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VR 实验性 研究

2023-03-05王志豪李硕邓晰

河北画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染织黎锦黎族

王志豪 李硕 邓晰

(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海南岛地处热带,气候温润,不但自然资源充足,而且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南黎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黎族传统纺染织绣(黎锦)技艺是黎族人民的智慧结晶,黎锦也被称作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作为黎族文化的载体,黎锦的统纺染织绣技艺是黎族文化遗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研究,采用非遗加VR(虚拟现实)的方式也是技艺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 之一。

一、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现状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海南省黎族妇女创造的一种纺织技艺,随着黎族人民不断地改进、改良技艺,最终形成了由纺、染、织、绣四大技艺类型构成的完整技术体系。用棉线、麻线和其他纤维等材料做衣服和其他日常用品。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于2009年10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纺织服饰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下熟练掌握技艺的传承人极少,并且该技艺的技术体系分四部分,并不是所有的普通传承人都可以掌握黎锦全流程的制作。从目前的传承人来看,基本上都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传承人年龄偏大。黎族分布在海南东方、昌江、白沙等13个市县。从设立的保护单位和传承村、传习所可以看出“保护传承区”在整个海南黎族居住区域的占比非常小。③

表1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传承情况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与其他纺织类非遗相比较,搜索指数、关注度都是比较低的。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于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地域关注情况,排名前十的地域就不包含海南省和黎锦。

表2 纺织类纺织非遗地域关注和传统技艺关注度排名

二、技艺传承需要新兴媒介强化传播和研究力度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以下简称黎锦技艺),相关物料和技艺的展示传播形式相对单一,要到黎族当地的文化馆或者保护单位观看,由于时空的限制,大家很难详细了解到黎锦技艺的现状和传统工艺的魅力。海南政府从2009至今10余年的时间,通过发布保护政策和行动计划,参加跨区域纺织类文化交流活动,但大多是通过开展活动和发布新闻动态为主,对于技艺本身的制作流程、技艺特点以新兴媒介传播的途径还有所欠缺,同时网络的进步也催生出了很多“流量自媒体”,制作相关的短视频和文章推送,大部分是为了博流量筛选出具有热点的黎锦作品进行展示,浮于表面的展示并不能达到保护和传承的效果,相反还会带来受众对黎锦的误解。

根据关键词“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VR(虚拟现实)”进行综合文献检索,以及搜索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虚拟现实项目可知,省内乃至国内都很少涉足。黎锦技艺的保护、传承、发展也应与时俱进,并且需要新兴媒介强化传播和研究,目的就是让传统技艺以数字化的形式保存、传播、授课等。所以利用新兴媒介和VR(虚拟现实)技术对黎锦技艺进行保护研究显得非常有必要。

三、黎锦技艺与VR 的融合研究策略

(一)可行性分析

虚拟现实技术(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1],VR技术在各个研究领域十分活跃。探究黎锦技艺的保护、传播和传承,利用VR技术的交互性、沉浸感、想象性和自主性等特点,不仅可以对海南黎锦技艺相关信息进行数字化传送,而且交互方式更加直观,更具沉浸感。

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积淀,利用VR可以把黎锦技艺数字化展现,打破时空的限制,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效果和传递效率,为其传承保护提供新的手段。黎锦技艺一般都是通过传承人现场展示某一部分制作流程以及相关成品等方式进行展示,因场地和人员的限制,导致受众人群非常少。而VR的受众是面向大众的,都可以通过体验VR交互产生自己的感受。

黎锦技艺的制作环境、原材料、纺织工具、衣饰成品展示只是技艺的“肉”,而展示和传播黎锦技艺制作的过程才是非遗展示与传播的“骨”,所以利用VR技术一定程度上模拟再现黎锦技艺的制作流程,就是数字化再现非遗传承人的现场展示,在保留技艺的原始数据外,进行VR艺术化处理后呈现给受众,通过佩戴VR设备,使受众可以最大限度地感受黎锦技艺的文化魅力。目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设计研究大多是以出版物、平面包装类设计、视频媒体等方式进行,再者就是融合文化创意商品进行宣传以期达到传播传承的目的。但是这些传统媒介多数为展示非遗的成品或简单记录过程,传播的是非遗的“物质成品”,缺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内涵”。本课题从-黎锦技艺虚拟现实(VR)研究这一立意入手,区别于以往的传统媒介研究。运用VR的沉浸感、交互性、感知性、构想性等基本属性全方位体验黎锦技艺的艺术魅力。佩戴VR设备可以感受虚拟世界中的视效、声音、动态、触感反馈等,在黎锦虚拟制作环境中观看技艺、参与技艺、创作成品等交互形式,以这种人机交互的形式让受众逐步了解黎锦技艺,黎锦文化和黎锦艺术品的绚丽。

