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探讨与实践

2023-03-05崔国红刘建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神经病阿尔茨海默思政

崔国红 刘建仁

作为神经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神经病学具有内容复杂和抽象难懂的特点,对基础医学知识背景要求较高。虽然近年来教学改革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将思政教育融入神经病学教学中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也面临诸多的问题[1]。这不仅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能强化学生的价值观、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2]。课程思政旨在深度挖掘和发现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可以发挥协同育人的效应,也是立德树人的要求[3]。尽管近年来将神经病学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引起了一定的关注[4-7],但需要进一步探索神经病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主要路径。文章系统介绍了课程思政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实现途径,并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例深入探讨思政元素的融入方法,为构建新时代神经病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为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又红又专”的医疗卫生全面型人才提供一种参考思路和解决方案。

1 神经病学的特点

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具有抽象、逻辑性强和较难理解等特点,神经系统非常复杂,存在很多未知的现象,部分疾病尚无根治的有效手段[8]。因此,除了传授基本的理论和诊治方法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强化通过基础和临床研究解决未知从而造福人类的重要性。此外,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但是,在神经系统疾病时,如果病变累及到大脑,也常伴有精神症状。通过学习神经病学的相关知识,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神经病学的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加强学生对现代神经病学发展方向的了解和把握,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课程思政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构建神经病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思政教育和神经病学专业课程可以相互促进、同向同行,对医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道德素养的提升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9]。

2.1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神经病学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深入挖掘知识点的内涵和闪光点。通过结合故事和案例,让学生从枯燥的专业知识中解放出来,立足于专业知识,加上个人的思考和感悟,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带来的幸福、愉悦和快乐的享受。

2.2 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由于神经系统存在许多尚未完全阐明的科学问题,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和有效策略。譬如对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只能对症治疗,延缓疾病的进展,但并不能阻止神经元最终的死亡和丢失。通过讲授本学科最新的科研进展,尤其是结合老一辈科学家求真务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和敢为人先的精神,鼓励学生通过今后不断的努力去解决尚无根治方案的临床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

2.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掌握牢固的医学知识,更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昂扬向上的价值追求,秉持使命担当,厚植家国情怀,成为又红又专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0]。通过深入挖掘神经病学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家国情怀、人文精神、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可以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塑造医学生高尚的医德医风和人格品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11]。

3 课程思政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实现途径

3.1 思政元素及其运用原则

一般来说,思政元素可以包括3 个层面:(1)家国情怀: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坚持,专业认同等;(2)个人品格塑造:道德、三观、人格、素养等;(3)科学观养成:科学素养、科研兴趣和创新、科学道德、科研基本方法和思维等[12]。

第一,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时要保证大方向正确。第二,在阐述专业知识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讲解知识点的内涵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第三,在讲解专业内容时应穿插正确的专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四,要积极引导学生以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解和解释生活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第五,在专业授课中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文情怀。第六,授课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国家归属感、民族荣誉感和职业自豪感。

3.2 在神经病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主要途径

结合神经系统疾病的特点,将课程思政融入神经病学教学的主要实现途径包括:

(1)结合课程特点、课程内容来实现。对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充分的发掘和提炼,如疾病发生、发现和理论发展的过程,医疗差错或事故的发生和医疗规章的制定,大医精诚的思想形成,仁心仁术的练就,行医过程中成功经验的分析,事故与教训的警示,医生与患者之间无所不在的医患关系解读和处理,人文关怀、医学伦理思想和行为的体现[13]。此外,可以将不同章节的知识点进行重组形成不同价值“模块”,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重视神经系统疾病讨论的唯物性和辩证性。唯物史观是探索和构建课程思政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虽然神经病学存在很多看不到摸不着的理论知识,但在病例讨论时要始终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思想,紧密结合实践观、整体观和群众观,将历史和现实相融贯,在哲学高度驾驭教学内容,才能建设高质量的课程思政体系。

(3)从学生中的闪光点出发。比如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案例或者学生有深度的发言等。尤其是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比如医疗改革过程中的“医患关系”、某种疾病无法根治的原因等,引导学生正确辨析,能够加深专业知识的理解,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判断能力。

