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美学视角下古筝曲《长相思》与同名古诗的关系

2023-03-04张昕渝阴明娟

戏剧之家 2023年6期
关键词:古筝曲古筝乐曲

张昕渝,阴明娟

(太原师范学院 音乐系,山西 太原 030619)

在古代,古筝是文人雅士的最爱,抚琴是文人叩问自己心灵的方式,古筝表演常以古诗为词,边弹边唱、尽显雅趣。琴声清雅、温柔、敦和,古诗词平仄有致、意境深远。筝乐与古诗词一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在意境、审美、艺术特点上高度契合,融入了古诗词优点的古筝曲的古韵美不言而喻。

一、古筝作品的意境与古诗词的关系

(一)古诗词的意境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一颗明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韵味之美、内涵之深邃,时至今日都令人叫绝。古诗词主要表达一种意境之美,旨在追求“意”与“象”的结合,营造情景交融的意境。古诗词的意境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1.空寂悠远。这个特点主要表现在田园诗中,表达了一种进入世外桃源、远离俗世的感情。2.苍凉悲壮。这种特点主要表现在咏物诗或者写景诗中,表现一种旷远、延绵、阔达的风景。3.旷达开朗。这虽也是对景的描写,但表达的情感更加明亮欢快。4.深邃忧郁。这里采用的手法主要是“以情动人”,用动人、朴实的情感与读者产生共鸣,通常表达的感情是凄美、动人,令人百感交集、回味无穷。5.雄壮阳刚。这里的情感主要是热情、刚毅、雄壮,用豪迈的文风抒发自己的感情。

(二)古筝演奏的意境

古筝是我国传统乐器,古筝演奏讲究“乐”与“情”的结合,这种委婉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许多古筝作品得到传承,许多古诗词被改编为同名乐曲。从古代的诗词弹唱到如今的古诗词改编作品,千百年来,古筝与古诗词都是共荣共存。

(三)古筝作品与古诗词的关联及共性

古筝是一种雅俗共赏的乐器,在情感、意境、审美等方面与古诗词有许多共性,千百年来,古筝与古诗词相互影响,二者在情感意境上有着“刚柔并济”的特点,在描写大山大水、巍峨山川时,其刚性美得到体现;在描写小溪、竹林、霜花时,其柔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们之间的共性如下:1.都以抒发情感为目的。无论是古诗词还是古筝乐曲,都是为了抒发作者与表演者的情感,将二者结合是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古诗词的主要功能是抒情,无论是家国情感还是离别愁绪,无论是伤春悲秋还是相思之情,最终的落脚点都是抒情。而通过乐器表达情感,会将这种情感以更加确切的方式表达出来。2.都以韵律为切入点营造意境。在塑造文学与音乐意境时,离不开韵律的支撑。文字相对是平面的,而加以韵律,平面的情感就立体起来了。古诗词讲究韵律节奏,包含句式、平仄、音韵等内容。乐曲包含律、调、句法等,而表演者的古筝演奏可以将音调的抑扬顿挫、富于变化的音色、力度和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以悠长的韵律表现古诗词丰富的情感,可以将意境表现得栩栩如生。

二、古筝曲《长相思》概述

《长相思》由同名诗词改编而来,表达了诗人离开长安后的愁绪。整首曲子表现了一位有相思之苦且有远大抱负却无人赏识的人在旅途中的愁思以及怀才不遇的心情。此曲是著名二胡古筝作曲家王建民先生创作的,他运用了非常多古风古韵的作曲结构,保留了中国传统古筝曲的很多特点,完美表达了李白在离开长安城后对长安以及在长安城的亲朋好友的思念,以及有远大抱负却无处施展的无奈与悲愤之情。原诗为“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一)作品的曲式结构

本曲是一个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为A+B+A’。结构极其工整,分类较为复杂,分为引子、慢板、快板、广板四个部分。

乐曲的引子部分是一段散板,节奏自由,调式建立在D 羽调式上。开头以连续的轮指A,也就是主调的属音开始,强调属音,由快变慢、由弱渐强,表现出旅人内心无法诉说的复杂愁绪,强烈而有冲击感。以上滑音作为结束,给人以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感。

乐曲的A 部分是一段慢板,展开得非常轻柔,优美的主旋律加上左手小指在低音区所弹奏的副旋律,将我们迅速拉入一个非常有画面感的场景:诗人怀着满满的愁思,在夜晚边饮酒边哼唱着思乡的曲调。配合左手轻轻刮奏琴码左侧的琴弦,有一种秋风扫落叶的萧瑟感,更加突出了诗人此时的愁思。思念的情绪在复杂的节奏、左手的按音和滑音中慢慢铺垫展开,极有张力地展示了情感中的压抑,将旋律中的悲伤而优雅、孤独而悠远的意境完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思欲绝”“摧心肝”等一系列感情。

