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评价研究
——基于新疆M县的调查

2023-03-08池宝明张晔

农业与技术 2023年4期
关键词:村庄基础设施指标

池宝明 张晔

(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引言

农村基础设施是乡村社会发展的“先行资本”,是实现农村“产业高质高效、环境宜居宜业、物质富裕富足”的基础。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特别指出在乡村建设行动实施过程中,要对农村公路设施、电力设施、饮水设施、广播通信设施等生活性基础设施,加速推动提档升级,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作为农村发展的“硬件”设施,对建设美丽乡村和满足农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有效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基础。

国内学者就我国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了广泛研究。赵冬辉指出,我国农村基本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饮水、污水以及生活性能源设施等方面都存在不合理的问题[1]。曾福生等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时间段农户对于基础设施的需求,指出交通设施与网络设施可以有效地满足农户社交的需求[2]。李琴认为,目前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存在融资难、供给不均衡、建设水平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通过提升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3]。张军等通过对永登县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的现状进分析,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改变农户观念意识,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加速建设农村公路、转变农村能源结构、设立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一系列措施[4]。

现有研究主要对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融资、供给等方面进行研究,极少以质量评价这个角度去考虑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的发展,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相当匮乏,还需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继而解决我国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为此,本文选择以农民感知度更高的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作为研究对象,以新疆M县农村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进行评价,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的方案。以期对正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与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域概况

M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北部,辖区总面积为9154km2,县域内分布着3种地貌,分别是作为优良牧场的南部天山山区、重要乡村旅游基地的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主要粮食产区的中部冲积扇平原。地势上呈现为南高北低,形似梯状;地形呈现长条状展布,南北长、东西窄。县域内存在4种地貌单元,分别是高山区、丘陵区、平原区以及沙漠区。M县位于大陆腹地,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冬季严寒,夏季酷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年降水量冬春季小于夏秋季,中部北部大于南部地区。截至2019年,县域辖7镇4乡81个行政村,总人口为16.61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46.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9∶33∶28。耕地面积为8.22万hm2,占全县域面积的11.73%。2019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2408元,旅游接待人数为454.3万人,旅游收入95.8亿元,游客与旅游收入增长率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旅游业已经成为推动M县服务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2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中所收集到的数据来源于2021年6月在M县所做的田野调查,为提高调查样本对整体的反应程度,使调查结果更具真实性,调研中按照M县南部、中部、北部的地理位置分布选取了4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4~6个样本村,共20个样本村。通过采取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对20个样本村的320户农民进行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调查,获取有效问卷300份,无效问卷为20份,有效回收率为93.75%,同时在调研过程中与相关行业干部、村干部进行了座谈。

2 研究方法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己有的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评价指标研究成果,参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关于开展2021年乡村建设评价工作的通知》《美丽乡村建设评价》国家标准等相关文件中有关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并结合M县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以及对M县的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现状分析,从县、乡(镇)、村等部门获得的资料以及调研问卷中选取指标,本研究将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农村饮水基础设施、农村生活能源基础设施、农村信息通讯网络基础设施、农村人居公共卫生处理设施设5个系统共计18个指标。

2.2 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

为消除指标量纲对评价结果产生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极差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1)

2.3 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本研究通过构建AHP-熵值法的综合评价模型,为减少AHP法专家打分带来的主观性,通过熵值法赋予指标客观权重,来构建主客观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

2.3.1 AHP层次分析法

本研究采用AHP分析法对M县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建立一个目标层为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评价,系统层为自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农村饮水基础设施、农村生活能源基础设施、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农村人居公共卫生处理基础设施5个子系统,采用在该领域专家两两比对打分的方法以及矩阵运算法来求得各指标权重。

2.3.2 熵值法

熵值法是一种利用己有的客观数据,得到评价指标权重的客观赋权法。仅凭借已有客观数据通过计算得出评价指标权重[5],使得综合评价有足够的客观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弥补AHP分析法带来的主观性。

为控制指标系统的数量,可能需要规范化和标准化处理系统数据在零内,每个指标和规模单位要标准化。

当指标为正向指标时,其标准化公式:

(2)

为消除负值进行平移处理:

x′ij=H+x′ij

(3)

利用比重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

(4)

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值:

(5)

第j个指标的差异系数为:

gj=1-ej

(6)

其中,j=1,2,…,p。

第j个指标的权重为:

(7)

其中,j=1,2,…,p。

2.4 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权重

具体见表1。

表1 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3 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评价

3.1 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综合得分

基于得出的各指标AHP-熵值法的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综合权重,通过算数平均值法来求得M县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综合得分Sj。

(8)

式中,Sj为M县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得分;wj为第i项指标的得分值;cwi为第i项指标的最终权重值;j=1,2,...,m。

最终通过加权计算得出M县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的平均值为0.4742。

3.2 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得分类型划分

根据M县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评价综合得分结果,结合平均值分区法,将其各调研村庄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水平初步分优势型(0.6471,0.7544)、一般型(0.3913,0.6471)、较差型(0.2447,0.3913)。