(二)新颖的交互形式

对于现有的虚拟非遗作品进行分析对比后,发现作品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升,同时在传播和传承非遗的交互形式表现上缺乏沉浸感和交互性,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VR)彩塑脸谱》④为例,此作品所展示的VR效果为360°全景视频,交互形式为旋转视角观看,而整体展现非遗的方式为传承人授课,受众只是作为观众进行听讲,影像记录加全景展示,没有强烈的沉浸感和交互性创新。黎锦技艺的创新研究重点之一就是交互形式要符合虚拟现实技术的特性,营造虚拟黎锦制作环境可利用VR设备在虚拟世界里移动观看并进行交互。黎锦技艺的制作过程分制作场景和制作步骤,每一个部分加上相应的VR手柄交互、文字UI以及语音解说。由整体到局部对黎锦技艺进行学习,在完成某一部分后也可以重新体验巩固学习知识,这种既有文字语音和实践操作的交互学习方式是符合心理和大脑学习机制的。这种交互形式很好地结合了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优势,同时也突出黎锦技艺这一主题,以寓教于乐的交互形式,由浅至深学习了解黎锦技艺的完整过程,为大众文化自觉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启示。

以上高压设备的选型均依据于《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5],且均为目前市场上比较流通的型号,可满足动、热稳定校验等条件。综上所述,高压电气设备选型如表4所示。

(三)传播方式的拓宽

对于非遗的传播,当下最流行的就是拍摄纪录片和结合文化创意商品来展示非遗,同时非遗所在地政府也会举办相关传统文化活动,进行新闻报道宣传。这些传播模式受众习以为常,并不能引起大家的持续关注,节目或者报道热度逐渐消失的时候,也是非遗再次冷落的时候。非遗结合虚拟现实以数字化的形式与高速网络传播相结合,这种传播模式有助于挖掘黎锦技艺的文化内涵,引起受众的兴趣和对非遗文化的重视。黎锦技艺VR交互面向大众开放体验,拉近非遗与公众的距离,可体会其他传播模式所不具备的沉浸交互特性,让大众在体验中成为黎锦技艺的学习者、传播者甚至传承者。

四、VR 黎锦技艺的实现

(一)VR黎锦技艺框架设计

利用VR技术,把黎锦技艺数字化并添加沉浸交互,探究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传承,本课题利用VR技术和各种开源软件、平台,再结合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把视效沉浸式交互传递给大众。

首先采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相关信息和数据,利用相关绘图软件绘制概念图,根据概念图建立三维模型,其中运用到的建模软件技术为Maya、C4d、3DMax.然后利用贴图软件SubstancePainter绘制模型贴图,把制作好的三维模型进行高模雕刻,拓扑低模(即最终所需要的模型)展UV,将高模细节烘焙到低模上面,再利用材质绘画软件绘制贴图,再导入UE4中创建材质贴图,检查模型效果并做出调整。

UE4引擎是一款具有强大物理模拟的引擎,同时具有强大的全局光照系统和材质编辑器,最大优点是其内部参数可以根据所需的数学公式进行表现,让材质能够更好地表现真实。把VR设备HTC+VIVE(由HTC公司与Valve公司联合开发的一套VR硬件套装)加载到UE4然后再通过SteamVR(游戏平台内的插件)来实现VR设备与虚拟场景建立连接。把创建好的三维模型资产导入到UE4,创建对应的材质和动态贴图。运用蓝图(一种面向对象的编译型可视化编程语言)来实现相关的交互功能。测试优化能发现在项目制作中存在的缺陷,如有无冗余资产、交互操作流畅度、材质贴图、物体碰撞检查范围、灯光和环境雾等参数。再把项目封装打包,运行后再测试优化,直到相关内容参数符合最初设计理念。

