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栽培技术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分析

2023-03-09

种子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氮肥蛋白质小麦

刘 霞

(汶上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济宁 272501)

要想提升我国的粮食产量,就必须运用高效的、科学的农业栽培技术,进而在提升粮食总产量的同时,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有效保证我国的经济安全以及政治安全。小麦是我国境内大面积种植的一种主要粮食作物,传统的栽培技术对小麦的品质造成了较大影响,难以提升小麦的品质。当前,我国人民群众对食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小麦种植过程中不能只是关注产量,同时还要关注小麦品质,在种植小麦的同时,合理地运用先进的农业栽培技术,为我国农业领域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

1 小麦在我国农业领域的重要性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小麦内部的蛋白质含量在所有谷物之中占据第一位,而且小麦内部含有的蛋白质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分解和消化。小麦的品质既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也会受到农业栽培技术的影响。除我国以外,世界上诸多重视农业的国家都已经对小麦展开长期研究,并且获得一系列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小麦也是重要的粮食品种,全球有35%~40%的人将小麦作为每天的主食。

我国人口众多,而且人口密度较大,基于这一基础国情,我国人民群众对于小麦有着极大的需求,同时我国的土壤以及气候环境适合大面积种植小麦,而且小麦具备成熟期较短、营养价值高、产量高的特征,因此小麦已经成为我国粮食供应、粮食储备的重要农作物,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小麦有效解决了我国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小麦生产大国,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我国为数不少的小麦种植户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只关注小麦是否增产,忽视了小麦品质的提升,导致小麦的市场供需出现脱节,品质普通的小麦出现积压情况,我国必须从国外进口更多的高质量小麦[1]。

现如今,我国已经实现了脱贫攻坚的战略目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因此,人们不能只是关注小麦是否增产,而是应将更多的目光放在小麦的品质增长方面,种植更多的高品质小麦,同时提高品质小麦的产量,进而预防我国可能出现的粮食危机问题,同时保证我国现阶段的粮食安全。

2 影响小麦品质的主要问题分析

首先,小麦的品质高低与小麦内部含有的蛋白质有着较大关联,影响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关键,就是氮肥的施放。小麦从种植开始的3 个月之内,如果稳定供应氮肥,那么小麦在收获之后,就能够拥有更高的蛋白质含量。但是部分地区的小麦种植在施放氮肥方面,存在施放不及时、施放数量较少或者施放不规律的问题,导致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无法保证,小麦的实际品质也因此而遭受不利影响。

其次,影响小麦实际品质与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小麦种子的播种深度,小麦种子在播种的时候如果太浅,就会出现小麦出苗不均匀甚至无苗现象,而且根系过浅的小麦在遇到恶劣天气的时候,小麦植株会倒伏,影响小麦的实际产量。但是,小麦的播种也不能过深,过深会导致小麦的实际出苗时间晚于正常时间,造成弱苗问题,在进入冬季之后,甚至会出现小麦苗被冻死的情况。播种时间也会影响小麦的实际品质,例如,我国的冬小麦通常在10 月中旬进行播种,从而使冬小麦在进入冬季之前生长出发达的根系,避免由于播种太迟而出现越冬能力差的问题,但如果小麦种子播种过早,那么小麦会生长出过多的根系,虽然植株能够茁壮生长,但是实际蛋白质含量较低,在越冬方面也会出现问题。

再次,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与播种密度有着较大关联。小麦播种过程必须做到均匀分配,如果在小麦播种的过程中播种的速度不均匀,会导致种子无法在土地内均匀分布,种植地块之中并未投放数量达标的种子,而个别地块内部被播种过多的种子,影响种子的成活率和发芽率,同时也会影响小麦后期生长的养分吸收,甚至会出现小麦麦穗过小、小麦籽粒不饱满等问题。

3 运用农业栽培技术影响小麦品质的策略

3.1 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

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与民生息息相关。就农业栽培技术而言,在秋分结束之后,新一轮的小麦种植时间难以进行人为确定。例如,在我国种植小麦的平原区域,播种时间往往为10 月,其原因是我国平原地区在进入10 月之后,温度会有所下降,通常为16 ℃或者18 ℃。14~16 ℃是半冬性小麦最适合进行播种的温度,运用相关农业栽培技术计算相应的数据,例如根据温度、种子的抗寒能力等,从而确定出最适合的小麦播种时间。

