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023-03-04潮州市潮安区实验学校

师道(教研) 2023年8期
关键词:小数卡片运算

文/潮州市潮安区实验学校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括运算能力、应用知识、推理能力等十一个核心素养。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借助数学游戏点燃探究热情,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运算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学生刚开始计算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困难,如果教学方式太过单调,学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怠倦感。因此,游戏化教学模式可以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的运算能力。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我在对“小数乘除法”这两个单元复习整理时、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等内容,加上之前学习的加法和减法,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规则。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卡片,在每张卡片中教师都可以写上一个小数,然后再格外准备四张卡片,在这四张卡片中,分别写着“+”“-”“×”“÷”,进行抽卡片游戏,学生抽取不同卡片,按照抽卡的顺序,排列组合进行计算。进行计算的时候,教师需要选择两个到三个人一起计算,最后谁算得又快又准谁就获得这个游戏的胜利,谁获得游戏的胜利,教师就可以适当的给学生一些奖励,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够得到充分的提升,同时自身数学运算能力也得到提升。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有效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因为数学核心素养也包括学生的应用素养。为了能够实现学生应用素养的提升,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场景,将比较抽象的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与用的能力,引导他们对数学问题积极思考和探索,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该节的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随着导航软件的不断发展,人们到不熟悉地方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导航到达目的地。在平时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道路指引标示也向我们展示了“位置与方向”这一节的重要程度。为了能够将教材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公园的示意图,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大家先来看一张公园的示意图,大家在看完之后告诉我,为什么会有示意图?它的用处是什么?”学生这时候就会说:“这种示意图能够让寻找路的人通过平面图直观地看到路况。”因此,通过创设有效生活情境的方式直观地让学生意识到上课所学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程度。

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推理意识

推理能力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已经被教师所广泛应用。但是因为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而很多学生的逻辑能力还不够成熟,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善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把抽象的数学内容就会变得更加直观。这样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如: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个名字叫做“唐僧分饼”的动画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唐僧首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 份,分给猪八戒1 块,猪八戒分得1/4,再把第二个饼分成8 份,分给沙僧2 块,沙僧分得2/8,最后把一块饼分成12 份,分给孙悟空3 块,孙悟空分得十分3/12,猪八戒大声嚷嚷说他分得最少。动画型的故事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通过故事的引入,并组织学生讨论,唐僧三个徒弟,哪个徒弟分的饼多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发学生推理。教师这时把三块饼分发的情况再演示,让学生比较、观察、推理、发表意见,结果验证了三个徒弟分到的是一样多,并出示1/4=2/8=3/12,引导学生从左往右、从右往左观察,发现了什么规律。整个教学过程气氛热烈,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索规律,牢牢地掌握新知识,推理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且通过思考推理出相关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中的推理能力。

猜你喜欢

小数卡片运算
小数加减“四不忘”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摆卡片
倒过来的卡片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有趣的运算
一张卡片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