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服装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2023-03-05王海红

西部皮革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中华服装

王海红

(商丘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引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不仅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包含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思想理念,也包含中华文明成果,更包含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作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与当代文化的碰撞中,除了与现代文化的相协调,更彰显了跨时空的传统文化的魅力。

1 专业课程的结合

1.1 专业理论课

服装专业虽然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但是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服饰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当时的风土民情和大众审美。服装专业开设的专业理论课中,有效融入优秀文化的特色和特点,增强优秀文化和专业理论课程的联系。其中,服装学概论课程是服装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学生了解服装学的主要课程。在本课程中构建“专业知识+优秀文化+实践”的授课框架,将中国刺绣融入其中。讲授关于服装的功能和属性的知识时,以中国四大名绣(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和广东的粤绣(广绣、潮绣))为中心,将刺绣这一民间传统手工艺与服装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外服装史课程中,带领学生们了解中国服装的变化和变迁,感受不同朝代的服饰的特征,让学生们了解服饰背后的文化意义,如君臣的配饰不同有何原因,某个朝代的服饰风格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为何官服有不同的色彩及图案设计等等。传统文化和专业教学内容融入,不仅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文化自信心,同时对之后的实践内容,进行有效的铺垫、启发和引导,并且让学生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内涵。

1.2 专业实践课

服装专业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服装设计、服装工艺等创作实践来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在专业设计实践课程中,通过构建“实践+文化+实践”的授课框架,让学生们懂文化,懂设计。带领学生开发专业实践课程中传统文化的要素,同时充分利用设计实训、艺术考察等方式,在课堂上,构建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的实践体系。在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实训课程中,将中国盘扣融入其中。在本课程中,通过对盘扣的独特理解,带领学生们将传统文化焕发新生,通过款式的改良,使用方法的拓宽等方式,将盘扣和现代服饰有效结合,既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保护,同时又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在服装的设计、制作和毕业设计展授课过程中,借助传统文化的融入,引导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同时极大地鼓励学生们将传统和现代设计进行融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们在实际创作过程中,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也让学生们在实践中,理解专业的意义,对专业的学习更有自信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有兴趣,间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1]。

2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的实践意义

2.1 增加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实施高质量的传统文化服装专业课程建设,是促进传统文化在服装专业课程教学中发展的前提,也是大幅提升学生本土创新设计能力的基础[2]。高校是当代大学生们获取专业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们通过专业课程,掌握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同时,通过优秀文化和专业课程的融合,重新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知。在此之前,可能学生们从不同的渠道,对传统文化有一些接触,但大部分的情况,都是没有和专业知识联系在一起,或者是一知半解,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和学习。现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中,让学生们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优秀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们更深入地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于无形中,增加了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2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元素支撑服装设计专业的发展,才能形成能够体现中华民族大国风貌的服装体系[3]。服装专业的课程基本都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课程内容的设定上也都围绕服装设计、服装配色、服装结构设计制作等核心课程开展专业教学。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定上,除了讲解时装设计、服装生产、现代社会对服装需求和审美的变化等,同时加入中华优秀文化的内容,让专业的知识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更加有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也让专业课程在关注时尚前沿的同时,重新探寻传统文化,从优秀文化中探寻服装的变迁,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

2.3 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华优秀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代代的传承,当代大学生除了学习当代的科学技术以外,还应该主动承担起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优秀文化融入专业课程之后,学生们间接的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同时也为传统文化带入新的想法和创意,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的教学方式,现代的思维方式,现代的文化中,不断地创新发展。

3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1 教学师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除了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设定,任课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也非常重要。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支撑其专业授课的基础,但是他自身的专业综合素质,是实际授课过程中,更为重要的。在目前的优秀文化与专业课程融合及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一方面,教师无法解决传统文化与其专业课程结合融洽的问题,对于二者相融合的度不知如何把握得当。如果优秀文化穿插的内容过多,会丢失专业的知识,如果优秀文化融入的过少,就起不到任何的实践意义。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负责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目前存在的比较大的问题。

