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雅长保护区兰花科普园景观规划设计

2023-03-08张立峰蒋圆圆

绿色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专类兰科兰花

黄 婷,张立峰,陈 婷,蒋圆圆

(1.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5;2.南宁市一亩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10;3.广西规亿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9)

1 引言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对城市绿地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城市绿地的功能逐渐细化,植物专类园的服务对象由相关专业研究人员扩展至普通群众,发展成为城市公园的主要类型之一[1]。植物专类园是一种注重植物造景和专类植物展示的园林形式,具有特定的主题、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较强的科普及科学价值[2,3]。广西雅长保护区兰花科普园景观规划设计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低影响开发为主要原则,以科普展示为核心,融入相关文化元素,规划设计了一个集多位一体的兰花科普园[4]。

2 兰科专类园发展与现状

2.1 兰科专类园的概念

《中国大百科全书》将植物专类园定义为是以一种或一类具有有观赏性植物为主体的花园[2]。在《花园设计》中以既定的的主体为内容的花园可称为植物专类园[5]。对植物专类园更具体的定义是:有特定的主题内容,并以具有相同特质类型植物为主要景观元素,以收集、展示、观赏为主,同时兼顾生产、科研的植物主题园[6]。

兰科植物专类园是以兰科植物为主要的植物景观元素,挖掘兰花丰富的文化内涵,合理地规划设计营造景观环境,利用栽培技术创造与兰花植物及兰花文化内涵主体相契合的精品节点,营建供人们游憩、互动 的美丽空间[7]。兰科植物专类园还具有保护兰科植物资源、科学研究及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产业生产等多种作用[8]。

2.2 兰科专类园的发展与现状

在《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兰科植物被列为野生动植物保护资源,开展兰科植物专类收集与展示尤为迫切[9]。在我国多个城市的植物园内建设了兰科植物专类园,其中华南植物园的兰园是国内建设较早的兰科专类园之一[10]。

在我国,牡丹、芍药、月季、药用植物等专类园很早就出现,其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有一定的成果基础,与之相比,兰花专类园的研究则少很多,兰花的展示方式主要是以展览、苗圃或温室的方式[3]。这些方式主要体现兰花的观赏、生产价值,没有融入园林景观中,没有展示出兰花的文化、艺术等价值,人们也不能体验到兰花的美。因此,兰科植物专类园的规划建设理论还需要更多人不断地补充完善,在园林景观中充分发挥兰花的生态、文化、科研、科普等价值,传播兰花文化,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兰花,从而喜爱兰花[8]。

3 项目背景分析

3.1 项目区位分析

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境内,距离乐业县城32 km,地处东经106°11′31″~106°27′04″,北纬24°44′16″~24°53′58″之间,总面积22062 hm2。保护区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是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山原地带,也是热带向亚热常过渡的地区,属重要的生态系统交错地带。有兰科植物44属115种,是中国第一个以兰科植物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项目规划设计范围面积为94747 m2,规划地块以石山域为主,凹地、陡坡和水域等自然地形为辅[11]。

3.2 现状分析

保护区地处云贵高原东南缘,是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地过渡的山原地带,主要是中山和低山地貌,山脉走向大致呈北西—南东,保护区以花坪谷地为中线,南北部较高,中间较低,区域沟谷纵横,登峰连绵。保护区降水偏少,年均降水量1051.7 mm,比广西全区年均降雨量(1510.1mm)减少约1/3,春秋千旱尤其春旱最为严重。因焚风效应的影响,降水量较少。园区内有水窖3处,分别位于入口山顶和规划场地西南方[12]。

项目地地形起伏,高差较大。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有很多特色植物景观,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

园区内交通系统较简单,仅供到达各个建筑,并对外连接公路。项目地的南面未开发,未修建道路,现有的道路存在部分路面破损的问题。园内现有建筑多用于生产、管理、办公等,大部分建筑和现有设施比较破旧(图1)。

图1 兰花园现状分析

4 总体规划设计

4.1 规划设计原则

生态保护原则。强调师法自然,以乡土植物为主,遵循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原则,进行乔、灌、草多层搭配种植,模拟自然植物群落形成科学生态型系统,发挥兰花科普园的生态效应,提高科普展示与观赏价值[13]。

适地适种原则。兰花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很高,而且种类繁多,不同种的兰科植物所需的生长环境不同,因此,要根据不同兰科植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生长环境[14]。

低影响开发原则。兰花科普园位于保护区内,要以植物保护为首要前提,采用生态型材料丰富景观,低影响开发[15]。

以人为本原则。兰花科普园除了承载植物培育、科学研究等功能,还要具备科普教育、传播文化、休闲娱乐等功能[16],因此,兰科专类园的规划设计要注重人与景观的互动性,提供人性化的观赏空间和游憩需求[17]。

