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人民性探析

2023-03-09付荣欣郎旭

南方论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付荣欣 郎旭

(沈阳工业大学 辽宁沈阳 110023)

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没有照搬传统的西方现代化模式,而是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定地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阶级基础、探索成果和未来指向,践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学说,蕴含着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彰显了人民性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显明了这条道路的实践科学性和客观必然性,随着社会历史不断向前发展,其历史价值和意义也会愈发明晰。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工农阶级的解放为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实践相伴相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获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使广大人民掌握生产资料,工农阶级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工农阶级的解放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根本依靠力量,也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指引,从此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沿着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道路前进。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使工农阶级在政治上获得解放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工业化和商业文明的进步,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现代性因素自然扩展,但资本主义国家不满足于资本的自然扩张。通过对外侵略和殖民扩张的方式,原发型现代化国家快速推进现代化,并建立了世界市场体系,推动世界各个民族主动或被动地卷入现代化浪潮,主导着世界现代化进程;而同时期的中国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顶峰,紧闭的国门打断了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扼杀在摇篮里。随着帝国主义现代化侵略式的发展,作为殖民地的欧洲和非洲已无法满足其不断扩张的市场和原料需求,西方国家将目光转移至地大物博且落后的传统农业国——中国。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帝国主义的入侵使近代中国变成一盘散沙,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在中国这样一个后发国家里,不可能按照自然历史进程实现现代化,并且帝国主义希望中国沦为其殖民地,必然要打断中国的自然现代化,更加剧了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复杂性、艰巨性。

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有识之士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但无论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但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命运。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在精神上由被动转入主动。中国共产党诞生,为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国情、赶上世界现代化潮流提供了出路。“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对于近代中国摆脱普遍性的民众生存危机有着深刻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通过土地革命,实现了劳苦大众最殷切的生存需求,获取了人民广泛的政治拥护;结成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使中国人民重新站了起来,中国重新掌握被帝国主义打断的自然现代化进程,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根本前提和政治基础。

(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使工农阶级在经济上获得解放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式现代化所表现出的人民性,归根结底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人民性决定的。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通过三大改造将私有制经济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体系尚未发展起来的基础上建立了单一公有制的所有制结构,保障了生产资料的人民性。但由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认识不足,此时的社会主义经济排斥市场和资本的作用,使得经济发展的活力得不到完全释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不断进行调整。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既保证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人民性,又符合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现实。事实证明,只有改革旧的生产关系,解除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束缚,才能让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满足全体人民的需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中国在革命与建设时期,不仅消灭了封建残余,还消灭了剥削劳动人民的资产阶级;不仅在政治上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障,还在经济上实现了生产资料归人民所有,从而实现了最广大人民的真正解放,真正消灭了阶级差别。中国共产党领导着获得解放的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阶级基础,真正践行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要素

由于各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程度不同,对于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也有所不同。通过资本主义方式走向现代化是绝大多数国家的选择。但资本主义现代化给全人类带来了发展危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以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起步,以对国内剥削和对外殖民统治为手段,其发展方式具有不正当性;资本主义文明是“建立在劳动奴役制上的罪恶的文明”,在以资本所有权为基础的文明形态中,人的存在方式发生异化,体现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发生异化,结成了冷漠、功利的社会关系。资本主义发展方式处于不可调和的对抗性矛盾之中,“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所以,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不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内含着独特的发展模式。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基于中国国情、具有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摆脱了资本逻辑的主导,从根本上转变了人的存在状态。

第一,从人的存在方式、人的社会关系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奋斗目标。从人的存在方式来看,共同富裕是指全体中国人民的富裕,而不是一部分人的富裕,它超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贫富分化,达到全体人民真正的平等和自由;它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充分发展的条件下,能够极大地满足人民各方面需要,马克思充分肯定了人的需要的重要性:“人的需要的丰富性是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共同富裕以充分的发展成果将人从对物的依赖性中解放出来。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看,共同富裕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关系的超越,保证了人民生产的物质财富能够回到自己手中,从根本上消除人的社会关系的对抗性。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满足全体人民的需要;建立保证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努力缩小地区、城乡、收入和各阶层之间的差距,旨在实现共建共享、社会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第二,从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是通过“五位一体”的文明协调发展所创造的。在资本主义现代化中,在资本逻辑的主导下一味追求资本增值,虽然经济有所增长,但同时带来的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崩塌、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不安等文明失衡的后果。以此为鉴,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都致力于探索全面、协调的社会文明形态。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出现了一些方法和路径的偏颇,“文化大革命”导致国家各方面建设百废待兴,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拨乱反正,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协调发展道路:1983年,邓小平强调,“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从单一的物质文明提升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大文明”协调发展;20世纪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的格局形成;2005年,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建立“四位一体”布局,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共同发展;习近平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上明确提出“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被拓展到“五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高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文明进步推动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全面性”原则化解矛盾,不断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西方现代化按照占有、索取的单向度范式进行生产,给世界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环境破坏。中国式现代化不能复制“先污染,后治理”的西方模式,党的十九大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同步推进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把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不仅要实现代内公平,还要实现代际公平,为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资源。

第四,从人与世界关系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以谋求世界和平发展为行动准则。资本主义现代化给世界带来了战争与灾难,带来了具有剥削压迫性质的不平等关系。而中国的崛起则是一种和平崛起,“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人民勤劳、维护和平”。在国际交往上,中国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断以互利共赢的理念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坚持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社会上营造了一个友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交往理念,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为世界人民带来好处,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全人类的关切,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主动将中国的发展经验分享给世界,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解决全球性问题,为世界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幸福作出巨大贡献。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指向于人类未来共同的价值追求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形态蕴含着世界人民共同的理想追求。在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构想中,描绘了一幅人人向往的共产主义社会图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按需分配,人对人的剥削、阶级差别消失,国家消亡、真正实现世界“大同”,人与自然达到真正的和谐……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类彻底摆脱了大多数人受奴役、受剥削、受压迫的不平等不自由状态,进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状态。然而,当前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仍试图否定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抹煞未来实现共产主义的可能性。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未来发展方向指向于共产主义文明形态。进入新时代,中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使世界上14亿人口摆脱贫困,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进。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基本原则,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一个个的中国奇迹大大提振了中国人民对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信心,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现代化模式的优势和力量,也给世界上其他现代化的后发型国家提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动摇了西方现代化“唯一”“神圣”的地位,有力地驳斥了“西方中心论”“历史终结论”等种种谬论,证明了中国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走向现代化是完全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中国将是未来共产主义文明形态的建设者。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的未来将何去何从?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各国彼此尊重差异,和平相处,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各国只有摒弃零和博弈、封闭脱钩、敌视偏见,坚持合作、开放、互利共赢,才能推动各国朝着世界人民共同期盼的美好未来出发,推动历史的车轮朝着实现人类未来共同的价值追求前进。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