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23-03-05任公平赵图雅李晓波刘琼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4期
关键词:症候通络动力学

任公平 赵图雅 李晓波 刘琼

脑梗死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类型,也称缺血性脑卒中,其特点为一旦发病,治愈率很低,并且死亡率很高,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伤害[1-2]。脑梗死的好发人群主要为中老年,经过治疗后多数患者会遗留程度不同的后遗症,如偏瘫、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等[3-5]。临床上,脑梗死治疗的首要目标主要集中在改善患者残疾程度,降低患者病死率[6-7]。因此,治疗脑梗死应及时扩张患者脑血管,改善脑缺血缺氧程度,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脑部血流,使脑损害最大程度减轻[8]。近年来有研究显示,中医药在稳定脑梗死患者病情,改善血流动力学具有积极意义[9-10]。故此,本研究探讨了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对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为临床治疗脑梗死提供更多可行性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1 年12 月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针灸科收治的160 例脑梗死患者。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1]《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的相关标准,多为高年龄患者;多在安静时起病,发病急骤,临床表现逐渐严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伴有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等;失语、麻木、偏瘫等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比较明显,意识常清楚,脑脊液检查正常;常有脑动脉硬化症;且经过脑MRI 或CT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梗死。(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2]《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的相关标准,主症为口眼歪斜、言语不清、偏瘫、意识不清、感觉减退或者消失;次症为脉弦滑、共济失调、目偏不瞬、舌质暗淡、饮水呛咳、头晕目眩、苔白腻。纳入标准:符合脑梗死的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首次发病;生命体征稳定;认知正常,意识清晰。排除标准:脑出血、脑血管畸形;同时在进行其他中药治疗;对本药成分过敏或可能过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 例。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经批准并允许实施本研究,且全过程受其监督。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厂家:青海制药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63020201,规格:50 mg/片),2 片/次,1 次/d;胞二磷胆碱钠注射液(生产厂家:吉林百年汉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6208,规格:2 mL∶0.25 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 中静脉滴注,每次500 mg,1 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生产厂家: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93144,规格:20 mg/片)]晚睡口服,每次1 片,1 次/d;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生产厂家:黑龙江江世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3023291,规格:10 mg/支),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缓慢静滴,每次20 mg,每日1 次;长春西丁注射液(生产厂家: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467,规格:2 mL∶10 mg)加入2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缓慢静滴,20 mg/次,1 次/d;脑水肿患者予甘露醇(生产厂家:安徽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4023604,规格:250 mL∶50 g),125 mL/次快速静滴,每日3 次。并进行营养支持及心电监护等干预,及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促进恢复。7 d 为1 个疗程,共2 个疗程。观察组采用常规西药+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化痰通络汤方药处方:茯苓10 g、白术10 g、地龙10 g、天麻10 g、法半夏15 g、石菖蒲10 g、桃仁10 g、红花6 g、丹参10 g、川芎10 g、当归10 g、赤芍10 g、陈皮10 g、甘草6 g。随症加减:上肢偏废加桑枝15 g、桂枝10 g;肝郁气滞加厚朴10 g、柴胡15 g;食积加焦麦芽10 g、莱菔子10 g;头痛加菊花10 g、钩藤10 g;下肢瘫软无力加杜仲10 g、牛膝10 g、桑寄生10 g。水煎口服,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连续7 d 为1 个疗程,共2 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感、外观、颜色、气味等性状均与化痰通络汤相似,服用方法、时间、疗程与观察组相同。针灸主穴:委中、尺泽、极泉、水沟、内关、三阴交。连续7 d 为1 个疗程,共2 个疗程。对照组针刺所用针具,疗程同观察组,不施手法,针尖仅刺入皮下。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1)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进行中医症候评分,包括智能减退、头痛如刺、口唇青紫、沉默寡言、面色晦暗等症候。根据症候的严重程度进行计分,无(0 分);轻度(2分);中度(4 分);重度(6 分),积分越高患者临床症状越严重[13]。疗效指数=(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100%。(2)疗效评定标准。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有显著改善,疗效指数>90%;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疗效指数≤90%,但>45%;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有好转,疗效指数≤45%,但>18%;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变,疗效指数≤18%;恶化: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加重。(3)神经功能评估。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估,NHISS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14]。(4)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采用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分析仪(生产厂家:深圳市瑞森医疗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型号CVHD-3000)检测最大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血管阻力指数及血管搏动指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项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s)]