4.2 功能分区

兰花科普园一共分为6个大区,分别是入口景观区、中心景观区、科普展示区、生产培育区、珍贵树种展示区、观赏娱乐区,其中观赏娱乐区分为森兰松林区、森兰幽谷区、森兰精灵区、森兰拓展区、森兰栖息区、森兰仿生区共6个区(图2~图4)。

图2 兰花园鸟瞰

图3 兰花园功能分区

图4 兰花园景点名

4.3 交通系统

兰花科普园的交通系统分三级线路,分别是机动车交通线路、主要交通游览线路、次要交通游览线路。机动车交通线路主要连接各个建筑,便于运输种苗、实验材料、实验设备等;主要交通游览线路是观光游览的主路线,联通各个观景区,方便游客观光游览以及工作人员打扫维护;次要交通游览线路是观光游览的次路线,联通主干道和各个景点,方便游客进入景点游览(图5)[1]。

图5 兰花园交通分析

4.4 科普教育游览路径

根据兰花科普园的功能分区以及各个观景区的特点,规划设计出8个主题的科普教育游览路径,分别是兰花文化娱乐体验径、森林生态教育径、多彩植物教育径、兰崖体验径、松杉林教育径、石滩湿地体验径、溪流探幽体验径、户外拓展教育径。对各个景点进行分类,规划设计不同主题的科普游览路径,增强园路的引导性,方便游客进行选择游览(图6)[1]。

图6 科普教育游线

4.5 竖向设计

兰花科普园内各个分区的场地标高根据原有自然标高和周边道路标高确定。一般场地标高以高出周边道路最低点20~30 cm以上为宜,以利于地块内部雨水和污水的排放。对于地形坡道大于8%的场地,适当改造地形,采用台地式,台地之间应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同时保证各个台地的坡度控制在3%以下。

规划区内集散广场竖向规划除满足自身功能要求外,需与相邻道路和建筑相街接。广场的坡度控制在0.3%~1%之间。

规划区内包括曲水流兰、兰海浮岛、兰之源等三大景观水系。各水系最高水面为兰之源992.99 m,最低水面为曲水流兰929.93 m,曲水流兰、兰之源水系最深水深0.6 m,兰海浮岛水系最深水深1.2 m。

4.6 基础服务设施规划

服务设施按二级服务系统划分。一级服务中心设在中心景观域,该区域作为人流集散最大场所,担负全园的日常接待功能,在该区域内设置服务管理用房、厕所、购物长廊等,提供停车、咨询、餐饮、购物、通讯等服务。二级服务中心设在各景区人流集散密集之处,主要为文化休闲区、拓展活动区、露营林地区,为游人提供文化娱乐、住宿、咨询等服务。

标志性系统要切合景区特征,以兰花文化为内涵,在景区内以自然生态为基本设计元素,解说标识牌造型简约、舒展。在兰花文化展示的区域,基本设计元素以生态木结构和当地喀斯特地貌的灰色文化石为参照,以延续传统生态用色,与园建相协调[18]。

5 分区设计

5.1 入口景观区

从平面图来看,大门到鱼跃兰浮水门,再到园区内的跌水,形成入口景观轴线。大门采用仿生态设计,用大树结合景石,景石上釉刻兰花及诗赋起到点题之效,仿生树根设计成保安亭,实现功能和景观完美结合(图7)。入口轴线上桥梁两端两处入口亭子结合木结构和青瓦做改造,桥梁仿木姿态和纹理做扶手造型,入口山顶制高处设置兰亭作为入口景观的借景,远处有一脉相承的峭壁做背景,整个入口景深层次丰富,空间萦绕有致。

图7 景点效果图1

利用入口山体的高差和坡地平台设计了“兰之瀑”景观和“邀月观澜”景观台,给人观赏停留空间,瀑布和平台形成对景,同时两侧仿生拱廊形成虚空间,拱廊上种满兰花,瀑布中小品鲤鱼飞溅而起,呼应“鱼跃兰浮水门”主题。绕过入口山体进入园区中心,跌水与道路相迎,跌水上放置景石与兰花配置形成“饮水思兰浮水”一景,该景既是入口轴线的终点同时也是中心景观区起点[19]。

5.2 中心景观区

中心景观区把入口山体、兰字景观和宣教馆前中心绿地三块区域作为整体设计,宣教馆前广场用自然的跌水引人进入中心绿地景观区,水系沿着道路经过小桥穿梭进入绿地广场形成一个较大的自然水面,周边有假山、“观澜亭”、叠石抱兰、彩叶树阵相衬托,形成“浮林兰岛”景观,整个空间缩放有致,让人心旷神怡。

