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服装审美及消费心理研究

2023-03-05杨维

西部皮革 2023年11期
关键词:消费行为服装消费

杨维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1 大学生服装审美综合概述

1.1 服装审美

审美是一种人们对事物认知的独特方法,体现着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交流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感性的意识表达。在大学教育和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审美主要表现在师生对服装产业流行趋势、搭配组合形式的一种精神认识,其可以培养院校学生的美学理念和能力,对学生掌握服装审美技能和把握流行趋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有助于其完善性格的塑造培养。

1.2 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以看和听为重点,每个人表现情况不尽相同,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先天和后天的交流,部分高校开设服装美学专业课程,但仅仅对服装设计方面为教学侧重点,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和理念的塑造,不能与现阶段服装产业的走向相适应。在这样的背景下,各院校除要注重基础技能课程教学之外,还应适当填补院校学生自身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培养,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1.3 转变教育思维,重塑学生审美意识

部分院校服装专业,在对内部人才培养方面,经常出现错误思想,单纯地以为只需要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其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即可,在教育人才方面,这样的逻辑思维存在很大弊端,服装是一项独特的艺术品类,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在时尚潮流、风格搭配上不断地改变着,学生仅会基础技能是胜任不了未来工作岗位的,所以,在教育教学方面,要跟上时代步伐,改变教育观念,既要重视审美意识,又要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艺术的美是从生活中产生的,而服装的美同样来自生活。简单来讲,审美艺术体现在对现实生活中的东西的一种抽象化的认识,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真实的反映,与此同时,涵盖了一些感情因素,其中蕴含着艺术家的美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美学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精神层面得到美的陶冶与享受,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装审美的涉猎范围,也远远强于其他手工艺制品。在这种情况下,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服装审美观念与审美能力的培养[1]。

2 高校学生的服装消费简析

2.1 服装消费占比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对高校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男同学,女大学生穿着开销占所有支出的大部分,远远大于男生的服饰开支。根据调研资料显示,在服装消费方面,女大学生占比更高且更愿意花钱,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出发,认为随着社会飞速发展,衣食住行方面基本得到了完善,所以,在当今的大学里,女生在满足基本生活保障后逐渐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愉悦和外表上的美丽,这就是造成了服装消费占比过高的原因所在[2]。

2.2 服装消费的多元化

2.2.1 线上网络购物和线下商场购物

女大学生最喜欢的购物途径就是去逛商场,此种方式更为直接且感官充分,方便试穿等优势,颇受女大学生喜爱。而且,通常是与朋友结伴出行,既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感情,又可以作为一种磨炼,此种消费方式在大学生日常服装消费用占比较大。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服饰网上购物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越来越被年轻人认可,尤其是高校女大学生,网上购物是其比较熟悉和喜欢的一种购物方式[3]。

2.2.2 多途径消费

市场营销理论认为,消费者在发现需求后,立即要对其进行搜集,其信息来源主要多种多样。经过调查发现:女性大学生消费习惯主要依据朋友介绍进行选择或根据服装本品牌价值进行甄选,还有部分通过电视广告和网络宣传进行选择购买,少数之根据自己喜好进行选择,传染型消费在相同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更高;利用电视进行网上购物的比例越来越大。

3 关于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及心理浅析

3.1 个性化的服装消费行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越来越关注个性化、定制化的消费,其思想活跃渴望创新并且爱追求潮流,铸就了其特殊的消费方式,特别是在网络购物和潮流新品体验等方面。根据调查结果,大多数大学生对时尚的要求很高,同时喜欢新鲜事物,其对时尚有着自己的看法。还有一部分的大学生,有很强的独立性格,通常将自己的花费与自身专业和爱好相关联。伴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迅速普及和直播带货的兴起,高校学生对网络的消费呈现出加速的趋势,其经常成为新的潮品或者新的购物方式践行者和促进者,往往被服装产品设计者所重视[4]。

3.2 大学生服装消费心理探究

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对于特殊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其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不再拘泥于饮食方向,已逐渐渗透到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服装穿着消费尤为明显,在所有日常消费占比越来越大,其消费心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 大学生之追求新潮,有强烈的品牌观念

大学生作为网络信息接收最快的群体,其消费观念也受不同信息的影响,部分大学生逐渐产生追求时尚的心态变化,拥有强烈的品牌意识,由于其时刻关注各种时尚新闻,对品牌效应非常了解。在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身着名牌服饰的学生,虽然颜色款式不尽相同,但都同属知名品牌,并且价值很高[5]。

3.2.2 大学生之虚荣心过剩且从众心理

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都是以集体方式进行,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相互比较的心态,其会在服装品牌知名度,新潮款式,新颖功能,颜色等方面互相评判,同时大学生在服装审美观点、审美认知等方面具有共性,另外大学生还存在效仿和依从的心理特点,极易被同化,进而呈现出从众的心理特征。

