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策略

2023-03-05张意薇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7期
关键词:古城历史文化

张意薇

摘要:享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的海口,既有年轻新锐的动力,又有深沉厚重的底蕴。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规划以及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背景下,海口作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南部滨海之城,同时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迅速发展的城市在现代化、国际化过程中,留下“千城一面”、历史文化特色流失的前车之鉴。文章探讨城市建设过程中如何对文化资源和文化资产进行战略性、整体性的保护与运用,以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地域文化;文化规划;历史传承;南头古城

一、以史为基,保育利用城市文化资源

2021年4月23日,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和人民日报人民文旅研究院三方联手编制的我国首份《中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指数评估报告》出炉,以“资源与价值”(重点考察城市拥有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规模与其具备的价值)、“保护与发展”(主要关注城市对遗产的保护水平及发展过程中对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水平)、“認知与传播”(重在评估公众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以及相关信息的传播水平)三个维度全面刻画全国城市保护利用现状。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省深圳市的“资源与价值”得分仅排在全国第200位,而“保护与发展”“认知和传播”分列全国第3和第40位。也就是说,深圳市在自身资源储备较少的情况下,仍然凭借良好的保护发展与认知传播得分获得令人瞩目的总分排名。(见图1)

海南省省会城市海口同样是一座南方滨海城市,不仅是具有现代气息上的国际性交通枢纽、国家“一带一路”支点,而且凭借悠久的建城历史和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于2007年3月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已并入海口市的琼山市早在1994年即入选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口在“资源与价值”得分远超深圳的情况下,总分位列全国第29位,可见在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上,还有很大的规划调整与上升进步空间。历史资源丰厚的城市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方面能否成为城市文化规划与发展的新范本,关键在于能否在对历史文化资源价值进行科学精准的评估后,依据资源水平及发展阶段,制定有效的保护利用方案与城市发展路径。

海口与深圳有很多共通点,如在部分公众的认知中,包括海口在内的海南岛被看作是文化的低地与荒漠,深圳曾被戏称为“没有历史的城市” 。深圳保存历史文化景观较多的大鹏所城、南头古城等在20世纪也存在因为保护不力导致历史文化风貌遭到破坏等问题。如今,大鹏所城成为体现沿海卫城历史风貌、以宜居和文旅为发展方向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历史文化教育研究基地。南头古城随着街区景观改造,成为展现深圳城市发展历史和进行文化活动的场所:历史古迹保护修复、常设展览集群相连、创意工厂陆续入驻、特色零售与餐饮鳞次栉比……2020年12月,南头古城被认定为首批“深圳特色文化街区”之一,也成了新晋的网红打卡胜地。

海南岛北部的海口市是海南省历史文化遗产最集中、底蕴最深厚的地区之一。随着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开放以及建设海南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自由贸易港等一系列重磅利好政策的落地,海口作为年轻的省会城市,无疑起步就是高水平、国际化的。海口建城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历史上曾隶属于琼山,其命名起源于宋代,“海口”一词即指称南渡江入海口处的浦滩,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海防意义,并且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明代是海南历史发展的黄金时代,明初曾在海南设军事机构——海口千户所,后又筑海口所城。如今的海口,除了一派热带自然风光,还积淀了诸如五公祠、海瑞墓、丘浚墓,秀英炮台、骑楼老街等历史文化遗迹,还拥有西天庙、天后宫、武圣庙、冼太夫人庙、琼洲文化风情街、比干妈祖文化园等民俗文化景观。

