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筝曲的传承与发展
——以《闹元宵》为例

2023-03-04胡婷婷

戏剧之家 2023年6期
关键词:闹元宵指法谱例

庞 璐,胡婷婷

(江汉大学 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一、曹东扶版《闹元宵》作品分析

(一)作者及作品背景

曹东扶是河南筝派中曹派的奠基人,河南筝派是直接从河南民间弦索乐合奏板头曲脱胎而来的①。河南筝曲的创作内容取材于生活、民俗、故事等,用古筝艺术的创作手法与民间相传甚久的旋律进行融合提炼,音乐形象生动风趣。《闹元宵》内容取材于中国的民俗活动,“正月十五闹元宵”表达出了百姓对于国泰安康、阖家团圆的向往,因而借以古筝声韵来表达。第一段的主旋律模仿唢呐的音色特征,第二段的旋律高潮则模仿敲打锣鼓的声音。当演奏者弹奏引子中的刮奏时瞬间将观众带入了节日氛围中,使其产生情感共鸣。

(二)《闹元宵》音乐创作分析

1.乐曲本体结构

乐曲的整体结构可以被划分成四段,分别是“引子、慢板、快板、急板”。其中,“引子”篇幅较为短小,仅有一行,是乐曲风格定调的开端,节奏较自由。开门见山,一个上行刮奏外加高音mi 和sol 的快速双托作为开场,瞬间点明主题——“闹”,奠定整个乐曲的基调,与主题段落形成有机整体,具有酝酿感情和预示内容的作用。同时,调动观众的积极性与注意力,引发观众的好奇心,使其对之后的乐曲产生遐想,发挥良好的互动作用。“慢板”一共可以被分为三个层次,其中第一层为叙事性乐段,整体速度比较慢,速度标记为1=54。这个乐段包含三个乐句,每句由八个小节的方整型乐句组成②,每一句都落在dol音上,基本在中音区域演奏,旋律较为平缓;第二层次与第一层次相比多了一定的装饰性旋律,速度加快,情绪悠扬,强弱对比明显,旋律基本在高音区域演奏;第三层次速度更快,为1=102,速度由慢渐快,附点节奏的加入使乐曲情绪在舒缓中多了些弹性,更富有趣味性。此处为了进一步烘托闹元宵中的“闹”,加入了左手扫弦且为琴码左侧扫弦,较为特殊。“快板”段速度同样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速度为1=112,是8+4 的两个乐句,乐句从此处开始便都落在sol 音上;第二层次速度上升为1=120,由三个6 小节的乐句与较多不规则乐句组成,与第一层次相比,乐句有明显变短的趋势;第三层次情绪进一步加强,模仿震耳欲聋的锣鼓声进行扫弦,起到承上启下的铺垫作用。整个快板速度不断加快,音乐动机越来越短小,情绪越来越紧凑且大量使用按滑音,使得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已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旋律中,并向高潮推进。“急板”另成一段。在急板前,乐曲主要为右手负责弹奏,左手负责按滑,而急板段左手移到了琴码右侧进行弹奏,形成双声部。左手旋律的加入扩充了织体厚度,使旋律空间感加强。本段速度为全曲最快,达到了1=174,富有强劲的节奏感与动力感,外加烘托气氛的扫弦与刮奏,逐渐将乐曲推向最高潮。乐曲框架结构鲜明,由四个乐段的前后顺序来看,不论是每一乐段内部或乐段与乐段之间,速度都逐渐加快,情绪不断高涨,逐层递进,表达出了明朗的音乐主题——“闹”,以及简单明了的音乐动机。后一段都是在前一段的旋律基础上进行变奏、分裂,旋律均为单声部。只有第四部分——急板,借助左右手旋律,增强了音乐表现力。

2.演奏技法处理与音乐表达

大指托劈摇指:由于河南“大调曲子”演唱中的咬字习惯,河南筝曲中的摇指需要突出音头,以模仿其语言特点。这种摇指更能表现河南语言特色且增强乐曲的地域特性。(见谱例1)

谱例1:

谱例2:

游摇:指弹奏摇指时,边摇边移动,从左往右,由弱渐强,左手配合按弦。弹奏时需左右手同时协调,耳朵也需注意音准,当右手回到前岳山时,左手也需恰好完成按音一系列操作。游摇音色层次变化丰富,一般该指法常被用于情绪较为浓烈的旋律中。这个指法已发展为河南筝派的代表指法。(见谱例2)

速滑音:河南筝常见指法。右手弹后左手迅速按动该弦至需要的音高。音效模仿河南方言。(见谱例3)

谱例3:

剔指:中指反方向弹奏,比正向“勾指”更有力。剔指常与托指连用,一般在八度音交替出现时使用。但由于现在佩戴义甲方式的改变,该指法已较少使用。(见谱例4)

谱例4:

大指托劈:河南筝的大指托劈是靠大关节带动,不同于山东筝的大指托劈。弹奏时应注意劈指力度应与托指力度一致。(见谱例5)

