无影响;当替代量超过10%时,会导致不良影响(Acar等,2018)。赵丹等(2020)评估了8种不同蛋白源饲料在黄姑鱼幼鱼中的饲用价值,结果表明饲用花生粕试验鱼的增重率与饲用大豆浓缩蛋白、棉籽粕相当,但显著低于鱼粉组;花生粕组与鱼粉组在全鱼体组成成分上没有显著差异。在替代豆粕方面,研究发现在饲料中用花生粕替代50%以下比例的豆粕,对津新鲤的生长、血液指标和肉质组成无明显不良影响;替代量为75%时,鱼体肌肉中DHA含量和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降低;替代量为100%时,会显著降低饲料中蛋白质效率比(刘毅等,2021)。类似的研究表明在罗非鱼幼鱼饲料中用花生粕替代25%的豆粕不影响幼鱼的生长性能、饲料效率和体组成;但替代水平高于25%时,鱼体蛋白质转化效率显著下降(Silva等,2017)。另有研究表明,花生粕-棉籽粕组合或花生粕-棉籽粕-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组合替代全部豆粕对杂交鲶鱼的生产性能及肉质组成都没有影响(Li等,2018),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豆粕替代方案。另一方面,加工工艺可影响花生粕在鱼类中的饲用效果。研究发现,与普通花生粕相比,澳洲肺鱼食用发酵花生粕能增加对饲料的蛋白质消化率(Van Vo等,2020)。在虾饲料应用研究中,史振鹏(2019)研究发现,克氏原螯虾对花生粕中DM、CP和EE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5.28%、72.31%和90.26%。另有研究用花生粕替代红螯虾饲粮中50%的鱼粉将对生长性能有显著负面影响,具体包括增重降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丙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升高,脂肪酶活性降低(Qian等,2021)。

综合所述,花生粕蛋白质含量高,近年来在猪禽上的研究数据比较缺乏,在单胃和水产动物中可以替代部分豆粕或鱼粉等高品质蛋白质饲料。反刍动物因具有独特的瘤胃消化环境,花生粕可作为主要的蛋白饲料来源。将花生粕通过发酵加工或其他蛋白质饲料配合使用可大幅度提高饲用价值,是花生粕作为蛋白质饲料高效和深度利用的有效方式。表3详细总结了花生粕在不同动物生产中的饲用方法和效果。

表3 花生粕在动物生产中的饲用方法和效果

4 花生秸秆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4.1 花生秸秆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4.1.1 在牛饲料中的应用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利用花生秸秆在牛、羊饲料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育肥期肉牛饲料中,齐钦(2019)研究发现,与麦秸相比,花生秧作为主要粗饲料可显著提高育肥期荷斯坦公牛DM采食量、多种养分(CP、NDF、ADF、Ga和P)的表观消化率,日增重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20.80%、50.46%。刘华等(2020)利用花生秧、麦秸和苜蓿干草作为主要粗饲料在育肥期西门塔尔牛进行试验研究,具有类似的饲喂效果。相比麦秸组,花生秧组肉牛的日增重和毛利润分别提高25.0%和52.22%,同时降低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但花生秧组的整体饲喂效果不如苜蓿干草。Samkol等(2018)研究发现,干燥花生秸秆替代巴拉干草可提高牛对饲料养分的表观消化率。青贮花生秸秆在牛饲料中也有初步的应用研究。在巴厘岛肉牛饲料中,分别用40%、50%和60%的青贮花生秸秆替代青贮玉米,结果表明添加青贮花生秸秆可显著提高肉牛日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其中替代50%的比例饲料效果最佳(Bahri等,2018)。在犊牛饲料应用中。研究发现饲喂干花生藤和青贮花生藤对犊牛的日增重没有差异,饲喂青贮花生藤的犊牛瘤胃液酸性降低,同时瘤胃菌群存在差异(Zhang等,2022)。周芳芳等(2020)研究发现,相比燕麦草和桑枝,利用花生藤作为粗饲料对哺乳期奶公牛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没有显著影响,可降低增重性能和DM采食量,又能极显著降低饲料成本,花生藤中纤维含量高是降低犊牛开食料的摄入的主要原因。张垄菲等(2022)同样利用上述研究中3种粗饲料饲喂断奶荷斯坦公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饲喂花生藤公犊的末重、平均日增重、DM采食量和饲粮纤维的表观消化率都低于燕麦草组,总体来看,花生藤饲喂效果不如燕麦草,与桑枝相当。然而在其他类似的研究中,结果存在很大差异。李继超等(2021)对比研究了花生秧、燕麦干草作为粗饲料在断奶荷斯坦公犊牛中饲用效果。结果发现,花生秧在犊牛增重性能(采食量和日增重)、生长发育、养分利用率、血清指标以及经济效益上都显著高于燕麦干草组。造成以上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不同试验使用的花生秸秆与燕麦草在营养成分上(如NDF)存在差异,但确切的原因还需要很多的试验研究。花生秸秆在奶牛中的饲用研究报道极小,范逸婷等(2021)分析了花生秧和麦秸在奶牛中的瘤胃降解率和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花生秧的DM、CP和纤维在奶牛中的利用率都高于麦秸。综合以上研究,花生秸秆在育肥期肉牛中的饲用效果好;在犊牛饲粮应用中,不同研究试验结果存在差异,还需要更多的试验研究,生产上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利用。青贮作为花生秸秆加工储存的重要手段,在肉牛饲用上研究较少,花生秸秆对奶牛生产性能的研究基本还处于空白,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更加注重此方面的研究,提供可靠的试验数据。

