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西方民众“抗疫”价值认知差异

2023-03-09张勇军罗浪沙

南方论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个人主义一体家国

张勇军 罗浪沙,2

(1.毕节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毕节 551601;2.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100081)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几乎各国都在组织和号召自己国家民众共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从目前来看,疫情防控仍然是一项旷日持久的防控战,而各国目前取得的“抗疫”成果却截然不同。中国率先吹响疫情防控战的号角,经过“全民皆兵” 的共同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在疫情防控中我国民众始终秉持“抗击疫情,人人有责”,“家家动员,人人参与”,“在家就是为国家做贡献”的价值认知和行为表现,始终将自己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共同抗击疫情。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14亿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1]”在疫情防控中,西方民众并没有像中国民众一样,与国家步调一致,共同“抗疫”,而与之相反,他们更加强调“自由是个人的合法权利”,未形成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抗疫价值认知和行动。

面对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为“二战以来最具挑战性的全球危机事件”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什么中国民众能够同中国政府上下一心,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取得疫情防控的决定性胜利,而西方民众与西方国家政府为何难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我国民众为何能与中国政府形成“向心力”,西方国家民众却为何与自己国家政府出现“离心力”,值得深入研究。透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西方民众在对待疫情防控这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呈现出不同的价值认知和行为表现,追问和反思中西方民众在此次疫情中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认知差异和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中西方民众“抗疫”价值认知差异的时代性考察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西方民众表现出来的价值认知差异来看,并不是偶然性事件,从近现代来看,中西方民众价值认知存在巨大差异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

其一,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认知的现代性考察。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国家民众追捧个人主义至上的价值认知。文艺复兴标志着西方民众从蒙昧的神学共同体统治之中逐渐解放出来,启蒙运动的到来更是显现出西方国家民众对个人主义的追崇,强调个人主义成为近代以来西方民众价值认知的主旋律。从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到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再到权利属于全体人民,通过社会契约组建国家的卢梭,个人主义至上的价值认知被赋予其时代烙印。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利用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主导地位,伪善地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等个人主义的价值认知,强调个人主义的“科学性”,运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掩盖个人主义至上价值认知的虚伪和本来面目。基于此,个人主义深刻地“扎根”于西方民众价值认知之中,并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断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同时又反作用于西方国家的治理与实践。总的来说,近代以来,个人主义成为西方国家民众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民众的价值认知。

其二,我国民众家国一体价值认知的时代性考察。从历史文化来看,我国传统文化中倡导家国一体的价值导向拱卫了我国民众家国一体价值认知的自然形成。其中儒家文化中的家国一体思想对我国民众价值认知影响深远,儒家文化中倡导家国一体的文化思想浸润着我国民众的价值认知和行为方式,“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的文化滋养着我国民众家国一体的价值认知,“克己复礼”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导向影响着现代我国民众价值认知的形成。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家国一体的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我国民众思维意识当中,成为一种优良的“基因”在民众中得以世代继承和发扬。强调国与家的紧密相连,强调个体与国家的命运相结合的传统文化浸润着我国民众的价值认知。

与此同时,近现代现实的革命运动和社会建设激发和增强了我国民众家国一体的价值认知。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用坚船烈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后,中华儿女为取得民族独立共同抵御西方侵略者,残酷的现实深深地激发了中华儿女的革命斗志,民族精神在苦难中得到进一步的凝聚,家国一体的价值认知得到增强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众家国一体的价值认知得以进一步的彰显和弘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国共产党带领我国民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家国一体的价值认知得到我国民众的认同和践行。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认知更是深入我国民众心中。

此次新冠疫情,中国民众的家国情怀,家国一体的价值认知在现实中处处体现。居家隔离、自我防护、全民口罩,只要国家“一声令下”,瞬时的“全民皆兵”,强劲地体现出我国民众与国家“患难与共”的家国一体的价值认知和行动。而对于西方国家民众在此次疫情防控当中,民众与国家在防控具体措施上存在诸多冲突,民众在价值认知上与国家的疫情防控政策存在诸多矛盾。