乐曲的B 部分是一段快板,与A 部分形成鲜明对比,情绪逐渐激动,让人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诗人此时对故乡及亲人的无限思念,但是,诗人心中又怀着远大抱负、不愿归乡,这种矛盾心理在心中愈演愈烈,就形成了如此激昂的旋律,让诗人产生了一种厌世的心理,也表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调式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由F 宫调式转入D 羽调式,第二部分由D 羽调式转入B 宫调式,第三部分,乐曲转入G 羽调式之后离调F宫后再次转入G 羽。调性变化复杂,情绪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乐曲的A’部分是对慢板的再现,是悠远绵长的广板,采用了转调、加花等变奏形式,而且充分采用钢琴的织体效果,使音乐显得厚实又不失古筝的特点。这里运用了主题再现的艺术手法,右手使用了大量的快速轮指和琶音,整体的音乐基调是积极向上的,体现了诗人此时虽然壮志未酬、感怀家乡,却又心中坚定、目标明确,在仕途坎坷、道路艰难的背景下,诗人还是坚定地走自己内心选定的道路,这是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情感。

(二)作品的音乐元素

本曲借鉴运用了古曲《春江花月夜》的表现手法,将其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王建民老师在创作这首乐曲时不仅运用了传统的筝曲手法,还融合了西方作曲技巧,使这首乐曲中西结合、古今融合,是现代古筝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乐曲层次分明、情感浓郁、完整性强,形象刻画了一个官场失意的人物形象。此外,此乐曲运用了较多的演奏技巧,如单手泛音、反手琶音等,使歌曲的旋律不断深入,将乐曲所表达的情感与创新的演奏手法巧妙融合,使乐曲的形态、结构、情感都极其饱满。

三、作品的美学价值分析

(一)古韵美

《长相思》是盛唐时期的诗人李白创作的,李白具有浪漫主义思想,这首诗歌将“古韵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刚开始,诗歌有一种静态的凄凉的美,表达出诗人此刻的心理活动。接着,诗人将视野扩大,“云端”“青冥”“渌水”这样壮大的景物使诗人的情感更加壮阔。再后面“天长路远”“梦魂不到”更加深了诗人再也回不去的愁思,也将最后的情感抒发到极致,过去的人和事仿佛过眼云烟,好像就在眼前,又好像远在天边,这种思绪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艺术价值高

王建民老师深刻挖掘了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感情,将古曲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再现部运用了大量钢琴织体的表现手法,丰富了古筝多声部的写法,将李白的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把古筝定弦、轮指、单手泛音、反向琶音等现代古筝演奏技巧与诗歌曲调意境和陕西民间曲调相结合,且为了声部的丰富性,作者加入了左手钢琴演奏织体,最终创作了这首具有强烈浪漫主义风格以及丰富现代元素的古筝作品。这首乐曲既具有浓厚的古典色彩,又符合现代艺术审美,作者将古诗词的意境融合进乐曲,升华了乐曲的价值,提升了这首作品的影响力。乐曲旋律悠扬动人,传唱度非常高,既继承了传统筝乐的优点,又发扬了现代化乐曲的风格,艺术价值极高,是我国筝乐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三)融合感

《长相思》意境的营造离不开乐曲本身的旋律、古诗本身的意境和演奏者自身的情感与想象力,三者共同完整呈现乐曲的乐思,从各个角度表达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以及诗人虽然面临崎岖坎坷的道路,但还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古筝曲《长相思》的情感具有忧伤色彩,虽然悲恸,但绝无萎靡之态。作者虽心怀抱负又思念家乡,但目标坚定;虽然道路坎坷,但作者仍然心怀希望。

四、古筝演奏与中国古代诗词融合的意义

古筝艺术与古代诗词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筝自古以来就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音乐和人文是相通的,古筝艺术饱含丰富的人文情怀,筝乐作品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当我们演奏古筝时,可以深刻体会其人文价值。二者结合有以下几点意义:

(一)艺术审美价值高

中国传统艺术追求的是意大于形,更注重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内涵,追求与欣赏者达成思想共鸣与情感交融。“意”是艺术的最高标准,所以会有“大音希声”“一切景语皆情语”等理论。将筝曲与古代诗词相结合,不仅可以强化其节奏感和韵律感,更能丰富筝曲的内涵,使筝曲在艺术表现力上更上一层楼。

(二)更具有传承与创新性

由于古筝行业发展迅猛,要想推动古筝事业长久发展,必须创作大量新作品,虽然当今有很多古筝人才,但古筝创新作品相较而言比较少,古筝曲目的创新发展是筝乐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好的创新作品一定是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意趣,并能与古曲旋律贯通,体现筝曲美感的作品。传统曲目以及古筝本身的民族韵味不能丢,不能因为追求“新”而忘了“旧”,只顾“创”而忘掉“本”。以古诗词为基础进行同名曲的创作,不仅能让古诗词更好地以旋律化的方式得到传承,也能增加古筝曲的文化内涵。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古筝曲与古诗词同根同源,古诗词具有独特的韵律,古筝曲能将古诗词艺术化地展现出来,二者的结合常给人一种一咏三叹之感。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古筝表现古诗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古筝曲《长相思》既表现了同名诗的意味深长的意境,又表现了古筝旋律优美的特点,二者的结合营造了诗情画意的意境,凸显了古筝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当代筝乐创作依然要注重对诗词文化的借鉴,“诗中有乐、乐中有诗”依然是古筝艺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筝乐艺术维持发展活力的不二之选。

猜你喜欢

古筝曲古筝乐曲
始乱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第一次弹古筝
民族器乐教学中文化内涵探究的途径分析——以古筝曲《行云流水》的分析为例
古筝
刍议传统古筝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我的古筝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