4.1.2 在羊饲料中的应用 在羊饲料中,花生秸秆不仅可替代全株青贮玉米,且饲喂效果更优。在同等营养水平条件下饲喂生长期羊,张年等(2021)研究发现,饲喂花生秸秆组的黑头羊的DM采食量、日增重和相对增长率显著高于全株青贮玉米组,同时可减少饲料中玉米、豆粕和预混料的添加量,从而降低增重成本。华金玲等(2018)研究发现,按DM计算,添加25%~50%的花生秸秆搭配青贮玉米,湖羊的瘤胃发酵指数最优,可促进发挥生产性能。花生秸秆替代15%的青贮全株玉米饲喂育肥羊,其育肥效果优于替代7.5%的青贮全株玉米(邱继先等,2020)。另有研究表明,花生秧替代全部的全株青贮玉米饲喂断奶小尾寒羊可提高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和养殖利润,且效果优于部分替代(刘泽等,2021)。李心海等(2021)在湖羊羔羊的试验研究获得了相同的试验结果。然而,范玥等(2021)研究表明,在断奶湖羊饲料中,替代25%的全株玉米青贮经济效益最优。花生秸秆对比或替代其他饲料原料在羊生产中的饲喂效果也有研究报道。郭志有等(2021)研究发现,用50%花生秧替代干玉米秸秆可提高肉羊的采食量,饲用价值与地瓜秧基本相同,优于麦秸。对花生秸秆(索效军等,2021)或花生秸秆颗粒(索效军等,2019)替代肉羊饲料中的苜蓿进行饲用效果研究,结果发现100%全替代时会显著降低日增重,增加料重比;以50%替代对肉羊生长性能的负面影响小,可降低单位增重成本。殷雨洋等(2021)对比研究了花生秧和青贮饲用油菜在断奶湖羊中的饲喂效果,发现饲喂花生秧湖羊的日增重、胃肠道发育和肉品质显著低于青贮饲用油菜组。发酵后的花生秸秆饲喂育肥期肉羊可提高采食量、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叶以哲等,2021)。总体而言,花生秸秆是羊饲料中较优的饲料资源,替代全株青贮玉米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营养价值低于苜蓿或饲用油菜等优质粗饲料资源,但可部分替代,在不影响动物生长的同时可降低肉羊增重成本。通过发酵等前期加工可大幅度的提高饲用价值,青贮花生秸秆在羊饲料中的应用缺乏研究,还需要更多的动物试验研究青贮花生秸秆的饲喂效果。