二、中西方民众“抗疫”价值认知差异的本质性追问

价值认知属于人的意识范畴,属于精神层面,受制于现实物质生活及生产方式的制约。马克思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2]151”。相对于物质生活的第一性,人的意识、价值认知等意识范畴受制于现实的物质生活条件,受制于生产方式的制约,“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3]161,因此“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人的价值观念、价值认知等意识活动都不是独立自存的,它们受现实物质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制约,“即关于真正经验的束缚和界限的观念;生活的生产方式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交往关系就在这些束缚和界限的范围内运动着[4]163”。因此,中西方民众价值认知差异无法离开物质第一性展开讨论,通过对中西方国家生产方式的剖析,可以发现中西方国家民众价值认知差异的根源所在。

(一)个人利益至上的生产方式决定了西方民众秉持个人主义价值认知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方式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基础之上,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生产方式决定了西方民众个人主义至上的价值认知。

首先,近代以来,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物质生产方式造就了西方民众个人主义的价值认知。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及以交换价值为主导的生产方式下,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以(货币—资本)为中介,追求货币(资本)成为民众物质生活的主要方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货币—资本)来表达,“毫不相干的个人之间的互相的和全面的依赖,构成他们的社会联系”[5]106,马克思指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个人受“抽象统治”,即受(货币—资本)的统治。正因为这样的生产方式,西方民众认为个人主义至上的价值认知是科学的,正确的。因为在这样的生产方式下,民众认为自己是“自由”的个体,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我就是完全独立的我”,“我是不依赖任何人的自我”,我“自愿”地用自己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占有者(资本家)进行交换,民众个人主义之上的价值认知正是在这样的生产方式下形成的。而这样在形式上而非本质上得以实现的自由平等的价值导向,在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更是得到颂扬,不言而喻,其颂扬是为了自身的特殊利益和统治目的。在这样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下,个人主义至上的价值认知自上而下地得到了西方民众的拥护。

其次,民众个人主义至上的价值认知在交换关系之中得到巩固。马克思指认流通领域的平等交换只是形式上的交换,而对资本主义生产领域的分析和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即可得知,个人主义至上价值理念是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进行思想统治的重要手段。实际上,个人主义至上的价值认知实际上依赖于“物”(货币)的交换而取得,“这种互相依赖,表现在不断交换的必要性上和作为全面中介的交换价值上”[6]106,而交换的决定权却在资本家手中。严格意义上来说,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及对应的生产方式下,个人的独立、自由是虚假的,个人主义至上的价值认知更是虚假的映射。以劳动力作为商品“自由”的交换,以货币和资本为中介的“等价交换”遮蔽了个人真正的自由,给个人主义的价值认知烙上了深深的“真理”。但占据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为了自身的统治,必然需要宣扬“自由、平等”以维系自身的统治,这样的生产方式和意识形态决定了西方民众追崇个人主义至上的价值理念。但是这样的生产方式和统治方式,导致民众只注重自己的利益,把自己的利益置于其他利益之上。当自身利益与其他利益,包括国家利益冲突时,仍然将自身利益置于优先地位,这也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西方民众无法与自己国家协调统一、共同抗击疫情的根本原因。

最后,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为了自身的统治,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的价值认知,但这样的意识形态宣扬导致在现实中民众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将自身利益置于优先位置。为了维护自身统治,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不断地宣扬“自由”和“平等”,强化个人主义的价值认知。资本主义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身的经济地位,维护自身利益,宣扬个人的自由,从而巩固个人主义的价值认知。在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对应的生产方式下,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强调自己的自由,因此把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及对应的生产方式作为原始性的前提性条件。这样,作为个体的民众都强调自身的利益,自发地追逐自己的利益,个人主义的价值认知在个体追逐自己的物质利益与国家倡导“自由”“平等”普遍利益的双重逻辑中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正因为各个人所追求的仅仅是自己的特殊的、对他们来说是同他们的共同利益不相符合的利益,所以他们认为,这种共同利益是‘异己的’和‘不依赖’于他们的,即仍旧是一种特殊的独特的‘普遍’利益,或者说,他们本身必须在这种不一致的状况下活动,就像在民主制中一样[7]164”,基于此,资本主义国家宣称“自由、平等、民主”的普世价值,抽象地谈论自由、民主、平等,强化了个人主义的价值认知。总之,正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中强调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凸显个人主义至上的价值认知,强化了个人主义的价值认知,其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自身的利益,确证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和稳固性。但结果是民众强调注重个人利益的价值认知与资本主义国家所强调的普遍利益的价值认知截然相反,民众与国家无法在现实中形成合力。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式凝聚了我国民众家国一体的价值认知