针对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学团队解决。首先,教学团队从构成的方面来看,需要考虑教学团队成员的年龄、专业、学历、擅长研究领域等等方面。一个成熟的教学团队,需要从构成上表现合理,不论从年龄层还是擅长领域,都是可以相互弥补。其次,通过教学团队对专业内容和知识的把控,可以更好地带动教师个人在专业上的认识,避免个人的原因,影响专业的发展。再次,教学团队的教学活动,可以促进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思考,让教师对课程的实践教学有更高的体会和认识,从而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同时也提高服装专业在中华优秀文化和专业课程融合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2 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目前高校的专业教学内容中,虽然有部分的专业课程是和优秀文化相关联,但是从弘扬和传承优秀文化的角度来看,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深度上,都是远远不够的。有的课程只是蜻蜓点水般的,粗略的过一下,任何实质性的意义都没有;有的也将一些边缘内容代入,但是和专业课结合的不够深入,没有将理论和实践进行融合,这些都使优秀文化和专业课程的二者融合丧失意义,对服装专业未来的发展也没有帮助。

其实,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除了要凸显出优秀文化,还需要凸显出在优秀文化的融入基础上,对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难的就是,二者兼顾的同时,不能丢掉彼此的特点。在这个方面,可以借鉴其他专业的方法,例如在视觉设计专业中,借用国潮产品的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大胆的融入和引用,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并在创作实践中,体会各个产品的不同,以及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出来的产品所带有的独特的风格特点。同理,不仅需要教师合理合适地进行筛选,还要将优秀文化和专业教学内容相契合,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互相成就,传统文化在经过学生的学习和创造后会赋予其时代的符号,更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同样也具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学生在自己的专业作业中融入传统的东西会使自己的作品更具有说服力,也起到了弘扬传统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的目的。

3.3 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部分教师没有考虑到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关注内容本身,忽略了教学方法的正确引导和引入,从而导致部分课堂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所以,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促进学生服装专业学习方式的转变和革新,在教学方法上,除了保留原有的教学方式以外,还需要适当地加入一些更为激励学生们主动学习和实践的教学方法。方法只是提高课程教学的一个方式和手段,实际的效果或者可以达到的效果,都需要课程教师,结合实际的学生情况和教学情况等多方因素,进行综合的考量和灵活的运用。

首先,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可以加入竞赛主题的教学模式。所谓的竞赛,一方面是模拟和营造出一种竞赛的环境和状态,让学生们变得积极和主动。通过引入竞赛的主题,让学生们以竞赛选手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带有胜负欲地去学习,去实践,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带领学生们积极参加真正的专业赛事,不论专业程度高低,以积极参与为主,每一次的参与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课程学习中需要的参赛作品的主题内容或设计元素,通过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和实际运用所创作,增强学生们自信心的同时,更加鼓励他们结合传统文化去创造。这种“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方式让教师更有教学的挑战性,也让学生可以更快地成长[4]。而具体的竞赛赛制如何设定,怎么去实施,也还是需要每一位任教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灵活的设定和操作。

其次,根据班级学生程度的不同,成立学习小组。通过学习小组,不仅让学生们之间相互帮助,更让每个小组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研究、独立思考、独立执行实践任务的小组。特别是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变为引导者,学生们变为主要参与者,通过课堂的翻转,学生们主动搜集优秀文化的知识和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地引导学生,锻炼学生们积极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们在搜集资料中主动接受和理解优秀文化。再经过翻转课堂的讲解,让学生更深层次地发现优秀文化的魅力。

再次,在学习小组的基础上,整合班级优秀的学生,用项目来进行精英教学。通过项目真实的项目内容的实现,刺激学生们了解当下社会中,最流行的时尚,或者最前沿的专业信息。一方面,在项目中,由老师主导,通过老师的专业判断和专业能力的引领,学生们可以成长得更快。另一方面,项目是和社会中的实际单位进行的真实的合作,可以帮助学生提早感受到社会的需求和实际的工作模式,以及对人才的要求等等,学生们根据亲身体验,更加了解自身应该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项目本身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一段时间结束后,学生们可以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得失,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方向。

4 结语

结合高校教育平台,通过传统文化和服装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相融合,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方面,这使得优秀文化的传播有了更为宽广的途径,也让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为年轻的担当;另一方面,专业课程融入中华优秀文化也促进了服装专业的长远发展。通过本文的探究,深入剖析中华优秀文化与服装专业课程的融合现状和问题,以及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考高校服装专业课程的发展方向。在今后的发展中,教师仍然需要继续加大专业课程中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融入,并将内容不断深化。传承并不是单一的传承,更需要结合现代的发展,在保留传统文化特点、特质和要素的情况下,适时地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理解,让“传统”和“现代”在持续的碰撞中,不断积累经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服装专业课程的实践贡献一点力量。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中华服装
让人心碎的服装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