4.2 花生秸秆在单胃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4.2.1 在鹅饲料中的应用 花生秸秆在单胃动物中饲用研究主要在鹅、兔等饲料中。李露阳等(2022)报道,四川白鹅对花生藤EE、CF和钙的消化利用较好,消化率分别为58.33%、46.20%和70.98%,但对CP的消化率仅为17.70%。在鹅生产性能研究方面,揭晓蝶等(2020)研究发现,对5~10周龄四川白鹅饲喂花生秧粉的平均日增重与饲喂苜蓿草、燕麦草粉无差异,显著高于黑麦草粉。程雅婷等(2020)同样利用以上4种饲料饲喂0~10周龄四川白鹅,结果表明,相比黑麦草粉,花生秧粉可提高日增重数值,但是差异不显著;增重效果与燕麦草粉相当。在与上述研究中花生秧粉添加量(含量为23%)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添加0.3%的纤维素酶可显著提高5~8周龄肉鹅平均日增重、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消化酶活性,其中CP的表观消化率由17.88%上升到36.02%(王惠影等,2018)。另有研究表明,鹅饲喂燕麦与花生秧饲料,其肠道菌群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红蝽杆菌科是花生秧的代表性特有菌群(田旭等,2021)。

4.2.2 在兔饲料中的应用 花生秸秆是肉兔饲料中优质的粗饲料来源,在生产性能方面,优于豆秸、玉米秸和羊草,还可替代部分常规饲料资源,减少饲用成本。在饲料中添加20%的花生秧粉、豆秸粉或苜蓿草粉饲喂闽西南黑兔,花生秧粉组的宰重活体重介于苜蓿草粉和豆秸粉之间;全净膛率、半净膛率显著高于豆秸粉组,而腹脂率低于苜蓿草粉,花生秧粉组综合饲喂效果最优(刘公言等,2020)。在新西兰肉兔饲料中,与玉米秸或羊草作为单一纤维源相比,花生秧作为单一纤维可显著提高肉兔生产性能、小肠绒毛长度(张南斌,2019)。在生长期伊拉肉兔饲粮中,利用10%~20%的花生秧替代部分玉米、豆粕、小麦麸、苜蓿等常规饲料,可降低饲料容重,不影响生产性能,改善盲肠菌群,最优添加比例为17.5%(武帅,2019)。

4.2.3 在鸡鸭饲料中的应用 通过将花生秸秆发酵处理后应用在鸡鸭饲粮中。刘纪成等(2020)研究发现,在高青脚麻肉鸡基础日粮中添加10%的发酵花生秧可显著提肌肉中氨基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从而改善肉质。在番鸭饲粮中添加10%发酵花生秧对其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是节约了养殖成本(谭东海等,2020)。

综上所述,花生秸秆在鹅和兔饲料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饲用价值高于黑麦、豆秸、玉米秸,同时可替代部分苜蓿或常规精饲料,在不影响生产性能的同时可降低饲料成本。花生秸秆可进行生物发酵后用于改善肉鸡的肌肉品质。目前花生秸秆对鸡鸭生长性能的研究还鲜见报道。花生秸秆在不同动物生产中的饲用方法和效果详见表4。

表4 花生秸秆在动物生产中的饲用方法和效果

5 小结与展望

我国花生粕和花生秸秆产量大,具有较高的营养和饲用价值,同时也存在营养组成上的缺陷。总体来说,花生粕和花生秸秆在动物生产上可代替部分优质蛋白质饲料和粗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为更加充分、高效、深度发挥好花生粕和花生秸秆在动物中的饲用价值,还有以下科学问题值得技术攻关和研究探索:(1)氨基酸组成不佳和易感毒素是限制花生粕在畜禽利用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更加便捷高效的加工方法(例如寻找或组合菌种能同时改善营养组成和降低毒素);同时还需要加强花生粕在猪和鸡等主要畜禽中的饲用研究。(2)补充完善花生秸秆营养价值和饲用价值数据库,促进建立标准化等级分类、常规化利用,编入我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以满足我国迅速发展的牛羊产业中对反刍饲料不断提升的需求。(3)提升畜产品品质是养殖业发展的新趋势,在研究花生粕或花生秸秆对动物生长、生产性能作用的同时,也应关注它们对畜产品品质的影响和深入的分子机理,为精细化营养调控提供基础。(4)畜牧行业降本增效促进饲料配方向多元化发展,饲料间的组合效应或整体效应越来越受关注。进一步研究利用花生粕、花生秸秆与其他饲料原料的组合饲用效果,促进建立中国特色畜禽日粮配方技术体系。

猜你喜欢

消化率花生秸秆
掏花生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不同复合酶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
不同锌源及锌水平对冬毛生长期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影响的研究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
半胱胺对育成期雄性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