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供应商评价准则的研究述评(上)

2023-03-09娄淑祺尤筱玥

上海质量 2023年1期
关键词:发文图谱学者

文 娄淑祺 尤筱玥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此后,随着气候变化对人类正常生产生活施加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相关理念进一步渗透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各国政府陆续颁布更高要求的温室气体排放政策,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Social and Governance,ESG)与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报告愈发看重,消费者在产品选择中也越来越将环境友好性作为参考依据。而作为构成供应链的关键节点,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需要重点关注生产活动的可持续性表现,将可持续与企业经营相结合。Elkington(1994)[1]最早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三重底线(Triple Bottom Line,TBL)理论,成为众多评价供应商可持续能力的参考维度。Noci(1997)[2]则首次系统性研究了供应商的环境绩效评价问题,为后续评价供应商的环境可持续能力提供较为详细的指标。此后,国内外众多学者基于环保技术、社会背景、政策法规等因素的变化,从各类视角对于可持续供应商的评价准则与指标体系进行了讨论研究。

本文将基于Citespace文献分析工具,回顾并梳理中国知网及Web of Science载录的2012~2022年间的研究成果,解读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问题,并进一步将研究阶段划分为2012~2017年和2018~2022年两个时间段,分别归纳出不同时期学者广泛认同的关键评价准则,通过比较分析研究可持续供应商评价准则的演进。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数据来源,时间区间为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10日。在中国知网中以学术期刊为文献类别,以“可持续供应商”、“绿色供应商”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通过去重以及内容吻合度的筛选,共获得88条价值数据。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本研究以“sustainable supplier evaluation”、“green supplier evaluation”为关键词分别检索,各获得604条和470条数据,通过同样的筛选方式,共获得339条价值数据。将两方文献合并整理,共获得分析对象417篇。

1.2 研究方法

本文立足于科学知识图谱,运用Citespace 6.1.R3进行计量分析。Citespace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的陈超美教授研发,能够将一个知识领域的演进历程集中展现在一幅引文网络图谱上,并把作为知识基础的引文节点文献和共引聚类所表征的研究前沿自动标识出来[3]。通过对作者、机构、关键词、突现词等要素进行可视化分析,帮助梳理并探讨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及未来变化趋势,从而识别研究的发展规律与前沿问题。

2 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2.1 研究现状

1)发文量时区分析

年发文量及发展趋势有助于识别研究热度。根据图1所示,可持续供应商研究领域的年发文量在2018年前呈平稳增长态势,至2018年开始大幅上升并于2019年达到峰值,随后有所回落。联合国大会于2015年审议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使可持续发展成为随后15年各国需要关注的优先事项。我国于次年9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德国于2017年提出《德国可持续发展战略(2016年)》,这一系列国家行为促使可持续问题与供应商评价相结合的研究在2016至2019年间快速发展。2020年后该领域发文量稍有回落,但该时期法国国家低碳战略、日本绿色增长战略、中国“3060目标”等代表性战略规划陆续提出,可持续发展仍作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重要事务。因而,本文认为,在各类政策的支持下,针对可持续供应商评价的研究在近期仍将是相关学者聚焦的热点领域。由于该话题对企业经营、供应链管理以及社会环境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在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中保持长期关注。

图1 可持续供应商评价研究的年发文量(2012~2022)

2)研究主体及合作关系

根据普赖斯定律(Price Law),令M为某领域核心研究者需要发表的最低文献数量,Nmax为该领域发表文章数量最多的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数,则[4]。2012至2022年期间,可持续供应商评价领域内单一作者发文数量最多为9篇,故对M进行向上取整,所得结果为3。表1展示了该领域核心学者概况,累计发文量为144篇,占总量的34.5%,未达到普赖斯定律描述的50%标准值,故目前针对可持续供应商评价准则的研究尚不成熟。与此同时,上述核心研究者近三年内曾发表最新研究的比例仅为11%,表明近年来该领域出现了明显的研究人员群体变动,可能存在研究重点的转移。

表1 可持续供应商评价研究的核心学者概况(2012~2022)