海南四大文化古村中,除了距离琼北政治文化中心相对偏远的文山村(海口新坡镇)和水南村(位于三亚崖城镇),金花村(明代名臣丘濬与海瑞故里)与攀丹村(明代教育家唐胄故里)皆位于海口主城区的繁华地带。以琼山区的攀丹村为例,明代攀丹唐氏一门出了六位进士,还曾有榕座、像池、青云桥、进士牌坊等古迹,更留下了榕树垂芳、西洲遗教、留耕训子、东善培英、才媛歌风、贤妇语道、广荫联吟、竹轩乐趣、月下传丹等内蕴丰厚的历史典故,有 “海外无双唐氏”、“天南第一攀丹”的美誉。攀丹村具备发展为区域核心文化景观的历史文化储备量,但在历史的淘洗与城镇化发展中,其文化景观和文化特色逐渐流失、消泯,目前仅存一座仿古的西洲书院及一眼尚未干涸的竹根泉井隐匿在狭窄逼仄的高楼缝隙间,文化名村的称号更多呈现于典籍对它的追述中。金花村地理位置与交通非常优越,而隐匿在金花三巷中的丘濬故居已不见“丘氏十八屋”的风采,产权私有且常年紧锁大门的丘氏祠堂一侧,仅极小部分对外开放,可供慕名而来者瞻仰。丘濬墓则位于秀英区城西镇丘濬文化公园内,地理位置相对偏远,近年来虽着力打造,但人流量以及影响力远不及府城街道红城湖路上和丘濬故居相毗邻的海瑞故居。如何保育开发并活化利用好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使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明可以让人更容易触摸到、感知到,是值得思索并为之付出努力的课题。

二、以海为魂,涵养城市优容胸怀

(一)用文化景观讲好历史故事

深圳南山区的南头古城被誉为“粤东首府”,曾是岭南沿海地区的行政中心、海防重镇、交通和贸易的集散地。然而由于在某些历史阶段,缺乏对城市发展的有效管控,承载着厚重历史积淀的古城一度沦为居住混杂、布局凌乱、缺乏规划的城中村,传统的历史街区和人文古建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后来,随着2017年深港双年展的举办与推进,南头古城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性又被重新认知。为了迎接双年展,政府不仅将古城内交通进行重新规划管理,还着力打造新旧结合的古城新面貌,并且促使科技与艺术等元素介入古城空间,持续探索城中村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同样曾担当过历史上的府邸所在、贸易驿站、滨海卫所,海口府城不乏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街区。近年来,从城市的文化旅游融合、文化空间拓展等方面看,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往往以民俗景观的复现以及文旅消费体验的提升入手。尤其在利用节庆活动来塑造和凸显城市的特征方面,政府牵头、企业进驻、市民参与,大型节假日以包括诸如五公祠建筑群、骑楼老街等景区为依托,打造具有传统韵味的光影空间,开展民俗文化活动。为了盘活市场,游客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限流免费进入部分景区。不过,这种做法的旨归还是集中在促进节日旅游消费上,将游园活动的目标主体和活动焦点仅定位在终端观光客和消费者的走马观花、到此一游,反而容易导致文艺文化活动的浅白性与去内涵化,最终导致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消费的单一和疲态。从南头古城的迅速走红可以看出,复兴历史文化街区以及提升城市文化品位,需要更加开放的文化空间、更加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以使本地的历史能够借助风味独特的历史街区与人文古建得到地域性的表达与传承。

以物述史是首要的讲述策略,这要求将人文古建作为历史情节与文化情怀的依托。南头古城较完整的古建现存信国公文氏祠、报德祠、新安县衙、古城门等。这些古建保留着传统的岭南特色,因明代新安县管辖地区包括今天的深圳和香港,在新安县衙的现代修复重建与文化打造中,便强调其作为深港澳历史变迁的见证者的历史身份。再如东莞会馆,曾是明清时期盛极一时的商会聚集点,在修复时突显其作为晚清新安县城商业繁荣的记录簿的作用。

其次,讲好历史故事不单纯是传承和保留,更需要融汇和创意,以达到新旧共生的和谐圆融。南头古城的建设工程响应了深圳多元包容的城市特征,新旧衔接碰撞:新文创与旧文物共存、先锋艺术与历史文脉共融。各种创意设计遍布主街区,数字化展示馆、沉浸式体验室等场所,创新科技无死角地覆盖古老景观并延展人们的体验,人与物交互性极强,历史似远实近、触手可及。据不完全统计,仅开街一年就有近30场次的古城系列活动,几十万游客踏進古城,便走进了寻访城市历史的寻根之旅。