沿着中心绿地北出口对应着中式景墙,在此形成障景“兰浮水壁之景”,绕过该景墙顿时豁然开朗,“兰浮水字景观”顿时显于足下。此景采用中国书法草书的字迹作为兰花种植池的边界,与中心绿地的自然水景的形式相辅相成。左边小路沿山而上到制高点的“兰浮水亭”可俯视兰字景观和中心绿地景观(图8)[20]。

图8 景点效果图2

5.3 宣教中心

宣教中心从兰花的微观结构到兰花植物群居和生态系统宏观景观,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兰花植物的魅力。展览运用声、光、电和多媒体等技术,以及先进的科学仪器,将兰花植物学知识巧妙融合在景观、动画、科学实验和游戏中。实现科学性、观赏性和趣味性的完全统一,为观众展示了一个欣赏兰花植物、认识兰花植物的精彩世界。

5.4 生产培育区

生产培育区研发生产多种兰科植物种苗,该区结合冠兰浮水廊和翠屏兰两块绿地,提供休息娱乐平台。

冠兰浮水廊由回字形花架和亭廊围合出开敞的活动空间,在此可开展兰花户外展示,品茶、书画展等活动。该区同时是新办公楼的必经之地,平时可提供办公人员休息娱乐之用。“翠屏兰”景点主要选用攀岩性强的兰花作为垂直绿化造景,万绿丛中点缀木色文字,实现生态景观多元化。

5.5 珍贵树种展示区

珍贵树种展示区位于兰园山下的两块坡地,也是游人上兰花园的必经景区。上山入口左边以银杏与原有杉木混交形式种植,银杏的树干上种植兰花,林下空间保留原始草坡,固有“兰浮水杏林”之称。该地有一平台,因视线景观开阔,丛林和山体环抱,微风徐徐,故设计一座亭名为“快哉亭”。上山入口右边的展示区主要栽植适合当地石山条件的珍贵树种,如黄花梨、沉香、铁力木等,在其林下空间种植药用植物,珍贵树种和药用植物挂牌并设计二维码,运用网络和实物展示共同实现科普目的。

5.6 森兰松林区

该区保留原有松树和杉木,沿着崖壁行走可以欣赏岩壁兰花景观,同时可以俯视科普园的办公区景观和遥望远处的街市和山峦,风景非常怡人。兰花自然的生长在崖壁上、树枝上和石缝处,散发的芬芳与松林的清香让人游走在兰浮水翠齐芳合和兰浮水松合之间流连忘返。

5.7 森兰幽谷区

该区利用原有天然形成的凹地打造成舞台滨水湿地景观,把山上天然沟渠打造成“九畹溪”流入该区,忆兰浮水台与崖壁景观相对形成生态阶梯观众席—滨水看台—T型舞台—扇形舞台—兰花釉刻舞台的景观轴线,人工打造的湖水中设置音乐喷泉,水边有景石和水生植物形成自然驳岸,舞台后是险峻的崖壁以及葱郁的彩叶植物,整体形成“森兰浮水幽谷”的特色滨水舞台景观(图9)。

图9 景点效果图3

5.8 森兰精灵区

该区运用兰花的不同栽植方式打造兰花精灵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美景。之字形道路和九畹溪是整个区的景观主轴线,入口梯田状坡地的“绚兰浮水花田”芳香迷人,“漪澜坊”设罝在台地上方,在此可鸟瞰全园并可平视森兰浮水幽谷的峭壁景观。旁边留出一块开敞草坪,上种植狼尾草,设计仿生黑山羊在吃草的情景,风吹过,山石和羊群若隐若现,故得此景“蒹葭白露”。经过小桥沿着溪流进入山谷兰花种植区,两旁崖壁和山石上种植有形态名异的兰花,还有仿生鸵鸟探出脑袋向外喷水,给峡谷增添了无穷的生命力。沿着生态木栈道前行可看叠瀑、“水上廊桥”和“兰浮水之源”湿地景观,周边种植棕榈科植物与湿地中的仿生丹顶鹤形成“棕影欢歌”之景。沿着“水上廊桥”山脊之路行走可俯视整个“九畹溪”,往山脊北回到“蒹葭白露”,再穿过古树可到达离园区主路最近的一个露营地,在此古木从生,坐在树屋里休息,花坪镇全貌尽收眼底。

5.9 森兰仿生区

该区主要模仿兰花保护区里的森林动物,如黑山羊、松鼠、鸟类、昆虫、蛇等,把这些动物用栩栩如生地雕塑刻画出来,并与森兰浮水场地结合营造兰浮水影仙踪、蝶恋幽兰、松鼠家园、别有洞天、神龟对弈等景点,同时配合动物科普知识介绍,让游人更亲近大自然,同时获得更多的认知。

