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重考验下的独居老人

2023-03-06《新京报》

新传奇 2023年4期
关键词:陈华子女人群

子女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更是处在“保护网”最脆弱的位置。长时间的封闭再加上对疫情的恐惧,可能让老人产生心理上的问题,甚至可能引起意外事件的发生。对独居老人而言,汹涌的感染浪潮,是对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

当前,高龄老年人特别是农村的高龄老年人,是医疗救治的重点人群之一。而子女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更是处在“保护网”最脆弱的位置。

在2020年疫情暴发之初,武汉一名社区医生纪光伟就刊发了题为《疫情之下要特别关注独居老人》的文章。文章指出,独居老人就医是一个大问题,这包括与新冠相关的就诊需求,也包括其他急症。

纪光伟说:“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心理需求也要重视。长时间的封闭再加上对疫情的恐惧,可能让老人产生心理上的问题,甚至可能引起意外事件的发生。”

对独居老人而言,汹涌的感染浪潮,是对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

八旬独居老人感染了

2022年12月11日,家住北京东城区的八旬独居老人陈华发起了低烧,抗原检测显示阳性,后发烧超过39℃。

远在广州生活的侄女邓方淑接到陈华求药的电话,但广州的退烧药也不好买。邓方淑跑了四家药店,才凑齐了三种药,但快递还要在路上耽搁几天。邓方淑又在常逛的社交平台购物小组发出求助帖,希望北京的热心网友能匀出些退烧药给老人。

最终,邓方淑找到一个网友,当天给老人送去了退烧药。三天之后,陈华有惊无险地退烧了,只是肌肉还有些酸痛,嗓子有些发干。这让邓方淑觉得幸运,但她也在想一个问题:如果是农村的老人求助,又会是什么情况?

家住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蒙泉镇的85岁独居老人贾秀雾,因为怕感染新冠,有一段时间不再出门赶集,都是托亲戚带些猪肉、辣椒和大蒜。

贾秀雾嫌话费贵,家里没有座机和手机,子女联系她,要先给同村的侄子打电话。贾秀雾至今仍不清楚感染新冠有何症状,也没有养成洗手的习惯。家里倒是有感冒药,但她不识字,药物什么时候吃、有没有禁忌、一次吃几粒,她一概不知。

一位从医多年的村医说,他遇到过老人身体不舒服,但怕拖累子女的生活和工作,都自己忍着,直到扛不住了,才给子女打电话。还有老人怕子女花钱,不肯说出自己的病情。

心理上的考验

薄弱的防护意识和基础性疾病,使老年人面临更多风险,也是对心理的考验。

64岁的河南平顶山人杨红丽,2008年因一场意外失去了孩子,两年前丈夫也去世了。她心脏不好,血管堵得严重,至今没有安心脏支架。医生建议她做心脏造影检查,按规定需要家属签字。但亲人都不在身边,至今心脏造影检查仍然搁置着。

在新冠感染人数上升期间,杨红丽和病友们达成了一致意见,“咱伤不起,最好不出门”。生病的滋味不好受,这是一种极度的孤独。像杨红丽这样的老人,应该被给予更多关注。武汉长江医院内科医生卢洁等人,曾对2020年3月至4月武汉江岸区的71例老年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基本情况及心理问卷调查,其中大多数老年人来自养老院或是独居空巢老人。调查发现,在疫情下,老年新冠肺炎患者由于自身疾病和社会家庭原因,面对应激公共事件缺乏经验,更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各种障碍性负面情绪。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表示,老年人外出减少,安全感下降,更易恐慌无助。在心理上,慢性病、长期生活在封闭环境、受关爱照顾不充分,这些都会对心理有影响,最常见的影响是焦虑和失眠。老年人抑郁症发病率不比年轻人低,而且自杀率较高。

社会“保护网”

2022年12月9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根据65岁及以上老人患基础疾病情况、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感染后风险程度等,分为重点人群(高风险)、次重点人群(中风险)、一般人群(低风险)三个类别。

12月16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再次印发《加强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充分发挥县、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作用,摸清村组内合并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孕产妇、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人员健康情况。落实村民委员会对居家治疗观察人员的服务责任,尤其是对于缺乏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独居老人、残疾人等,要协助其进行健康监测并及时向乡村医疗机构反馈。

上述工作方案还要求,加强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监测,确保高龄合并基础性疾病等重症风险较高的感染者得到及时发现、及时救治,明确和畅通转诊“绿色通道”,提高转诊效率。落实有转诊需求村民的交通保障机制,原则上通过自驾车或120急救车等进行点对点转运,乡镇和村要统筹调度,动员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等协助就医转诊。

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燕明提醒,老年人在家中一旦出现发热,一定要加强体温、脉搏、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如果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困难、肢体活动或精神状态异常,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就诊越早,救治成功率越大。

猜你喜欢

陈华子女人群
陈华莎、杨艳作品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陈华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秘书缘何成为『高危人群』
没有一只鸟会死在寻食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