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亥俄毒云笼罩下的“迷幻列车”

2023-03-08毛予菲郑敖天于冰

环球人物 2023年5期
关键词:巴勒斯坦化学品列车

毛予菲 郑敖天 于冰

在美国俄亥俄州靠近宾夕法尼亚州的地方,有一个名为东巴勒斯坦的小镇,只有4800居民,籍籍无名。如今,它却成为国际社交媒体上的“美版切尔诺贝利”。

当地时间2月3日晚,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一趟货运列车驶经此地时发生事故,149节货车车厢中有38节脱轨,其中有11节脱轨车厢运载的是危险品,5节载的是有毒化学品氯乙烯。多达10万加仑的有毒化学品泄漏。遍地狼藉的脱轨现场,有毒化学品燃烧的浓烟滚滚场景,在社交媒体上迅速疯传。

当地危险材料专家西尔·卡吉亚诺说,此次事故相当于“用化学物质毁了一个小镇”。事故发生后一个月,环境专家猜测不断,美政府表态支支吾吾,5名事故评估员遭遇离奇空难,舆情仍在持续发酵。在俄亥俄毒云的笼罩下,这列“迷幻列车”暴露出根深蒂固的种种“美国病”。

出事列车载运的氯乙烯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也是一种能致癌的化学品。如果氯乙烯大量泄漏,对周围环境与人体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有专家指出,该事故造成的影响目前难以评估,“风险不可知”。

美国国内相关人士认为,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并对此表达了担忧。俄亥俄州环保局紧急反应办公室职员科勒说:“泄漏事故的长期清理工作可能需要数年时间。”卡内基—梅隆大学化学教授多纳休认为:“燃烧氯乙烯可能会形成二   英(世界上最危险的化学物质之一),它可在地下等环境存在多年。”卡吉亚诺推测:“在5到20年后,当地人中可能会出现大批癌症患者。”

事实上,在东巴勒斯坦,居民已经陆续出现了健康问题。有人出现皮疹,有人开始头疼、恶心,有人眼睛难受,有灼烧感,还有人出现严重的呼吸系统问题。

由于身体遭受损害,不少居民试图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这一事故目前已引发了6起东巴勒斯坦镇居民的集体诉讼,起诉的主要原因为大量接触危險化学品。

然而,通过诉讼进行追责并不容易。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在被起诉后,只给专家两天时间来检查运输危险品的车厢,两天后公司便清除和销毁了脱轨事故的残留物。为此,东巴勒斯坦镇居民要求联邦法官出面,阻止该公司在没有完成事故现场检查的情况下就销毁残留物。

东巴勒斯坦曾是工业发达的小镇,但随着制造业的凋敝,当地居民收入早已低于全美平均水平。对于经济状况不佳的当地居民(其中相当数量为少数族裔)来说,诉讼追责、追偿是一条十分艰难的路。由来已久的司法产业化、穷人与富人可能遭受的差异辩护,都使得美国司法系统对富人有利,而穷人处于弱势地位。

2023年2月25日,有毒化学物质漂浮在东巴勒斯坦莱斯利河水面上。

2023年2月6日,东巴勒斯坦上空升起浓烟。

这场事故同时也折射出美国社会有色人种的生存环境问题。英国《卫报》近日通过分析美国环境保护署及相关非营利机构的数据发现,美国差不多每两天就发生一起化学品事故。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去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美共有近1.2万处设施存有高危化学品,这些化学品一旦发生意外泄漏,将对人员、环境和财产造成伤害。

美国环境保护署前官员斯坦尼斯劳斯表示,此类事件在美国“发生得实在频繁”,全美有2亿人持续暴露在化学事故的风险中,“其中多为有色人种或其他弱势群体”。对他们来说,每天都生活在“事故恐惧”中。

恐惧,也来自真实信息的匮乏。“我获知的一切消息都来源于社交媒体。”东巴勒斯坦居民埃尔泽抱怨道。

在此前的一次采访中,埃尔泽回忆了2月3日晚9时的情形。她像往常一样在外面遛狗,突然听到连续的撞击声,随后是火车的刹车声。她带着狗开车朝铁路方向驶去,行驶至一个十字路口时,她清楚地看到了火光。担心自己的车会影响应急人员的工作,埃尔泽没有停留多久便开车回家了。随后,事故现场附近的居民将起火的照片传到社交媒体上,这也一度成为埃尔泽唯一的信息源。