要想合理地确定播种小麦的时间,必须对小麦种植地区的气候、水资源、土壤等实际条件进行充分考虑,从而使冬小麦在最佳环境下生长,进而保证小麦的品质。需要注意一点,部分优质中弱筋小麦用于生产优质蛋糕和饼干等,此类特种小麦应当在初期种植阶段加以培养,从而使小麦健康生长。对于筋力较强、强度中等的小麦,播种期按照常规即可,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可以适当进行调整[2]。

3.2 对种植的密度和深度进行控制

小麦的种植既要关注播种的密度,同时还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种植的土地资源,避免播种过程中出现土地资源浪费的情况,还可以使小麦植株变得高大,生长为籽粒饱满的高品质小麦。当前,小麦的最佳播种密度应当低于300 万粒/hm2,同时需要在保证土壤肥力、水分充足的情况下,在合理范围内增加小麦的播种密度。要想使小麦充分吸收土壤内部的养分,必须对小麦的播种深度进行控制。如果希望小麦的品质得到保证,应当将土层控制在0~50 cm,上文已经分析过小麦播种深度之间存在的问题,因此为了保证小麦从幼苗期开始茁壮生长,就必须对播种的深度进行精准控制,从而避免播种深度带来的问题发生。

3.3 保证小麦肥料供应充足

小麦在种植过程中,应当重视水分和肥料相关的栽培技术,其原因是小麦栽培技术的关键就是水肥管理流程。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如果氮肥施放量比较小(20~30 kg/hm2),小麦的产量会明显增加。氮肥主要作用于营养物质和谷物,在该过程中,小麦内部的蛋白质含量保持不变。如果氮肥施放量为40~100 kg/hm2,那么二者的关系为正相关,小麦会同时获得更高的蛋白质以及产量。但如果氮肥的施放量超过100 kg/hm2,那么小麦不仅无法增加产量,反之会有所下降,但是小麦的蛋白质含量会增加。不难看出,氮肥在使用过程中,会导致小麦在质量与产量之间出现不可忽视的矛盾。

在为小麦施肥的时候,如果在小麦生产后期施放氮肥,可以使小麦内蛋白质含量提升,这样做能够保证小麦的总体蛋白质含量,在拔节阶段追肥,能够实现增产目标。随着追肥阶段延迟,小麦产量的收益会逐渐减弱。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小麦在积累蛋白质与植株生长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矛盾,如果延迟投放小麦生长所需的氮肥,小麦内部的蛋白质可以提升。在最后阶段向小麦植株的叶片施放氮肥,会显著提升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如果在小麦的开花期施放氮肥,可以提升约为2%的蛋白质含量。

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也会影响小麦的品质,在我国境内播种的所有小麦品种,绝大多数都具备完整的种子,并且在自然环境下发芽生长。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以及生长情况会受到种子的实际质量、播种区域的水分、播种区域的土壤肥力影响。如果存在肥力长期不足的特殊区域,那么小麦生长对于肥力的要求将变得更高。在实际播种小麦的过程中,要想提升小麦的整体播种质量以及小麦播种后的单产量,必须对氮肥进行合理处理。不仅如此,需要注意有机肥的施放数量,在拔节和起苗两个阶段施放一定数量的氮肥,氮肥所运用的数量需要控制在施肥总量的50%,最大不得超过总量的60%,开花期的小麦需要适当地施放钾肥,钾肥的施放量应当为施肥总量的90%或者100%[3]。

3.4 小麦播种期间必须保证供水

我国部分种植小麦的地区,在进入冬季之后降水量较少,而且气候十分干燥,所以在冬小麦播种之后必须重视浇水工作。在一般情况下,相关区域应当先明确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气候变化,在小麦冬眠、增节以及注入阶段开展小麦播种以及灌溉工作。为了保证所有的生长季节之中,小麦都能够获得充足的水分,就需要合理确定浇水时间,减少由于水分供给不足而造成的小麦品质下降问题。在分析小麦种植区域内部的气候环境、日照状况、降水状况和干旱时期特征等方面基础上,制订专门的浇水方案。不仅如此,冬小麦的播种期应当得到控制,从而使区域内小麦在播种以后获得更高的单产量以及质量,同时保证小麦质量的稳定性,最大限度地杜绝不科学种植行为出现。