(4)突出神经系统疾病检查的精准细致。神经病学内容包括神经系统疾病的定向、定位、定性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概念、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以及康复等。对病史和查体等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依赖性强。与其他系统疾病相比,神经系统疾病还具有独特的诊断方法。尤其是神经传导通路相对比较抽象,对于病变部位的定位具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以通过融入现实病例加以阐述,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精确检查诊断的重要性。

(5)注重神经系统疾病病变产生的物质性。在构建神经病学课程思政体系时要充分意识到病例病变产生的物质性,让学生深刻理解和体会病变产生的物质基础。譬如,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来讲,患者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症状,但这些都是由于功能性神经元的死亡或丢失造成的。强调病例病变产生的物质性,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记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基本的科研素养。

(6)结合实验操作过程来实现。结合临床采样、护理操作等,除了达到技术性目标之外,更要观察和研究支撑学生“做到”“做好”的因素,作为思想感情加强进对技术执行层面的影响。不仅培养学生在实验设计过程中的系统思维和创新意识,也可以提高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训练和团队合作意识。

(7)结合科学观的养成来实现。在要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细致地采集实验数据,要敢于直面实验操作的失败,正视取得的阴性实验结果,当实验操作不顺利时,要养成坚持、质疑和反思的素养。此外,通过实验操作和撰写实验报告,促进学生养成“客观求实,细致严谨,探索创新,敢于质疑”的科学观。

(8)强调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中人文关怀的作用。“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帮助”,这是医护人员践行的一句名言。在孜孜不倦追求精湛技术的同时,人文关怀也是治疗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神经内科诊疗过程中,要实时考虑到患者的感受。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治疗不仅限于单纯的诊断、开药和康复,要将患者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进行全方位地关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充分展现人文关怀[14]。

(9)讲好神经系统疾病诊疗的历史故事和科学家故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讲好科学家的家国情怀、科研精神和高尚品格,将知识内化、整合成为学生的意识、理想和价值取向,可以激励学生坚持真理、勇于创新、诚实守信的品格,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15]。

(10)结合部门优秀文化和特色来实现。通过任课部门中长期形成的基本价值观、生活作风、行为规范和特色项目的渗透以及现场观摩,能够有效提升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度。譬如,本院神经内科是上海市首批市级脑卒中中心,作为重点发展方向,特色鲜明,将致力于推动脑卒中救治一体化的整体发展,从而在国内发挥引领作用。通过了解带教部门的优势和特色,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和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神经病学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4 将课程思政融入神经病学教学的实践举例

本文以神经病学课程中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D为例,探索与实践如何将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进行无缝衔接。在讲解AD 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期望为构建新时代神经病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4.1 AD 的基本内容

AD 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其发病原因和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AD 患者的认知功能衰退是不可逆的,目前还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药物。AD 不仅是记忆力减退,它是一个致死性疾病,患者一般会在8~10 年内死亡,常见死因是营养不良或者肺部感染。全球目前至少有5 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到2050 年,这个数字预计将达到1.5 亿左右。

4.2 从AD 命名中挖掘思政元素

AD 是以德国精神病学家和神经学家阿洛伊斯·阿尔茨海默(Alois Alzheimer)的名字命名的。1906 年,阿尔茨海默医生注意到在一位名叫Auguste D 的女性的大脑中有一些特殊的发现,她死于记忆力减退、定向障碍、偏执和不可预知的行为。1910 年,以命名和分类大脑疾病著称的精神病学家埃米尔·克瑞佩林,提议将此病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病。用阿尔茨海默医生的名字进行命名,不仅体现出对他的尊重,也体现对他促进医学发展的感激之情。

此外,在教学查房或床边教学时对AD 的称呼应避免使用“老年痴呆”,尽量少使用“认知功能障碍”,体现人文关怀。AD 本身并非痴呆,而且“痴呆”二字会带来歧视,给患者以及家人增加心理压力。这个类似于癌症患者的在诊断和查房时往往用Ca 代替癌这个词。这不仅仅是个病名的缩写,使用起来还有人文成分。运用人文的视角去对待患者,作为医生,会更有职业成就感,作为家属,也会更有获得感。