(二)共生共享,兼容并包多种文化样态

历史文化街区存在的独特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保留城市文化遗产的场所,更在于它在历史沉积中包蕴文化的多元性与再生力,并能指向充满活力并且积极向上的城市精神。《南头古城活化与利用项目》用地面积44000m2、建筑面积93000m2,街区局部保留岭南传统风貌,整体具有兼容并包的多样性表征。

探索历史文化街区的现代突围路径,即是寻求古典气质与现代式生产、生活与生态相融合的样态。其中,人与人、人与建筑、人与空间的关系都将具有贯通历史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南头古城中各个时期的历史建筑并存,那么,面临多元化、多量化的密集建筑,妥善处理历史文化与现代发展的关系至关重要。

清康熙年间,由于清政府实行迁界禁海,南头古城居民内迁,所以除了城墙外,古城内的房屋被大量拆毁,建筑材料用于修建界墙。1949年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城内外很多历史建筑被改建或拆除,村庄突破界限,扩张膨胀,曾作为政治中心的古城向“城中村”转变。和其他面临保护和利用的地理区块一样,历史遗留问题成为街区文化建设中的最大阻力之一。

2019年10月,南头古城特色文化街区项目开工,开启了古城保护与利用工作。在基础信息摸排后,统筹拆除了梗塞南北主街的非文物庙宇,对统租、清租的建筑包栋作战,确定了保存古城原有的六纵一横的古代街区形态的规划方案。同时,在原有的城中村的极限密度中,通过对公共空间、建筑外立面、内部空间活化利用,最大限度地提升空间承载力和环境容纳度,以打造绿色低碳、内涵丰富的活力街区为建设目标。改造后,斑驳古色的城门内,是各色风格建筑鳞次栉比排列两侧的青砖灰瓦石板街。南城门外牌坊的东侧保留修复了关帝庙,西侧毗邻古城博物馆,最大程度展现了古味和历史。而城门正前方被恢复成一个视角开放的现代公园,游客可以停步休憩、儿童可以奔跑玩耍,设计师在坐凳、台阶等细节设计上都别具匠心,安置光面大理石坐凳作为水边休憩地,人影倒映水面上,如诗如画。在空间被充分利用的情况下,营造出古与今、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作为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的范本,它既保留了源于厚重历史的古典情韵,同时也开启了现代宜居乐活的人文关怀,呈现出多元包容、古今融合的设计特色。

三、人文为帜,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

(一)因地制宜,珍视资源历史特色

每一座城市都有不同的性格和面貌,每一个历史文化街区都经历着各自不同的命运和际遇。海南自贸港建设为本省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利用与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生长契机,而省会海口的历史文化街区则具备内涵发展与活化利用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1374年,海口作为明廷在海南设立的拱卫府城的千户所,起到加强海防的作用;1384年,在今骑楼一带又设海口后千户所;1395年,火山石筑就的 “海口所城”可谓海口城市历史的开端。随着城市建设,海口所城的城墙古建已消泯在历史中。相形之下,深圳地区与南头古城同样闻名遐迩的大鹏所城(全称“大鹏守御千户所城”)却是另一种发展走向。

大鹏所城作为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海防卫所,也被视为深圳简称“鹏城”的源头,并有“沿海所城,大鹏为最”的美誉。它的建立与海口所城一样起源于明代卫所制度,都是兴建于明洪武年间的海防军事要塞。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振威将军第”、福建水师提督刘启龙“将军第”等近十座清代的府第式建筑以及侯王古庙、天后宫、华光庙等庙宇是大鹏所城的历史资源亮点,海口所城同样具有雄厚的家底和资本,具有南洋风味的骑楼老街一带各类小型博物馆、展览馆集群分布,隐匿在城西关内的关帝庙及庙前关帝文物馆、西天庙等庙宇也记载着海口的城市变迁史。