在信息缺失的情况下,埃尔泽起初并不知道燃烧物是什么。生活似乎还和从前一样,猫狗以及鱼缸里的鱼都活蹦乱跳,日常用水也正常,她依然从水龙头里接水煮咖啡。

2月6日,救援人员开始“受控释放”出事列车中剩余的有毒化学品。当地居民被临时疏散,埃尔泽与丈夫开车去了匹兹堡。两天后,疏散命令解除,埃尔泽匆匆赶回了家。

此时“犹如指甲油的刺激味道”在整座小镇弥散,附近的小溪已被严重污染。河流中出现了一些死鱼,还有部分居民饲养的鸡也死了。居民也陆续出现了身体不适。然而,美国环境保护署发布的数据却显示,东巴勒斯坦的水质量和空气质量“都已经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埃尔泽表示,对于已公布的测试数据,许多居民心存质疑。看到死亡动物的照片,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当地居民曼迪说:“释放(毒气)是在完全露天的条件下进行的,根本没有所谓‘受控’。他们在撒谎。”

在社交媒体上,关于东巴勒斯坦的各种说法持续发酵,令越来越多人揪心。美国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却寥寥无几。一位美国网友在推特上表达了愤怒:“我们没有看到俄亥俄州火车脱轨和爆炸的全天候报道,这太疯狂了。”

一位长期生活在美国波士顿的华人告诉《环球人物》记者,自己还是先从其它渠道知道这则新闻的。“美国主流媒体对此的报道少之又少,网上只有未经证实的零星消息。那几天,美式足球‘超级杯’赛事上歌手蕾哈娜中场秀的报道热度,都远超这一事故。”

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为例。2月3日至13日,它发布的这一脱轨事件报道只有11篇。同时间段内,对“流浪气球”等所谓热点事件的报道近100篇。2月4日,CNN的报道仅提到了火车脱轨,民众撤离,全然不提脱轨的是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厢。2月12日,知道真相的美国网友这样质疑CNN的“引导式报道”:“他们将一场化学品泄漏事故报道成了交通事故,我被欺骗了。”

2月8日,在有关该事故的新闻发布会上,当被问及泄漏物具体类型时,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发言人表示有丙烯酸丁酯、氯乙烯和少量无害润滑油。而当被问及有多少化学品泄漏到土壤和水源中,该公司与俄亥俄州环保局方面均未给出回应。

恐慌随即而来。事故发生一周后,东巴勒斯坦居民仍没有看到当时火车上载有化学品的完整清单。他们对此表示了担忧与不满。

更吊诡的是,在2月8日的这场新闻发布会上,一名非裔记者埃文·兰伯特在直播时被警方打断,随后遭粗暴逮捕,关押5小时后才获释。据美联社报道,当地警察局长在声明中称,兰伯特因在州长发言时“大声说话”,与警察发生了冲突。兰伯特则表示,脱轨事件发生后,当地民众一直被告知空气是安全的,他“因告知民众事实真相而遭逮捕”。

非裔记者埃文·兰伯特在东巴勒斯坦被警方拘留。(视频截图)

2023年2月17日,检测与评估人员在东巴勒斯坦事故现场。(左图)1980年9月,一辆载有有害物质的火车在美国米尔菲尔德脱轨。(右上图)2021年9月26日,工作人员在美国蒙大拿州火车事故现场。(右下图)

在标榜“新闻自由”的美国,媒体和政府对真相的装聋作哑,不仅让美国公众愤怒和焦虑,也让国际社会深感不安。

2月2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提问时表示:“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也注意到很多居民表示当地已出现大量动物死亡,毒气泄漏可能对居民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长期危害,甚至导致‘慢性生态死亡’。鉴于这一事件影响不限于美国内,也可能涉及美有关地区对外出口,损害外国在美公民健康安全,希望美方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全面向国际社会进行通报、保持公开透明。”

2月21日,事故发生后的第十八天,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艾伦·肖终于露面,现身东巴勒斯坦事故现场。他自1994年加入这家公司后,干过多个职位,2021年12月任现职,此前是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

列车脱轨后,这位年薪436万美元(约合3014万元人民币)的高管发表了一封致当地居民的公开信,称“我知道你们有疑问,不知道我们是否会在这里处理事故。我的回答是,我们将在这里待很久,以确保你们的安全,并帮助东巴勒斯坦恢复繁荣”。至于具体怎么做,他并没有说。

2月23日,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公布了一份事故调查报告。报告称,出事列车的车轴和轴承在距离脱轨地点约48公里的地方开始升温,但没有达到触发过热警报的温度。当列车行至事故发生地时,轴承升温至警报发出鸣响,工作人员立即刹车,但未能阻止事故发生。