谱例5:

以上指法是曹先生在演奏中经过重复试奏,不断精益求精、吸收百家所长后,研究出的一套独特的弹奏技法,后逐渐发展为河南筝派的特定指法。

二、河南筝曲的传承与发展

(一)河南筝曲的传承

1.《闹元宵》中的戏曲文化

河南地处我国中部,古时被称为中州,河南筝也被称为“中州古调”。河南筝派的形成离不开河南丰富的民间音乐土壤。河南筝乐可被一分为二,一种是由大调曲子逐渐演变来的“板头曲”;另一种是融入河南民间音乐元素的创编型乐曲,《闹元宵》属于第二种。尽管《闹元宵》属于创编型乐曲,创作素材仍借鉴了民间戏曲音乐,多处引用了河南梆子的特色化旋律音组2-1-7(re-dol-si)。这个音组在《玉虎坠》《洛阳桥》等诸多豫剧剧目中普遍出现③,可以看作河南梆子音乐的旋律标志。(见图表1)

2.河南筝中的方言文化

我国地域辽阔,并且形成了百花齐放的人文风俗,古筝在不同地区也形成了不同地域风格的古筝派别,这与当地的语音语调分不开。我国汉语普通话中的“阴阳上去”四声调分别为āáǎà;河南语言学专家表示河南话中的“阴阳上去”四声调分别是áàāà④。河南方言多用去声字,而河南筝曲中经常使用下滑音,模仿其方言中的四声调,表现出激昂泼辣的地域性格。下面以河南方言来举例: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普通话抑扬顿挫四个声调较为平均,而河南话更多使用第四声调且习惯突出字头,因而在演奏中常用大指托劈来突出咬字音头。

(二)河南筝曲的发展与创新

1.新技法与旧曲的融合

王中山,现代古筝名家。现为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乐系副主任。王老师不仅拥有高超的古筝技术,同时受到良好的民间音乐熏陶,加之扎实的音乐素养,擅弹奏也擅创作。王中山老师在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晚会演奏的版本中增加了一段类似于急板的前奏,更进一步加强了情绪表现力,瞬间将观众带入热闹且振奋人心的场景中。此外还在急板中加入了快速指序,速度比较快,速度标记为1=174,音符为短促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其意义在于更进一步烘托出“元宵佳节”中的“闹”,点明乐曲的中心主旨,并且使旧曲与时俱进,增强了表现力与鉴赏性。(见谱例6、谱例7)

2.吸收和借鉴不同乐器特色及器乐体裁

王中山老师在风华国乐节目⑥演绎的版本中加入了钢琴与木鱼伴奏。钢琴是欧洲18 世纪出现的新乐器,代表着欧洲音乐文化;古筝是中国自战国时期出现的本土民族乐器,不同文化下的两种乐器结合后碰撞出了新的和声火花,这无疑又增强了古筝的表现力,使其更加富有“时代性”。木鱼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打击乐器,在古时就常为宫廷音乐、昆曲以及民间音乐进行伴奏。木鱼的加入使该版本的《闹元宵》的民间特色进一步得到增强。在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晚会与“筝强国音”古筝名家专场音乐会中,王中山老师与交响乐队合奏演绎《闹元宵》。通过该版本的演绎,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方交响乐队有了新层次的交融,使原本的民间音乐音响变得更加恢宏。

谱例6:

(曹东扶版《闹元宵》“引子”片段)

(王中山版《闹元宵》引子前“前奏”片段)

谱例7:

(曹东扶版《闹元宵》“急板”片段):

(王中山改编版《闹元宵》“急板”片段)

三、结语

在传承河南筝曲时,我们不仅需要学习指法技术,更应全面了解筝曲的创作背景、地域风格特征以及筝曲与民间元素的关系,在演绎与传播河南筝曲时还可以适当融合现代优秀音乐元素与信息技术以推动古筝艺术的发展。

注释:

①王珣.从地域文化角度看古筝流派的成因[J].中国音乐,2009,(04):147-152.

②万文彦.新编河南筝曲《闹元宵》的演奏诠释.2021.中北大学,MA thesis.

③田宁.浅论古筝创作对戏曲音乐语汇的借鉴[J].黄河之声,2017,(06):74.

④马颖颖.河南方言音调在河南筝曲中的运用及影响[D].导师:杨红.天津音乐学院,2017.

⑤曹依依.河南筝的演奏技法和特点——以曹东扶先生所作《闹元宵》为例[J].乐器,2013,(08):61-63.

⑥央视网《风华国乐》栏目2021 年11 月15 日。

猜你喜欢

闹元宵指法谱例
猜灯谜闹元宵
闹元宵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闹元宵
张灯结彩闹元宵,火树银花不夜天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论钢琴初级程度学生指法训练的方法与途径
武侠意境交响化:阿镗《神雕侠侣交响乐》本体论
浅谈钢琴音阶的指法研究
综合性院校西方音乐史教材中的谱例选用