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2023-03-05杨丽琼

中文信息 2023年1期
关键词:中职传统语文

杨丽琼

(云南省迪庆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云南 迪庆 674400)

引言

在我国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原本重视技能的培训,现在逐渐开始关注素质教育。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美育和德育水平。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培育人才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中职教育应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入在一起,为文化育人提供条件。

一、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发挥着无法比拟的作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在我国的现代化发展与建设中始终激励着我国人民艰苦奋斗,创造美好的未来,因此传承传统文化是一件重要的工作[1]。在进行中职语文的教学时,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利于传播优秀文化,培养文化的传承者,促进文化的创新,也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帮助。

2.促进教育的发展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重视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我国的文字和文化,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但是很多中职院校的在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时,水平较差,自己本身对传统文化的内涵一知半解,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对学生的教育也只停留在表面,而无法深入探寻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在进行中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优质人才。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三观,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奉献一份力。

二、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1.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不深入

我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在世界文化的冲击中仍然保持自己的特色,而且每个个体在学习过传统文化之后,其表现出的较高的文化素养都让我们意识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刻且无意识的,因此在中职语文教育中,教师应该加强对教材知识的深入解读,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从而增强文化自信。但是目前的中职教育中,教师的语文素养有限,对文本的解读仅仅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挖掘文本的文化属性,因此就无法发挥出其巨大的育人价值[2]。同时,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一般比较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无法深入进行,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就会造成其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错误的认知。

2.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中职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无法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很好地融合,导致在融入的时候显得十分生硬,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与传统文化联系到一起,而且中职学生拥有的传统文化知识较少,教师如果不能对其进行系统且全面的引导,就会导致其接收到的信息较为分散,无法形成知识体系,进行文化知识的架构,造成中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经常会遇到阻碍,无法顺畅地畅游于文化的海洋中,因此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下降,不利于传统文化的融入。

3.中职语文教学缺乏文化气息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都缺乏文化气息,学校在建设的时候没有进行人文景观的创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较为陌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重视语文字、词、句、文章等的听说读写,对文章内容中可能会引起学生情感变化、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部分不够重视,因此导致中职教育更加重视技能的训练,而对文化活动的组织较为缺乏,学生感受不到文化的熏陶,无法潜移默化地提升文化素养以及道德行为规范。

4.忽视了诵读对传统文化学习的作用

诵读是一种学习的方式,而且是文化学习特有的一种方式,学生在进行诵读的时候不仅可以感受到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还可以体会到作者深层次的意思,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诵读活动较为忽视,一般只是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诵读或默读,此时学生阅读速度较快,诵读的时候没有感情,无法感受到文章中作者的情感。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我国的传统文化形式多样,而且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在诵读的时候应该根据各个流派、作者个人的性格特点进行朗诵,从而从朗诵中感受读者的心情,但是很多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

三、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措施

1.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

在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中,对于教材的解读能力不仅体现了教师水平的高低,同时对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都有重要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只传授字、词、音、形、义、语句等内容,就会将语文知识拆解成完全的知识体系,而丢失了语文所特有的文化属性以及对人的教育功能[3]。对于教材的解读,不能只看表面的字、词、句,或者是表面的意思,而是应该深入挖掘文内的内涵,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更加广大的维度,同时优秀的文本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时代,而是超越了时代,对各个时代的人都有所启发,因此教师应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力量,使学生对我们国家的文化充满了自信。例如,在教师进行《归园田居(其一)》的教学时,通常会带领学生将诗句的意思弄明白,然后再讲解古诗的主旨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但是这只是这首诗中的表层意识,我国古代的诗人在写诗的时候通常所表达的不仅是自己个人的情感,而是涵盖了对天下以及苍生的关怀,因此从更深层次来讲,这首诗其实体现的是儒家的思想,儒家崇尚家国天下,始终怀有一颗大济苍生的心,因此如果不对这种思想进行挖掘,就无法全面且深入地感受这首诗的意思,教学的内容就会十分单薄,无法让学生从中窥见我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宏大与广博。因此,教师在进行这篇课文的教学时,可以将陶渊明的生平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结合在一起,了解陶渊明厌恶官场的深层次原因。在进行深入的挖掘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古代的文人的普遍的一种心态:受到儒家“大济苍生”思想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影响,对家国天下比较关心,但是又对官场的黑暗十分鄙视,不愿与之同流合污。而在今天,我国的人民仍然始终坚守着这样的初心,很多科学家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只希望能够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这同样是一种忧国忧民思想的体现。