美媒称,这份初步报告未就列车脱轨原因发表正式结论,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最终报告可能需要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不过,委员会主席詹妮弗·霍门迪已在新闻发布会上承认:“这起事故100%是可以预防的。我们称一些事故为意外,但(实际上)没有意外。我们调查的每一起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在美国,金钱永远至上。根据《美国交通杂志》的数据,截至2019年,铁路成为美国最赚钱的行业,利润率为51%,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别是房地产和烟草。在铁路公司看来,铁路的首要功能是“赚钱工具”,而非“关键基础设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确保利润,这是铁路公司老板真正关心的问题。

据《今日美国》披露,过去几十年里,铁路公司的高管们面对卡车司机在货运方面的竞争,采用了“精确调度铁路”的经营理念,即最大限度地利用每节车厢,这就导致了更长、更重的“怪物式货运列车”。货运列车的总长度超过两公里,甚至增加到5公里以上,车厢超过200节。这就意味着一旦出現问题,后果可能更具灾难性。

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孙冰岩告诉《环球人物》记者,脱轨的“毒火车”长达3公里,重1.8万吨,却只有两名工作人员在操作。民众为此抱怨:“铁路公司不断裁员,开动越来越长的火车,但维护铁路的人却越来越少。”

在美国,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一座座看似已被废弃的生锈铁路桥上,驶过一列又一列货运列车。列车压过铁轨时,能听到吱吱呀呀的声音。

1980年,美国通过了放松铁路行业管理的《斯塔格斯法》,几乎所有铁路公司都成为私有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些公司力求将成本降至最低,忽视了安全隐患。

“毒火车”事件后,越来越多的美国网友开始关注全美铁路的运行情况。他们把老旧铁路的视频传到网上,有的铁轨枕木因长时间风吹日晒而朽烂,有些铁轨出现肉眼可见的变形,列车走在上面十分颠簸。看过这些“带病上岗”的铁路后,网友们称:“这简直就像第三世界国家!”

年久失修的铁路是列车脱轨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事实上,全美铁路事故层出不穷。《国会山报》2022年一篇报道称,从1990年美国交通统计局开始追踪列车脱轨事故和人员受伤情况起,截至2021年,美国共发生54539起列车脱轨事故,平均每年发生1704次。2023年2月28日,就在此次事故发生不到一个月,一列载有丙烷的货运列车在美国佛罗里达州马纳特郡附近又发生了脱轨事故。

由于大部分事故要么发生在偏远地区,要么是空车运载、或是车上载有谷物等无毒货物,没有造成严重伤亡或财产损失,事故几乎都只以简讯形式出现,很少受到关注。

然而,事故频发必然造成“毒火车”这样的灾难发生几率上升。目前,铁路是美国危险品运输的主要方式。根据美国交通部数据,全美每年约有450万吨有毒化学物质通过铁路运输,平均每天有1.2万节运载危险品的列车经过城镇。在铁路每年向全美运送的3000万件货物中,含危险物质的货物约占7%至8%。由于铁路货运采取混合运输的方式,除了运送谷物或煤炭的车厢外,几乎所有货运车次都可能编入了运送危险品的车厢。

2022年8月,美国环境保护署提议对适用于处理危险化学品工厂的“风险管理项目”法规进行修改,易受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要加强应急准备,向居民提供更多有关化学品风险的信息。但相关提议遭到美国化学理事会、美国林业与纸业协会、美国石油学会等业界组织的反对。美国全国商会认为,大多数设施正安全运行,事故正在减少,没有加强监管的必要。

2023年2月23日,穿着皮鞋的美国交通部长皮特·布蒂吉格(左)视察事故现场。

不过,社区居民和工厂员工的看法却恰恰相反,他们认为相关的安全监管措施还远不够严格。此次脱轨事故发生地附近的一位居民表示:“决策者并没有将受到化工安全事故影响的社区带到谈判桌前。”

2月23日,也就是脱轨事故发生20天后,美国交通部长皮特·布蒂吉格第一次来到东巴勒斯坦。美国媒体很快发现,他在视察现场时穿着一双整洁漂亮的正装皮鞋,在穿着工靴的救灾人员中间显得格格不入。这一细节让布蒂吉格一开始便失去了不少信任分。

在现场记者会上,有记者问布蒂吉格:“你是否认为没有更早地来东巴勒斯坦是一个错误?”