4 农业栽培技术在小麦种植中的注意事项

4.1 重视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

在小麦的不同生长周期之中,容易遭受不同类型的病虫害。以我国甘肃地区为例,当地常见的小麦病害主要为小麦锈病、小麦根腐病等,而当地常见的虫害主要为小麦蚜虫、吸浆虫等。在防治小麦病虫害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采用绿色防治技术。例如,在治理虫害的时候,可以运用生物防治技术以及物理防治技术,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剂,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小麦品质下降。但是,在实际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必须在适当的时机运用化学防治技术,然而总体防治工作应当做到以绿色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在防治小麦锈病以及根腐病的过程中,应当在播种小麦种子之前,对种子进行拌药处理,提升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在实际播种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播种时间,同时合理设置种子播种的密度,保证小麦种子在通风的环境下发芽生长。不仅如此,小麦灌溉以及施肥工作也需要根据相关农业栽培技术科学开展,最大限度降低小麦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如果出现小麦病虫害规模较大,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手段无法彻底解决问题的情况,就必须运用化学防治手段,但是在选择化学药剂的时候,必须对药剂类型进行合理选择,同时控制化学药剂的使用量,不得为了在短时间内达成防治病虫害的目标,而选择我国政府明令禁止使用的化学药剂,以及施放后残留物较高、毒性较高的农药,应当使用低毒性、低残留的农药,同时推广运用微生态农药以及生物农药[4]。

4.2 田间管理活动需要科学进行

田间管理工作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相关人员需要处理农业栽培技术,其中包括为土地定级、灌溉、不同的农作物轮作、运用化学手段进行控制等。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生长条件,运用科学手段开展田间管理工作。小麦的蛋白质含量会随着小麦的持续生长而出现显著差异,因此小麦的收获时间必须在小麦的成熟期结束以后,这时候小麦的整个植株变为黄色,茎秆具备较好的弹性,而且小麦种子的硬度较高。田间管理应当在科学指导下正确开展,使小麦获得更多的蛋白质含量,进而使小麦的品质有所提高。

4.3 适当轮作可提升小麦品质

在经过多次试验之后不难看出,如果小麦种植土壤内部的有效氮含量较高,那么小麦籽粒内部的蛋白质含量也会较高,氮含量与小麦蛋白质含量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之前小麦与其他农作物进行轮作之后,会对小麦的蛋白质含量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小麦应当与豆类农作物轮作,其原因是豆类作物能够在土壤内部吸收更多的硝酸盐氮,从而帮助小麦吸收土壤中的氮元素。然而,如果小麦与玉米之类的粮食作物进行轮作,投入相同的氮肥以及水分,会导致小麦的实际质量下降,其原因是在种植玉米之后,土壤内部不会存留更多的硝酸盐氮。除此之外,在休耕时期可以将小麦作为补充作物,实现提升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目标。在气候干旱、土地广袤但是土壤内部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之中,小麦的轮作对象应当为豆类农作物,或者科学实施休耕制度,能够帮助提升小麦的品质。

4.4 对种植小麦的农民开展技术培训工作

现如今,选择在我国农村地区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的农民,其根本目标是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但是我国农户按照传统方式进行种植,往往难以获得预期内的高收益,因此很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去往大城市谋求发展,导致农村地区只剩下老人和儿童,进而出现土地“抛荒”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我国各地政府应当重视农业栽培技术的培训工作,运用多种渠道对当地农民进行培训教育,帮助农民循序渐进地掌握先进的农业栽培技术,同时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提升小麦栽培的效率,使农户通过种植小麦获得预期的经济收益,而小麦在种植以后也可以获得品质和产量提升。

4.5 根据客观情况选择小麦种子

小麦的实际品质会受到播种时间、播种密度、播种深度、水肥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小麦种子的质量。小麦栽培的源头就是种子,因此需要对小麦种子进行科学选择,从源头上保证小麦的整体品质。在选择小麦种子的时候,政府应当对农户进行指导,引导农户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自然环境,选择最适宜种植的小麦种子。在通常情况下,农户需要选择耐寒性强、抗病能力强、抗倒伏能力强、能够早熟的小麦种子,尽量使小麦的生长周期缩短,减少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对小麦品质的不利影响,在提高小麦产量的同时也提升小麦质量[5]。

5 结束语

小麦的品质会受到相关农业栽培技术应用的影响,科学且合理的农业栽培技术在运用之后,可以使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得到有效保障。现阶段我国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关注小麦的产量而忽视小麦的品质,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先进的农业栽培技术,结合小麦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关注小麦生长的全过程,同时对病虫害等不确定性因素进行防治,从而使我国小麦的品质和产量同时提升,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

猜你喜欢

氮肥蛋白质小麦
预计今年氮肥消费或将增加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蛋白质自由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人工智能与蛋白质结构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
江淮小氮肥 耕耘六十年——纪念安徽小氮肥诞生六十周年
抓住机遇 主动作为 努力推进我国氮肥市场稳步前行
2017春季各地氮肥市场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