经过统计,2012至2022年间从事可持续供应商评价研究的学者图谱如图2所示。在对学者间合作的分析中发现,图2中共包含298个节点、268条连接线,网络密度为0.0061。从合作网络来看,以ZAVADSKAS E、GOVINDAN K为核心的两个网络的节点数量均在20以上,两群体基于不同的研究方法讨论多准则下的可持续供应商评价与选择问题。结合图3展示的被引学者情况,GOVINDAN K及其相关的SARKIS J、BAI C、AHMADI H等学者的合作较为密切,且其研究成果在可持续供应商评价领域的认可度较高。

图2 可持续供应商评价研究的学者图谱(2012~2022)

图3 可持续供应商评价研究的前20位被引学者(2012~2022)

图4展示了259所主要研究单位的合作关系及发文情况。其中,由Islamic Azad University(19篇)、Sichuan University(14篇)、University Tehran(13篇)、Vilnius Gediminas Tech University(10篇)四所机构构成的合作网络规模最大、发文量位于前列,高产机构间的合作较为紧密。而且,以上机构从事相关研究的时间较早,其研究成果至今仍有较强影响力。此外,研究机构同样呈现出随时间的变更,佐证了该领域存在研究方向变化的倾向性。

图4 可持续供应商评价研究的主要机构图谱(2012~2022)

3)期刊影响力分析

表2梳理了可持续供应商评价领域排名前十的共被引期刊。研究中共涉及468本期刊,其中15本共被引频次在100以上、合计共被引频次占总体的34.9%。其中,《JOURNAL OFCLEANER PRODUCTION》以累计311次的共被引频次位列第一,其2021年的影响因子为11.072,在该领域具有较强权威性。该期刊在中科院JCR大类分区中属于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即学者们更偏重讨论环境维度的供应商可持续性表现。总体而言,表2所列期刊分属于工程技术、管理科学以及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分区,表明可持续供应商评价的研究为多学科交织的领域,且具备一定的工科性质,与绿色生产、环境资源等话题密不可分。

表2 可持续供应商评价研究的共被引期刊前十名(2012~2022)

2.2 研究热点与前沿

1)关键词频度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章核心的提炼,能够反映研究聚焦的中心问题与热点主题。本文对原始数据整理合并后共获得344个关键词,表3展示了前20个高频关键词及其中心度,其中供应商选择、供应链管理、供应商绩效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而在方法论上,决策模型构建是学者着重关注的问题,主要聚焦于TOPSIS、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VIKOR等分析方法,并与供应链管理、供应网络及订单分配等问题结合讨论。此外,关键词的中心度显示,绿色供应商、数据包络分析是该领域研究的核心焦点。

表3 可持续供应商评价研究的高频关键词(2012~2022)

2)关键词聚类分析

对所有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图5所示的知识图谱。通过梳理图中所示的8个聚类,发现供应商选择、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与研究方法构成了三大研究重点:①在供应商选择方面,以绿色供应商绩效为研究重点;②在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方面,除了构建评价模型,还包括供应商的能力影响、产品碳足迹、环境政策、供应链关系管理、供应链网络设计等多视角内容;③在研究方法方面,主要包括数据包络分析、网络分析、模糊TOPSIS及模糊VIKOR四种,说明可持续供应商评价属于多准则决策问题,且如何进行量化分析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图5 可持续供应商评价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谱(2012~2022)

3)突现词分析

突现词即短时间内高频出现的关键词,对其出现的时间区间、强度等进行分析有助于识别研究的变化趋势。根据统计(图6),绿色供应链、供应商选择、可持续、环境绩效等关键词的强度最大,结合绿色采购、碳管理等词汇可知,学者们侧重讨论TBL中的环境维度,对社会维度的关注较为欠缺,这一结论与前文“期刊影响力分析”相符。2015年起,针对方法论、新兴科技相结合的研究逐渐增加,并且研究热度一直持续至今,例如神经网络、信息等。总体而言,可持续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的研究范畴正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丰富,前期聚焦于环境、可持续等概念性研究,后期则逐渐转向方法研究,相关研究重点仍在不断发展。

图6 可持续供应商评价研究的突现词统计(2012~2022)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发文图谱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绘一张成长图谱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学者介绍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杂草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