我国民众家国一体价值认知的形成除了继承家国一体的传统文化之外,也与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式具有重要关联性。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人民利益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则是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以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利益为核心,以符合社会前进方向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社会生产为导向,经济发展强调个人、集体、国家的统一。一句话,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样的发展方式不是为了特殊阶级的利益,而是为了广大的劳动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的实现作为党的奋斗目标。这样的发展方式必然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从而有助于民众将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而这样的经济发展方式对民众家国一体的价值认知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式能够解决发展中不断出现的分歧和矛盾,这种发展方式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民众的共同富裕,这种发展方式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或特殊阶级的利益,而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种没有自身利益,而又以最广大民众的利益为中心的发展方式促进了民众家国一体的价值认知的形成和深化。在我国第一产业中,在农村实行土地集体承包责任制,强调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土地既是村集体的财产,又是村集体里每一农户的财产,这促进了农村民众集体主义价值认知的形成。在第二产业中,我国注重公有制经济在产业中的主导作用,强调国有经济在关系国计民生中的核心作用和地位,更大程度上调节我国的产业发展结构,目的是促进发展,为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这有助于增进民众家国一体的价值认知。当然,在坚持公有制经济基础上,需要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引导资本向有利于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方向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式能够调动民众的积极性,能够更好地促进民众将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从而培育了民众家国一体的价值认知。总之,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式对促进民众家国一体的价值认知具有促进和凝聚作用。

总的来说,中国民众能够与国家齐心协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方面有传统文化家国一体价值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与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式密切相关。

三、中西方民众“抗疫”价值认知差异下的当代启示

面对世纪疫情,中西方民众价值认知差异巨大,价值认知差异也导致各国“抗疫”成效的巨大差异。审思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国民众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认知和行为表现,对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夯实巩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式。在此次疫情当中,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党的集体智慧,把人民生命安全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积极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方略落到实处。在坚持党的领导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式目的是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促进国民经济增长,让经济发展成果受惠于人民。这样的发展方式能够让民众感受到自身与国家命运的统一性,切身感受到身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幸福感,从而有助于民众家国一体价值认知的自然自觉形成。而民众家国一体价值认知的自觉形成有助于民众对党的拥护,对社会主义的认同,从而有助于推进国家健康有序的发展。

其次,大力弘扬家国一体的传统文化。家国一体的传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民众形成家国一体的价值认知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家国一体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会自动地进入民众的头脑中,因此,需要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不断地加以弘扬。在弘扬家庭一体的传统文化中厘清民众与国家的关系,使得民众认识到自身是国家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的利益总是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同时,努力打造家国一体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认知,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理论教化和国家治理实践成效的互动论证,把弘扬家国一体的传统文化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培育民众家国一体的价值认知。此外,在市场经济下理性分析民众与国家的张力问题,直面和回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个人主义思潮等现实问题,培育民众集体主义的价值认知。

最后,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8]加强家国一体的价值认知教育有助于培养民众的集体意识,巩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当今时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宣扬普世价值,其目标是打乱和瓦解我国民众家国一体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认知,从而达到瓦解社会主义的目的。因此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应加强民众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培育民众无产阶级意识,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就当前我国意识形态教育来看,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好地促进民众将个人价值认知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相结合。

猜你喜欢

个人主义一体家国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论》为例
农旅一体 激情米萝
传祺GS4200T手自一体豪华版
略谈“家国情怀”
侦鉴一体的弊端与改造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