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全国防汛抗旱工作

2023-03-09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1期
关键词:救灾抗旱防汛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0 引 言

2022年,我国防汛抗旱形势复杂严峻,珠江发生2次流域性较大洪水,辽河流域汛情较重,青海大通、四川绵阳等地发生多起山洪灾害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事件,长江流域发生严重高温干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汛抗旱救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防汛抗旱关键阶段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提前做好各种应急准备,加强汛情监测,及时排查风险隐患,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针对一些地方遇到严重干旱,要求切实做好抗旱工作;并于8月16—17日亲赴辽宁抗洪一线考察指导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为做好防汛抗旱救灾工作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批示,3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王沪宁、韩正、丁薛祥、刘鹤、孙春兰、胡春华、黄坤明、肖捷、赵克志等领导同志提出明确要求。国务委员、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以下简称国家防总)总指挥王勇同志先后多次主持召开全国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家防总全体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旱工作,在主汛期特别是珠江、辽河、四川防汛紧要关头,深入安徽、广西、辽宁、四川、江西等9个重点省(自治区)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国家防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受灾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合力应对,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战,防汛抗旱减灾成效显著,全年因洪涝死亡失踪人数创历史新低,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 雨情、汛情、旱情、灾情

(1)全国降水量总体偏少,空间分布严重不均。全国共出现38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平均降水量606.1 mm,较常年偏少5.0%。5—9月,降水呈现“南北多,中间少”,5—6月华南地区、6—7月东北地区平均降雨量均排在历史前列,7—9月长江中下游地区较常年同期偏少50.6%、为历史同期最少。

(2)全国汛情南北重中间轻,珠江辽河发生较大洪水。全国大江大河共发生10次编号洪水,其中,珠江流域连续形成2次流域性较大洪水,北江出现1915年以来最大洪水,潖江蓄滞洪区分洪运用;辽河发生1995年以来最大洪水。黄河、淮河、海河汛情总体平稳,长江干流和洞庭湖、鄱阳湖汛期出现历史同期最低水位。

(3)长江流域发生历史罕见干旱,旱灾损失偏重。7—9月长江流域降水异常偏少、极端高温天气持续,中旱及以上等级气象干旱日数48.0 d,较常年同期偏多32.7 d,为有完整实测资料以来最严重的气象水文干旱。干旱灾害累计造成5 245.2万人次受灾,758.5万人次因旱需生活救助,直接经济损失512.8 亿元,与近5 年均值相比分别上升46%、39%、67%。

(4)山洪地质灾害人员伤亡重,中小河流超警超保多。2022 年,因洪涝、地质灾害死亡失踪人数分别占自然灾害总数的31.0%、24.5%,其中山洪灾害共造成147 人死亡失踪,占洪涝灾害死亡失踪人数的86%。全国28 个省份626条河流发生超警戒以上洪水,其中90条河流发生超保证以上洪水,27条河流水位或流量超历史实测记录。

(5)台风登陆偏少影响集中,路径和强度变化复杂。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共计生成25 个热带气旋,较常年偏少2 个,共4 个登陆我国,较常年偏少3 个。其中,9月密集生成7个。2203号台风“暹芭”登陆广东电白后自南向北影响16个省份。2212号台风“梅花”先后在浙江、上海、山东、辽宁登陆4 次,为1949 年以来首个4 次登陆不同地区的台风。

(6)洪涝灾害损失同比下降,防洪工程险情多发。洪涝灾害造成3 385.3 万人次受灾,死亡失踪171 人,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年度最少,倒塌房屋3.1 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41.4 万hm2,直接经济损失1 289.0 亿元。与近5 年均值相比,分别下降41%、63%、72%、39%、33%。全国水库和大江大河干流堤防未发生垮坝决口,防洪工程共发生险情5.79万处,个别中小水库、水电站、淤地坝发生不同程度险情,辽河支流绕阳河发生决口险情。

2 主要工作情况

2.1 坚持统一指挥,强化安排部署和会商调度

王勇国务委员带领国家防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针对南北方防汛、长江流域抗旱、沿海地区防台风等工作及时作出安排部署。国家防总办公室创新会商研判机制,组织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联合会商140余次,强化分析研判和针对性部署,点对点调度重点省份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防指),指导做好灾害防范应对和应急抢险救援工作。水利部建立主汛期部长周会商制度,加强分析研判,及早防范水旱灾害。应急管理部多次召开部党委会、部务会、调度会安排部署,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和消防救援人员坚守岗位,全力处置突发险情灾情。

2.2 坚持压实责任,强化隐患整治和预防预备

国家防总向各地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印发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和相关材料汇编2.1万余册,组织学习对照,开展查漏补缺改进提升工作。组织核定并向社会通报全国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2 288 名,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担任责任人。组织对七大流域17个重点省份开展“线上+线下”防汛检查,联合湖北省、河南省、吉林省开展防汛抢险演练,全国累计开展培训演练30.1 万次,参训2 097.0万人次。水利部针对水库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落实情况和堤防水库安全隐患、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进行排查整治。自然资源部探索实行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应急管理部调度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前置备勤,协调各地对接511支央企工程专业抢险力量,做好应急准备。

2.3 坚持关口前移,突出抓好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

国家防总组织修订《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经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督促各省级防指参照国家级预案将气象预警纳入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全国31个省级防指和83%的市级防指、78%的县级防指已完成修订。汛期抽查有关防指应急响应启动情况,对未及时启动响应的予以通报,指导督促前移防汛关口。国家防总办公室会同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指导进一步加强渔船跨省紧急避风管理。应急管理部联合中国气象局出台指导意见,推动省、市、县防指建立直达基层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中国气象局发布国家级预警信息1 155条,指导各地气象部门发布预警信息37.73万条。水利部印发《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自然资源部发布国家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398期,指导发布省级预警信息4 210条。

