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2023-03-06义乌市稠城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小学科学特级教师

小学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求真人文育人

义乌市稠城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小学科学特级教师

浙江省中小学骨干教师 高级访问学者 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学科审查委员会委员

楼曙光

教育界对科学与人文教育孰更重要的争辩,一直未曾停息。其实,科学与人文各有其独特的育人作用:科学求真,教人处事之道,是育人的硬件;人文求善,教人处世之道,是育人的软件。

科学与人文恒久相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漫长路上从未分离。科学教育以人文教育为先导,人文教育以科学教育为基础,在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中共同发展。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世界,是物,主要的目标是求真,崇尚真理,不向权贵屈服;人文研究的对象是主观世界,是人,主要目标是求善,抑恶扬善,不向恶势力低头。同时,二者都追求美:人文在抑恶扬善中体现了人性美;科学在揭示事物的现象和本质中,也力求用美的形式来表达。正因为如此,只有二者结合才能共同实现真善美。科学教育只有与人文教育相融合,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无论是科学教育还是人文教育,都有其合理的内核与现实价值。科学教育发展了人的智慧,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体现价值;人文教育重视人性的完善,使人的道德和精神价值得到提升,使人懂得生命的意义。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同一教育的两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两种教育,它们之间只有科学和人文的比例不同,而没有绝对的界限。在教育内容上,两者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在教育角色上,两者互为补充、互为促进。

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教育,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追求。科学求真,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人文求善,解决“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做”的问题。求真本身不能保证其方向正确,而需要求善为其导向;同样,求善本身不能保证其概念、原理正确,而需求真为其奠基。

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教育,有利于形成完备的知识基础。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知识,人文知识是同精神世界密切相连的知识。人不仅与客观世界有关,也与精神世界有关,既要掌握科学知识,也要掌握人文知识。这样的知识体系才完备。

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教育,有利于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优秀的思维品质包含两个基本点:一是本身正确;二是有原始性创新能力。科学思维主要是严密的逻辑思维,这是正确思维的基础;而同人文文化有关的思维,主要是开放的形象思维,如直觉、顿悟、灵感,这是原始性创新思维的主要源泉。两者缺一不可。

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教育,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人要有物质的生命,也要有心灵的生命。有满足生理健康需要的物质生活和符合心理健康需要的精神生活,才是健康生活的标准。前者主要取决于科学,后者主要取决于人文。

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教育,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个人同外界的关系。科学是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人文是对外部世界的关怀。只有对外部世界认知和关心,才能与外部世界和谐相处。

具体到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合人文教育可以有以下途径:

其一,是用“人文”求真。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科学家的真人真事,让学生去感受“真”;在探究活动中,用不迷信权威,去培养“真”;在实验数据处理中,用是否符合事实,去鉴定“真”。

其二,是用“人文”求善。教师可以用“人文导入”去激发学生;用“温馨提示”去关怀学生;用“弯腰倾听”去亲近学生;用“赞赏激励”去鼓励学生。

其三,是用“人文”求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教学内容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科学经历中人与自我的和谐,重视教学过程中人与他人的和谐。

真正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需要科学教师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每一节课,既使学生求真好学敏求、求善导行育德,又使学生的素质和谐发展,最终达到“做科学而人文之教育,育求真亦求善之全人”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求真人文育人
人文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张锦绣
人文绍兴
大医求真 惠民求实
走出教材窠臼,走向求真求是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