表2 M县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评价综合得分

表3 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类型划分

通过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得分类型划分可以看出,目前M县各类型村庄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存在明显的差异。

3.3 结果分析

3.3.1 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整体建设质量一般

从M县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得分来看,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较为一般,得分为0.47。只有7个村域的得分高于平均得分,得分最高的村庄为f村0.75分。20个样本村中有13个村域低于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平均得分,最低得分为t村0.24分。从M县村域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得分分布来看,M县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得分最高与得分最低的村域之间,极差为0.51。表明M县整体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较为滞后,且两级分化严重,整体情况有待提升。

3.3.2 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存在区域间的不平衡

按照中部、南部、北部的地理区位将20个样本村进行划分,可以看出M县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内部差异性较大,其中位于中部的f村建设质量得分较高,为0.75,位于北部的西沟村得分最低,为0.24。整体来看,位于中部、南部、北部村庄的平均得分分别为0.5109、0.5030、0.3939。因此,从M县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得分的地理位置分布来看,中部最高,南部次之,北部最低。造成M县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南部山区和北部荒漠地区的村庄居民点布局分散,村庄规模小密度低,导致生活性基础设施设施建设不能实现规模效应,投入效率较低,基础设施较中部地区的覆盖率和质量都明显略低。

3.3.3 县域内各类型村庄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差异性明显

优势型,包括f村、e村、l村、c村、o村,这5个村庄都为M县确立的示范村,是率先开展乡村建设的村庄,可见政府支持与政策引导在对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起着关键作用。此类村庄的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较高,是人居环境较为优越的地区。但是,相对于其它4个指标来说,该类型村庄的人居公共卫生处理设施建设质量一般,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究其原因:近年来M县施行乡村建设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偏向于对农业生产有明显促进作用的“硬件”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而对于改善生活生产环境的这类“软件”基础设施投入相对较少。

中等型,包括k村、m村、n村、a村、b村、d村、g村、h村、i村、j村、q村。该类型的农村饮水设施得分较高,为0.103,略高于全县农村饮水设施建设得分。农村公路设施、生活性能源设施、信息网络设施建设、人居公共卫生处理设施建设的得分分别为0.1689、0.0511、0.0442和0.0487,略低于全县得分平均值。在该类型村庄中建设质量较好的村庄与质量较差的村庄之间的得分差距过大,差距要明显高于其他2种类型的村庄,各类生活性基础设施之间的均衡发展程度也需进一步提高。

较差型,包括p村、r村、s村、t村。该类型村庄的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平均值为0.3019,明显低于全县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平均得分,主要突出表现在村民对公共交通设施缺失、自来水管网覆盖率、污水处理设施缺乏等方面。该类型村庄只进行了部分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硬化、“煤改电”工程、网络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总体质量仍不容乐观,大部分村民认为村庄的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4 提升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对策建议

4.1 拓宽资金引进渠道,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质量

创新该领域的资金引进方式,政府作为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力量,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还要建立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对M县域内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较低的村庄(如t村)给予资金投入,加快提升其建设质量,尽快补齐短板;政府应该积极营造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的外部环境,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满足条件的私营企业进入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域,促进M县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4.2 提升整体规划水平,实现可持续化发展

在建设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过程中,要进行科学的前期规划,以此提高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避免出现资源浪费与建而不用的情况。政府部门要重视对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引导,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政府行业部门共同谋划,相互协调配合。应结合村庄实际情况与未来人口数量、产业发展等情况合理规划,尽量做到统筹全局,对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促进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长远发展。同时在制订规划时,应结合各个村镇的产业优势,注重各村庄各区域的自身特色条件。

4.3 推动全域整体发展,缩小区域间不平衡

由于受到地理环境、产业结构、经济水平等因素叠加影响,导致M县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存在地域间的不平衡现象。对于一些经济落后无法独立发展的村庄,由政府主导,结合村庄的实际需求状况,探索供给多元化渠道。政府要联合企业针对该地区村庄的产业优势,深挖经济发展潜力,大力发展落后村庄的经济,增强内生动力,实现独立自主。从而使经济发展落后村庄的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能够得到根本性提升,缩小与高建设质量地区之间的差距。

4.4 探索区域差异化特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依据各村庄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得分划分类型,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优势型:建立“自下而上”的供给机制、监管机制,加强农村人居公共卫生处理设施的建设,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中等型:加强政策引导与资金投入,在规划时要结合此类型村庄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优势产业、农户真实需求等,使各类型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均衡提升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较差型:加大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外部环境,挖掘内在经济发展潜力,增强内生动力,提升该类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在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的同时,调动各种资源,扩宽建设途径,努力实现多元化供给,最终为该类型村庄的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提升不断提供内生动力,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猜你喜欢

村庄基础设施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我的小村庄
最新引用指标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
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