然而大鹏所城难能可贵的是,经过六百年的岁月更迭,它依旧相对完整地保存和记录了东南沿海人民抵御外辱的历史。通过对所城内部文物古建的保育复建,如今的大鹏所城超越了仅以静态展示为主的单一呈现,而是以艺术氛围的营造、创意空间的设计等手段,不仅呈现出浓厚的古味生活气息,还升级为多功能活动社区,兼具文物、旅游、爱国主义教育等多重复合价值。其原汁原味的人文古建与街区规划,不仅无碍于整个城市的年轻新锐,且在古村落城市化的过程中,因对历史传统和人文精神的悉心养护而显得格外珍贵。相对海口所城而言,大鹏所城与南头古城一边植根历史,一边创意未来,通过因地制宜、分级保护与分类利用,更好地延续和凸显了岭南地区人民保家卫国、抵抗外敌的精神。可以说,它们在有效提炼与升华本身历史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与现代精神与时代风尚的有机整合。只有尊重历史原真性,珍视不同时期的文化层积和历史印记,才能打造出一个历久弥新、永远鲜活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

(二)锐意创新,丰富文化体验

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利用往往面临是以传承历史为主还是以改造民生为主的价值选择。进一步说,就是到底要历史文化保护优先还是“城中村”改造优先。而南头古城的改造,可以说化腐朽为神奇,通过锐意创新,不仅将深圳城市发展史浓缩进创意空间,还实现了古老与现代、传统与新潮的交织交融。

南头古城十字形主干道聚集了众多本地老字号、港澳特色餐饮店、怀旧零食铺,非遗文化体验店、设计师集合店等,从某种程度上展示了粤港澳同宗同源的湾区交互驱动的特点。古城公共开放空间系统本来比较匮乏,但南头古城的街区改造过程中,对历史遗存的违章建筑并未采取全拆的方式,而是不断调整策略,依据场地现状特点营造小面积的公共活动场所。这样,既实现了传统空间类型的转化,也适应了古城生活方式的演变。20世纪80年代兴建的废弃大量工厂厂房也被利用,厂房外墙打通后和周边街区和谐相容,内部重新构建的大大小小的围合空间入驻创意企业,重新涂抹的鲜艳的色彩使旧工厂焕发新生机。即便是被涂鸦的烂尾楼也作为一种文化风景被保留,显示出对历史的充分尊重。

除了基础的空间改造,街区重建也同时承载了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与岭南本土文化的复兴。例如,街道铺装岭南传统青砖红砖,植被以岭南本地果树为主,连同本土特色与现代风貌结合的建筑,经世致用、务实求新的岭南精神获得了亲切可感的物质载体。

更具科技感和趣味性的是大量的数字展厅与博物馆。如“南头1820”展厅可以向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带人穿越到200年前的南头古城,立体而生动地感受本地居民的历史生活场景。“南头漫游·延生”、“南头古城·启城展”、“同源馆”等常设展览除了传统的图文视频,还提供多种数字交互体验,尽显科技魅力。人与城相互观照,借助新的手段,增强了群众历史文化体验的供给,让人能够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叉对照中,逐步实现对城市未来发展定位的明晰认识。

岭南临海,鹏城与琼州的历史本就孕育着特区开放的基因。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位置更将经济特区和自由贸易港引向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深度交流。这种交流理应携带着对于本土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因而加强海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即是探索一种新旧互生、资源整合、利益融合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与对外开放模式。作为带动腹地发展的蓝色引擎,包括海口在内的沿海城市,尤其要注重讲好历史故事,成为展现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的鲜活样板,成为与其他地区交往对话的强劲声音。

参考文献:

[1]张一兵.嘉庆新安县志校注[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

[2]周保民.千年古郡:南头古城[M].北京:海天出版社,2020.

[3]南頭古城博物馆.深圳南头古城历史与文物[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4]齐骥.文化规划原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本文系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2020年规划课题“基于地域特色的‘养优’文化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D(ZC)20-36)。

(作者单位: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思政课教学部;海南省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基地)

猜你喜欢

古城历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谁远谁近?
翘街古城
安居古城
新历史
春秋古城一日游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