表2 (续)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5%(73/80)高于对照组的72.50%(5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8,P=0.007),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4 两组治疗前后NHISS 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NHI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HIS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NHI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NHISS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NHISS评分比较[分,(±s)]

*与治疗前比较,P<0.05。

2.5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脑梗死为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的常见脑血管病,是因血管内膜损伤、脑动脉硬化及许多因素导致脑血管局部产生血栓,导致脑血管狭窄、闭塞,出现急性局部血流中断,引起供血区域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病变,并影响患者的神经及运动功能[15-16]。目前脑梗死临床常规西医多采用扩血管、溶栓抗凝等治疗,目的是及时开通梗阻的血管,减轻神经功能损伤,进而降低病残率[17]。

脑梗死在中医学中属于“中风”“薄厥”“偏枯”等范畴,中医学理论认为中风、眩晕病之病位在脑。脑梗死主要病机为脾气虚弱、肾精亏虚、痰瘀互生所致,因此治疗应以补气活血、通络开窍为主要原则[18-19]。对脑梗死的治疗,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多数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可引起较多不良反应。中医发展历史悠久,在治疗脑梗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代临床治疗偏向于中西医结合治疗[20-21]。化痰通络汤具化痰通络、行气活血之效,方中法半夏祛风定惊、祛痰通络;茯苓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白术益气健脾,燥湿利水;地龙引血下行,通经活络;天麻平肝、熄风;石菖蒲安神益智、醒脑开窍;桃仁、红花、丹参可凉血祛瘀、补气行血、活血通络;川芎行气活血;当归补气和血;赤芍散瘀止痛,清热凉血;甘草益脾和胃,调和诸药,可增强运化之力。诸药合用,以达理气解郁通络、活血祛瘀、熄风化痰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法半夏具有降脂、镇静的作用[22];白术具有抗衰老、抗凝、抗氧化作用[23];天麻有抗惊厥、抗血栓、控制血压之效,且具有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修复患者受损神经,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作用[24];红花中的红花黄色素对血小板聚集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维持外周循环平衡[25];丹参中的丹参酮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抗血栓,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而起到良好的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15];川芎对冠状动脉有扩张作用、并可预防血栓形成[26]。可见痰通络汤在降低患者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等方面具有较好作用疗效。研究发现,化痰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患者取得了显著疗效[25]。

研究表明,针刺对神经元兴奋有促进作用,缩短血管再通时间,改善脑血流,加快疾病恢复进程[27]。本研究中针刺取委中、尺泽、极泉、水沟、内关、三阴交等穴位。委中和尺泽可清热化湿;极泉可通经活络、宽胸理气;针刺可醒脑、导气、调神;针刺可宁心安神、疏通经脉;针刺可调补肝脾肾。诸穴共刺,具有通络活血、益气化痰、疏通经络之效。本研究采用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显著降低,并且观察组总有效率[91.25%(73/8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58/80)]。以上结果提示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

脑梗死患者由于神经功能的缺损,导致一系列肢体活动功能,认知功能等一系列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影响其生活质量[28]。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患者后,观察组NHISS 评分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提示,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可保护受损的神经功能。本研究结果亦显示,经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患者后,观察组大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血管阻力指数和血管搏动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提示,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可改善脑血流量。

综上所述,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可减少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观察样本量少,研究设计较为简单,疗效可能存在一定偏倚。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增加样本量做深入研究。本研究仅讨论了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至于是否具有其他作用,如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在今后的试验过程中会做进一步的讨论研究。

猜你喜欢

症候通络动力学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年代剧”中的时间叙事与文化症候
TNAE的合成和热分解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