4.3 从AD 知名患者中挖掘思政元素

世界上有很多经历过辉煌人生的名人,步入老年后也没能逃脱AD 的纠缠[16]。美国前总统里根在1994 年被确诊患上AD。里根被确诊患上AD 后,就向社会公开了自己的病情,以自己的知名度唤醒全世界对这种病的关注。1983 年,里根在担任总统时就签署法令,将每年的11 月定为全国阿尔茨海默病月。里根与疾病斗争的巨大勇气,赢得了人们的高度评价,他的经历也引起了全世界对AD 的广泛关注。

撒切尔夫人在1987 年成为英国在20 世纪连任3 届的首相。在她整个任期内,她切实执行的政策使她获得“铁娘子”的称号。在2008 年9 月,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之女卡罗尔·撒切尔正式出版《在金鱼碗里游泳》一书,详细叙述了当年撒切尔夫人患上严重的AD 的事情。

通过讲述这些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努力拼搏从而战胜AD 的激情和决心,让他们体会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也能提示他们平时要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和生活习惯,还要多关注身边的人,尤其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预防AD 的发生。

4.4 从β-淀粉样蛋白多肽(amyloid β-protein,Aβ)学说的提出中挖掘思政元素

自20 世纪90 年代发现AD 以来,人们对该疾病的研究从未停止。1984 年Glenner 等人开始研究脑血管淀粉样蛋白,1985 年Masters 等人开始研究老年斑淀粉样蛋白,证实老年斑的主要组成成分为Aβ。Aβ 是一种含有39~43 个氨基酸的多肽,在AD 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Aβ 级联假说是目前AD 发病机制中最经典的学说。Aβ 的发现和提出,为AD 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体现了科学家们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然而,虽然历经百余年的不断探索,AD 的发病机制仍未阐明[17]。虽然科学家们围绕Aβ 做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但大部分以Aβ 为靶点的药物效果均不佳。因此,Aβ 级联假说不断受到质疑,科学家们认为单一的Aβ 因素并不能全面解释AD 发生发展的规律。这也提示同学们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呈现一个螺旋式的进步。通过激发学生攻克AD 病理机制难题的积极性,进而引出提升我国科研水平和实力的重要性,厚植医学生家国情怀。

4.5 从AD 的药物开发中挖掘思政元素

AD 药物研发是失败率最高的领域。从1998 年以来,全世界各大制药巨头和科研院共研究出100 多个药进入临床试验,但在临床试验阶段均遭遇失败[18]。令人振奋的是,2021 年6 月,美国FDA 批准了渤健/卫材公司Aβ 抗体aducanumab 用于治疗早期AD 患者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这提示科学研究和药物研发总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完成的。无论aducanumab 最终成功还是失败,这都是人类在抗击AD 的斗争中取得的重要一步。成功了,造福数千万AD 患者;失败了,这些实验数据也可以为后来的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数据和参考。AD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通过讲述AD 药物研发的历程,鼓励同学们积极探索、敢于质疑和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去发现有效的药物或手段,激发同学们的必胜之心、仁爱之心、敬畏之心、责任之心,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为世界健康事业贡献中国方案。

4.6 从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中挖掘思政元素

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将每年的9 月作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并将每年的9 月21 日定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设立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的目的是联合全世界开展AD 的宣传活动,加强公众对于AD 的认识,从而更好地预防AD 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世界AD 日的提出,可以增强全社会预防意识,推动预防关口前移,降低AD 患病率增速,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通过穿插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的宣讲,提升学生的科普意识,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关爱家人和朋友的意识,同时减少对患者的歧视,从身边的人和事做起,为构建友好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5 小结和展望

神经病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临床学科,通过神经病学课程思政的改革和探索,坚持“立德树人”之根本,将“育人”置于首位,深入挖掘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内容的途径和方式,以案例、故事和文化等素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理想信念、人文关怀等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努力丰富神经病学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医者仁心、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以及热爱祖国、勇于担当的青年作为,有利于培养新时代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业医学人才,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价值塑造的统一,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神经病阿尔茨海默思政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下)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上)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糖尿病人应重视神经病变
睡眠不当会增加阿尔茨海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