2.4 坚持“两个至上”,强化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

国家防总共启动和调整三级、四级应急响应32次,其中防汛三级应急响应最长维持22 d。青海大通县发生山洪灾害后,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王勇国务委员及时调度部署,委派应急管理部主要负责同志第一时间率国家防总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抢险救援。针对辽河汛情和支流绕阳河决口险情,王勇国务委员作出批示,要求指导做好防灾救灾工作;国家防总先后派出6个工作组、专家组全程指导协助,调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中国安能和安全生产等专业力量及直升机、无人机等先进装备支援绕阳河决口封堵和涝水抽排。水利部主要负责同志先后赴珠江、辽河防汛抢险现场指导,调度运用大中型水库4 151座(次)、拦蓄洪水925亿m3,减淹耕地102 万hm2、避免人员转移690 万人。自然资源部启动地质灾害防御响应24次,派出124批专家组481人次赴相关省份加强技术指导。应急管理部调派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8.19 万人次,营救疏散转移被困群众3.91 万人。各地共投入抢险救援人员480.6 万人次、机械设备37.5万台(套),完成土石方量约1.9亿m3。

2.5 坚持多措并举,加大指导支持和资金物资保障

针对珠江、辽河、塔里木河等江河洪水以及“暹芭”“梅花”“纳沙”等台风登陆和影响,国家防总、应急管理部先后派出50余个工作组、专家组,珠江流域较大洪水特别是北江特大洪水期间,派出部级领导带队的工作组现场指导。财政部下达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防汛)14.64 亿元,安排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12.43 亿元,向国家粮食和储备局下达3.48 亿元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储备采购计划。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储备局调拨价值3 383.7 万元中央防汛物资,支持地方防汛抢险救援。针对山洪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件暴露出的问题和教训,国家防总及时通报警示全国。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针对洪涝灾害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8 次,调拨5 万余件、总价值1 368.8 万元的中央生活类救灾物资,支持地方救灾救助。

2.6 坚持统筹协调,全力确保人饮安全和抗旱保丰收

在长江流域抗旱关键时刻,王勇国务委员深入江西调研检查抗旱减灾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千方百计做好抗旱保供水工作,并对抗旱打井专门作出明确要求。国家防总抗旱四级应急响应最长维持99 d,派出部级领导带队的工作组赴长江中下游抗旱一线指导。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储备局调拨价值1 253.9万元的中央抗旱物资装备,调派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累计运送饮用水16.9 万t,解决农田用水349.9 万t。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启动4 次国家四级旱灾救灾应急响应。水利部实施两轮“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和一次“上海市抗咸潮保供水”专项行动,大中型水库补水超102 亿m3,保障上海供水安全和356 处大中型灌区、190.4 万hm2水稻等秋粮作物用水需求。财政部下达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抗旱)6.8 亿元,追加安排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100 亿元。农业农村部组织47 个工作组、专家组和科技小分队,制定44 个分作物、分区域技术指导意见和灾害应对预案,落实小麦“一喷三防”,玉米、水稻“一喷多促”等防灾减灾稳产保产关键措施,完成农机抗旱浇灌面积2 053 万hm2次。中国气象局组织开展飞机增雨作业1 041 架次,发射炮弹49.8 万发、火箭弹13.4万枚,累计增加降水约302.6亿t。自然资源部指导地方找水打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优先保障抗旱用电。

2.7 坚持协同联动,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形成合力

中央宣传部、广电总局加强防汛抗旱救灾宣传报道和防灾避险知识科普宣传。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917.65亿元,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教育部指导各级各学校做好极端灾害应对预案,普及应急避险技能。工业和信息化部预置2 200 部卫星电话等设备,出动应急人员76.3 万人次,保障抢险救援指挥和公众通信畅通。公安部积极参加抗洪抢险救援,协助疏散转移被困人员,维护一线秩序和社会稳定。财政部会同交通运输部下达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4.17亿元,用于灾后公路的应急抢通。自然资源部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和监测预警,成功预报地质灾害319起,发布海洋灾害警报194期,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和短视频5 000余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导督促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新建改造雨水管网超过8 900 km、新增排涝能力超过2 100 m3/s。交通运输部加强运输保障,抢通受损公路12 588 处、路线5 608条,全力做好台风“暹芭”期间“福景001”轮遇险人员搜救和长江干线航道应急抢通保通工作。水利部会同中国气象局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140 期,启动预警广播38.6 万次,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短信19.4亿条。农业农村部联合中国气象局发布高温干旱、病虫防控预警信息11期。商务部强化汛期灾害防备和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保障。文化和旅游部加强景区防汛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及时发布旅游安全提示。卫生健康委指导做好自然灾害紧急医学救援和灾区防疫、疫情防控。国家能源局组织做好电站、电网安全度汛。国家铁路局检查3 785个防洪重点单位和场所。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汛前指定重点准备任务部队约30 万人,汛期出动2.8 万人次、组织民兵10.9 万人次参与抢险救援。红十字总会调拨救灾物资16.2 万件、救援队员6 200 余人次协助群众转移安置。国铁集团处置水害7 213处,投入137万人次参与防洪抢险救援。安能集团出动1.06 万人次、装备5 750 台次,完成辽宁绕阳河决口封堵等49起防汛抢险救灾任务。

猜你喜欢

救灾抗旱防汛
航母救灾
夏季防洪防汛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防汛当前莫添乱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防汛救灾 应急先锋冲在前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浅析在防汛抗旱中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