5.10 森兰拓展区

该区设置有专业的青少年攀岩场地、35 m高的挑战塔,同时配套有露营基地和各类型拓展项目。通过户外拓展让学生增强体质,落实素质教育。拓展区分为营地教育和攀岩体验两部分。青少年除了学习野外生存知识,还要学会生活技能以及攀岩等运动技能,通过攀岩、爬树、探索等一系列课程,实现经历自我认识、自我突破和自我提升的成长过程。露营地位于拓展区内西北角水上廊桥斜对面,露营地设计了嵌草铺装的活动平台,同时依山傍水的位置设计了树屋,主要用当地的木材在树上搭建而成,这既能避免飞禽走兽的侵袭,又能不受潮湿气候的困扰,还能听着九畹溪潺潺流水的声音远观植物树冠不同时令的季相景观(图10)。

图10 景点效果图4

5.11 森兰栖息区

该区另辟蹊径,沿着崖壁开拓兰崖景观之道,同时利用崖壁和园内高差营造不同的视觉感官。从仰止台可领略崖壁的神奇之境,有凡仙之境、摩崖石刻景观,还有自然攀岩的兰花和树藤在崖壁上交错纵横的壮观景象。在崖壁前行中还可依稀俯视到园内的思兰浮水亭、幽兰浮水坊及漱石枕兰浮水之景,漱石枕兰浮水景点利用园内原有已经倒下的大树种植兰花,形成多条线性组合而成的兰花阵容。思兰浮水亭、幽兰浮水坊把游人引导到飞来石景点,此处有天然形成的巨石,围绕该石游走一圈可领略完整的林相景观,如获新生,故又名石来运转之说。飞来石下有溶洞和大小石山,景石奇形怪状,引入奇思妙想。此处开设玻璃平台向外挑出,可俯视险峻山林和森兰幽谷中的一汪碧水。平台旁有几重微地形,上面挺拔生长出参天大树,故在此设计枯山水园林,让人静思,悟出兰之禅道。沿着飞来石的下山之道可经过露营地,回到漪澜坊和绚烂花田之景,即上山之始点。

6 绿化设计

入口景观区的行道树以阴香、紫薇间植为主,灌木以三角梅、毛杜鹃、叉孢苏铁为主。中心景观区的乔木以香樟、洋紫荆、紫薇、碧桃、夹竹桃为主,灌木以三角梅、毛杜鹃为主。生产培育区的乔木以银杏、桂花、香樟为主,灌木以含笑、红檵木、毛杜鹃为主。珍贵树种展示区保留原有松木,增加银杏和兰花形成特色景观,种植泡桐、格木、沉香、蚬木、红豆杉等珍贵树种。森兰松林区保留原有松木和杉木生态景观,增加兰花种植。森兰幽谷区种植香樟作为舞台绿色基调背景,周边种植樱花、紫薇、白玉兰、碧桃、红枫,营造四季植物景观。森兰精灵区以3、4种杜鹃的花色种植在入口坡道上,营造花海的景观,沿着水系种植乔木紫薇和柬埔寨糖棕,石山和峭壁上种植夏季兰花,例如鹤顶兰、铁皮石斛、纹瓣兰、独蒜兰等,搭配水生植物旱伞草、菖蒲、花叶芦竹、美人蕉、马鞭草、千屈菜、再力花、紫芋,营造步移景异的兰花溪谷景观。森兰拓展区保留自然森林生态原貌,地被、山石和树干上种植秋季兰花,例如束花石斛、窄唇蜘蛛兰、半柱毛兰、多花指甲兰、兔耳兰等,营造秋季兰花景观。森兰栖息区保留自然森林生态原貌,地被、山石、崖壁、枯木和树干上种植冬季兰花,例如大花万代兰、紫纹兜兰、寒兰、西藏虎头兰、大雪兰等,营造冬季兰花景观。森兰仿生区保留自然森林生态原貌,地被、山石和树干上种植春季兰花,例如杏黄兜兰、硬叶兜兰、秀丽兜兰、墨兰、春兰等,营造春季兰花景观[8]。

7 结论与讨论

广西雅长保护区兰花科普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以科普展示为核心,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将兰花科普园打造成一个集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生产培育、珍贵树种收集、科普展示、户外拓展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专类植物科普园。由此,在进行兰花专类园设计时,应该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普及兰科植物的相关知识和文化艺术、传播保护生态的理念、弘扬当地文化为目标,突出兰科植物主题,以人为本,寓教于乐又以乐促教,营造多位一体的兰科专类园景观。

猜你喜欢

专类兰科兰花
关于《植物专类园设计规范》制订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美国南部植物园专类园主题设计∗
国内首个汽车再制造专类展“亚洲再制造展览会”在广州举办
化龙山保护区兰科植物调查和保护
兰花
兰花鉴赏
专类植物园中植物景观营造分析——以南昌滨江月季园为例
我爱你兰花
伊犁州野生兰科植物分布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寂寞的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