2.丰富语文教学的形式

传统文化要想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融入,需要合适的方法,不能不顾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规划,生搬硬套,将原本的好事变成坏事,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无所适从,而是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目的。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寻找机会进行文化情境的创设,从而使学生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4]。例如,教师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这首诗的印象更加深刻,将文字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苏轼和赤壁的图片、视频等,并利用影视剧的音乐,烘托课堂的气氛,使学生能够理解苏轼诗句中所表达的意思。在对苏轼进行了解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对苏轼的诗、人生经历等感兴趣,进而对那个时代的文化充满好奇,这样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进行文化的传播。在学生对古诗的创作历程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之后,对于这首诗的理解也会更深一个层次,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对此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能脱离古诗,但是要比古诗更深一个层次地向学生展现古代文人的气度,使学生对我国古代的人物有一个更加具体的感受与体验,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造成影响,使学生感受到诗文的感染力和魅力。同时,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将自己带入古诗中所描绘的情境,感受古人所感受到的情感,使学生对我国古代的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再如,教师在进行《鸿门宴》的教学时,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结合历史事实,进行情节的设计,然后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会当时的紧张氛围,从而让学生对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自主的探索。其中对于角色的划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教师在进行角色的分配的时候应首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让学生们对各自扮演的人物进行深入的心理剖析,实现文化环境的成功构建,对古典文化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生们从古典文化作品中体会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

3.开展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

中职院校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将传统文化的融入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强调立德树人的理念,培养四有新人,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在进行传统文化的融入时,学校应重视文化环境的创建,利用教师以及其他的学习场所,使用校园公示栏和广播,全方位地展示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徜徉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充满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兴趣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就会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对中职语文的教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学校可以开设传统文化的社团活动,并落实经典朗诵、人物故事讲解等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学校还应该以传承传统文化作为主题,组织一些主题教育活动,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在具体的传统文化融入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局限于对教材内容的深入解读与挖掘,还应该不断扩展传统文化的领域,将民间文艺、戏剧以及各个时期的文学等都纳入到文化融入的范围,让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的熏陶[5]。学校应该针对学生的兴趣和喜好,推出公益培训课程,展现真正的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融入的更加深入,从而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文化自信。同时,各类文化活动还应该包括课外活动,教师应对课外活动加强重视,从而将课外活动作为学习与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教师在进行《登高》的教学时,应该结合重阳节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古今文化传统的传承,进一步感受到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提升对尊老思想的重视。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科普登高望远的含义以及饮菊花酒等文化习俗,让学生自觉地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4.引导学生诵读经典

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是中职教育进行传统文化融入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让学生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感情,然后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这种学习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有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能引起诵读者的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和素养。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汉语则是将音、形、意融合在一起,不仅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还有多重含义,因此在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诵读,感受文章的内容,然后体会文章中所隐藏的深层含义以及多重含义。在诵读文章的时候,不同的读者体会有所不同,学生们由于自身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人生经历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诵读的时候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的时候,应该制定多元化的方案,可以使用齐读、默读以及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全面地感受经典诵读的魅力,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例如,教师在进行《将进酒》的教学时,因为这首诗是一首大气磅礴的古诗,展现了李白豪迈、豁达的性格,因此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的诵读,感受诗句的情感变化,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诵读的时候加入自己的感情,突出作者的个性,充分展现作品的语言特征。《将进酒》是以七言为主的古诗,其中穿插着五言、十言诗句,句式整齐,诵读的时候朗朗上口,学生在诵读的时候需要感受诗文的节奏变化,把握将其与作者情感变化结合在一起,更好地了解诗文中所展现的作者性格。同时,长短句的变化,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诗文的韵律,感受李白豪放不羁的人生态度,因此在诵读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铿锵有力地进行朗读,展现出朝气蓬勃的一面。这首诗中还包括很多中国古代诗人经常用到的意象,而对这些意象进行深入分析,可以让学生对我国古诗文的掌握更上一层,诗中“黄河之水”“青丝”“白发”“酒”等意象贯穿整个诗文,而且将诗文的基调定下来,从悲伤到欢乐、到豪放、再到激愤、最后停留在万古愁上,既展现了李白的豪迈性格,也表达了作者无法施展抱负的悲情,同时对贵族表现出来无尽的蔑视。

结语

总之,中职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融合是一种趋势,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我国在建设文明社会也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中职教师应该从多种途径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融入,促进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职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猜你喜欢

中职传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