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春过渡期连云港城区PM2.5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3-03-09孙成胜屠梦琪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比湿过渡期连云港市

孙成胜,屠梦琪

(1.江苏智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连云港 222000;2.江苏方洋环境监测有限公司,江苏 连云港 222000)

随着工业与交通运输业等迅速发展,大气颗粒物污染愈发严重,尤其是细颗粒物PM2.5,对其的管控需求日益提高。连云港细颗粒物PM2.5污染形势严峻,其污染来源较为复杂,冬春季节污染尤为突出。2022年连云港城区2~3月采取了居家隔离、交通管控措施,是一次典型的极限减排情景,为进一步研究连云港市城区冬春季PM2.5污染提供了契机,有利于促进连云港细颗粒物污染的控制与治理,为 “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的合理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方法

1.1 数据来源

利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发布平台连云港市PM2.5、PM10、SO2、NO2、CO、O3等污染因子逐日数据和温度、相对湿度、风级等气象数据。利用NOAA提供的Global Summary of the Day 中GANYU站点气压数据。

1.2 评价方法及标准

利用比湿(q)来表征大气中水汽的绝对量,比湿的计算过程见式(1)~(3):

式中,e为水汽分压(hPa),p为大气压(hpa),T为大气温度(℃),RH为相对湿度(%),E为饱和水汽压(hpa),采用延伸的Wexler公式计算[1]。

1.3 数据处理及分析

利用SPSS21.0对数据描述性统计、正态检验、差异显著性检验及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9~2021年连云港市城区细颗粒物PM2.5排放概况

连云港城区临近黄海,受云台山地形因素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具有春季冷于秋季的特点。2019~2021年连云港市城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质量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PM2.5质量浓度3年下降了24.1%,2019~2021年连云港市城区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季节特征及PM2.5/PM10变化趋势详见图1。

图1 2019~2021年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季节特征及PM2.5/PM10变化趋势

统计显示:2019~2021年连云港城区PM2.5质量浓度具有明显季节特征,PM2.5各季节质量浓度均值: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冬季PM2.5质量浓度均值与春、夏、秋季均差异显著,春季和秋季差异不显著,夏季与其他季节差异显著。

2019~2021年PM2.5/PM10曲线波动范围:冬季0.58~0.85、春季0.39~0.54、夏季0.51~0.57、秋季0.5~0.59,连云港市城区PM2.5质量浓度冬春季高,夏秋季低,冬春季较夏秋季PM2.5/PM10波动更大。PM2.5和PM10浓度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污染的类型和可能的污染物来源,比值较小说明颗粒物中粗颗粒占据主导地位,自然来源可能是主要污染来源,比值较大则说明主要污染来源可能为人为源,分析显示连云港冬季较春季人为源影响更强,可能主要与气象(冬季易出现静稳天气、逆温等)、冬季周边城市采暖过程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2.2 冬春过渡期连云港市城区颗粒物主要影响因素

2019~2021年冬春过渡期(2、3月)连云港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轻度、中度、严重污染天气分别约占26.4%、57.9%、11.2%、3.4%、1.1%。

对2019~2021年度冬春交接(2、3月)空气质量及相关污染、气象影响因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结果显示仅气压、湿度通过正态检验,因此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M2.5质量浓度与其他污染、气象等因素的相关关系,剔除2次严重污染天气的异常数据后(2021年3月16日和3月29日),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1。

表1显示2019~2021年冬春过渡期(2~3月)连云港城区细颗粒物PM2.5除了与PM10高度相关外,与SO2、NO2、CO、O3、风级、比湿、PM2.5/PM10在变化趋势上保持显著一致。其中,PM2.5与PM10、CO表现强正相关,与PM2.5/PM10、SO2表现中等正相关,与风级表现出弱负相关,与NO2、O3、比湿表现出弱正相关关系。

表1 2019~2021年冬春过渡期连云港市城区相关污染、气象因素相关性分析

相关研究显示江苏跨区域输送规律显著,省外来源对苏北PM2.5年均浓度贡献可达到50%,山东省和京津冀地区排放源是主要污染来源[2-3],冬季区域采暖燃煤排放大气污染物对连云港影响较大。由于燃煤、冶金、化工等多种污染源均会同时产生PM2.5和PM10,有着很强的同源性,导致连云港城区冬春过渡期PM2.5和PM10相关系数达到了0.8以上。而CO相关系数较高,主要来源于冶金工业炼焦、炼铁生产过程,内燃机排气和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4]。

