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风池透刺合针刺颈百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3-03-05叶芝兰王建文李梅刘超逸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4期
关键词:弧度颈椎病颈椎

叶芝兰 王建文 李梅 刘超逸

颈椎病主要指的是颈椎退行性病变所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发病率高,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多样,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生的可能性,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其发病率逐年攀升[1-2]。作为颈椎病的常见类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在所有颈椎病中占15%~20%,多由椎间盘突出、颈椎退行性病变所致,临床表现复杂,多数患者伴随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常规西医针对CSA 主要为药物治疗,患者相关症状可得以改善,但易产生不良反应,疗效达不到预期。近年来,中医学在CSA 治疗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认为该疾病属于“气滞血瘀”,治疗强调舒筋通络、活血化瘀[4-5]。本研究引入双风池透刺合针刺颈百劳,为探究其临床有效性,选取景德镇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 例CSA 患者,对比不同方案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12 月景德镇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 例CSA 患者。纳入标准:(1)患者接受CT、MRI 检查,符合文献[6]中CSA 诊断标准;(2)年龄18~65 岁;(3)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上肢麻木、功能障碍等体征;(4)可与医师建立正常沟通关系,能做到基本配合,可顺利完成试验;(5)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标准:(1)累及重要脏器,肝肾功能明显异常或受损;(2)合并恶性肿瘤;(3)颈椎外伤;(4)血常规检查有明显异常;(5)对治疗方案不耐受或存在禁忌证;(6)处于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剔除标准:(1)资料不完整;(2)研究期间患者出现院内不良事件,或伴随其他突发状况、严重并发症,导致生命受到威胁;(3)脱落、失访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0 例。本研究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口服治疗,氟桂利嗪胶囊(生产厂家: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30003,规格:5 mg/粒),用药剂量10 mg/次,1 次/d;将天麻素注射液[生产厂家: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6464,规格:2 mL∶0.2 g]0.6 g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中,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1 次/d,治疗时间为1 个月。观察组给予双风池透刺合针刺颈百劳治疗。试验针具:毫针0.3 mm×40 mm,针刺穴位:双侧风池穴、颈百劳,患者取坐位,用碘伏对局部皮肤予以消毒处理,针刺选择一次性无菌华佗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针刺风池穴,针尖平后发际线双侧风池穴透刺,颈百劳斜向上8~10°针刺,进针深度0.3~0.5 寸,平补平泻法,留针15~20 min,1 次/d,治疗时间为1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包括眩晕、恶心呕吐、头痛,每项按照严重程度的不同赋分0~3 分,0 分表示无症状,1、2、3 分分别表示轻度、中度、重度[7]。(2)比较两组颈椎弧度及椎体水平位移。采用颈椎X 线正侧位摄片检查,颈2 齿状突后缘与颈7 椎体后缘连线至颈椎序列后缘的最大垂直距离为颈椎弧度;椎体后缘相对于下一椎体位移的距离为椎体水平位移,多椎体患者水平位移数据取平均值。(3)比较两组旋颈试验阳性率。患者坐位时头略后仰,自动左右旋转,颈部动作时有头晕、头痛或视力模糊表示阳性。(4)比较两组疗效。患者经治疗症状消失、临床指标处于正常范围为痊愈;患者症状经治疗有改善、体征指标好转,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为显效;经过治疗各项治疗在治疗后得到减轻,伴随轻微晃动感,工作受到影响为有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呈加重趋势为无效[8]。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组内对比采用配对样本非参数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男16 例,女14 例;年 龄22~64 岁,平 均(45.59±6.32)岁;体 重43~83 kg,平均(63.28±5.68)kg;病程5 个月~6 年,平均(2.42±0.32)年;椎体情况:单椎体18 例,多椎体12 例。对照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23~63 岁,平均(45.31±6.57)岁;体重44~81 kg,平均(62.62±5.72)kg;病程6 个月~5 年,平均(2.38±0.27)年;椎体情况:单椎体20 例,多椎体1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眩晕、恶心呕吐、头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眩晕、恶心呕吐、头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s)]

*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旋颈试验阳性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旋颈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旋颈试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阳性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旋颈试验阳性率比较[例(%)]