此前被媒体捧为“政治新星”的布蒂吉格熟练地规避了这个问题。他声称“亲临现场”是自己的风格,又强调自己也要遵循“历届交通部长的惯例,让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领导初期救灾工作”。在做出了以上“铺垫”后,布蒂吉格笑着说:“我也思考过:我有没有很好地平衡这两者间的关系?”

许多民众很快替他回答了这个问题:不,你没有!

2023年2月22日,特朗普带着瓶装水前往东巴勒斯坦,被亲民主党人士嘲讽。

政治評论员桑妮·霍斯汀表示:“他(布蒂吉格)只是把锅甩到了其它部门身上。他以为自己能稳坐后方,让其他人处理这件事。如果没人给他施压,他就会一直坐等到整件事风平浪静为止。”

孙冰岩告诉《环球人物》记者,此次列车脱轨事件,再次暴露了美国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在重大紧急事件上缺乏协调、相互推诿责任的问题。“火车脱轨事件中,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地方救灾人员专业性不够,对该事件的危险性没能正确评估。而联邦政府则试图推诿责任,甚至掩盖这一事件。等到联邦救灾人员到场的时候,泄漏的有害化学品已经开始扩散。”

“美国联邦政府救灾反应迟钝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孙冰岩说,“联邦政府机构庞杂,各个部门职能又严重交叉,相互合作协调能力不足。同时,联邦与各州政府又长期存在治理分歧,导致双方在出现灾难时经常对接不上。早在此前的卡特里娜飓风和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一问题就暴露无遗。”

2005年8月,卡特里娜飓风席卷了美国南部多州,导致1833人遇难,是美国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飓风。当时执政的布什政府既没有提前疏散当地民众,又未能及时赶到灾区救灾。被飓风重创的地方政府则无力维持社会秩序,导致容纳了3万名飓风灾民的新奥尔良体育馆迅速陷入无政府状态。频发的偷盗、强奸、凶杀、自杀事件,让灾区这座最重要的避难所沦为人间地狱。

18年后,美国政府的救灾协调能力并没有提升,两党日趋激烈的党争让问题雪上加霜。

2月22日,就在布蒂吉格来到东巴勒斯坦市的前一天,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带着瓶装水和政治口号前往该市。在对民众发表讲话时,他批评执政的民主党人玩忽职守,声称灾民们“遭到了(拜登)政府的冷漠和背叛”。亲民主党人士则讽刺特朗普为灾民提供的瓶装水是“毒水”。美媒承认,脱轨事故现场已经成为政治分裂的最新阵地。

特朗普希望通过脱轨事件获得政治资本,但正是他在任时的铁路监管政策,为这一事故埋下了伏笔。

2014年,美国北达科他州卡塞尔顿发生火车脱轨事故,泄漏了近50万加仑原油,造成超千万美元的损失。这件事促使当时的奥巴马政府推动出台一项新的安全规定,要求在2023年5月之前,所有运输危险品的列车都使用ECP(电控空气制动系统)。美国交通部认为,配备ECP的列车比配备传统空气制动器的列车紧急刹车的速度更快、更平稳,能有效避免列车脱轨。

孙冰岩说,2016年美国大选后,包括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在内的铁路利益集团投入数百万美元去游说新上台的特朗普政府。1年后,特朗普政府以安装理由不充分、成本超过收益为由,废除了运输危险品列车必须安装ECP的规定。特朗普政府还放松了对铁路运输的安全检查要求,将火车司机的数量最低要求减少为一人。

“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铁路事故数量显著上升。铁路公司减少了在安全系统上的投入,并大量裁员,降低铁路工人福利,以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孙冰岩说,“拜登政府上台后,并没有恢复铁路监管政策,也没能有效改善铁路工人的工作环境。”

2022年年中,美国几大铁路工会开始酝酿全国性抗议。在与铁路公司的谈判过程中,工会提出提高待遇、改善工作条件的要求,但遭拒绝。当年年末,当局通过法案禁止此次罢工,并强迫铁路工会接受了经政府调解达成的合同。该合同向工会做出了一部分妥协,但未能满足其核心诉求。在这种情况下,身心俱疲的铁路工人越发难以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

有评论认为,此次脱轨事件堪称美国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忽视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典型案例,反映了美国政治受利益集团操控的现实。从这个角度看,“脱轨”的远不仅仅是列车。

猜你喜欢

巴勒斯坦化学品列车
登上末日列车
关爱向列车下延伸
穿越时空的列车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天下
巴勒斯坦 女孩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
危险化学品事故为何多发?
巴勒斯坦冲突再起
西去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