连云港城区PM2.5与PM10表现强正相关,而PM2.5/PM10变化除与内在污染因子SO2、CO等排放变化密切相关外,与外在的温度、相对湿度、风级等气象因素变化也显著相关,各分段PM2.5/PM10均值与相对湿度、气压均值之间最优拟合呈对数正相关关系,与温度和风级均值之间最优拟合呈指数负相关关系,均非稳定的线性趋势。同时,分析2019~2021年2~3月冬春过渡期数据,分析结果详见图2。相对湿度处于20%~40%的样本极少,约占总样本的2.3%,未形成波段趋势,该段比湿主要集中于1~2.5 g/kg,PM2.5均值与比湿间无趋势;相对湿度为40%~60%,约占27.3%,该区间内PM2.5质量浓度均值随着比湿增加呈线性增长趋势;相对湿度60%~80%,约占47.7%,是冬春过渡期主要的相对湿度区间,该段比湿波动范围2~7.5 g/kg,PM2.5质量浓度均值无明显的增长趋势,主要呈现出于50 μg/m3处上下波动状态;相对湿度80%~100%,约占22.7%,比湿波动范围3~9.4 g/kg,PM2.5质量浓度也呈上下波动状态,波动中心较60%~80%区间下降,但波动更剧烈,可能是该湿度区间有更充足的水汽,利于二次细颗粒物的形成。

图2 2019~2021年2~3月不同相对湿度区间比湿与PM2.5质量浓度均值分布及波动趋势

2.3 2022年连云港城区管控措施前后细颗粒物减排因素分析

2022年连云港城区管控前后各2周细颗粒物及相关气象因素统计分析见表2。

表2 2022年管控前后污染、气象因素等均值对比

考虑样本数量,采用Shapiro-Wilk正太检验,结果显示管控前CO 和风级数据,管控后的PM10、温度和风级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对正态和非正态分布指标分别进行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采取管控措施后,连云港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对比管控前下降4.4%,污染因子PM10、SO2、NO2质量浓度对比管控前均不同程度降低,但CO、O3相反呈现出增长。同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管控后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与PM10、NO2、CO、湿度、比湿、PM2.5/PM10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其他指标的变化对PM2.5质量浓度变化影响不显著。

本次管控阶段,连云港本地人为源机动车尾气、建筑及道路扬尘得到充分的抑制,工业粉尘大大减少,但细颗粒物PM2.5监测数据仅下降4.4%,表明冬春过渡期(2、3月)外输的大气污染源对连云港地区的影响较强,凸显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重要性。

3 结论

(1)2019~2021年连云港市城区PM2.5质量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PM2.5各季节质量浓度均值: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冬季PM2.5质量浓度均值与春、夏、秋季均差异显著,春季和秋季差异不显著,夏季与其他季节差异显著。2019~2021年连云港市城区PM2.5/PM10比值冬春季较夏秋季波动更大,冬季较春季人为源影响更强。

(2)2019~2021年冬春过渡期,连云港城区PM2.5污染程度最高的相对湿度区间为60%~80%,其他大小依次为80%~100%、40%~60%、20%~40%。

(3)2019~2021年冬春过渡期(2~3月)细颗粒物PM2.5除了与PM10高度相关外,与SO2、NO2、CO、O3、风级、比湿、PM2.5/PM10在变化趋势上保持显著一致。其中PM2.5与PM10、CO表现强正相关,与PM2.5/PM10、SO2表现中等正相关,与风级表现出弱负相关,与NO2、O3、比湿表现出弱正相关关系。

(4)采取居家、交通管制措施后,连云港市城区冬春季大气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对比管控前下降4.4%,污染因子PM10、SO2、NO2质量浓度对比管控前后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冬春过渡期(2、3月)外输的大气污染源对连云港地区的影响较强。

猜你喜欢

比湿过渡期连云港市
连云港市实施“智云安全护航工程”
基于探空资料的1961—2018年新疆高空大气比湿气候特征分析
南方比湿特征及其与暴雨的关系
农业农村部延长宠物饲料标签转换过渡期6个月
《莲年有鱼》
卫星掩星资料研究对流层/下平流层ENSO响应
盐改过渡期有效依法开展盐政执法监管工作的探讨
学习母鸡
2017年朝阳市地面比湿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