2.4 两组颈椎弧度及椎体水平位移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颈椎弧度及椎体水平位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椎弧度及椎体水平位移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颈椎弧度及椎体水平位移指标比较[mm,(±s)]

表3 两组颈椎弧度及椎体水平位移指标比较[mm,(±s)]

2.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30),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研究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颈椎结构和功能可发生退化,进而导致颈椎形态学发生改变,影响颈椎稳定性,导致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脊髓,引起颈部疼痛、头晕、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健康、心理功能等均造成严重影响[9-10]。CSA 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眩晕、头痛,部分患者合并颈部活动功能受限,该疾病诱发因素复杂多样,考虑是长期低头伏案工作、学习和缺少运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11-12]。目前西医防治原则有扩张血管、缓解血管痉挛、牵引、理疗及运动指导等,其中药物治疗有氟桂利嗪,可有效扩张血管,一些中药制剂也有较好的扩血管作用,其中以天麻素注射液应用居多,采用常规剂量安全性有保障,但并不意味着该药物绝对安全,其可能存在潜在的副作用,对患者尤其是特殊人群(如老年及慢性病患者)机体产生影响,无法长期使用[13-14]。

中医学将CSA 归属为“颈肩痛”“眩晕”等范畴,认为该疾病多是由于外感风寒湿邪、风痰上扰、肝阳上亢所致,病位在清窍,患者肢体关节、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患者长时间伏案劳作使得颈部肌筋长时间受压,导致气血不足,筋脉失养[15]。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外邪侵入、经络受阻,血液流通不畅,引起颈部疼痛,进而产生眩晕,肢体麻木等症状。中医治疗神经根颈椎病强调舒筋通络、活血行气。作为中医特色疗法,针刺通过对相应腧穴的刺激,能够发挥经络传导作用,有利于激发经气,且对人体内在抗病能力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实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16]。

本研究观察组接受双风池透刺与颈百劳针刺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优于对照组,表明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双风池透刺加颈百劳穴位针刺,可有效缓解颈部活动受限及头痛等症状。双风池透刺加针刺颈百劳是根据中医理论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标本兼顾的原则,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并经过临床反复验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针刺治疗。该配穴方法具有祛风安神,舒筋活络的功效,其辨证思想重在调节少阳经及太阳经的功能,同时重视祛内外之风,安神,通经活络标本兼顾的原则[17-18]。作为足少阳胆经之穴,风池穴能够起到疏风散寒、疏肝解痉的作用,对该穴位进行透刺,可有效缓解枕下肌群紧张,又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针刺风池穴的风险,促进患者眩晕、头痛症状的改善。透刺法与常规针刺有所不同,其采用平刺或直立深刺的方法,经一穴刺入能够抵达另一穴位,达到一针两穴或多穴的效果,操作简单,刺激穴位多,有利于通利关节、行气活血[19]。

颈百劳位于颈部,该穴位能够帮助治疗虚劳之症,既往被应用于颈肌痉挛、挫伤等治疗中。颈百劳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头颈夹肌等,头颈夹肌由颈神经后支外侧支支配,血管主要来自枕动静脉和椎动静脉,有利于疏通血管、通筋活络。以往研究发现,颈百劳穴位针刺可对颈部血流循环起到改善作用,有利于炎性物质的吸收,促进损伤组织创面的修复,减轻椎动脉压力,改善颈椎弧度及椎体水平位移指标,降低旋颈试验阳性率[20]。本研究观察组患者颈椎弧度及椎体水平位移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总有效率达到93.33%,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旋颈试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体现了该治疗方式对患者相关理化指标的改善作用。在安全性方面观察组不良反应更少,但由于本研究现有资源有限,病例纳入过少,研究可能有所偏倚,后续需要进一步完善研究,丰富观察指标,为试验提供数据支撑。

由上可知,在CSA 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双风池透刺合针刺颈百劳联合方案,有利于患者中医症候改善,可有效提高颈椎弧度,降低旋颈试验阳性率,安全可靠,可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弧度颈椎病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不自由
弧度制的三个基本应用
南瓜
希腊:日落最美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