3.2.3 推崇个性,缺乏对品牌的忠诚

现如今的大学生,追求的是个人随性自由,服装的穿着款式样式恰恰是性格、心理的外在体现,所以在服装消费选择上就会把自身的性格因素纳入其中,根据自己喜好来挑选服饰。性格温文尔雅、内敛的学生,普遍会挑选款式比较普通,颜色比较深沉的服饰;而性格外向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奇装异服”。因此,大学生对自己的性格相对忠诚,而品牌并不是其首要考虑内容,所以缺乏对品牌的忠诚。

3.3 影响大学生服装消费心理元素

3.3.1 客观元素

客观元素主要涵盖家庭、学校、社会等元素,现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对子女过度宠爱,造成了其节约认识不足,是大学生服装消费心理生成的重要原因。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其消费理念并不稳定,极易产生盲目攀比心理,并且其自控制能力薄弱,很容易出现冲动消费的现象。

3.3.2 主观元素

主观元素包含特定的性格元素、属性元素、行为元素等方面,不同的性格特点会产生出不一样的消费心理特点,在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服饰消费越来越具有象征性的今天,消费习惯逐步表现出个性化和差异化特点。消费环境指的是大学生进行消费活动的地方,与线下环境相比,线上环境具有更多的方便性,这也是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产生影响的一个主要原因[3]。

4 高校大学生服装消费心理存在的问题

4.1 消费心理歪曲

高校女生的消费行为凸显出独特的消费特点,既是由女生的消费心理特点所制约,也是由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理念所决定的。高校女生普遍存在展示自我,追求潮流的心理特点,与男大学生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女大学生是时装消费的先锋,非常注重自己的外表,更加看重服饰的审美价值,善于用服饰的美来表达自己。经调研发现,只有少数的女生的独立意识已经开始显现出来,其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并想要用兼职或者其他的方式来减缓家庭压力,但是,大多数的女生都没有很强的经济独立意识,而且其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弱,所以更容易出现群体互动和盲目从众的心态,致使感染性的消费,这也是现代女大学生缺乏正确消费观的体现[6]。

4.2 对品牌服饰的非理性追逐

部分女生在穿着打扮上,出现为满足虚荣心,盲目追求品牌,并对品牌过分着迷的现象。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家庭消费的错误认识。有的父母觉得,生活水平提高了,教育子女的费用也要提高,有些父母自己的消费习惯随性且缺乏理智和计划,对子女造成潜在的影响,都是导致女大学生消费观念匮乏的原因所在[7]。

5 促进大学生服装合理消费途径分析

目前,部分大学生由于意志不够坚强,受社会的外部因素和家庭的内部环境双重影响,使其服装消费心态偏离了正常轨道。为促进大学生养成合理的服装消费习惯,建议如下。

5.1 树立正确的服装消费观念

要想建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出良好的消费习惯,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只有提升了自身素养,才能在面对服装消费的时候拥有一个理性的范围,避免从众心理滋生和攀比心态的产生,规避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对此,院校和家庭应强化对学生消费观念的教育和引导。艰苦奋斗、勤劳节俭,是国家传统美德,在大学的课程教学中,不能因学生已经成年,拥有独立能力和判断能力,就对其进行放纵,而忽略了对艰苦朴素的大力弘扬,所以,在大学期间,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要鼓励学生合理消费,树立起科学的消费观。家长依据家庭实际状况,对子女进行适当的教育,不要对子女过于纵容。要对学生在院校中的真实情况进行恰当的探讨分析,帮助学生树立起一种健康的生活服装消费理念[8]。

5.2 创造优质消费环境

物质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以及参考群体的引导,对学生的服装消费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些人对潮流名牌的跟风追求,导致了部分学生错误地跟风。要为服装消费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要猛烈抨击社会上的奢侈服装消费行为,强化对盲目听从、超额购买名牌服装等不科学消费行为的宣导,明确消费行为的危害性,提倡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提倡科学健康的服装消费理念,从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建立,以促进女性的正常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的养成[9]。

5.3 积极提倡“绿色”消费

在当今的时代,人们对绿色的消费和低碳的生活方式有着广泛的推崇。大学生能起到一个很好带头作用,作为一个宣导绿色消费的信使,在不同人群之间起到一个沟通联系的桥梁作用,对绿色消费进行宣传,并且成为其践行者和倡导者,在服装方面,尽可能多地选择纯棉可降解衣物,尽可能少地选择含有化学纤维材质的服装,并将不穿衣物捐献给福利机构或组织,不要随意丢弃或焚毁,规避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过度浪费。要注意节制,理性消费,量力而行。在此基础上,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消费者的相关知识和知识的普及,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10]。

6 结语

大学生的服装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与一般的消费人群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一方面,大学生消费欲望很强,但另一方面,其经济独立程度较低。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已经呈现出了个性化和理性化的特征,消费心理逐渐出现标新立异和攀比的特点。而在这些现象的形成过程中,集体生活、消费观念和消费环境都是其影响因素。

猜你喜欢

消费行为服装消费
让人心碎的服装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浅析花卉市场中的消费行为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新消费ABC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基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团购网站建设
大学生资源节约型消费行为的养成教育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