图1 黎锦技艺虚拟现实技术路线图

(二)图文数据搜集

在图文搜集过程中,查看了关于黎锦的大量相关文献和艺术品,在海南省东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展示馆中,现场观看了非遗传承人展示绣工以及黎锦制作流程,并搜集了黎锦技艺 所需的工具和原材料展示图,深入了解了黎锦技艺的制作过程。

图2 东方市黎锦技艺传承人展示技艺

(三)沉浸交互模拟体验

沉浸式的黎锦技艺制作环境场景模拟。海南热带特色虚拟场景和黎锦技艺制作环境,更能衬托黎锦所具有的民族特殊性,同时也能展现黎锦技艺的文化魅力。营造海南热带特色,搭建自然风光虚拟场景,三维模型元素包括椰子树、木棉花、榕树等树木,再加上一些热带灌木丛,围绕在黎锦技艺制作场地周围,加上一些自然配音,如鸟鸣和风吹树叶的沙沙声,营造一种置身于海南热带风景的平行世界中。更重要的是借助虚拟现实数字化“非遗”,建立黎锦技艺所需工具的三维模型资源,艺术化地再现黎锦技艺的流程。

虚拟现实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沉浸性和交互性,通过头戴显示器,受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黎锦技艺的制作环境,以第一视角观看三维立体的纺织工具、染色盆、织布梭、黎锦等物料,头戴显示器可以360度观看所搭建的虚拟场景,将给受众一种虚拟与现实交融的视觉感受,在体验的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地接受黎锦技艺的相关知识。再结合一些交互的设计,可以让受众更加地沉浸在黎锦技艺的虚拟场景中,从而达到展示、传播、授课等目的。

表3 黎锦技艺VR 场景对应要素

在交互方面,根据黎锦技艺的要点进行模拟相关动作(见表4),如染色环节,可借助VR手柄在虚拟环境中模拟,抓取原材料模型放入含有颜色的陶罐中,再次拿出手中抓取的物料就会相应的变了颜色,这种交互性的行为,是其他触屏媒介交互达不到的效果。人机交互不但可以让受众进行反复的操作,而且还在模拟黎锦技艺的过程中吸收黎锦相关知识,积累相关的操作经验,以期在现实的黎锦创作中也可以熟练运用相关 技艺。

表4 VR黎锦技艺交互操作设计

虚拟现实为黎锦技艺的传播和传承提供了创新手段,数字化的非遗与互联网的便捷为黎锦技艺的保护和传播提供更多的创新性,而现实中的黎锦技艺更需要我们靠文化自觉,继续深耕非遗的创新形式和传播途径,虚拟现实让黎锦技艺以数字化展现,让受时空限制的公众都能通过VR来欣赏黎锦,学习黎锦技艺,传播黎锦文化,这种由现实到虚拟交互的循环传承实践中,可以让黎锦技艺继续在纺织世界中熠熠生辉。

五、结语

海南黎族人民创造出了璀璨的黎族文化,特别是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相传上千年,是黎族人民心中的文化象征。我们应想尽一切办法不断深化对非遗的保护,顺应时代发展,利用先进数字技术挖掘非遗的文化内涵,建立新型保护传承体系。就目前黎锦技艺的保护传承来看,本课题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交互等特性从立意、交互形式和传播方式三个层面对黎锦技艺的保护和传承进行创新研究,从模拟场景到展示黎锦技艺流程,最大限度地再现黎锦技艺的艺术魅力。未来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传承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创新内容展示、传播方式、传承实践途径等因素。

注释

①非遗丨黎族传统染纺织绣技艺,带你了解巧手之下的黎锦(https://www.sohu.com/a/471793476_121119246).

②数据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③数据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VR)】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8g411N7q3?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02ad0656cefd2ba0e 4e50956dad264c1.

猜你喜欢

染织黎锦黎族
图案在染织艺术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评《染织图案设计教程(第二版)》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胡茜萍、李莉、唐雨军、黎锦作品
黎锦传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海南“黎锦经纬”十年记
吉林裕华染织工厂的创立与发展
56个民族56枝花 黎族
马毓秀,与丈夫陈景林创办天染工坊,曾长达17年走访大陆,做《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染织工艺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